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基于赝势平面波方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研究了Ti Ni Zr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相稳定性、弹性和电子结构等性质。结果表明,由于较低的形成能,添加的Zr元素优先占据Ti Ni合金的Ti位。少量Zr含量的添加,Ti Ni Zr合金的相稳定性增强,然后随着Zr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根据Ti Ni Zr合金B2相的弹性系数讨论了Ti Ni Zr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和相变类型。弹性系数C44对Ti Ni Zr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有很大的作用。Ni d态和Zr d态杂化作用的增强导致了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选择3种红壤研究了Cu(Ⅱ)对土壤吸附CrO42-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显著增加了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Cu(Ⅱ)对CrO42-吸附的影响程度随着Cu(Ⅱ)加入量的增加和体系pH的升高而增加.3种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及Cu(Ⅱ)对土壤吸附CrO42-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广西红壤>湖南红壤>江西红壤,这与这些土壤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含量的大小顺序基本一致.Cu(Ⅱ)不仅增加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在铜存在下土壤吸附的CrO42-的解吸量也高于对照体系中的,但解吸增量(加铜体系与对照体系之间解吸量的差值)比吸附增量(加铜体系与对照体系之间吸附量的差值)低得多,说明Cu(Ⅱ)对OrO42-在土壤中吸附的促进作用机制涉及静电作用、专性吸附和表面共沉淀.不同土壤中,不同机制对Cu(Ⅱ)促进CrO42-吸附的相对贡献不同,广西红壤中静电吸附的贡献很小;而在江西红壤和湖南红壤中.由于铜的吸附导致土壤表面正电荷增加使土壤对CrO42-静电吸附量增加是铜增加CrO42-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铜的促进作用增加了红壤对CrO42-的吸附量,降低了CrO42-在土壤中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连续分组的方法,研究碳酸钙含量和 pH 值对 Cu,Pb,Cd 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土壤为暗栗钙土表层(0~20cm):pH(CaCl_2)7.08,有机质2.52%,CaCO_3未检出。分别向土壤中加入 CaCO_3,使其含量为0%,1%,3%,5%,7%,并加入50mg/kgCu,Pb,Cd 的硝酸盐溶液。在25±2℃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并分别在1d,15d,30d,60d 时采样。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环境中Cu(Ⅱ)对经济棘皮动物的生理影响,以5月龄和15月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dius为试验材料,根据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对Cu(Ⅱ)浓度的限定值设置试验浓度,测定中间球海胆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体腔液中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壳中Cu(Ⅱ)蓄积量。结果表明:随着Cu(Ⅱ)浓度的升高海胆死亡率明显增加,Cu(Ⅱ)对中间球海胆的24 h LC50为0.247 mg/L;0.012 mg/L浓度组Cu(Ⅱ)对海胆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其他浓度组Cu(Ⅱ)对SOD活性均表现为抑制效应,随着Cu(Ⅱ)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Cu(Ⅱ)对各浓度组内CAT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30 d时各浓度组CAT活性均降到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Cu(Ⅱ)浓度的升高海胆体腔液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为升高趋势,30 d时各浓度组POD活性均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2 mg/L浓度组Cu(Ⅱ)对海胆体腔液中溶菌酶(LZM)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其他浓度组内Cu(Ⅱ)对LZM活性表现为诱导效应;各浓度组内Cu(Ⅱ)对海胆体腔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均表现为诱导—抑制效应;中间球海胆壳对Cu(Ⅱ)的蓄积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境中Cu(Ⅱ)对海胆的生理影响研究及利用海洋生物方法检测海洋中Cu(Ⅱ)污染的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为期30 d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风干新鲜猪粪(FM1)、风干堆肥猪粪(FM2)、干式发酵床废弃垫料猪粪(FM3)3种不同预处理方式的高铜、高锌猪粪施用对菜园土壤p H、胡敏酸(HA)含量和Cu、Zn含量及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预处理猪粪的施入使土壤p H和HA、全Cu、全Zn含量均显著提高。第1、10、20、30 d的取样测定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HA含量逐渐降低,水溶态Cu、Zn含量显著降低,而HA结合态的Cu、Zn含量则显著增加,其中FM2处理下HA-Cu、HA-Zn含量的增加最为显著。第30 d时,3种处理的HA-Cu含量占Cu总量的比例分别比第1 d增加了12.67%、21.23%、7.73%,HA-Zn含量占Zn总量的比例分别比第10 d增加了9.68%、21.90%、9.74%,但HA-Zn含量占Zn总量的比例低于第1 d,说明FM2处理对Cu和Zn的活性下降影响最大,Cu易与HA结合,HA对Cu的固定能力强于Zn。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B2-Ti50(Al50-xCrx),x=6.25,9.375,12.5,18.75,25晶体的能量、电子结构和弹性常数,并通过合金形成热、结合能、Born稳定性判据、Cauchy压力参数(C12-C44)和B/C44比值,表征和评判了Cr原子数分数对B2型Ti Al-Cr合金相稳定性、强度与韧脆化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原子数分数大于9.0%时,B2-Ti50(Al50-xCrx)相才能稳定存在,且稳定性随Cr原子数分数增加而升高;同时,随Cr原子数分数增加,合金的体积模最B,剪切模量G和弹性模量E也增大;当Cr原子数分数大于12.5%时,其韧化效果变好.通过电子态密度和价电子密度分布图的比较与分析,初步解释了Cr原子数分数对B2-Ti50(Al50-xCrx)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强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淬硬轴承钢GCr15进行了磨削实验,采用热电偶和三向压电晶体测力仪测量了磨削温度和磨削力.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磨削表面残余奥氏体含量、马氏体亚晶粒尺寸以及微观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计算了工件表面的接触应力和应变,讨论了塑性变形在磨削白层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法向磨削力引起材料的强烈塑性变形和高接触应力;工件表面高的接触应力能降低材料相变温度,促进相变的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能细化晶粒作用;磨削白层的厚度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亚晶粒大小随塑性变形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选用常用掺合料Ⅱ级粉煤灰和S95矿粉,采用加速碳化试验方法,研究了单掺掺合料对C25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25混凝土不同龄期加速碳化深度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总体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矿粉掺量增加时,C25混凝土各龄期得加速碳化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2)相同龄期不同粉煤灰(或矿粉)掺量的C25混凝土加速碳化深度相差不大,且同属于现行预拌混凝土标准中T-IV抗碳化性能等级;在单掺掺合料混凝土中,编号50S28d加速碳化深度最低。(3)针对28d加速碳化深度低的配合比进行了经济分析,编号40S不仅具有较低的28d加速碳化深度,而且单方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9.
水稻基因型94D-64是比较特殊的基因型,这是因为随着Pi浓度增加,根部和地上部As的浓度变化模式截然不同。随着Pi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Oryza sativaL.)基因型(94D-64)地下部As浓度降低,而地上部As浓度增加,为此采用水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水稻94D-64根部和地上部各种生理指标的应答模式是否与组织As浓度密切相关。将水稻幼苗在4个Pi(10、50、150和450μmol·L~(-1)KH_2PO_4)浓度和10μmol·L~(-1)Na_3AsO_4处理11d,结果表明,随着Pi浓度的增加,(1)根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而地上部MDA含量则增加;(2)根部K和As的外渗降低;(3)地上部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thiols,NPT)和CAT含量亦降低。这些指标与根部As浓度降低而地上部As浓度增加的现象相吻合,说明植物具有良好的抵御重金属伤害的应答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Mg2Ni相Cu合金化前后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结果发现:2个Cu原子最易占据 Ni(Ⅱ)的(0,0.5,0.166 7)与(0.5,0,0.5)位置,而在Cu合金化Mg2Ni的相结构中,Mg2Ni(Ⅱ)″1-xCux(x=1/3)的结构稳定性最高.电子态密度(DOS)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Mg2Ni(Ⅱ)″1-xCux(x=1/3)相结构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体系在费米能级处成键电子数N(EF)的多少.  相似文献   

11.
铜处理对喜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代谢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浓度的Cu 处理喜树种子和三叶期的幼苗,研究了Cu胁迫对喜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20~50 mg·L-1的Cu2 对喜树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发芽势提前 ,但50~100 mg·L-1的Cu2 浓度均抑制胚根和胚芽的生长.(2)Cu2 对喜树幼苗的影响存在浓度和时间效应:低浓度(10 mg·L-1)Cu2 促进,如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高于对照;高浓度(100 mg·L-1)Cu2 对上述各指标从6 d或9 d后起显著地抑制作用;而中等浓度(50 mg·L-1)的Cu2 处理效果趋向于高浓度的作用.低浓度的Cu在12 d之内对喜树幼苗生长是有利的,以后会出现胁迫;而高浓度的Cu,3 d后出现抑制,抑制作用比低浓度提早9 d.说明喜树幼苗能够忍受小于50 mg·L-1以下的Cu处理,高于此浓度生长受抑.(3)Cu处理后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在整个处理期内呈上升趋势,浓度越大,上升幅度越大;而SOD、POD 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与Cu浓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黄瓜(新泰密刺)为试材,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14(CK)、56(T-1)、140 mmol/L(T-2)3个NO3-浓度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及Mg、Fe、Cu、Mn、Zn五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2 d后,3个浓度水平的黄瓜株高、叶面积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从处理期间元素含量的变化可知,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增加黄瓜幼苗根、茎、叶中Mg、Fe和Mn的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u的含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Zn的含量则是先增加后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硝酸盐处理下黄瓜幼苗生长与Zn、Fe、Cu含量显著相关,其中与Zn为正相关,与Fe、Cu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白木香细胞液体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硝酸铜[Cu(NO_3)_2]与其共培养的方法,检测白木香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活力、铜离子(Cu~(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在50、100、200μmol/L Cu(NO_3)_2与白木香共培养24 h,白木香的细胞活力较对照呈显著下降,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培养至72 h,随着Cu(NO_3)_2浓度的增加,其细胞鲜质量、干质量均较对照呈显著降低的变化。在检测的时间内,Cu(NO_3)_2处理组白木香细胞的Cu~(2+)含量、H_2O_2含量、MDA含量均较对照有显著升高的变化,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u(NO_3)_2处理组细胞的SOD、CAT、POD活性均随Cu(NO_3)_2浓度的增加而较对照显著升高。可以看出,一定浓度的外源硝酸铜能够抑制白木香细胞生长和降低其活力,并导致白木香细胞发生氧化胁迫。  相似文献   

14.
食(药)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备受消费者青睐。本研究对2011—2015年有关食用菌中必需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和有毒元素砷(As)、镉(Cd)、铅(Pb)、汞(Hg)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最高为4 200mg/kg,最低为2 mg/kg,多数食用菌中Fe的含量范围在50~200 mg/kg之间;Mn元素含量可高达286 mg/kg,最低为0.09 mg/kg,大部分食用菌中Mn的含量范围为10~50 mg/kg;Cu元素最高含量为360 mg/kg,最低含量为0.34 mg/kg,多半食用菌中Cu元素含量小于50 mg/kg;Zn元素最高含量为420 mg/kg,最低含量为1.61mg/kg,Zn元素含量在20~100 mg/kg之间。红蜡蘑、酒色蜡蘑和紫蜡蘑中As元素含量严重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12)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限量标准,食用过程适当注意;Cd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食用时应加以选择;Pb和Hg含量也有超标。食用菌中必需元素与有毒元素的含量和产地显著相关;同一产区不同物种间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一些食用菌中有毒元素含量超出人体允许摄入的最大值,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食用过程中应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15.
菌渣猪粪还田下麦稻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菌渣提供25%N(M1)、菌渣提供50%N(M2)、菌渣提供75%N(M3)、猪粪提供25%N(S1)、猪粪提供50%N(S2)和猪粪提供75%N(S3)共8个施肥处理,研究小麦和水稻成熟期作物根、茎叶和籽粒中Cu、Cd、Pb和Zn含量及富集情况,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评估作物器官不同利用时风险状况。结果表明:作物重金属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籽粒,重金属元素在各器官中均呈现出ZnCuPbCd,而富集系数表现为CdZnCuPb;替代相同比例N肥时,猪粪还田下作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比菌渣高,随着施用有机物料量增加作物重金属含量呈增加趋势,S3处理作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为最高;作物器官风险系数顺序为猪粪还田(S1~S3)常规化肥(CF)菌渣还田(M1~M3),菌渣提供25%~50%N的施肥方案带来的重金属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6.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弯囊苔草在不同Cu2+浓度(1、5、25mg·L-1)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Cu2+浓度胁迫下,弯囊苔草正常生长,但其生长特性表现出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高浓度下没有新生根。弯囊苔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都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SOD在处理的第4d达到峰值,且活性一直显著高于对照(P<0.05),3种Cu2+浓度处理下的峰值大小顺序为5mg·L-1>25mg·L-1>1mg·L-1。POD和CAT活性在处理第7d达到峰值,POD活性峰值大小顺序为5mg·L-1>1mg·L-1>25mg·L-1;CAT活性峰值大小顺序为25mg·L-1>5mg·L-1>1mg·L-1。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处理结束时的丙二醛(MDA)(r=0.9880)和可溶性糖含量(r=0.9512)与Cu2+浓度表现出正相关性。脯氨酸(Pro)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mg·L-1和5mg·L-1Cu2+浓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在处理第4d达到最大值,25mg·L-1高浓度处理下脯氨酸(Pro)含量在处理第7d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食(药)用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备受消费者青睐。本文对2011—2015年有关食用菌中必需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和有毒元素砷(As)、镉(Cd)、铅(Pb)、汞(Hg)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Fe元素含量最高为4200mg/kg,最低为2mg/kg,多数食用菌中Fe的含量范围在50~200mg/kg之间;Mn元素含量可高达286mg/kg,最低为0.09mg/kg,大部分食用菌中Mn的含量范围为10~50mg/kg;Cu元素最高含量为360mg/kg,最低含量为0.34mg/kg,多半食用菌中Cu元素含量小于50mg/kg;Zn元素最高含量为420mg/kg,最低含量为1.61mg/kg,Zn元素含量在20~100mg/kg之间。红蜡蘑、酒色蜡蘑和紫蜡蘑中As元素含量严重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12)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限量标准,食用过程适当注意;Cd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食用时应加以选择;Pb和Hg含量也有超标。食用菌中必需元素与有毒元素的含量和产地显著相关;同一产区不同物种间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一些食用菌中有毒元素含量超出人体允许摄入的最大值,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食用过程中应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农作物重金属Cu2+污染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技术,设置了3种Cu2+胁迫程度(0μg/g、250μg/g、500μg/g)的玉米盆栽试验,实测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在3种Cu2+胁迫下的高光谱反射率、叶绿素含量和Cu2+含量,也对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和Cu2+含量与土壤中Cu2+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实现基于高光谱遥感信息区分Cu2+胁迫程度及预测Cu2+含量,提出了红边一阶微分偏移面积(FMAR)和红边一阶微分面积偏移率(FMRR)的红边参数,并与常规的红边位置(REP)、红边最大值(MR)、红边一阶微分包围面积(FAR)等红边参数进行了区分与预测能力比较,实测数据与红边参数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土壤中Cu2+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红边位置在Cu2+胁迫时的蓝移没有老叶片到新叶片蓝移明显;FMAR和FMRR在区分Cu2+胁迫程度及预测Cu2+含量方面比REP、MR和FAR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内脏、肌肉、鳃组织对海水中Cu的吸收、积累和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和不同种类配体对Cu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u浓度为0 5mg/L时,各组织内Cu蓄积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第13d均达到吸收平衡,各组织Cu蓄积量为内脏(971 89mg/kg干重)>肌肉(204 99mg/kg干重)>鳃(90 04mg/kg干重)。试验进行13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排放,结果表明,随着排放时间的增加,各组织Cu蓄积量下降,第8d接近排放平衡,各组织Cu排出率为肌肉(89%)>鳃(86 5%)>内脏(83 7%)。海水中TOC浓度及不同种类的配体对牙鲆吸收、蓄积Cu有明显影响,当TOC浓度相同时,孔石莼Ulvapertusa分泌物比牙鲆分泌物更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当配体相同时,随着TOC浓度的升高,各组织Cu蓄积量均明显下降,表明海水中TOC能降低Cu的生物有效性;海水中Cu2+的表观络合容量(ACu)随着TOC浓度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与TOC浓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介孔分子筛材料(MCM-41)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无机分子筛材料(介孔分子筛,MCM-41)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小白菜生长及土壤重金属各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分子筛材料对重金属Cd、Pb和Cu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较明显,可明显增加小白菜产量,提高小白菜品质。土壤施加无机分子筛材料后,土壤Cd、Pb和Cu的BCR三形态中,酸可溶态(B1态)含量均降低,有机结合态(B3态)含量增加,而氧化物结合态(B2态)含量变化不显著。无机分子筛材料对土壤中Cd、Pb和Cu有效态具有较好的吸附钝化作用,可有效地抑制Cd、Pb和Cu在小白菜体内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