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产生的效应蛋白在促进病原菌侵染、操纵寄主免疫方面有关键作用,这些效应蛋白在与寄主作用之前必须被分泌出去,SNARE蛋白家族作为真核细胞内囊泡转运及膜融合的关键组分,在分子转运中有核心调控作用。随着许多植物丝状病原菌基因组被破译,对SNAREs基因参与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本研究简要概述了真核生物中SNARE蛋白的组成及分类和植物病原真菌及卵菌中SNARE蛋白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开展SNARE蛋白基因功能分析的研究建议,以期为全面、深入研究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中SNARE基因的功能、理解病原菌致病、效应蛋白分泌提供新的视野,为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信息素结合蛋白是气味结合蛋白家族的一种,在昆虫识别性信息素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信息素结合蛋白的特征、信息素分子结合及释放机制、表达时间和生理功能等,并概述了目前信息素蛋白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3.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virus type 2,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以及其他猪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复制酶(Replicase,Rep)蛋白是由PCV2 ORF1基因编码的功能性复制启动蛋白,通过与ORF1编码的另一复制相关蛋白Rep′共同作用参与PCV2的DNA滚环复制。Rep蛋白作为PCV2的一种必需功能性蛋白,是研究PCV2抗病毒治疗的一个新突破口。然而,目前有关PCV2致病机理及疫苗的研究大多集中在Cap蛋白,对于Rep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研究进展,对PCV2 Rep蛋白的胞内互作蛋白进行了系统分析,尤其对现今已发现的8种胞内互作蛋白在PCV2复制过程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机制进行了阐释,并对其他可能与PCV2 Rep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胞内蛋白进行预测,以期为进一步阐明Rep蛋白在PCV2致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查铜离子在朊病毒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朊病毒形成及发病机制以及重金属铜离子对朊病毒发病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对朊病毒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实验运用采用转PrP基因线虫模型来研究朊蛋白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线虫暴露于10^-3mol·L^-1铜离子浓度条件下,其对食物敏感性会下降,生命周期会减短,产卵数会减少;当线虫暴露于10^-4mol·L-1铜离子浓度条件下,会减少以上三种影响;当线虫暴露于10^-6mol·L-1铜离子浓度条件下,对线虫几乎没有影响。研究数据显示,在有高浓度铜离子影响情况下,转入朊蛋白102位点突变(dat-1-PrP102Mut)(w102)的线虫比转入朊蛋白(dat-1-PrPwt)(w101)的线虫损伤更严重,转入朊蛋白(W101)的线虫比野生型线虫(N2)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RNA分子伴侣蛋白Hfq广泛存在于细菌中,最早在大肠杆菌Qβ噬菌体的RNA复制过程中作为必需的宿主因子而被发现。hfq基因的缺失会造成细菌多种表型的变化,对Hfq的全局性调控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Hfq能够通过参与非编码RNA与其靶标mRNAs的互作过程,从而影响mRNAs的稳定性,进而发挥其调控作用。介绍了Hfq蛋白的结构、hfq突变产生的典型表型,并阐述了Hfq参与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自身的活性调控,对全面深入了解微生物中Hfq蛋白的功能多样性及调控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瘟病.在明确多个Rho族小G蛋白在该菌营养生长、分化孢子形成以及侵染致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Rho族小G蛋白调控因子-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功能.以生物信息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基因位点Mgg_11178.6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Mgg_11178.6编码一个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与多种丝状子囊菌RhoGEF亲缘关系密切;基因敲除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量明显减少,但是致病力没有变化.说明该假定的Rho族小G蛋白鸟苷酸交换因子(MoRGF1)可能参与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与产孢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谢玮  闫冬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998-3000
脑啡肽原在无脊椎动物免疫神经等器官系统广泛存在,并参与诸多免疫调节机制。综述了无脊椎动物脑啡肽原的研究现状,并从蛋白水平上将其与脊椎动物脑啡肽原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现有文献,无脊椎动物脑啡肽原分子水平上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脑啡肽原在无脊椎动物神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明确其在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烟草凝集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对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的烟草天然产物。本文从Nictaba及其类蛋白的发现过程、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分析了Nictaba在防治虫害、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真菌病害、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以及Nictaba结构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统一的特征,阐明了该类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关系及其应对胁迫的基本原理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对充分挖掘此类物质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DnaJ-like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调节分子伴侣HSP70的ATP酶活性,并参与新生肽的折叠、装配和运输过程。大量研究表明,DnaJ-like蛋白具有功能多样性,在植物的形态建成、生长发育以及胁迫应答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述了DnaJ-like蛋白在植物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响应方面的功能及可能的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灰葡萄孢BcPDR1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igit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DGE),获得了933个受BcPDR1基因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新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和催化作用等方面。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获得了14个差异表达的胞壁降解酶基因;热图分析和Real-time PCR分析发现,14个胞壁降解酶基因在突变体BCt89和ΔBcPDR1中的表达水平被明显上调或下调,确定了BcPDR1基因对胞壁降解酶基因的正负调控作用。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BcPDR1调控灰葡萄孢致病力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禾谷刺盘孢菌与寄主玉米的蛋白互作关系,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了解病菌致病过程及病菌-寄主互作机制。【方法】采用计算方法预测病菌侵染相关蛋白与寄主玉米蛋白的互作,并结合网络可视化工具和GO注释信息对参与互作的蛋白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预测结果包含了355对互作蛋白,涉及16个刺盘孢菌蛋白和173个玉米蛋白,其中刺盘孢菌蛋白为蛋白酶、锌羧肽酶、木聚糖酶等潜在的致病蛋白,而病菌靶向的寄主蛋白涉及对真菌防御响应、蛋白折叠、蛋白修饰等多种生物过程。对互作蛋白信息的分析则表明预测方法既识别到已知互作,如病菌木聚糖酶与寄主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互作,也发现了不少新互作蛋白。【结论】这些结果为明确禾谷刺盘孢菌在侵染早期与寄主的互作机制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J蛋白是一类含有J结构域或类J结构域、分子质量为40 k Da左右的蛋白。其主要作用是作为热激蛋白70s的辅助分子伴侣参与新生蛋白质的折叠、蛋白质正确构象的维持、蛋白质的转运、蛋白复合体的组装和解离等过程。鉴于近几年对植物J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在扼要介绍植物J蛋白结构与分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植物J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最后对该研究领域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并在植物对多种胁迫的抗逆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PPR基因家族是拟南芥最大的基因家族之一,PPR蛋白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参与ABA信号转导的线粒体PPR蛋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拟南芥线粒体PPR蛋白APPR6的2个T-DNA插入突变体在萌发与萌发后幼苗早期生长过程中对外源ABA超敏,报道APPR6参与ABA信号转导为进一步阐明线粒体PPR蛋白的作用机制以及复杂的ABA信号网络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TPPS_4(α,β,γ,δ-tetrakis(4-sulfophenyl)porphine)作为四吡略类化合物的代表,通过共振光散射和紫外-可见光吸收表征了TPPS_4与细胞型朊蛋白在体外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朊蛋白可诱导TPPS_4发生J-型聚集,而形成的聚集体与朊蛋白结合可抑制细胞型朊蛋白(PrP~c)向致病型朊蛋白(PrP~(Sc))转变,表明TPPS_4等四吡略类化合物对朊病毒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Abstract:
Considering α,β,γ,δ-tetrakis (4-sulfophenyl) porphine (TPPS_4)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etrapyr-role compounds,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ellular prion protein and TPPS_4 in vitro with UV/Vis absorbance and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ion protein induced the J-aggregation of TPPS_4, and the J-aggregation species inhibited PrP~(Sc) formation from PrP~c, suggesting that tetrapyrrole compounds may becom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drug for prion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构建鸡Prn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为制备鸡朊蛋白单克隆抗体提供材料。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鸡Prnp基因组序列和pET-28a质粒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健康的鸡全血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PCR的方法扩增鸡的Prnp基因,将目的基因片段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菌转化到E.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进行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诱导剂的终浓度为0.08 mmol·L-1,16 ℃,220 r·min-1诱导7 h,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T-28a-ChPrnp重组表达菌株,为Prnp朊蛋白的结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是细胞的主要供能细胞器,也参与磷脂合成、氨基酸代谢等生物化学反应,同时参与钙离子的贮存和调节,并在细胞免疫、增殖、分化、凋亡、自噬等多种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线粒体相互联系,构成线粒体网络,该网络维持着分裂、融合的动态平衡。线粒体动力学即研究线粒体的分裂、融合、运动等方面,并且参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动力学的紊乱与代谢性疾病、神经疾病等密切相关。OPA1是调节线粒体内膜融合的重要蛋白,L-OPA1与S-OPA1对介导内膜的融合非常重要。线粒体内的蛋白酶体系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其动力学,其中很重要的机制就是剪切或降解OPA1。阐明线粒体蛋白酶的作用机理对于探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茶树响应炭疽病及抗炭疽病的遗传机理,本研究搜集了茶树炭疽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茶树炭疽病原菌分类鉴定、炭疽菌侵染过程及其机制等在茶树上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其他植物上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结果发现:茶树炭疽病致病菌多样,侵染致病过程复杂,导致致病菌鉴定困难。同时,茶树致病菌的侵染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在其它植物中主要与真菌代谢酶类、效应蛋白及真菌毒素等有关,但具体完整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后续需继续对侵染机制和寄主茶树-炭疽病原菌互作机制进行研究,加强田间病害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以期为茶树炭疽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判断、综合防治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8.
NO在植物体内产生的途径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文章主要介绍了在植物体内NO的产生途径、信号传导机制、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植物激素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朊蛋白和脂筏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细胞型朊蛋白(PrPC)能够通过构象转变生成致病型的朊病毒(PrPSc),导致海绵状脑病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PrPC的转变机制还不清楚。PrPC也是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引发众多的信号转导事件。Flotillin属于新被命名为SPFH(stomatin/prohibitin/flotillin/HflK/C)的蛋白家族,是重要的脂筏标识性蛋白,它们不仅被动地担当着非胞膜窖脂筏的脚架,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复合体的组装以及信号转导提供平台,而且本身还主动地扮演着信号蛋白的角色,在许多的细胞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PrPC与flotillin能够发生相互作用,flotillin蛋白为PrPC的跨膜信号转导和PrPC转变成PrPSc提供了环境。本文重点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PrPC和flotillin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尤其是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丝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丝氨酸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工程、表达系统和应用。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类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生物有机体中发挥着重要而又广泛的生理作用,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它们的活性部位都含Ser、His、Asp,并具有相同的催化机制。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执行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在很多致病过程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丝氨酸蛋白酶在结构上的微小变化,从而引起了其在功能上的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