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是硒代半胱氨酸的甲基化衍生物,其特殊的甲基化结构使其能在β-裂解酶的作用下,直接分解生成甲基化硒进入甲基硒代谢池。相对于无机硒及其他有机硒,其在人体内具有毒性低、生物利用率高、抗癌活性强等特点。主要介绍了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化学合成方法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主要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大于75%,抗氧化性强,营养价值、保健价值及经济价值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排毒解毒等功效。人体内的硒元素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因此人体必须补充含硒元素的食物。在缺硒地块中生长的植物硒含量低,人工外源施硒可增加植物中硒元素含量。总结出一种高油酸花生增硒高产栽培技术,使高油酸花生兼具富硒特点,增加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小麦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富硒增产素(ZL96107830.8)在小麦上的应用,生产出人类理想的天然富硒小麦,进而加工成品种多样的天然富硒保健食品,使硒进入食物链,实现安全、方便、经济地给人体补硒,将从根本上解决人畜缺硒状况,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造福人类,实属一项绿色保健型农业新技术。为了生产富硒小麦,笔者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在小麦拔节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喷施硒液肥,探索硒液肥对小麦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硒含量高于对照3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硒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并非补得越多越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成年人每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正常人群,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需特别的补充;而缺硒成年人每  相似文献   

5.
为了补充人体内的硒元素,同时预防和减轻人体肥胖症状,通过对富硒荷叶、信阳毛尖茶、甘草、山楂、菊花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富硒荷叶保健茶的最佳配方为荷叶添加量77.8%,信阳毛尖茶添加量6.3%,甘草添加量6.3%,山楂添加量7.1%,菊花添加量2.5%。  相似文献   

6.
硒元素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硒会引发诸多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我国是缺硒大国,全国有2/3的人口处于缺硒地区。目前,食物补硒是提高人体摄硒量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决定着食物链中硒的水平。本文从环境角度介绍了植物对土壤中不同硒元素的吸收利用途径,综述了硒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机制,为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麦富硒研究概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粮食作物尤其小麦是人体硒元素的主要来源。为了推动富硒小麦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部分有关小麦富硒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并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对硒的健康机理、作用机制、小麦对硒肥的吸收、利用及籽粒硒含量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小麦富硒研究应重点放在“土壤与硒含量关系、小麦硒肥施用技术、小麦富硒营养水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微量必需元素硒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硒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不断有研究发现硒缺乏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对硒的生物学功能、过量补硒的毒性、我国硒资源及产品开发状况等方面做了综述,同时对硒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硒进行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外源硒对苦荞生长发育及子粒硒含量的影响,在开花期对大田苦荞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2.5、5.0、10.0和20.0mg/L),分析在喷硒后5、10、15和35d地上部干生物量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子粒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Se1(2.5mg/L)水平下外源硒能够显著提高苦荞地上部干和鲜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2)在Se2(5.0mg/L)水平下能够显著提高苦荞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为13.49%;(3)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苦荞子粒硒含量,子粒硒含量随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幅为0.8%~4.2%。综上,适量外源硒能够促进苦荞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0.
谷秆两用稻201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Se)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采用40 mg/kg的亚硒酸钠在齐穗期开始喷施谷秆两用稻201,使大米有机硒含量达0.27 mg/kg左右(P<0.05);同时米糠和高蛋白稻草的有机硒富集水平分别提高3到4倍(P<0.05);为生产富硒优质米提供依据,为生产富硒食用菌提供了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青州市西南部碳酸盐岩区的山楂、柿子种植历史悠久且果实品质上乘,通过系统配套采集山楂和柿子果实及其根系土,探究其含硒水平、富集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富硒产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山楂和柿子根系土中Se元素相对富集,其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由于有机质的吸附固化,易利用态硒含量低。(2)山楂和柿子果实中硒含量较低,富集系数也较低,山楂富硒率为17.65%,柿子均未达到富硒。(3)柿子和山楂中硒富集系数与根系土中有机质、硒含量均呈强负相关。(4)有机质吸附固化硒,虽提高了土壤硒含量,但降低了硒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机质是影响硒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焉耆盆地主栽的5个加工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焉耆盆地富硒土壤分布较广的焉耆县域内选取5块不同地源硒水平(Se0.309、Se0.349、Se0.400、Se0.408、Se0.495)的耕地为试验地点,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探究不同地源硒水平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为焉耆盆地天然富硒土壤上生产富硒番茄产品、提高加工番茄品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地源硒水平的增高,不同加工番茄品种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和糖酸比变化趋势不同。‘屯河1015’、‘屯河5501’硒含量呈增加趋势,‘屯河3501’、‘屯河17’番茄红素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屯河17’还原糖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总酸含量增加明显,‘屯河1943’、‘屯河5501’糖酸比呈下降趋势,‘屯河17’糖酸比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中的地源硒水平梯度较小,需进一步扩大地源硒水平梯度,验证不同加工番茄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等品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外源硒对谷子产量因子及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谷子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硒对谷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期确定亚硒酸钠的最佳喷施浓度和最佳喷施时期,为种植生产富硒谷子提供科学依据。以春播区常规种长农35号、夏播区品种冀谷20号和抗除草剂杂交谷子晋谷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6个供硒水平,清水为对照,分别在谷子苗期、抽穗期、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结果:与对照相比,适量的外源硒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具体表现为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产量先增加后减小,以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产量达到最大。抽穗期喷Na_2SeO_3 67.84g/hm~2处理晋谷50号、冀谷20号、长农35号产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9%、4.6%和1.2%。喷施低浓度硒对产量构成因子有促进作用,过高浓度的外源硒抑制谷子生长发育,抽穗期穗长、穗粒重在喷Na_2SeO_3 33.92g/hm~2或/和67.84g/hm~2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喷Na_2SeO_3 33.92g/hm~2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叶面喷施外源硒能够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且随着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子粒硒含量增加。喷施时期对子粒硒含量的影响为灌浆期>抽穗期>苗期,在摄入硒的安全范围内,灌浆期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晋谷50号子粒硒含量达到0.297g/hm~2,比对照增加8.6倍。喷施合适剂量的亚硒酸钠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和硒含量且对产量构成因子有增益作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67.84g/hm~2为最佳喷施用量。谷子抽穗期喷施硒对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大促进作用,灌浆期喷施硒可以显著提高谷子子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谷子中硒元素的吸收特征,提高谷子富硒水平,归纳了国内外富硒谷子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富硒谷子籽粒硒的含量、存在形态,硒的吸收、转运机理以及硒与谷子生长发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价态硒在谷子体内的转运机制以及硒肥种类、施肥方式对谷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谷子对硒酸盐的吸收机制主要是通过共用硫酸盐转运子来进行主动吸收,对亚硒酸盐的吸收则是被动吸收,并且受土壤pH的调控。叶片喷施无机硒是提高谷子硒含量最为直接的方法,加快了硒元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运转效率。研究指出目前富硒谷子发展的不足,并提出要加强富硒品种的选育,制定谷子富硒栽培技术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硒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归纳了植物对硒的吸收以及硒对植物的生理效应;总结了低温胁迫影响植物的活性氧代谢、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现象;分析了低温胁迫下,硒可以通过提高植物体中叶绿素、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以及调节活性氧水平减轻低温对植物的伤害。指出了硒对保护酶活性影响的具体作用机理、硒与植物低温抗性关系以及硒调节植物叶绿体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低温伤害的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硒与重金属互作的植物根际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归纳了根际环境中硒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明确了根际土壤中硒和重金属的主要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根际微环境对硒与重金属的影响,并详细叙述了硒与重金属元素的直接互作,以及通过根表铁膜、土壤固相、Eh、pH、根际微生物、根系分泌物等因素发生的间接互作.分析了根际微域中引起硒或重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含量变化的土壤理化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盐胁迫下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为甜菜种子包衣剂的选择提供依据。试验以“TD805”甜菜单粒种为材料,主处理为盐胁迫(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副处理为亚硒酸钠浸种,用直接测量法得到发芽势、发芽率等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盐胁迫下的“TD805”甜菜种子,浸种18 h的甜菜种子各个活力指标均优于6、12 h,浓度为1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18 h的效果最好。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物质效率较盐胁迫对照CK2分别提升了21.66%、22.33%、131.01%、240.77%、38.41%。该试验表明盐胁迫下10 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18 h的甜菜种子活力水平与营养利用率高,贮藏物质转化快,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下甜菜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外源硒施用水平下食用木薯的营养品质、抗氧化性及采后生理变质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外源硒对食用木薯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施用范围内,外源硒能促进淀粉、蛋白质、总糖、黄酮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活性,其中在0.9kg/hm 2处理下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外源硒处理下食用木薯块根采后生理变质的速度均小于对照,但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外源硒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氢氰酸的积累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对支链淀粉含量和干物质率的作用不明显。综上,施用适量的外源硒能改善食用木薯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研究单施含硒有机肥(C1)、单施叶面硒肥(C2)、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C3)施硒方式对粉葛产量、品质及不同器官中硒的吸收转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下粉葛各器官硒含量无显著提高,单施叶面硒肥处理块根硒含量比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提高了71.0%,而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处理下块根硒含量比单施含硒有机肥处理提高了110.1%。C2处理下叶/块根转运系数比C1处理提高了902.9%,说明大量的硒由叶片转运到了块根中。C2、C3处理的粉葛块根产量和硒积累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和C1处理。C1、C2、C3处理均能提高粉葛的葛根素含量,但各施硒方式处理间的结果差异不显著。综上,对粉葛这种藤本植物而言,单施叶面硒肥对提高粉葛的产量、品质及硒积累量总体效果要好于含硒有机肥,叶面调控方式能够将更多的硒转运粉葛的地下部分,而混合施用含硒有机肥和叶面硒肥则能更好的促进粉葛块根中硒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开发富硒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硒肥对茶叶硒形态、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等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无机硒含量、有机硒含量与总硒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叶面喷施硒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喷施0.02 g/L处理茶叶各化学品质指标含量最高,化学品质满足GB/T14456.3—2016标准要求,茶叶硒含量满足GH/T1090—2014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