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以单食性水稻为主,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繁殖力强的特点是其大面积为害水稻的重要原因.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昆虫病原真菌,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害虫防治.本研究结果显示8×1010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悬浮剂在实验...  相似文献   

2.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其体内存在的大量共生菌是褐飞虱生物防治中尚未开发的一类重要微生物资源。褐飞虱内共生菌种类丰富多样,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初级共生真菌——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tes,YLS)和2类次级共生细菌——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和杀雄菌Arsenophonus。早期关于褐飞虱内共生菌的分离及种类鉴定主要采用体外离体培养、克隆文库构建以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传统技术。近年来,宏基因组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极大拓展了褐飞虱内共生菌种类多样性研究的深度。内共生菌不仅参与褐飞虱的营养代谢,为宿主提供氨基酸、维生素和甾醇等必需营养物质以满足宿主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还可以介导宿主的致害性变异、抗药性产生和病原物防御等生理过程。鉴于内共生菌在褐飞虱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内共生菌对褐飞虱进行生物防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褐飞虱内共生菌的主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对其分离鉴定技术和多样性分析技术进行总结,并对褐飞虱内共生菌的生物学功能进...  相似文献   

3.
飞虱虫疫霉是水稻褐飞虱及其它飞虱、叶蝉的寄生性天敌。在我国南方稻田分布很广,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可造成害虫流行疫病,有的地区寄生率高达70—80%.本文报道该菌的人工培养、菌种保存和杀虫试验。  相似文献   

4.
Clip丝氨酸蛋白酶(clip-domain serine protease,CSP)是广泛存在于昆虫体内的一类结构保守、功能多样的蛋白质水解酶类,在昆虫生长、发育和免疫等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克隆并鉴定获得一个褐飞虱CSP编码基因NlCSP4(GenBank登录号:OK018340),其cDNA序列全长1911 bp,编码63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69.29 kD,等电点为9.02。NlCSP4蛋白N端包含一段由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一段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lip结构域,C端具有CSP蛋白家族典型的Tryp_SPc结构域,且其中包含特异性保守的His-Asp-Ser催化中心三元件。系统发育分析表明NlCSP4与其他同属半翅目昆虫的CSP在NJ进化树上聚为一支,而与鳞翅目昆虫CSP亲缘关系较远。qRT-PCR分析显示,NlCSP4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其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高龄若虫期(4龄和5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期和1~3龄若虫期;NlCSP4基因在褐飞虱雌成虫脂肪体、肠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且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丝状病原真菌)诱导72 h内NlCSP4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但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短时间(36 h内)诱导效果不明显。显微注射NlCSP4基因dsRNA可显著抑制褐飞虱5龄若虫NlCSP4的表达水平。生物测定试验表明,NlCSP4干扰后褐飞虱5龄若虫存活率显著下降,且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的抵御能力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褐飞虱NlCSP4在宿主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可作为开发RNAi介导的褐飞虱防控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5.
共生菌对褐飞虱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缺乏共生菌情况下取食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后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取食抗性品种的褐飞虱体内共生菌数量均明显比取食感虫品种TN1的褐飞虱少,而取食抗性品种IR26、Mudgo和ASD7的2龄田间种群褐飞虱若虫的共生菌减少量均超过了50%。在感虫和抗虫水稻品种上,缺乏共生菌的褐飞虱若虫历期均显著长于正常若虫历期,若虫存活率、雌成虫体重、生长速率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褐飞虱。正常的褐飞虱田间种群和生物型1在取食感虫和抗虫品种时的若虫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但缺乏共生菌的生物型1在取食抗虫品种Mudgo和ASD7时的若虫历期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品种TN1时的若虫历期。推测共生菌在褐飞虱适应水稻抗性品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有效防治褐飞虱的病原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从感病死亡的蔷薇蚜虫体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褐飞虱具有较高致病性的菌株JSA1;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JSA1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盆栽法和稻苗浸渍法,对其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显示菌株JSA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SA1对褐飞虱具有杀虫作用,且致死率随菌液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致死率低于40%;菌株JSA1发酵液的上清液和沉淀破碎液对褐飞虱3龄若虫均具有致病力,72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0.72%和82.53%,表明铜绿假单胞菌JSA1在褐飞虱的生物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水稻褐飞虱化学防治中抗药性的产生和治理、水稻抗虫育种中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利用及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讨论了褐飞虱防控关键技术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抗药性机理及其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褐飞虱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其对许多杀虫剂都产生了抗药性。化学药剂的大量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褐飞虱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本文对褐飞虱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综述,并对该虫的抗性治理进行了探讨。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应包括抗性监测、使用新型药剂、合理使用杀虫剂及抗虫品种等。  相似文献   

9.
为研发基于植物精油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驱避剂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引诱剂,利用嗅觉仪测试了6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6种植物精油对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行为的影响具有种类差异性,不同植物精油对昆虫的行为影响有较大差异。此外,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对植物精油的嗅觉反应还与精油浓度有关,精油浓度范围在100~5 000 mg/L时,山楂油、白木香油、金银花油、肉桂油和鱼腥草油对褐飞虱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其中山楂油和金银花油的驱避效果最好,二者在100、500、1 000和5 000 mg/L这4个浓度下均能显著驱避褐飞虱。0.1 mg/L和1 mg/L浓度的山楂油、0.1 mg/L浓度的白木香油和1 mg/L浓度的丁香花蕾油对稻虱缨小蜂雌成虫有较强的吸引力。较高浓度10 mg/L的鱼腥草油对稻虱缨小蜂有明显的驱避性。表明植物精油可以明显地影响褐飞虱和稻虱缨小蜂的行为,可作为行为调控物在"推-拉"策略中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是东南亚、东亚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栽培丰产的抗虫水稻品种是防治该虫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由于作物抗虫性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昆虫相互作用的表现,不同环境条件对作物抗虫性有影响。本文从气候因素、土壤肥力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抗虫品种和褐飞虱及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等几方面概述了环境因素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