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非数值支序分类法对枝孢属Cladosporium中有代表性的10种菌种进行支序分析,说明支序分类法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目的是用最简便而又快速的方法鉴定菌种,同时又反映进化历程,使分类更趋于自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黑钙土中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在贫营养条件下菌落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真菌进行分离,用单孢子分离法进行纯化,用不同稀释浓度的察贝克培养基进行培养计数。[结果]从供试黑钙土中分离出9种真菌菌属,并且确定了4种优势菌属,同时发现黑钙土中真菌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并且随采样深度增加其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在贫营养条件下真菌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减少。[结论]该研究可为黑钙土中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青钱柳内生真菌的分布、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并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挖掘植物内生真菌新资源,采用组织分离的方法对青钱柳的枝、皮、叶、根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马丁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PDA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同时提取其发酵产物,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为供试病原菌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显色试验和薄层层析试验筛选出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试验共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对分离得到的青钱柳内生真菌进行分类,其分别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青钱柳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分离结果不同,其中根部分布的内生真菌从数量和种属上都占优势;马丁氏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少、数量多,而察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培养的菌株种类较多、菌株较少;抑菌试验共得到13株具有抑菌作用的内生真菌,其中有2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对供试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分别属于青霉属和链格孢属;并且筛选出7株菌株(PP03、PY01、PG11、PZ06、PY12、PP12和PP06)具有稳定的产生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长年限茶树根际微生物分布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铜仁地区二年生和十年生茶园的茶树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别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以研究不同生长年限的茶树根际细菌在不同深度土层数量的变化、每个茶园不同季节根际细菌的变化以及根际放线菌数量、根际真菌的数量差别.结果表明,十年生茶园比二年生茶园土壤细菌多;相同生长年限的茶园,根际细菌在10 cm深度土壤中含量最多,20 cm次之,0 cm和30 cm较少;夏秋两季最多,春冬两季较少.二年生茶园根际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十年生茶园.十年生茶园根际真菌数量比二年生茶园多.  相似文献   

5.
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特点,介绍核酸序列直接分析在真菌鉴定方面的应用及常用的引物,比较真菌分类鉴定中常用的18SrDNA,ITS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全国花生主产区10个省市15个区县的105份花生根际土壤样品中的1 255株真菌进行了区系分析,初步明确了不同产区花生根际土壤中常见真菌种类及真菌数量的差异。采用形态学分类的方法,归属21个属,大多数为有丝分裂真菌,其中,16个属为有丝分裂真菌,2个属为卵菌,3个属为子囊菌。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出现频率较高,其数量分别占分离真菌总数量的32.9%,16.2%和8.6%。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虫生真菌酯酶图谱和蛋白质肽谱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用该技术测得的虫生真菌酯酶同工酶谱已经应用于种下分类及其与毒力的关系,世代差异与遗传变异,优良菌株的筛选与物理诱变,菌株检测与放菌治虫效果评价。测得的蛋白质肽谱也已用于不同类别虫生真菌的分类和成分分析,本文地该技术在这方面应用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rDNA-ITS在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文章综述了rDNA序列结构特点及ITS序列在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鉴定、分子检测、病害诊断及土壤中病原真菌的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种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ITS2区序列,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和Alpha多样性。获得的有效序列和OTU数为41361/33;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于饱和。铁皮石斛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裸胞壳属Emericella,构巢裸壳孢菌Emericella nidulans是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0.
参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中心(CTFS)的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1个5 hm2长期监测固定样地,于2016年5—10月期间每月对样地内的大型真菌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形态分类的方法系统研究样地内大型真菌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测量相关环境数据,分析大型真菌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大型真菌的发生与生长季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有217种,隶属于33科103属,具有10个种以上的科有6个科,共计166种,占白云山大型真菌种类总数的76.5%;凹凸度、平均海拔、林隙分数3种环境因子对大型真菌的影响较大,样地内大多数大型真菌生境偏好相似;大型真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在5—8月整体呈增加趋势,多样性在7月达到峰值,数量在8月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归纳统计方法对发生在山西省植物上的746种真菌病害的病原类群及其寄主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西省植物病原真菌共有121个属704种,涉及寄主植物43个科269种。按照Ainsworth分类系统,由半知菌亚门引起的植物病害数量最多,占病害总数的64.3%;子囊菌亚门占17.7%;担子菌亚门占10.2%;鞭毛菌亚门占7.0%;接合菌亚门占0.8%。  相似文献   

12.
RAPD在真菌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RAPD的原理和特点及其近年来在真菌分类鉴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RAPD在真菌种间、种内,以及种以下分类单元的分类鉴定、疑难种的鉴定和个别菌株的鉴定上的研究进展,并列举了代表性的应用实例。同时对RAPD在真菌分类鉴定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在该研究领域中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用田间采样及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短期和长期中水和清水灌溉下3种常见绿地植物根系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金叶假连翘和黄金榕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真菌在短期清水灌溉下20~40cm土层中数量分布最多;台湾草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在各土层间的数量分布与金叶假连翘和黄金榕相似,放线菌在20—40cm土层数量分布最多;与清水灌溉相比,3种植物在短期中水灌溉下,其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O-20cm土层差异显著,20—4J0、40—60cm土层中的数量分布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连作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正茬植烟土壤和连作3,8a的植烟土壤进行池栽试验,研究植烟后各处理5个生育时期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年限对烤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有明显影响.在整个烤烟生育期内,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大致呈“升-降-升-降”的趋势;真菌数量的变化是先升后降,在65 d左右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rDNA分析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爱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79-18079,18081
介绍了rDNA的结构及其特点,阐述了rDNA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并对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田根际土壤真菌荧光PCR技术定量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新疆不同植棉区及其不同生育时期棉田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进行测定,分析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不同植棉区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趋势,及棉花根际土壤真菌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新疆不同植棉区的棉花在不同生育期其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表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哈密棉花病株吐絮期根际土壤真菌最大值达 6.16×104 copies/g FRW;库尔勒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达到最大为4.23×104 copies/g FRW;阿拉尔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在苗期至蕾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在吐絮期达到最小值为1.41×10-4copies/g FRW。北疆精河和东疆哈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分别高达0.989和0.993,呈显著正相关。南疆图木舒克棉花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黄萎病病原菌数量的PCC为0.880,呈正相关。【结论】新疆棉花黄萎病病株根际土壤真菌含量较高,在不同采样区和不同生育期,其根际土壤真菌总量均呈波动性变化。从棉花的四个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来看,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吐絮期。新疆棉花病株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空间变化是东疆大于南疆大于北疆。在不同生态区,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和棉花黄萎病病原菌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不同发育期则表现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著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值分类学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应用于细菌并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传统分类的新的分类方法。本文对数值分类学在半知菌、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应用进展及我国的研究现状作了概括性的回顾,并根据数值分类学原理对应用范例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述了数值分类学与真菌分类学相结合对提高真菌分类学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特点,并开展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茶园阴坡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操作单元数量均高于阳坡。在门分类水平上,阴坡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为酸杆菌门,阳坡为变形菌门,而阴坡和阳坡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均超过55.00%;在目分类水平上,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真菌均不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阴坡和阳坡茶园土壤间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阴坡和阳坡富集的细菌不同,而富集的真菌较为相似。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受土壤因子的影响大于真菌,且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红椎林中正红菇生境的土壤肥力及真菌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椎林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及其着生真菌的多样性特征,为人工栽培正红菇或人为措施提高正红菇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红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相同区域的马尾松林、桉树林和荔枝园土壤为对照,基于传统实验方法和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不同林(园)区土壤生物学性状特征,并在门和属水平上对土壤真菌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红椎林土壤的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域林分土壤(P0.05,下同),而可培养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红椎林土壤的β-葡糖苷酶活性最高,氨肽酶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磷酸酶活性在4种林(园)区土壤间无显著差异;红椎林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丰富度Ace指数和Chao指数均显著低于马尾松林、桉树林和荔枝园土壤,表明红椎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最低。基于门分类水平,担子菌门真菌是红椎林土壤的优势真菌门,占比92.26%;基于属分类水平,红菇属真菌占比78.37%,是红椎林土壤的优势真菌属。【结论】土壤肥力不是正红菇长出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红椎林土壤具有富集担子菌门红菇属真菌的能力,红菇属真菌的繁殖与生长需要专一的共生体与特定环境,是红椎林能出产正红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