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担架式静电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4种不同施药机械施药,对水稻中下部病虫害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担架式静电喷雾机药液穿透力强,雾化效果好,对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中下部病虫防效显著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效率是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8.3倍~35.7倍,适用于水稻病虫害大面积统防统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使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压泵喷雾机、电动喷雾机4种新型机械施药并加入助剂激健后农药减半的示范,调查上述处理对水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结果显示,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一定优势,高压泵喷雾机可作为后备选择。农药减量50%的情况下加入15mL/667m~2激健,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常量用药处理相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手推式动力喷雾机、风送式高效远程喷雾机(加农炮)、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以及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6种植保机械,对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施药防治试验示范,无人植保机、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手推式动力喷雾机其防治效果优于其他施药机械,作业效率是手动喷雾器的30倍~50倍。  相似文献   

4.
比较在不同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条件下,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的农药利用率、沉积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基部雾滴密度的差异,为建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稻田的高效施药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生物染料丽春红-G作为农药示踪剂,估测不同喷雾参数的农药利用率,并用变异系数、绝对份额比例值比较农药分布的均匀性。同时通过水敏纸收集水稻基部雾滴密度,分析不同喷雾参数下农药雾滴穿透水稻冠层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条件下喷雾,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仅为0.11 mg,与喷雾压力为0.4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的沉积量相比减少了56.00%。在水稻孕穗期,当喷雾压力为1.2 MPa、施药液量为375 L/hm^2时进行喷雾处理,每个采样点的丽春红-G的平均沉积量达0.26 mg,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在水稻扬花期,不同喷雾参数间的沉积量差距减小。在合适的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扬花期进行喷雾处理,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40.57%、54.97%和55.50%。综合变异系数和绝对份额比例两个指标,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喷雾压力为0.8 MPa、施药液量为300 L/hm^2条件下喷雾,农药分布更均匀。喷雾压力对水稻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当喷雾压力低于0.8 MPa、施药液量为225~375 L/hm^2时,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均小于30个/cm^2。研究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和施药液量对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稻田喷雾的农药利用率、分布均匀性及水稻茎秆基部雾滴密度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长前期,不宜采用高压力大水量喷雾作业;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为增加对水稻基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需提高喷雾压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小麦田开展喷杆喷雾机施药防治病虫害的试验,探究该施药方式下减少药液量对农药沉积量、利用率、防治小麦病虫效果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明确该药械在麦田减量喷雾作业的效果及适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液量450 L/hm2相比,喷施药液量降至150 L/hm2可显著提高药液在小麦冠层的沉积量和沉积利用率,在小麦冠层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喷雾助剂和喷头对玉米田常用除草剂烟嘧·莠去津防除效果的影响,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过程中,选择不用型号喷头(XR11001、XR110015、XR11002)、不同助剂(2、3、4号喷雾助剂),调查药后14 d玉米田杂草株防效以及药后28 d玉米田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并调查对玉米的安全性和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过程中,选择喷头XR11001、4号助剂的杂草防效要优于其他处理组,且对玉米安全,不会影响玉米产量。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的效果要优于人工喷雾。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过程中,选择细喷头和合适的喷雾助剂,能有效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喷杆喷雾机在小麦田植保作业中的适用性,研发了一种基于低容量离心雾化技术的喷杆喷雾机(BSC),以添加诱惑红示踪剂的3种药剂(5%己唑醇悬浮剂、40%氧乐果乳油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混合复配制剂为供试药液,与装配液力式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KSH)、喷杆喷雾机(BSH)以及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KSC)进行田间施药对比试验,分析了4种机具的主要作业效果指标——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小麦冠层药液穿透性、作业效率以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沉积均匀性,离心雾化低容量喷杆喷雾与常量喷雾无显著性差异,而装配离心雾化喷头的背负式喷雾器的沉积均匀性低于其他3种机具;与常量喷雾相比,离心雾化方式有效提高了药液的冠层穿透性,最多可提高2.9倍;与常量喷杆、低容量离心背负和常量背负式喷雾器相比,低容量离心喷杆喷雾机的作业效率分别提高0.5倍、5.6倍和18.6倍;对比空白处理,低容量离心喷雾和常量喷雾方式防治效果显著,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低容量施药技术、超低容量施药技术和离心雾化技术在喷杆喷雾机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器械施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及农药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在山西万荣开展田间施药试验,研究植保无人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高压泵喷雾机、背负式电动风送式喷雾器的农药沉积量与利用率,并对比上述器械施药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各处理的农药沉积量、利用率均高于其余4种地面植保器械处理。喷液量0.8~1.2 L/667m2、添加0.5%或1.0%助剂的植保无人机施药处理的农药利用率均在40%以上,最高可达57.31%。应用各器械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g/667m2(制剂用量)对小麦蚜虫均具良好防效,药后7 d防效均在82%以上,地面植保器械施药处理的防效相对优于植保无人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示范选择了5种不同施药机械在同一田块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对比研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1示范材料与方法1.1示范材料a)3WSH-500自走式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临沂三禾永佳动力有限公司生产,喷幅9m。b)低空低量遥控无人施药机,广州农卫士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喷幅3m,速度10m/s。由公司技术人员操作。c)LB-20D电动低量喷杆喷雾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新型自走式喷雾机和传统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两种施药器械,分别对单作小麦、小麦豌豆间作、小麦豌豆间作+蚜虫报警激素反式-β-法尼烯(EBF),以及小麦豌豆间作+水杨酸甲酯(MeSA)等处理下施用杀虫和杀螨剂,系统调查分析四种处理对小麦产量、小麦蚜虫、红蜘蛛,以及相关天敌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走式喷雾机的施药速度显著高于手动背负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害虫可以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单作田中,两种施药器械对荻草谷网蚜和瓢虫平均发生量无显著影响,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处理的禾谷缢管蚜、红蜘蛛和天敌僵蚜的发生量显著降低。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田的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红蜘蛛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而瓢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种药械施药情况下,间作+MeSA田小麦上僵蚜量均明显高于单作田。两种施药器械施药前,单作和间作+MeSA田红蜘蛛发生量较低;施药后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间作+EBF和间作+MeSA的两个处理在喷药后第二次调查才达到红蜘蛛数量低峰,而同期的单作处理红蜘蛛发生数量有明显回升。总之,小麦间作+Me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对于麦田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控效果和对天敌的吸引保护效果最好。对麦田喷药效率、对害虫防控效果和增加小麦产量综合评价,自走式喷雾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喷药可能对天敌寄生蜂有更强的非靶标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氧乐果防治麦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氧乐果药液浓度、雾滴密度与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关系紧密,室内定量喷雾试验表明:雾滴体积中径(VMD)为85μm,氧乐果药液浓度 1.0、1.5、2 .0、3.0 g·L-1条件下 ,蚜虫致死90%时雾滴覆盖密度LN90分别为336.1、237.6、2 0 8.8和115.3cm-2;氧乐果雾滴覆盖密度为26、50、102cm-2条件下,蚜虫致死90%药液浓度LC90分别为29.5、7.2和 4.0g· L-1。田间采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水平顺风喷雾,雾滴中径(VMD)为173μm,施药液量75L·hm-2和150L·hm-2条件下,麦穗上平均雾滴沉积密度分别为132cm-2和280cm-2;药液浓度分别为1.2、1.6、2.0和2.4、3.2、4 .0 g·L-1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生产中用泰山-18BC机动喷雾机防治麦蚜时,建议采用75L·hm-2施药液量和2.4g·L-1氧乐果药液。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动力喷雾机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不锈钢拉杆式喷雾器在防治水稻"两迁"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选用6种器械喷施40%氯虫·噻虫嗪WG,施药后3d和7d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旋翼无人植保机雾化粘附效果比其他施药器械效果更高,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效果最好,3d防效分别为86.4%和84.7%,7d防效分别为94.2%和93.1%,防治效果及作业效率明显优于其他5种器械。  相似文献   

13.
喷杆喷雾机具有作业效率高、雾滴覆盖率高、沉积分布均匀、防治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大田作物最主要的施药机具.但受作物冠层遮挡和侧风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导致喷杆喷雾机作业时雾滴难以穿透到植株中下部并伴随飘失.为改善喷杆喷雾机喷雾雾滴在作物冠层的穿透性并降低飘移量,本文优化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大田作物的喷杆喷雾机冠层推拨装置.并分别...  相似文献   

14.
以3WQF120-12型单旋翼油动植保无人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无人机防治小麦蚜虫的主要作业参数(作业高度、作业速度和喷施流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小麦冠层上部、中部、底部均以作业高度1 m,速度3m/s,喷施流量1.7 L/min时雾滴沉积密度最大,分别为48.21、21.97、5.42个/cm2。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小麦上部、中部和下部雾滴沉积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B(作业速度)C(喷施流量)A(作业高度)、ABC和ACB。药后第1天,作业速度和喷施流量均对小麦蚜虫防效具有显著影响,较优组合为高度1 m、速度3 m/s,喷施流量1.7 L/min,防效达61.08%;药后第3天,只有喷施流量对防效有显著影响,同样以前述组合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2.62%,与人工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处理防效相当。在该组合参数下,3WQF120-12型单旋翼油动无人机的的作业效率约22.16 hm2/d。  相似文献   

15.
泰山-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氧乐果防治麦蚜效果好、施药剂量低、持效期长,450ml/hm^2剂量和75L/hm^2施药液量比较适宜。农药在麦株各部位的沉积分布差异明显,以穗部沉积量最高。施药剂量与农药沉积量呈正相关,药效随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其ED50和ED90分别为0.1和0.6(ai)μg/cm^2。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机动喷雾机工效高,施药液量少,小麦植株(尤其是穗部)沉积量高,可节省用药20%-50%,有效喷幅可达6m,其中1-4m处防效最高,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夏玉米苗期设置不同器械喷施不同浓度药剂开展苗后除草试验,发现施用常量除草剂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处理的防效和安全性最好,相应处理区玉米增产明显,增产率为17.0%.使用植保无人机可减少农药用量10%,防效良好,且对玉米安全.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时在药液中添加甲基化植物油助剂,减少除草剂用量20%~35%仍可达到良好的防...  相似文献   

17.
高效植保机械与精准施药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药、植保机械(又称药械)与施药技术是影响农药喷施效果、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效率的3个同等重要的因素。药械与施药技术随着农药学科的发展而发展,整体来讲药械发展经历了人背机器、机器背人、人机分离、喷雾机器人4个典型时代。我国现有耕种面积大小不同的各类农场3.2亿个,总耕地面积1.2亿hm2,年均植保防治作业面积4亿~5亿hm2次,至今我国连续10多年的粮食连年增产,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功不可没。与20世纪相比,在新千年前20年,国内外药械和施药技术与高速发展的绿色农药生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20年我国植保机械社会保有量突破2.5亿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260多万台,各类果园喷雾机150多万台,植保无人机10多万台;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为农药减量提供了手段,助推了农药利用率的提高和农药的减量计划的实施。2020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达到40.6%,较2015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新型植保装备与高效施药技术为解决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操作人员中毒、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我国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以来,江苏省太仓市采取建立现代化病虫监测网络,开展精准监测,示范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种苗处理+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以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推车式液泵喷枪喷雾机等中、大型植保机械及无人航空施药机等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主要粮食作物稻麦单位面积农药使用总量下降趋势明显,除草剂和杀菌剂使用量占比下降,所用化学农药以低微毒农药为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下一步农药减量还需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山东设施茶园防治主要害虫, 研究两种类型的植保无人飞机和传统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在不同冠层茶树叶片上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分布情况以及对茶树主要半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Ⅰ型植保无人飞机?Ⅱ型植保无人飞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在茶树叶片上平均雾滴密度分别为102.72?50.58个/cm2和29.83个/cm2, 沉积总量分别为0.175?0.371 μL/cm2和53.562 μL/cm2, 雾滴覆盖率均值分别为1.95%?2.52%和19.42%?不同施药器械对茶树各层的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有显著影响?两种类型植保无人飞机施药雾滴密度总体为茶树树冠上层>中层>底层, 正面>背面?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显著高于植保无人飞机, 叶片正面沉积量和覆盖率明显高于叶背面?Ⅰ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0 mg/L 3 d和5 d后对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为82.20%和71.73%, 该处理对防治茶树黑刺粉虱具有速效性且持效性较好?Ⅰ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0 mg/L 3 d和5 d后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为84.44%和77.25%; Ⅱ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5 g/L溴氰菊酯乳油60 mg/L 3 d后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为98.18%, 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对黑刺粉虱的防效优于背负式喷雾器, 但对叶蝉的防效与背负式喷雾器相当?不同施药器械不同药剂处理中瓢虫的数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添加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低容量喷雾防治小麦蚜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和JFC可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其中Silwet408在质量分数为0.05%时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到22.05 mN/m,表面活性最强。当药液中含有0.001%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时,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即开始显著减小,且在小麦背面的接触角小于在正面的接触角。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稀释2500倍药液中添加Silwet408,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其在小麦叶片上的接触角明显降低,雾滴在小麦叶片上扩展面积明显增大。进一步田间试验表明,使用手持离心式低容量喷雾机喷雾,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药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和0.1%的Silwet408,可显著增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