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东  许仕  庐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56-9059
农业面源污染正成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但其分散性、广泛性等特点又决定了其治理难度较大。江西目前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点阶段,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该研究通过对江西省农业的种植业、畜禽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利用ArcGIS软件,对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空间化和数字化处理。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污染源主要是畜禽养殖业,其次是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污染日趋严重。该研究为江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等方面综述了黔南州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分析,认为垦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有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等。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是从管理层面,在政策措施、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制定上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规范;从技术层面,实行源头上技术措施控制,推行农业投入品最佳施用量管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辅助以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围绕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农业生产特点,分析了高淳区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产生面源污染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面源污染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目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流失,畜禽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水土流失,作物秸秆大量废弃以及农膜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广泛性、随机性等特征,对土壤、水体、大气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从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农业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措施,以期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综合调查的方法,对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31个乡镇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用产污系数法、排污系数法测算区域内各类农业污染源产生与排放污染物的总量,并引入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和评价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TN、TP和COD的产生量分别为2 066.93、240.93和16 540.18 t,排放量分别为1 432.28、161.83和4 546.65 t;种植业源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其等标污染负荷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1 196.78 t PO43-)的57.79%,水产养殖业源、农村生活源和畜禽养殖业源所占比例分别为14.91%、14.25%和13.05%;TN、TP为该区域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总负荷的50.26%和41.38%,COD只占8.36%;种植业源的TN和TP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占所有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的36.08%和21.71%,是区域内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以种植业和规模化养殖业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疆地区2005—2014年的农业统计资料,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用源强系数法,估算了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该区域农业面源排放总量达到13.9万t,种植业源和养殖业源分别占44.78%和55.22%;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是该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污染物总量的49.2%和47%;牛和旱田分别是COD和TN的最大贡献源。新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  相似文献   

8.
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业源、农村生活污染源等方面对宿迁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治污手段和措施缺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面源治污责任意识淡薄、农业环保立法工作滞后、缺乏政府统一引导和管理等方面内容,并提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较复杂、分布较广,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威胁农村生态环境,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制约。该文分析了山西省朔州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类型,从种植业、养殖业与农村生活等方面研究了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肃南县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结合潜山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3大原因: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政府重视、生态能源化利用、种植养殖业投入品控制、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清洁工程等。以期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等~([1])。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是化肥和农药。  相似文献   

13.
大理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洱海流域凤羽河小流域典型村庄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分析农村生活污染、养殖业污染和种植业污染的权重,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源强系数法对2011年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测算,并分析北戴河海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旨在为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1年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农业面源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38 768.27t,总氮(TN)为15 684.63t,总磷(TP)为7 821.18t,其中COD排放量是同年秦皇岛市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的6倍;种植业是N、P污染的主要来源,对TN和TP的贡献率分别为49.10%和85.83%,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COD的贡献率分别为35.84%、33.40%、30.76%;四县农业面源污染明显比三区严重,其中昌黎县农业面源污染最重,北戴河区污染最轻。  相似文献   

15.
巢湖流域是安徽省重要的经济区,但如今巢湖已成为污染最为严重的淡水湖之一,治理巢湖刻不容缓.通过对巢湖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且结合外部性理论阐述农业面源污染属于外部不经济性,从而提出采用生态补偿的治理措施来达到保护巢湖水资源目的的经济手段,其中包括依托项目补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同时也探讨了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6.
丁文国  韩守新  周亚荣 《吉林农业》2011,(9):154+158-154,158
文章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技术为依托,以长春市农业基础数据为材料,分析并阐述了长春市2007年农业种植业化肥、农药施用流失情况;畜禽养殖业废弃物产生流失情况,从而揭示了长春市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富营养的贡献现状。结果表明,长春市农业面源污染占第二松花江流域富营养问题的65%左右。全文从污染产生的特征和过程,总结了农业面源污染汇集的各种影响因子,主要因素是种植、养殖源方面,并提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大农业环境执法力度;掌控农药的使用、科学施肥、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发展农村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提高秸秆利用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拦截工程,在重点的第二松花江流域和拉林河流域,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农膜污染、秸秆燃烧污染、养殖业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等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其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其形成受到生产活动、水文条件、动力因素及地形特点的影响,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政策保障;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态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公众尤其是农民的环保意识等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占比逐渐增加以及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多,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三河三湖"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的饮水安全,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存在问题,并总结了欧盟、美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政策、技术措施及其成效,最后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建设3个方面提出中国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明光市管店镇、三界镇、明南街道和明光街道12个村种植、养殖及人居面源污染分类调查和核算分析发现,人居污染是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养殖业污染较为严重,相较于农家肥、有机肥等,化肥使用仍占种植业施肥主导。明光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强化政府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农户科学生产的积极性;推广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提高畜禽粪便等农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解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类型复杂,来源不明,底数不清,导致防控措施不力。采用综合调查法对4个库区县(区)2007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运用排污系数法测算污染物负荷量,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与源解析。结果显示,湖北省三峡库区2007年农业面源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2918.08、346.22、12461.10t.a-1;主要污染物是TN和TP,其等标污染负荷量分别为5836.16、3462.20m3.a-1,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和为91.80%;库区内主要农业污染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其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56.08%和34.37%,而农村生活污染源只有7.99%;4个县(区)污染负荷的比重为夷陵区>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因此,针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策略:防控的污染物主要是TN和TP,防控的重点源为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防控的重点区域为夷陵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