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造林保存率、单株材积及样地蓄积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对马尾松造林成林及林分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高标准的幼林抚育措施能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是浙江省江山市的主要用材林树种,同时也是主要的低产林分,大面积马尾松纯林时常受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经济效益低下,如能选择几个优秀的乡土树种,把部分马尾松纯林取而代之,使林种结构更加多元化,可提高林分抗性和经济效益,其意义很大。为此,我们在凤林镇中岗村白坑山马尾松林,选了100亩,进行试验,效果不错。主要造林技术措施1.母竹的选择是造林成功的关键。优质母竹造林易成活,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成林,试种场地采用二年生胸经为4—6厘米的种竹为母竹,选择分枝较低,土层较浅的林缘竹,长在岩石边上或阶梯式的石层上的毛竹更好,这种母竹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特有的速生乡土树种,以往主要靠天然飞籽成林或飞播造林。近几年来,马尾松人工造林面积有较大的增长,并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也出现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掌握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对于保证马尾松造林任务的完成具有现实意义。马尾松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须根稀少,与真菌发生共生作用。与其共生的真  相似文献   

5.
<正> 马尾松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如何经营好马尾松人工林,做到速生丰产,尽早为社会主义提供商品材,是我们国营林场,特别是以马尾松为主要树种的国营林场的重要任务。我场建场以来,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指引下,共计造林四万六千五百七十九亩,其中马尾松三万五千五百七十六亩,占总造林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点四。但是,在林彪和“四人帮”干扰破坏下,有的造林不见林,有的成林不成材,有的成材不速生丰产。幼林抚育间伐工作跟不上去。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马尾松作为工业原料林和优质建材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马尾松造林的经济效益,指出了造林经营户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忽略马尾松的原因,并简述了马尾松造林技术。以期达到沅陵县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将马尾松作为一个主要树种,促进沅陵县马尾松资源的正常更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广马尾松的引种栽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我局从广东茂名调种栽培的马尾松已有25年。实践证明,马尾松南种北调不仅可以成林成材,而且可以增产。现将两广马尾松(以下简称两广松)的栽培情况汇报如下。一、引种经过广东马尾松(以下简称广东松)于1956年首次引种到湖北。那年湖北松种减产,为满足造林需要,从广东调进大批种子,分到我太子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百色地区有较广泛的马尾松林地,但由于长期以马尾松为树种,土壤肥力下降,马尾松产量也下降。因此以枫香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马尾松的产量,促进马尾松优质生长。精选造林材料,探讨了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的造林技术,重视病虫害防治,结果证明:选择枫香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并采用块状造林技术,具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是长江以南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为了丰富我省树种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木材,我场于一九五八年,在海拔320—430米的山地南坡中层沙壤土上试种马尾松林二十余亩。十多年来生长茁壮,表现良好,现已郁闭成林;有的开始结种可供扩大繁殖。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木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尾松、木荷优良种子进行试验,应用高锰酸钾和吲哚丁酸不同溶液浸种,直播造林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试验.应用吲哚丁酸溶液处理直播造林的种子,比高锰酸钾溶液处理直播造林的种子萌芽出土发芽率高3.2%,幼苗生长率高3.3%.马尾松、木荷混交直播造林4a生的幼林生长,平均树高、地径、树冠,分别比马尾松、木荷纯林直播造林平均树高大7.1%、地径粗7.7%、树冠大8.6%.  相似文献   

11.
ABT生根粉在马尾松造林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皖东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多年来主要是利用马尾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一直偏低;利用马尾松容器苗造林,大幅度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但造林成本也随之增加,不利于大面积施工。为了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使用ABT生根粉不同浓度进行马尾松裸根苗造林的对比实验研究,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营造的马尾松,已陆续郁闭成林。一般造林密度偏大,每宙达五百至六百株,郁闭后每亩亦有三百至四百株。成林后,怎样合理抚育采伐,保留确当的密度,以提高林木生长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值得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马尾松飞机播种造林地区逐年扩大,此项研究更有现实意义。一九六四年,我们与宜宾红旗公园合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桂南地区的林业发展特点,对马尾松的发展优势和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合马尾松示范林营建的技术措施和实测数据,对种源选择、造林时间、栽植措施等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2年生马尾松平均苗高达到182.3 cm,平均地径达到4.8 cm,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明显优于裸根苗造林或普通马尾松种源造林。  相似文献   

14.
森林菌根土接种法,简便易行,菌根化程度高,接种效果明显。用菌根土接种的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幼苗长势好、抗性强,苗高、冠幅、全苗重分别是对照苗木的1.7~2.9倍;用以造林,不仅可使造林困难地区松树的成活率由以往平均不足20%提高到85%以上,且可提前2~3年郁闭成林。本文介绍了松树菌根土育苗造林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十几年来,我省飞播造林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早期飞播的云南松和马尾松,已茁壮成林。成为我省森林资源的后备基地。但是,随着飞播造林的发展,飞播地区不断扩大,播区海拔日益升高,自然条件越渐复杂,现有飞播树种受到海拔高度和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影响造林成效。因此,研究高山地区飞播造林树种,已成为当前我省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皖南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造林地主要是山冈丘陵和土壤瘠薄林地。近5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地区马尾松造林成活率通常在40%-70%,少数林农的造林成活率能达85%以上,为解决马尾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笔者在工作中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等方式,充分了解到马尾松造林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但纯林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上往往生长不良 ,针叶呈淡黄色 ,干形弯曲迟迟不能郁闭成林 ,甚至导致林地水土流失 ,造成地力衰退 ,生产力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台湾相思树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壤能生长 ,是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多年来 ,为了治理安溪县官桥地区的水土流失 ,我镇根据现有林地条件 ,采用针阔混交造林技术措施 ,对马尾松低产林进行了改造 ,套种台湾相思树 (Аcaciacon fusaMerr .)使其成为混交林。我们对 1990年营造的马尾松台湾相思树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对比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不同月份马尾松造林的观测,分析造林当年成活率与生长状况的差异,提出了屏南县马尾松比较合理的造林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著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  相似文献   

20.
造林技术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处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傈,在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定位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理论1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自大 的影响顺序为:立地选择,种要密度,幼林施工。其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马尾松人工造林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幼林施肥对马尾松幼林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整地方式则无明显影响,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