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光皮桦组培生根苗移植到容器袋中所使用不同种类的基质、基肥及遮阳网对光皮桦苗木成活率、苗高影响差异的试验分析,研究了组培苗移植培育过程中所使用的追肥品种及其浓度对苗木成活率、苗高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红心土∶火烧土∶经发酵木屑=4∶3∶3混合基质(A1)+6 kg.m-3钙镁磷作基肥(B2)+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C2)效果最佳;追肥使用质量分数为0.4%硫酸钾复合肥效果最好,成活率及苗木高度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的问题为小叶杨的年生长规律和矿质肥料的三要素,追肥时期,追肥方法对小叶杨二年生播种苗的质量与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是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与土培试验结合进行的,并进行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及植物生物指标的测定。本文主要内容:(1)小叶杨苗木的年生长,根据苗木高生长的形态表现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硬化期等四个时期,苗木的高生长与地际直径生长,根系生长是交替进行的;高生长停止期在先,直径与根系生长停止期在后;(2)肥料三要素(氮,磷,钾)加速了苗木的生长,促进苗木体内的氮,磷和糖含量的积累,加强了光合作用与叶绿素的合成能力,使Ⅰ,Ⅱ级苗木的产量比不施肥的提高15-37%,也提高了苗木移植后的成活率和第二年的生长量,在氮、磷、钾中以氮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大,缺氮的苗木生长不佳,I,Ⅱ级苗的产量比施N,P,K的苗木低22%,磷肥效果次之,钾对生长的作用最小;(3)追肥时期对苗木质量有影响,氮,磷,钾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施入的效果以幼苗期的早期追肥的苗木质量好,I,Ⅱ级苗木的产量比不追肥的高37%,比中期追肥的高15%,(4)相同的肥料和用量,以土壤追肥及土壤加根外追肥的效果最好,I,Ⅱ级苗的产量比不追肥的增产36-38%,而只用根外追肥的效果比不追肥的增产29%。  相似文献   

3.
2019—2021年连续3年对试验地毛竹林采用氮、磷、钾肥进行3种不同配比量追肥,m(N)∶m(P2O5)∶m(KCl)分别为处理1:5∶3∶2、处理2:4∶4∶2、处理3:3∶4∶3,比较毛竹林追肥后的出笋量、成竹株数及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肥料配比追肥的出笋量、成竹株数及生长量以处理1的效果最好,处理2次之,处理3较差,对照不施肥效果最差;处理1的平均春笋出笋数达988.3个·hm-2、平均成竹株数达964.6株·hm-2、平均成竹率97.6%、平均胸径达11.9 cm、平均高达12.6 m。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质和施肥对尾巨桉组培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尾巨桉组培苗移植到容器袋时所用的基质、基肥品种及苗期追肥配方和浓度等进行全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不同地点土质对桉树组培苗移植的成活率影响不明显;而使用不同的基肥对移植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以施用钙镁磷肥3kg·m-3的成活率最高,追肥是决定壮苗的关键,配方A3即浓度为300×10-6的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复合肥是尾巨桉移植苗追肥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5.
保水剂在桉树栽植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含量的保水剂(浓度分别为0.05%、0.1%、0.2%)进行桉树栽植试验,分别测定苗木成活率、基质含水率及苗木的生长量。结果表明:使用保水剂的苗木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实验,各处理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高度显著,保水剂含量0.1%的处理能得到较高的成活率及生长量。由于保水剂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有水可保,试验后未再补水,因此基质含水率变化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干旱荒漠区白刺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立地条件、ABT蘸根处理在干旱荒漠区开展白刺造林试验,其结果表明:(1)白刺在不同立地类型上造林成活率大小依次为:草沙障地、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埋滩地、滩地;流动沙丘设置草方格沙障造林效果较理想,当年成活率65.5%;其次为半固定沙丘,成活率64.8%。(2)ABT生根粉处理的苗木比对照苗木(CK)当年成活率提高15%;成活率最高的是ABT3-150,成活率61.5%;ABT生根粉不同剂量处理效果为:ABT3-150>ABT3-100>ABT2-150>ABT1-100>ABT3-250。(3)影响白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有立地类型、沙丘水分、风蚀危害、苗木处理、补水次数等。  相似文献   

7.
油茶轻基质育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油茶苗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芽苗砧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轻基质和苗圃土为栽培基质,分别对其苗木嫁接成活率、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根系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评价油茶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效果和质量。结果表明: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9.6%,苗高32.5 cm,地径3.57 mm,根系总长度310.29 cm,根系直径1.33 mm,根冠比0.69,造林成活率达92.5%。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苗圃土培育的苗木,尤其在根系的各项指标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对红松S1-0播种苗进行正交施肥试验,研究基肥、追肥(氮、磷)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探讨苗木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各肥料因子对苗木生长影响排序为追肥尿素﹥基肥﹥追肥过磷酸钙,促进红松S1-0播种苗木生长最佳肥料用量为每平米以腐熟猪粪2 500 g、过磷酸钙22 g、尿素3 g或腐熟猪粪2 500 g、过磷酸钙22 g、尿素3 g、硫酸钾12 g作为基肥,108 g或78 g过磷酸钙和44 g尿素为追肥,分四次追施。  相似文献   

10.
扦插是绿化苗木生产中常用的种苗繁育方式,为了探索在生产上成活率较高的扦插措施,本试验以白蝉、非洲茉莉、夹竹桃为扦插材料,采用3种生根基质,以500 mg/L NAA和IBA溶液速蘸插穗切口进行扦插生根试验;同时以覆盖塑料薄膜和不覆盖薄膜进行保湿处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苗木品种的生根成活率差异极显著;不同基质的生根成活率差异极显著,其中以耕作土加泥炭土按7∶3混合的基质效果最好;500 mg/L NAA和IBA溶液处理对生根没有显著作用,扦插后覆盖塑料薄膜的生根效果极显著优于不覆盖薄膜处理。  相似文献   

11.
卷荚相思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艺东 《防护林科技》2009,(5):40-41,43
通过田间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A)、不同基肥(B)及不同种类追肥(C)对卷荚相思组培苗移植到圃地营养袋培育至出圃时的成活率、苗高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使用红心土:发酵过木屑:炭化谷壳:6:2:2作为移植基质(A1)+3kg·m^-3硫酸钾复合肥作为基肥(B2)+0.4%高钾型高乐和磷酸二氢钾作为追肥(C:)时效果最好,平均成活率这86.3%,平均苗高达16.8cm。  相似文献   

12.
刨花楠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容器规格、遮阳率以及不同肥料配方对刨花楠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容器规格、肥料配方对苗木生长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遮阳率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刨花楠容器育苗的最佳组合为:容器规格(上口直径×高)10 cm×12 cm,基质为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为8∶1∶1,遮阳率75%,肥料N、P、K配比为3∶2∶1。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条件下的10个墨西哥柏种源幼苗进行施肥试验,并测定了其苗高、地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N、P、K浓度。试验设3个处理水平:正常温室养护管理,为对照(CK);施用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1∶1,总养分≥45%(T1);施用复合肥N、P、K质量比为4∶1∶1,总养分≥48%(T2);施用尿素(N 46%)(T3)。结果表明,10个墨西哥柏种源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吸收效率各不相同;施肥能显著促进墨西哥柏苗木的生长,不同施肥比例对生长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T2>T3>T1;T1、T2处理水平很好的促进了叶绿素的积累,其中T1>T2,而T3对墨西哥柏叶绿素影响不显著;处理T2下的10个种源叶片N、P、K元素浓度与CK差异最显著,其次是T1、T3。  相似文献   

14.
红叶石楠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叶石楠当年嫩枝为扦插材料,采取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基质配方、不同扦插时间以及不同浓度ABT 1号溶液处理等,对其扦插繁殖成苗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黄心土与谷壳灰按1∶1混合基质,并掺0.2%复合肥,以ABT 1号100 mg/L溶液浸泡处理插穗1 h,其平均成苗率达93%。最佳扦插时间为5—6月。  相似文献   

15.
以香菇菌糠、木耳菌糠、泥炭、谷壳、大田土和缓释肥配制育苗基质,开展不同配方基质对榧树Torreya grandis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榧树的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影响有显著差异,木耳废菌糠复合基质、香菇菌糠复合基质培育的榧树苗木平均质量指数均优于泥炭基质,其中以木耳菌糠、谷壳、大田土体积比...  相似文献   

16.
以腐殖土、草炭、蛭石、有机肥和复合肥(16-16-1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设计9种不同配方的轻基质,以红壤加腐殖土为对照,系统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对黄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佳的黄竹容器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显著优于对照,在各配方基质中黄竹容器苗的生长显著高于对照;苗木地径、苗高、生物量、分蘖数、主根根数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5.7%~70.4%、54.1%~126.0%、88.8%~287.2%、33.3%~116.7%,90.0%~270.0%和0.9%~60.3%;苗木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21.7%、27.8%~82.2%和19.3%~110.9%。综合分析9种基质的理化性质和对黄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的基质最优配方为腐殖质∶草炭∶有机肥∶蛭石∶复合肥=50%∶25%∶15%∶7%∶3%,可推广用于黄竹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7.
在彰武松容器育苗过程中进行了育苗基质不同配比和不同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彰武松容器苗高生长的基质配比草炭∶沙壤土∶三元素复合肥为1∶1∶0.05,其平均苗高为28.4 cm,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容器育苗最佳基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千年桐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对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地上鲜重、整株干重、地上干重存在极显著影响,对整株鲜重存在显著影响;试验设计的9 种基质中,泥炭100%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这两种基质配方的千年桐容器苗地径、苗高、生物量生长最佳,千年桐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泥炭66%+ 黄心土34% 加上定量钙镁磷及复合肥。  相似文献   

19.
木荷容器育苗基质肥料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不同配比的泥炭-谷壳中施用不同量的缓效肥对木荷(Schima superba)容器苗生长和芽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为泥炭+谷壳=7:3时有利于木荷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且其芽苗移栽成活率较高;在此基质配比下,施肥量为A2(1.5 kg缓释肥/m~3)或者是A3(2.0 kg/m~3)时木荷容器苗各个生长指标均较优.考虑生产成本,以基质施肥量配方A2即泥炭+谷壳(7:3)+1.5 kg缓释肥/m~3为较优的基质配比和施肥量.  相似文献   

20.
对大果无刺沙棘嫩枝扦插育苗过程中相关的施肥、移植等配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大果无刺沙棘扦插苗的生长影响显著,以钼肥为例,1%施肥浓度和蘸根处理的苗木生长效果最好,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配比为1∶0.4∶1最佳;7月1日以前(15~22d扦插苗)移植的苗木生长质量较好;3~5cm根长移植效果较好;裸地扦插苗成活率高,生长好,抗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