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牙鲆人工苗种体色异常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光 《水产学报》1988,12(2):177-182
近年来,日本的牙鲆苗种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量逐年增多。1984年全国生产牙鲆苗种总计约1375万尾,其中放流用苗种848万尾,养殖用苗种527万尾。牙鲆放流增殖在全国的三十三个县展开,牙鲆养殖鰤鱼、真鲷而成为第三大鱼类养殖业。但是,在人工苗种生产过程中,有眼侧体色异常(呈白色,以下简称白化)个体的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牙鲆的中间培育成与苗种生产后期密切连接,其意义因地而不尽相同,但共同目的是:(1)培育大规格放流用苗种,以提高放流后的成活率,并便于进行标志放流;(2)使人工苗种逐渐适应天然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放流规格大多定为50毫米,70毫米和100毫米,也有的达150毫米以上,中间培育有陆上中间培育和海上中间培育二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金藏 《海洋渔业》1983,5(5):226-227
<正> 人工苗种放流是增殖水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1981年底为了探讨内湾对虾活动规律和增殖途径,我们进行了东吾洋内湾的对虾(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增殖的研究。并于1982年9月11~12日和12月18~19日先后2次在东吾洋内湾开展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的标志放流实验,共计放流标志对虾6,199尾,其中东方对虾4,661尾,长毛对虾1,538尾,第一  相似文献   

4.
渔业动态     
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在东海进行鲐鱼标志放流鲐鱼是日本以西大中型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1986年以西围网渔业的总渔获量为27.6万吨,其中鲐鱼渔获量为14.6万吨,占总渔获量中的53%,表明鲐鱼在以西围网渔业中的重要性。日本水产厅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下关支所为了查明东海鲐鱼的洄游路线,掌握该资源的动态,以便今后更好地更正确地作出鲐鱼渔况的预报,于1986年8月到1987年4月在东海北部进行了鲐鱼的标志放流。鲐鱼的放流尾数为1,023尾(其中日本鲐为927尾,胡麻鲐为96尾),重捕率为1%  相似文献   

5.
岱衢族大黄鱼放流增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恢复舟山渔场本地种岱衢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c Focea)资源,2000~2009年进行了岱衢族大黄鱼增殖放流试验。10年间共放流了经过人工繁育的岱衢族大黄鱼苗种1288.0×10^4尾,其中包括标志鱼62680尾。回捕标志鱼1432尾,平均回捕率2.73%。回捕试验结果表明,在岱衢洋进行本地大黄鱼的放流可行,体外挂牌法适合于大黄鱼的标志放流,放流鱼苗不仅可以成活、生长,还能够产卵、增殖并进行洄游;放流使舟山渔场本地岱衢族大黄鱼资源得到显著恢复,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989年4月1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在绥芬河东宁河段放流大麻哈鱼稚鱼62万尾,其中标志6万尾。这是该所承担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在绥芬河放流的第二批试验鱼。开展人工放流大麻哈鱼,对于培殖其资源,提高渔获量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渔业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7.
《河北渔业》2008,(7):65-65
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分别于7月2日和9日在河北省北戴河金山咀海域增殖放流体长3cm以上和6cm以上的真鲷苗种33、68万尾、49.58万尾。这是该站承担“农业部2008年渔业增殖项目”后放流的第二批、第三批真鲷苗种,这两次放流的真鲷苗种质量好.数量实,增殖放流程序和操作方法规范。河北省渔政处派员对增殖放流活动进行了现场监督。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日本长崎县综合水产试验场放流红鳍东方鲀苗种36000尾 为了联合调查山口县和福冈县在外海海域放流红鳍东方鲀的效果,今年7月9日,日本长崎县综合水产试验场在有明海内湾标志放流了36,000尾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苗种。 该水产试验场从1995年开始在有明海进行了红鳍东方鲀的标  相似文献   

9.
《齐鲁渔业》2014,(9):58-59
8月26日,随着近万尾带有人工标签的牙鲆健康幼鱼快速游进日照岚山区阳光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日照市首次海洋生态补偿标志放流的序幕正式拉开。此次活动由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由日照港集团出资,委托日照阳光海洋牧场实施,放流了日照市首次生态补偿标志放流的首批苗种,共投放健康牙鲆幼鱼近万尾。今后还将陆续有多批次的生态补偿苗种进行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10.
李勇 《齐鲁渔业》2008,25(10):66-66
9月12日上午,山东省、济宁和微山县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在南四湖下级湖人工湿地展开了今年第2次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具有当地特色的微山湖四鼻鲤水产苗种500余万尾,鲢30余万尾,有效保护了地方名优品质种群,补充了鱼类资源量,造福了湖区群众。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微山县在南四湖连续4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放流活动,  相似文献   

11.
宝石斑鱼又称宝石鱼,港台称之为翡翠鱼,原产澳大利亚。目前,在我国已能大批量生产宝石斑鱼的苗种,其苗种依赖进口的时日已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2.
3月18日,进入禁渔期的南四湖迎来了今年第一次集中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的高峰期,数不清的优质鱼蟹苗种欢快入水,放流场面蔚为壮观。这也是山东省微山县连续实施微山湖人工放流的第7年。今年计划向南四湖放流鱼蟹苗总计1600万尾(只)。春季主要向大湖投放100mm以上的草、  相似文献   

13.
外刊信息     
<正> 日本进行红点石斑鱼苗种放流原来只有在京阪神高级餐馆才能吃到的(鱼旨)科鱼类红点石斑鱼,不久将出现在市民的日常食品中。德岛县水产试验场鸣门分场从1988年开始在冈山、香川两县和受水产厅的支持下进行增养殖研究,最近稚鱼苗种生产取得成功,1989年5月底可以放流.在该分场10吨水池中,1988年9月上旬孵化得5厘米长稚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有些地方开展了江河人工增殖,放流大批苗种,使江河鱼产量逐步得到恢复。在人工增殖工作中,各地都放流一定数量的标志鲤鱼,这对观察鱼类生长、洄游和栖息场所等有一定意义。各地标志鱼回收效果不一,有些地区回收率高,有些地区较低,有些甚至回收不到。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选择好适宜挂标志牌的鱼体部位。据我们在广东新会县潭江河的试  相似文献   

15.
二、育苗放流技术 作为放流或养殖用的人工苗种,有车虾、鲍、海参、银蛙、真鲷、香鱼、河豚鱼、梭子蟹、海带、紫菜等;利用海区天然苗种作为养殖或放流用的,有,蛳鱼,牡蛎和扇贝等。这次,我们没有考察到紫菜、海参和梭子蟹的育苗情况。下面将考察到比较特殊的育苗技术和放流增殖效果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摘要2011年,课题组在莱州湾东部芙蓉岛海域开展黑鲷标志放流研究,共放流平均体长8.6cm以上黑鲷苗种23.6万尾,其中有效挂牌标志放流68224尾。标志鱼经暂养4天后,脱牌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和2.03%。9—11月,通过地笼网回捕、回捕电话统计和实地走访3种方式累计回捕标志黑鲷1041尾,回捕率为1.53%,其中放流后20~30天和30—40天,标志鱼的回捕率较高,分别为0.63%和0.48%。回捕标志黑鲷的生物学分析表明,10月份,放流鱼生长缓慢,叉长日均增长0.53mm,之后生长速度加快,11)7份又长日均增长达到0.85mm。放流鱼主要分布于鱼礁海域,并随着水温降低,逐渐向渤海湾口移动。  相似文献   

17.
6月14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日本栽培协会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协助下,将平均体长11.3cm的牙鲆鱼苗6000尾标志放流在石臼以东近海水域。据悉中日水产增殖项目,计划年内增殖放流牙鲆鱼1万尾,日本对虾万尾,总投资30万元。又一批牙鲆苗放流黄海@朱志校  相似文献   

18.
2004年6月24日上午,鹤壁市水利局在淇河 举行了隆重的淇河鲫鱼人工放流仪式。此次淇河鲫 鱼人工放流由鹤壁市水利局组织实施,共在淇河 桥、许沟、辛村等9个河段放流了规格为5至7厘 米的淇河鲫鱼鱼种200万尾,投入资金30多万元。 同时,鹤壁市水利局还在各放流河段设立了醒目的 禁渔区标志。  相似文献   

19.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及回捕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大亚湾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增殖放流效果,使用塑料椭圆标志牌(plasticovaltags,POTs),开展了黑鲷幼鱼标志保持率与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背鳍鳍棘基部第4~6鳍棘下方5mm左右的背部肌肉为最适标志位置, 90 d后标志保持率为81.76%。POTs标志黑鲷幼鱼45 d内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90 d后标志组生长显著缓于对照组(P<0.05)。并于2014—2016年每年1次在大亚湾开展黑鲷幼鱼标志放流试验。采用有奖回收方式进行标志鱼回捕,测量体长、体重,收集回捕日期、回捕地点、回捕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3年共放流标志黑鲷幼鱼60115尾,共2758尾回捕标志鱼被定置网、流刺网及垂钓捕获(总回捕率4.59%);大规格放流苗种回捕率高于小规格放流苗种;垂钓回捕鱼数量占总回捕数量的比例为62.08%。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认为放流后的标志鱼最初主要沿湾内和湾外两个方向呈近岸辐射状扩散,最远扩散距离约70 km。放流后1~2个月标志黑鲷生长较慢,随后相对加快,放流5~7个月后,黑鲷幼鱼体长、体重分别增长59.51%~127.20%和322.75%~989.83%。结论认为,POT是黑鲷幼鱼体外标志的适宜选择;在研究海域,放流后的标志黑鲷更易于被垂钓方式捕获;丰富的食物和可供躲避敌害的空间是影响其扩散、生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下关水产研究所,于1986年夏季开始着手对鲐鱼进行标志放流试验。其目的查明东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