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硅对黄瓜苯丙酸类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感白粉病的"津春4号"和"ZJ02-0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处理后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的情况下,施硅与否对抗/感品种植株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接种白粉病菌后,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伴随酶活性的变化,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也明显增加;施硅能显著提高黄瓜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但对抗病品种的影响不显著.施硅能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植株的白粉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41.56%.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采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黄萎病抗病和感病品种的棉苗后,测定棉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陕7191对病菌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中棉19;接种毒素后2品种棉苗叶片SOD活性都降低,感病品种降幅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升高较快,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POD活性持续上升;2品种PAL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接种后抗病品种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2品种MDA和木质素含量均增多,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幅和增量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外源硅对长豇豆锈病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硅对不同锈病抗性品种锈菌胁迫下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呼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加硅使豇豆植株叶片中SiO2含量比对照提高36.42%.硅明显提高感病品种锈菌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植株Fv/Fm、Ф中PSⅡ和ETR的下降时间,减轻其下降程度;维持幼苗叶片较高的总呼吸活性(Vt)、替代途径能力(Valt)和替代途径实际运行活性(ρValt);未接种时外源硅对上述参数无明显影响(除POD、CAT外).硅可明显提高抗病品种接种锈菌后的POD、CA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未接种时硅对上述参数无明显影响.同工酶分析表明,外源硅不能改变两品种的POD同工酶谱带.硅可显著降低感病品种的锈病病情指数,相对防效达31.7%.  相似文献   

4.
以烟草赤星病抗源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品种在叶片成熟衰老过程中的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叶片衰老成熟期间,抗病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丙二醛含量、SOD活性都呈升高趋势,感病品种的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幅度大于中抗品种和抗病品种;POD、PAL活性4个品种的变化趋势一致,叶片衰老后期感病和中抗品种的POD活性降幅显著高于抗病品种,而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始终高于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CAT活性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升高幅度大且峰值出现更早,可能CAT活性变化与烟草赤星病抗源抗病性启动有关。抗病品种病情指数与SOD、POD、CAT和PAL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中抗和感病品种病情指数与CAT活性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保护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探讨施硅肥和接种纹枯病菌对水稻叶片丙二醛(M 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接菌条件下,硅肥能提高POD、CAT的活性,降低SOD活性,M DA含量略有上升;接菌处理使M DA含量、CAT和POD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接菌和施硅肥处理使SOD活性下降,第4天达最小值,但其活性仍高于接菌未施硅肥处理,其POD、CAT活性第4天达最大值,M DA含量第3、4天达最大值;施硅肥后接菌叶片的上位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与接菌叶片无明显差异。施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的纹枯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纹枯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25.8%。  相似文献   

6.
南瓜幼苗叶片感染白粉病菌后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南瓜不同抗病品种幼苗接种瓜类白粉病后叶片内一些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白粉病侵染南瓜幼苗后,南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D)活性增强,中国南瓜(抗病品种)和印度南瓜(感病品种)的3种酶活性曲线均呈现两个峰值.抗病品种酶活性峰值比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值高,增幅大.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随着病菌侵染的不断深入,酶活性逐渐降低.在未感染情况下,中国南瓜叶片PAL、POD和PPOD活性比感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幼苗几种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霉病菌毒素对番茄叶片内SOD酶、POD酶活性及叶片细胞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经叶霉粗毒素处理后,体内SOD酶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即抗病品种中杂8号的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823番茄,从平均水平上看,酶活性下降,且抗病品种下降比率小于感病品种;毒素处理后,细胞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抗病品种增加比率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樊月  谷俊霞  钟俐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41-2045
[目的]研究甜瓜幼苗叶片中的SOD、POD、CAT同工酶与甜瓜白粉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白粉病感病甜瓜品种伽师和白粉病抗病甜瓜品种MR -1为材料,利用PAGE电泳方法分析三种同工酶在接种白粉病前后酶谱的变化.[结果]感病品种伽师和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受白粉病胁迫后,同工酶谱均有变化,POD酶带在第3d时有新的酶带出现,伽师:P4 (Rf=0.80),MR -1∶P1(Rf=0.68),且感病品种伽师比抗病品种MR-1的POD活性变化更迅速;CAT同工酶无新的酶带出现,但两品种的两条CAT同工酶酶带分别在接种白粉病后3和12d出现两次峰值;SOD同工酶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弱,无新的酶带出现,但SOD同工酶酶带S1(Rf=0.50)的活性有变化呈6d增强9d降低的趋势.同时,在接种白粉病后甜瓜白粉病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酶活性始终比甜瓜白粉病感病品种伽师的酶活性强.[结论]甜瓜幼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后SOD、CAT、POD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衡量甜瓜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6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叶片中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较对照增加,总体而言抗病品种叶片中SOD活性总体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抗病品种相反.  相似文献   

11.
进行了人工温室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蜂时烟蚜量和接蜂量是影响僵蚜繁殖量的重要因素;大田放蜂生物防治效果达89.3%,防治效果显著;大田放蜂应在田间蚜量很少的5月中旬,同时防治效果随着放蜂次数和放蜂量的增多,防治效果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2.
<正>Colleagues,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S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launched in 2014.FASE was founded jointly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Our goal is to use FASE as a platform to foste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low,stimulate transdisciplinary inquiries that have strong multi-disciplinary connections,and cultivate research and idea exchanges...  相似文献   

13.
14.
<正>Colleagues,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ASE),a n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launched in 2014.FASE was founded jointly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5.
<正>Colleagues,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AS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launched in 2014. FASE was founded jointly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6.
<正>Colleagues,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the Frontier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AS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launched in 2014. FASE was founded jointly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本程序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而且,引入常数k的曲线模拟模型可提高精确度百倍以上,使其更适合理化特性或理论曲线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对节节麦的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不同施药时期对节节麦的防效和小麦生长的影响,以节节麦株率10%为研究对象,选用世玛、阔世玛、穗安3种除草剂分3个时期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三叶期前施药,虽能有效抑制节节麦的生长,但对小麦的鲜质量也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施用除草剂应于小麦三叶期后进行;大田药效试验分析表明,小麦分蘖初期和小麦拔节初期施药对节节麦的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小麦分蘖盛期,但小麦拔节初期施药会显著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世玛、阔世玛对节节麦的防除效果优于穗安,二者防效均在95.7%以上,施药后小麦产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7.6%和17.3%。田间可根据阔叶杂草的多少有选择性地施用世玛或阔世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961年以来南方早稻移栽至成熟期温度变化情况,结合早稻不同移栽期,定量分析气候变暖和提前移栽对早稻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的影响和高温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将南方早稻种植区划分为海南(区域1)、华南(区域2)、广西北部(区域3)、江南(区域4)4个区域,以候为研究尺度,计算1961—2015年4个区域早稻正常移栽、提前1候和2候移栽3种情况下的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的温度适宜度和高温日数,建立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评价指标,以此分析南方早稻关键生育期适宜度对气候变暖与提前移栽的响应。【结果】(1)移栽至成熟期不同区域平均温度均呈现缓慢升高的态势,倾向率在0.097℃·(10a)-1至0.192℃·(10a)-1之间;20世纪90年代为早稻抽穗至成熟期高温日数最少的年代,21世纪为最多的年代。(2)空间上来说,不同年代区域3温度适宜度最高,区域4最低;20世纪90年代温度适宜度高值区分布大于其他年代。(3)区域2、4提前移栽有利于提高早稻关键生育期的温度适宜度,同时减少高温日数;区域1中提前移栽导致高温日数增多;区域3提前移栽温度适宜度降低,但高温日数增多。(4)代表站广东梅县早稻关键生育期温度适宜度呈现"下降-升高-再下降"的特点,进入2000年后降幅明显;高温日数则呈现上升的特点;同时表明提前移栽能够提高适宜度,减少高温日数。【结论】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华南和江南地区提前移栽有利于提高早稻抽穗开花至乳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同时降低高温日数,有效避开高温热害对早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甘蔗对黑穗病的生化反应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4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蔗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甘蔗感染黑穗病后的生化变化。结果表明,感病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和转化酶活性提高,蛋白质含量下降。高感品种病、健叶中PO活性的比率最高,蛋白质含量的比率最低。病、健叶的叶绿素a、b和a+b的含量虽有差异,但没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认为PO作为抗性鉴定的指标尚有一定的价值,其余几种生化物质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