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星状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叶性状对高原胁迫环境的适应策略。 【方法】选取 5 个不同的海拔梯度(3 300、3 680、4 000、4 240、4 510 m)采集星状雪兔子和土壤样品,分析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等叶指标及土壤全氮含量、pH、含水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星状雪兔子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均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P<0. 001),而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数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P<0. 01);(2)全氮、全磷含量、pH 值、含水量等因子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其中,海拔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叶性状的主要控制因子。【结论】星状雪兔子以增大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数量的方式来适应高原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2.
雪莲又名血荷花、大拇花,属于菊科凤毛菊属血兔子亚属植物,是藏族常用的一种民间药物,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青海、西藏和甘肃一带,一般生长在海拔3 500 m以上的高山流石滩上,是一种典型的高山植物和具有重要价值的名贵药材.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河套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53科、161属、287种。统计分析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贫泛,有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90种;双子叶植物40科、112属、196种。(2)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虽然温带分布科略少于热带分布科,但属的地理分布类型较为复杂,有15个分布类型及9个变型;温带分布属占总属的79.2%,以北温带分布比例最高;温带分布种占88.9%。(3)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2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7种。古老、残遗、原始成分较多,是东阿拉善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保护区草甸植物以中生植物尤其是典型中生植物多、优势度大为特点。该区共有种子植物38科、161属、241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2属、2种,双子叶植物29科、130属、185种,单子叶植物5科、29属、54种。草本植物有200余种,木本植物有10余种,其中:乔木3种、灌木11种。此外,还有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分布。  相似文献   

5.
1 荨麻科(Urticaceae) 本科为双子叶植物,有45属以上,550种,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我国有22属,252种,全国均产之. 1.1 花点草属(Nanocnide Bl.) 1.1.1 毛花点草(N.pilosa Migo) 别名:雪药. 分布于我国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广西、贵州、四川甘孜、阿坝、凉山海拔2 000~2 600m丘陵山区.生于丘陵山野阴湿草丛草地或石缝中,以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止咳等功效. 主治:咳嗽、痰血;外用治烧烫伤、疮疖、痱子等症.  相似文献   

6.
2003~2005年我们对北京市农业野生饲草植物进行了普查。通过分类鉴定可作为饲草植物的有170种,隶属26科,100属。其中,水生饲草植物31种,隶属15科21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18.2%;陆生饲草植物139种,隶属14科79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81.8%。分布广泛、发生数量多、有较好应用价值的主要饲草植物有48种,隶属15科38属,占饲草植物总数的28.2%。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海北州境内有2种羌活属植物,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当地农牧民实施集约化经营、脱贫致富的宝贵财富。研究伞形科羌活属植物,对改善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介绍了这2种羌活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药理性能及功效。  相似文献   

8.
河套地区天然植被以盐生植被为主,天然植被面积为36.2万hm^2.有4种植被型,14种亚型和34个群丛,4种植被型为盐生灌丛、盐生草甸、草本沼泽和荒漠。河套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287种。分属53科、161属。其中裸子植物l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90种;双子叶植物40科、112属、196种。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5个分布类型及9个变型;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2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7种。植物区系属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中亚东部地区,阿拉善亚地区。2006-2007年巴彦淖尔市草原站对河套灌区植被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和90年代初相比植被盖度增加了6%~175%,产草量增加了2.9~5.3倍。地下水位下降了26cm,天然植被土壤含盐量下降了30%~50%,在草地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的前提下,非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26.1%,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0.2%,耕地面积增加了14.08万hm^2。  相似文献   

9.
胡莹  胡仪  胡箭卫 《中国蜂业》2009,60(1):31-32
本文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药用蜜源植物,提出了开发主要药用蜜(粉、胶)源植物资源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并认为西北主要药用蜜(粉、胶)源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西北地区有14990多种野生植物,其中药用植物3250多种,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169科246属231种,其中主要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127科133属191种,辅助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40科91属135种,有毒药用蜜(粉、胶)源植物有2科2属5种。所有这些高品质、无污染的药用蜜(粉、胶)源植物资源都值得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灌木、半灌木饲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灌木、半灌木饲用植物有256种(包括亚种、变种),隶属于26科66属。以含属多少进行排序,则是蔷薇科10属46种、豆科9属47种、藜科9属17种、菊科6属22种、蒺藜科3属6种、蓼科2属11种,其它科均含1属。由此可见,在内蒙古灌木、半灌木饲用植物中豆科、蔷薇科、藜科、菊科、蒺藜科植物比重大,起主导作用。虽然杨柳科中只有1属,但其种数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藏四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西藏四种植物进行染色体观察,这四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以溶度为0、60、120、180、240、300和360 mmol/L的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处理,对叶片和根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耐盐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 mmol/L的盐浓度胁迫时碱地风毛菊苗期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碱地风毛菊对NaCl的适应能力大于Na2SO4,根系的耐盐能力大于叶片。  相似文献   

13.
陈翔  彭飞  尤全刚  王涛  薛娴 《草业科学》2016,(5):825-834
采用红外辐射灯(infrared heater)模拟气候变暖背景,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优势植物种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对气候变暖的短期响应及其差异性,旨在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模拟增温W1(1.88℃)和W2(3.19℃)均可改变高寒草甸物种分布的频度和季节分布格局,并显著影响植被高度和光合色素含量,影响程度存在种间差异性。与不增温对照相比,W1增温下物种具有不同的响应,美丽风毛菊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珠芽蓼和黑褐苔草均呈增加趋势。W2增温显著增加了珠芽廖和黑褐苔草的高度、频度和叶绿素含量(P0.05),却显著降低了美丽风毛菊的叶绿素a/b值(P0.05)。物种间光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地间差异性表现更为突出,但增温处理间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增温可促进高寒草甸牧草类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青草期,有利于牧业生产,但斑块状分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青南地区玉树县境内2牧场的草地植被及成年母牦牛的采食行为和选择性采食习性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B牧场禁牧区的生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的禁牧区及A,B牧场的放牧区(P〈0.05),B牧场的可食植物量显著高于A牧场(P〈0.05),A牧场的可食植物量只占地上生物量的一半以下;B牧场分别以小嵩草,矮嵩草,披碱草,针茅,蒲公英等优良牧草为优势种,次优势种,而A牧场以线叶嵩草为优势种,凤毛菊,狼毒,黄帚橐吾等毒杂草及早熟禾等为次优势种;B牧场以小嵩草、矮嵩草等莎草科和为主要采食植物,而在A牧场除以莎草科植物为主要采食植物外,由于可食牧草量的不足,还采食一些本不喜食的植物。矮嵩草和小嵩草是牦牛最喜食,选择性最高的植物;斑块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50.6 bite/patch显著少于B牧场的81.1 bite/patch(P〈0.01);斑块内采食站数A牧场为8.4 FS/patch显著多于B牧场的5.2 FS/patch(P〈0.001);采食站内采食口数A牧场为6.6 bite/FS显著少于B牧场的17.4 bite/FS(P〈0.001);采食速度A牧场为1.32 bites/sec显著慢于B牧场的1.46 bites/sec(P〈0.01)。放牧草地的食物资源的匮乏,使放牧牦牛的食物选择性降低,采食行为的内容变劣,A牧场草地处于严重退化状态;牦牛处于缺营养状态,草地的退化对牦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碱地风毛菊(Saussurea runcinata)苗期以NaHCO3进行胁迫,浓度为0(CK)、30mmol/L、60mmol/L、90mmol/L、120mmol/L、150mmol/L、180mmol/L,通过对其氮代谢关键指标的研究,以探讨盐胁迫对碱地风毛菊苗期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胁迫下,碱地风毛菊中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碱地风毛菊中NR活性下降,叶片中NO3-N含量下降,根系中NO3-N含量增加,碱地风毛菊对NO3-N的利用能力下降;碱地风毛菊中GS活性上升,碱地风毛菊生长氮素来源以氨态氮为主要供应形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迈士通除草剂对天然草地黄花棘豆的防除效果及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迈士通250mL/hm2的喷洒剂量即可达到对于黄花棘豆98.0%的防除效果。除黄花棘豆以外,迈士通的喷施也对草地其他植物产生影响;对单子叶植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施药当年并不明显影响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生长,甚至对株高和鲜重等有一定的增加作用;施药第2年,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的鲜重和株高呈下降趋势。另外,对于钉柱委陵菜、蒲公英等一些双子叶植物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其他植物,如二裂委陵菜、重齿叶风毛菊等的生长,则呈现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现象。试验表明,随迈士通喷施浓度的增加,草地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盖度呈显著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碱地风毛菊苗期以Na2CO3进行胁迫处理,浓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 mmol/L,测定了盐胁迫下叶片和根系氮代谢过程的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硝态氮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指标。结果表明:在Na2CO3胁迫下,碱地风毛菊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120 mmol/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6.76和6.75 mg/g.FW,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随Na2CO3浓度增大,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根系的先下降后升高,根系硝态氮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根系的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健康检测与保护工作的实践以及研究问题的深入,传统的植物分类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研究的需要。因此为研究快速分类识别草地植物的方法,本研究利用ASD (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地物光谱仪,采集了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常见的阿尔泰葶苈(Draba altaica)、高山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和车前状垂头菊(Cremanthodium ellisii)等36种植物的原始光谱数据,并选择了比值植被指数等16种高光谱植被指数,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等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寒草地植物光谱分类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地植物的原始光谱均符合绿色植物特征,但由于植物形态特征不同光谱差异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基于植被指数结合3种算法构建的分类模型,精度依次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99.4%)>SVM (93.2%)>K邻近算法KNN (88.0%),且模型的预测结果都出现了误判情况;相比SVM与KNN,RF为基于植被指数构建模型的最佳算法,同时能对所构建模型参数进行重要性分析,其中RGI和SAVI为提高RF分类模型精度的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温度是凋落物分解的关键影响因子。为探究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使用开顶式生长箱(OTCs)研究模拟增温对分解袋法处理的凋落物样品的影响,以阐明增温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优势物种凋落物:禾本科的披碱草、发草,杂草类的野茴香、鹅绒委陵菜、蒙古蒿、星状雪兔子、长毛凤毛菊等群落混合地上凋落物和群落地下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并未显著改变混合地上凋落物的分解周期,但是显著提高了根系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地上、地下凋落物的分解周期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2)尽管不同种类植物凋落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自然分解条件相比,模拟增温条件下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效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模拟增温对单种植物地上凋落物的分解释放过程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地上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对模拟增温响应不显著,而模拟增温显著影响地下凋落物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20.
植物群落特征和生存状态变化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内种间关系和演替进程。本研究以青海海北地区高寒草甸的冷季放牧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禁牧封育(CK,禁牧)、轻度放牧(LG,4.5只羊·hm?2)、中度放牧(MG,7.5只羊·hm?2)和重度放牧(HG,15只羊·hm?2) 4种放牧压力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各功能群代表性植物生存状态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禾本科的重要值在轻度放牧时最大,莎草科的重要值在禁牧样地中最大,杂草类植物的重要值在重度放牧样地中最大。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3)轻度放牧样地中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山地早熟禾(Poa orinosa)的生存状态指数最高,禁牧样地中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钝苞雪莲(Saussurea nigrescens)的生存状态指数最高,但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钝苞雪莲(Saussurea nigrescens)的生存状态指数也随之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增加能提高高寒草甸群落多样性,禾草类生存状态和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下降,杂草类生存状态和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上升,草地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