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香粳2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中熟晚粳新品种,与"苏香粳1号"相比,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等方面都得到同步改良.2001年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综合指标达国家优质稻米二级标准,测试指标中仅垩白度一项为二级,其余均达优质一级标准.同年在江苏省农林厅举办的全省首届优质稻谷评比中,被评为优质稻谷,列为太湖稻区加快产业化开发的重点推荐品种.为摸清"苏香粳2号"在太湖稻区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优质、高产栽培适宜密度和施氮量,2002年在本单位试验基地进行有关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苏香粳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香粳3号"是2005年选育出的早熟粳稻品系。该品系具有熟期早、米质优、食味佳、产量较高等特性。介绍了"苏香粳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与数量栽培相比,降低群体起点增产潜力更大.我市今年示范种植优质稻米"苏香粳一号",本试验旨在探讨其最适群体起点,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组织“苏香粳1号”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实践中,本研究通过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途径,获得高库容量条件下的理想株型,以扩大适宜IAI值与增强光合生产能力。从而为解决扩库与强源矛盾、获得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武香粳14号”是氵隔湖育种场以“京58”“248-5”//“254-13”///“9325”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经我区连续多年大面积种植表明,“武香粳14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和生育期适中等显著优势。1产量表现我区从200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武香粳14”,当年种植5万亩,理论单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苏香粳1号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筛选出的4对SSR引物,建立了苏香粳1号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苏香粳1号特异性的SSR指纹是引物RM3475的谱带1、引物RM3533的谱带2、引物RM6920的谱带1.通过与其他香稻材料的遗传关系分析,发现苏香粳1号与苏御糯遗传距离较大,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和验证了苏香粳1号具有粳稻的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7.
香稻苏香粳3号因其具有天然浓郁的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保持或者提高该品种的香味具有重要作用。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收获期、生长调节剂(锌及含锌微肥)和加工过程中的白度调节等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3号中2-A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SE-1、硫酸锌和稀土铈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2-AP的含量,其中LSE-1效果最好。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的香稻中2-AP含量高于机栽和人工移栽的,精米机白度调节3档或者3.5档的香稻中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月底到6月初播种处理的苏香粳3号中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播种的处理,综合香味保持和实际生产2个因素考虑,最佳的播种期为5月25—30日,最佳收获期在9月25日前后,但不能过10月,否则香味损失严重。本研究为制定苏香粳3号的适宜保香栽培方法,以及该品种的推广种植和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苏香粳3号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保香栽培的技术思路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苏香粳3号"是苏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选育的早熟粳稻品种,具有熟期早、品质佳、食味好等特点。为更好地保优保存该特优粳稻品种,现对"苏香粳3号"的品种特性及保优保存过程中的种植保存、建立档案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0.
节水控制灌溉,是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配套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搁田,又是科学管水的关键,2000年我市示范种植优质稻米“苏香粳一号”,本试验旨在探索其最适搁田时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该品种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1.
"青粳120"是原上海市青浦区农科所利用"青香粳×92-12"杂交,经海南异地加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晚粳新品种.2000年本单位进行品种观察,2001年青浦区华新镇进行生产对比试验,表现为产量高、增产明显,综合性状突出.2002年参加市区域试验,产量名列第三.2003年继续参加市区域试验,名列第二,比对照"秀水110"增产5.2%,达极显著水平,与"花育1号"亩产588.5kg基本持平.2002年青浦区西岑镇种植500亩,2003年扩大种植2500亩.  相似文献   

12.
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苏香粳3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间苏香粳3号产量的差异显著,在施纯氮225 kg/hm2条件下苏香粳3号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苏香粳3号产量差异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所增加;对苏香粳3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3.
"苏香粳100"是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适宜在太湖地区作优质稻米品种种植。为寻找适合当地环境、适口性好、受百姓欢迎的替代水稻新品种,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于2016年引入"苏香粳100"进行试验示范,并进行了该品种优质绿色高产高效机插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在了解"苏香粳100"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大田准备、工厂化育秧、移栽、化学调控、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总结了该品种的机插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符合上海市民需求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对近几年上海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进行了集中种植示范和品种性状调查。结果表明,"松早香1号"在上海地区适宜作早熟优质水稻种植,"嘉农粳3号""苏香粳100"不宜在上海地区种植,"南粳9108""银香38""沪软12-12"适宜在上海地区种植,但需注意防治穗颈瘟,"南粳5055""南粳46""青香软粳""松香粳1018"在上海地区可结合生产实际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香粳新品系"9707"是武进市运村农科所以"浙农大40/武香粳9号//宁波1号"复合杂交育成.1999年我市进行多点示范试种2545亩,表现出较好的高产优质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矮秆黑香粳糯天然变异株中培育出优良黑米新品种"秦稻2号",与对照品种"黑香粳糯"和"黑优粘"相比,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稻米品质分析表明该稻米黑色率高、糯性强,是食用、酿酒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7.
“苏香粳一号”由太湖地区农科所育成,属优质稻米。我市1998年引进试种和示范,1999年扩大示范种植。为提高该品种的产量水平,及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本试验研究了该品种氮肥各种运筹方法对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方案,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方法]研究了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利用特异引物检测了其香味的基因型,并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致香物组分.[结果]苏香粳3号播种量为90.0 kg/hm2、施氮量为225.0 kg/hm2时采取直播栽培产量最高;苏香粳3号的抗、耐高温逆境的能力较好,并且较适宜网室栽培.香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苏香粳3号受fgr基因控制,第2外显子存在7 bp的碱基缺失.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分析获得了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为0.021 5 mg/kg和初步的致香物组分.[结论]为苏香粳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苏香粳2号"稻米淀粉粘滞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优质早熟晚粳稻"苏香粳2号"为材料,研究其在太湖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稻米淀粉粘滞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稻米淀粉粘滞性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播期与热浆粘度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从提高蒸煮食用品质考虑,苏香粳2号在太湖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0日左右,过早过迟播种均不利于蒸煮食用品质性状的最佳表达。  相似文献   

20.
作物品种多样化种植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措施,但不同品种混合种植能否影响温室气体排放仍然缺乏研究。本研究以水稻为例,通过原位盆栽试验,研究品种间隔种植(间作)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以甲烷高排放品种常农粳8号、皖稻153以及甲烷低排放品种苏香粳100、Ⅱ优084为供试材料,设置8个处理,包括4个水稻品种单一种植(单作),即常农粳8号单作(记作CN)、皖稻153单作(WD)、苏香粳100单作(SX)、Ⅱ优084单作(ⅡY),以及2个甲烷高排放品种与2个甲烷低排放品种间作,即常农粳8号+Ⅱ优084间作(CN+ⅡY)、常农粳8号+苏香粳100间作(CN+SX)、皖稻153+Ⅱ优084间作(WD+ⅡY)、皖稻153+苏香粳100间作(WD+SX)。间作品种按1∶1的株数比例间隔种植。结果表明,4个间作处理均能显著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不同间作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与期望值相比,CN+SX处理显著降低甲烷的排放,而CN+ⅡY、WD+ⅡY处理则显著增加甲烷排放。与甲烷高排放品种的单作处理相比,苏香粳100与2个甲烷高排放品种间作时均能显著降低生长季土壤产甲烷古菌mcrA基因平均丰度,但Ⅱ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