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笔者于1985年,在龙海县步文乡山后村进行了清除湖靛的试验,找到了一种清除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 湖靛 湖靛是指蓝藻类中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水面形成的一层翠绿色的水花。微囊藻大量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使池鱼中毒并大批死亡,造成严重危害。湖靛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初。防治方法:(1)经常灌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并注意池水pH值的调节,可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养鱼的生产中,有的养鱼户往往只注重细菌性和病毒性鱼病的防治,忽视了植物性敌害对鱼类的危害。今年夏天四川省长宁县铜锣乡一养鱼户,因植物性敌害(湖靛)的危害,六天时间死掉鱼类价值达千元。这里介绍几种植物性敌害的防治措施。一、湖靛的防治。湖靛是由许多球形小细胞组成的群体,是蓝藻中的微囊藻,这种藻类在天气炎热时大量繁殖,呈翠绿色飘于水面,鱼类吃了不能消  相似文献   

4.
由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形成的水华浴称为“湖靛”,对珍珠蚌的养殖有毒害作用;分析了蓝藻水华产生的主要原因,从7个方面论述了综合防治“湖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4,29(6):33-33
盛夏初秋,池塘的下风水面常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这就是“湖靛”。它是由于蓝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湖靛在上午9时前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此时,能占去整个鱼池水面,并有无数气泡溢出水面,放出臭味;9时以后,随着阳光增强,不断下沉到中层,水面上则漂浮着一片黄而微绿色的死亡群体。当水中含氮量较高、有机质多,水温为28~30℃、pH值为8~9.5时,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的大量繁殖形成湖靛,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6.
鱼生活在水中,环境因素比较复杂。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性的;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导致鱼类的疾病。下面谈谈几年来我所在鱼种培育阶段,对几种植物性敌害的防治措施。一、湖靛:湖靛是兰藻中的微囊藻,个体很小,是由许多球形小细胞组成的群体。群体外包有一层胶质膜。每个细胞的直径为3.0—  相似文献   

7.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1980)用活的微囊藻投喂...  相似文献   

8.
杨保国 《齐鲁渔业》2004,21(5):47-47
盛夏初秋,池塘的下风水面常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这就是“湖靛”,它是由于蓝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湖靛在早9点前浮于水面进行光合作用,此时,能占去整个鱼池表面,并有无数气泡溢出水面,放出臭味;9点以后,随着阳光增强,不断下沉到中层,水面上则漂浮着一片黄而微绿色的死亡群体。当水中含氮量高,有机质多,水温为28~30℃,pH值为8~9.5时,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9.
盛夏初秋,天气炎热时,池塘中常在下风水面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湖靛),系几种蓝藻大量繁植而形成的。这种藻体喜欢生活在水温28℃—32℃,PH值为8—9.5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湖靛: 盛夏初秋,鱼塘中水温较高,如加之水质碱性较重,硬度较大时,常在下风头水面漂浮着一层蓝绿色或红黄色的水花,称之为湖靛.这是由几种藻类组成的,一是由于两种蓝藻类的大量繁殖,如铜绿微囊藻使池水呈现翠绿色,有些地方叫“铜锈水”,如是水花微囊藻呈淡黄色.藻体颗粒状,每一颗粒为许多球形细胞密集而成的群体,大小、形状很不规则,外表包裹着一层胶质膜.另一种是甲藻类,多甲藻和裸甲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群众称为“红水”.藻体细胞中部有一条环绕体周的横沟,沟中有鞭毛.  相似文献   

11.
湖靛的危害及防治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福湖靛,又叫臭绿纱。由微囊藻大量繁殖堆积而成的翠绿色的薄膜,其中包括铜绿微囊藻或水花微囊藻等。这种藻类含有蛋白质很多。何志辉认为,蓝藻含蛋白质49.7%,但由于有胶膜包囊,鱼类吃后不宜消化。林婉莲等(1979~...  相似文献   

12.
蓝藻水华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其形成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湖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逐渐减少以致消失。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溶解氧,引起好氧生物窒死现象,并散发腥臭难闻的  相似文献   

13.
夏季光照强、水温高,鳖的代谢旺盛,排泄物增多,水质变动大易恶化,鳖池水面常出现有害漂浮物。其中常见危害大的有湖靛、油膜和青泥苔。l危害这些有害漂浮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首先,它们的出现是水质过肥和恶化的表现。有害物出现的水体一般呈酸性,港氧不足,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不强烈,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和比例不当,其中有害藻类占优势。湖靛和青泥苦的死亡不但需耗大量的氧,并且分解出有毒物毒害鳖和鱼类;油膜的出现减弱了水体的光照强度,影响了藻类的光合作用,还不利于鳖出水呼吸空气,影响水面的清洁卫生。2预防方法2.l防止水…  相似文献   

14.
一、蓝藻水华的形成我国蓝藻分布广泛,近年来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蓝藻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  相似文献   

15.
“湖靛”是由蓝藻门植物的微囊藻、鱼腥藻、颤藻等组成。盛夏季节,天气炎热,肥沃的鱼池中常在下风处水面上堆积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或薄膜即是,群众称之为“(艹耗)”、“铜绿水”或“铜锈”水等。这些蓝藻的蛋白质含量可高达50%,但藻体外面有胶质膜包裹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微囊藻(Microcystis)属于浮游植物蓝藻门,俗称湖靛。蓝藻门的藻类多数是青、草、鲢、鳙、鲤等养殖鱼类不易消化的。当气温高(28—32℃)的时候,在含氮量高,有机质多的碱性水域内(pH8.0—9.5)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鱼腥  相似文献   

17.
西湖上层污泥为流动污泥、是污染西湖水质的元凶。用传统的挖泥船挖、难子清除。作者建议采用干湖清淤,疏浚西湖。并提出西湖污泥可作为一种有机肥资源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干湖疏浚及污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湖上层污泥为流动污泥,是污染西湖水质的元凶。用传统的挖泥船挖,难予清除,作者建议采用干湖清淤,疏浚西湖,并提出西湖污泥可作为一种有机肥资源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属蓝藻门,在夏季及初秋,随着养鱼池塘的富营养化,极易出现.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reuginesa及水花微囊藻M.flosaguae)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华,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微囊藻对鱼类尤其是鱼苗具有较强的毒性,近几年在观音阁水库池塘中连续多次出现,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危害,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重点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蚌池蓝藻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蓝藻形成的铜绿水是蚌池常见的水质现象。此时池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值8—9.5)的水中。喜强光。因此,多在夏秋季节旺发。由于这类藻繁殖速度快,与其它藻类争肥争空间;含有藻毒素,可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