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池水透明度是指光线透入池水的程度。测定透明度一般是将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黑白两色圆盘沉入水中,肉眼刚好看不见圆盘平面时的距离就被称为所测池水的透明度。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取决于池水的浑浊度(指水中混有各种浮游生物和悬浮物所造成的浑浊程度)和色度(县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造成的颜色)。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精养鱼池池水泥沙含量少,其透明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多少。因此,透明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水平变化。夏秋季节,池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含量多,透明度小;冬季水温低,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少,…  相似文献   

2.
1.培好一池水:养好一池虾、蟹首先要培好一池水,池塘因从5月开始,每隔1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1次,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更要勤换水,预防池水变"老",保持合适的肥水透明度.一般虾池透明度保持30~36厘米,蟹池3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3.
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管好水质,必须先了解水质.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依靠直感经验,观察水色来判断池水的优劣,以此来鉴别水质类型.根据有经验的广大渔民长期实践,总结出以下四种类型的水质: 第一,肥水这种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水质浓而不浑浊,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色日变化明显.水面有一层油膜,往往有“早红晚绿”的变化.水中浮游生物数  相似文献   

4.
肥水:棕褐色(茶褐色)、绿褐色(绿豆汤色),早晚有浓淡变化,透明度25~30厘米。这种池水天然饵料丰富,对链鳙鱼类生长十分有利。 中等肥水:淡棕褐色、淡绿褐色,早晚有浓淡变化,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这种水天然饵料生物较为丰富,也适宜链镛鱼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l鳜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的主要原因1.1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 鳜鱼养殖户往往由于水源不良、自认为池水良好等因素而不换水,其中不少养殖户自认为池水良好而拒绝换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鳜鱼大量捕食饲料鱼,其排泄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在水体底部),但从表面来看水却很清。养殖户往往用成鱼养殖看水色的方法来判定水质的好坏,认为池水清、透明度高就是水质良好,不肯换水,在鱼病防治上不肯予以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1池塘水质的调节为了防止池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不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1次,每次用量5克/立方米,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用量可增至10~15克/立方米,能起到吸附、转化池水中氨态氮和有害物质的作用,以改良水质。  相似文献   

7.
正使用鸡粪肥养鱼,需要少量多次,投放均匀。养鱼需要投放发酵完全的鸡粪饲料,以免池水含氧量过低,导致鱼群缺氧。喂鱼的饲料除了鸡粪还要配合其他鱼饲料,确保营养均衡。定期换水,保证鱼池良性循环。1)鸡粪有机肥喂鱼需要多次少量,将粪汁均匀投入鱼池内。鱼池水的肥度可以从池水的透明程度和颜色看出来,透明度保持在25 cm左右,呈黄褐色,则证明池水肥度还可以,不需要施肥。透  相似文献   

8.
(一)调好水质水质好坏对虾蟹品质影响很大,好的水质是提高虾蟹品质的基础,养殖池塘每隔1个月或20天就要用“药饵”和“药液”防治病虫害一次。池塘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投饲,水质大多老化,因而在捕捞前1~2个月应彻底调节水质一次,主要是彻底换水,具体换水量依水质情况而定,一般30%即可,换水后注意保持池水水质,保持适当透明度。一般虾池透明度保持30~35厘米,蟹池3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9.
1池塘水质的调节 为了防止池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不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 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1次,每次用量5克/立方米,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用量可增至10~15克/立方米,能起到吸附、  相似文献   

10.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5~20cm。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蟹,如何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山东省济宁市数十位养蟹大户的答案是:强化夏季河蟹生长发育旺季的管理,对河蟹严抓“四环”。第一环:强化水质管理在炎炎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养殖辽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0米以上,以免灼伤蟹体。二是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换水时应保持水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水量,尽量加满池水。换水前要捞去池中的残…  相似文献   

12.
1水质控制 高温季节,投饵比较多,水质变化快,搞好鱼池的水质调节,是获得高产稳产的措施。水质调节主要是提高水中溶氧量,减少耗氧量和氨氮含量,提高池水透明度。受冷空气的影响,池塘水温逐渐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休眠状态,摄食量明显减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弱。由于自入秋以来,降雨量少,养殖鱼池内注入新水的量小,同时由于池塘内大量投入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和鱼饲料,连同鱼类粪便进入水体。  相似文献   

13.
四、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苗1个月内)基本上不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直到注满水,同时施放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色,使池水保持浅褐色或黄绿色、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中期采取逐步添补水或少许换水的方法;后期(投苗2个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适当换水,减少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如水色过浓  相似文献   

14.
在全人工养殖中国林蛙生产中,越冬和春季繁殖是两个重要环节,在越冬期间影响林蛙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越冬池水质和池水含氧量的高低,当越冬池水中的溶氧量下降到4毫克/升以下时,越冬林蛙由于严重缺氧而导致大量死亡.   ……  相似文献   

15.
稚鳄龟开食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鳄鱼龟于 1996年从美国引进后 ,浙江海宁市袁花名贵动物养殖场于 1997年繁殖成功。在稚龟饲养上 ,人们一直沿用养稚鳖的方式 ,开食饵料常用少量熟蛋黄末加 3%的粉状饲料浆 ,投入盆内放入稚鳄龟浸泡 3h,其目的是为了让鳄龟苗在正式入池放养前驯诱吞食饵料和嗅饲料气味 ,以利正式饲养放入稚鳄龟池后能很快识别饲料而进食。为了解决和减少上述开食方式的弊端 ,浙江海宁市袁花名贵动物养殖场今年将饲养方法进行了改进 ,即将准备放养稚龟的池水深度调节到 10~ 15cm,培养池水成淡绿色 ,透明度不低于 10 cm,p H6.8~ 8,并放上占全池 1/ 3面积的水…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 鸭舍及周围环境保持清洁,舍内空气保持流通.鸭群的游泳池应与活动场相连,每只鸭有不少于1.8~2 m2的水面面积.进鸭前15d左右清扫鸭舍,用生石灰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并更换池水,以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7.
高温期由于浮游生物繁殖生长快,鱼类生长旺盛,池水中磷的消耗量大,往往导致缺磷.因此,在这段时间要及时合理地向鱼池施用磷肥,以提高池水的肥度,确保养鱼高产.施用磷肥,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麝鼠,又名青根貂,水耗子,是一种水中活动、陆地栖居的珍贵毛皮动物。管理好麝鼠需要过四关:池水、温度、食物和鼠舍。 (一)池水 麝鼠喜在水中活动,因此池水的清洁卫生至关重要。对麝鼠的供水原则是除了冰冻季节,都应该保证  相似文献   

19.
1.合理换水.温室鳖池一般放养10天后就可见表层沙子变黑,尔后变黑层逐渐向沙子深层延伸,这说明水质已经恶化,需及时将池水中的有害物排除,并及时补充新水.一般要求早期10天换1次水,1个月后每周换水1次,再往后每星期换水2~3次,或水质变黑时及时换水.在换水量上,以每次换去池水的1/2为宜;水质太差时,可将池水全部换去.注入水的温度应保持在30~30.5℃,过高过低均会影响鳖的摄食生长.  相似文献   

20.
五、夏季池塘施肥 一、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的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据我们测定,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高达0.5~2.0毫克/升,最高可达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