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自制南瓜粉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南瓜粉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加水量对南瓜馒头的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南瓜馒头及普通白馒头进行理化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制作南瓜馒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南瓜粉添加量15%、发酵时间3.0 h、加水量55%。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南瓜馒头比普通白馒头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2.1%,膳食纤维提高了2.15倍,多糖含量提高了42.9%,说明南瓜馒头比普通白馒头更具营养和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2.
测定分析了酵母添加量、发酵时间及解冻方式对冷冻面团醒发过程中还原糖含量、pH值及发酵活力等理化特性的影响情况,并与未冷冻面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酵母添加量为18g/kg面粉、发酵时间为15min、在30℃及85%湿度条件下解冻时,冷冻面团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沼渣、牛粪共堆肥低磷和低钾等问题,向共堆肥肥堆中添加生物质飞灰,对堆肥过程中堆体理化特性进行分析。选取飞灰添加量为8%、12%、20%和25%,按四分法每10天取样记录含水率、电导率、总碳、总氮、总磷和总钾等变化,分析研究飞灰添加量对沼渣、牛粪共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飞灰的添加量由8%增加到25%,堆体的含水率增加,但是当添加量超过12%时,对含水率影响不大,最终维持在58%左右;飞灰中的碱金属等物质的存在,中和好氧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提高堆体的pH值,同时还提高堆体的电导率,改善堆体的发酵环境;飞灰中的生物炭和钾等成分提高堆体的总碳和总钾含量,60天腐熟后,堆体的总碳含量由37.37%增加到47.81%,总钾含量最大值为35.74 g/kg,但是对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然而过高的飞灰添加量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发酵速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嗜酸乳杆菌和肉糖葡萄球菌作为混合发酵剂添加到猪肉干中,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食盐添加量4个因素,通过测定pH值和感官分析来确定猪肉干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6 h,发酵剂接种量2.5%,食盐添加量1.5%,pH值5.2~5.3时,达到猪肉干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酸面团结合酵母共同发酵,研制一种酸面团面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酸面团面包的最佳工艺为:酸面团添加量20%,水添加量55%,酵母添加量1.5%,鸡蛋添加量10%,发酵时间70 min。此条件下制作的酸面团面包口感细腻,具有酸面团发酵的独特香味。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制作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渣为主要原料,利用筛选出的糖化菌种和高蛋白菌种组成的双菌发酵体系,对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与配比为硫酸铵添加量1.5%、尿素添加量1.5%、菌种T1接种量5%、菌种D1接种量20%。测定结果表明,发酵产品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提高,安全性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木耳粉为面包原料之一,制作含木耳粉的面包。以木耳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和水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确定最优工艺:木耳粉添加量3%,发酵时间2 h,水添加量45 mL。以花生壳乙醇提取物为木耳粉面包防腐剂,添加量为1%,微生物检测结果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添加活性炭的猪粪厌氧干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猪粪厌氧干发酵的产气效率和研究活性炭的添加量对猪粪厌氧干发酵的影响,文章在中温(37℃±0.5℃),发酵浓度为20%,接种物和猪粪比例为1∶1的条件下,向发酵瓶内分别添加发酵体系干物质的0%,1%,5%,10%的活性炭(分别为0 g,0.8 g,4.0 g和8.0 g),进行厌氧发酵至产气结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从开始产气至结束一共85 d,添加8 g活性炭(发酵干物质的10%)的试验组,添加4 g活性炭(发酵干物质的5%)的试验组,添加0.8 g活性炭(发酵干物质的1%)的试验组和不添加活性炭的试验组的TS产气量分别为411 mL·g~(-1),440 mL·g~(-1),392 mL·g~(-1)和391 mL·g~(-1);活性炭添加量为发酵体系干物质的5%时,对猪粪干发酵产气效果的提升最高;添加活性炭可以缩短猪粪干发酵的HRT,且活性炭添加量越多,HRT越短。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柠檬芒果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课题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Design-Expert7.0响应面分析软件优化柠檬芒果酸奶发酵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汁添加量2%,芒果汁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43℃,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6 h。因此,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酸奶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凝结状态良好,且有柠檬芒果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接种中国根霉12和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混合发酵制备臭鳜鱼,考察加盐量、根霉菌液接种量、乳酸菌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对臭鳜鱼感官评分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最优加工工艺条件为:加盐量1.4%,辅料添加量0.5%,根霉菌液接种量2%,乳酸菌粉添加量1.4%,15℃发酵8 d。此条件下得到的臭鳜鱼感官评分9.4,属于优良级别。相比臭味刺鼻的自然发酵臭鳜鱼,接种发酵的臭鳜鱼风味和滋味上增加了酸味,更有利于蒜瓣状肉质的形成,酸臭味丰富浓郁而柔和、富有层次感。中国根霉12和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可应用于臭鳜鱼发酵。  相似文献   

11.
为延长蒲菜的保鲜期,以新鲜蒲菜为原料,采用保鲜液真空包装的方法,探讨不同保鲜液对蒲菜外观品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C保鲜液都对蒲菜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复合保鲜液(0.8%氯化钠、0.15%柠檬酸、0.07%维生素C)真空软包装的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大白菜需水量试验成果基础上,继续开展水肥试验,旨在探究冀西北高寒地区水肥作用对大白菜产量、水分生产率及品质的影响。根据大白菜各生育时期需水规律,2018年进行水肥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每次灌水定额分别为210、180和150 m3/hm2,施肥量为100%、85%和55%。2019年试验设置100%、85%、70%及55%共4个施肥量水平,对肥效应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白菜产量、水分生产率和品质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施肥量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增加,硝酸盐含量增加,呈正相关关系;低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增加,充分灌水条件下随着施肥量降低,维生素C含量增加。在研究区域内,大白菜全生育期适宜的灌溉定额为1 100~1 300 m3/hm2,施肥量为450~5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黄淮海区域大白菜合理有效的施肥模式,以“北京新三号”为供试材料,设置12种不同处理(CK1,不施肥;CK2,常规施肥;T1,常规减施化肥N 100%;T2,常规减施化肥N 15%;T3,常规减施化肥N 15%+有机肥替代15%N;T4,常规减施化肥N 30%;T5,常规减施化肥N 30%+有机肥替代15%N;T6,常规减施化肥30%+有机肥替代30%N;T7,常规减施化肥N 40%;T8,常规减施化肥N 40%+有机肥替代15%N;T9,常规减施化肥N 40%+有机肥替代30%N;T10,常规减施化肥N 40%+有机肥替代40%N),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大白菜产量,处理T3最高为307.43 t/hm2,较处理CK1,CK2和T1分别增产63.06%,14.49%和36.68%,与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与常规施肥相比,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了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酶活性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增施适量有机肥还增强了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此外,与处理T1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5.54%~60.71%.综合大白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等因素,常规减施化肥N 15%+有机肥替代N 15%施肥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探索,榆中县旱作区化肥减量技术逐步成熟,并在主要农作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为榆中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精而强的技术支持。从氮、磷、钾肥平衡调控到按需精量配方施肥,再到通过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和改进传统施肥方式集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百合及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中累计推广面积86.67万公顷,新增纯收益128305.44万元。通过松花菜有机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松花菜产量随着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率由46.73%上升到 50.33%。通过甘蓝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有机肥并化肥减量20%后,商品甘蓝全磷、膳食纤维、钙含量较对照下降明显,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均有上升,说明甘蓝口感更香、营养更丰富,品质得到提升。推荐生物有机肥每公顷使用量最佳为3000 kg,化肥减量最大20%。  相似文献   

15.
李谟军  梅鑫  张玲 《农业工程》2022,12(4):65-68
研究不同菌剂添加比条件下,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情况。结果表明:当菌剂添加量与厨余垃圾质量比为2:1时,pH值变化最为明显,反应在24 h时,pH值降到最低为5.2;反应进行到36 h时,pH值则又升至最高为6.2。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整体变化趋势和pH值变化呈现相反的趋势,沼气累积产量和甲烷含量始终最高,分别为48.74 L、70.25%;化学需氧量(COD)的产量呈现相反的趋势。适量的菌剂添加量,能够促进厌氧发酵反应,超过一定量则会产生抑制作用。菌剂添加比为2:1时,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孙梦遥 《农业工程》2022,12(11):126-131
以大白菜“北京新三号”为试验材料,选用不同规格穴盘育苗,设置50、72、105和128穴/盘4个处理,探究穴盘孔数对幼苗生长质量、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处理。结果表明,育苗穴盘孔数通过影响大白菜苗期生长指标进而影响大白菜产量和品质。随着穴盘孔数的增加,大白菜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50孔穴盘育苗的大白菜移栽后产量最好,其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分别比72、105和128孔穴盘育苗的大白菜高3.09%、34.03%、38.73%和33.73%、42.47%、45.70%;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产量分别比72、105和128孔穴盘育苗的大白菜高12.02%、13.26%、40.41%和0.83%、15.84%、22.31%。50孔和72孔穴盘是大白菜较好的育苗规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不同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对削减农田泥砂、氮、磷排放的效果。【方法】于2014—2017年在浙江省选择蔬菜地-茭白田、蔬菜地-水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和果园-荷塘等5种南方地区有代表性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模式,进行定位观察,比较分析了其对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和可溶性氮量的减排效果。【结果】与"汇"处理前的"源"农田比较,5种源汇型农作景观组合农田泥砂和养分流失削减比例均在70%以上,平均削减率总磷量(90.63%)>可溶性磷量(89.14%)>泥砂量(88.72%)>可溶性氮量(86.75%)>总氮量(86.64%)。5种景观组合对削减排水中泥砂量、总磷量、可溶性磷量、总氮量、可溶性氮量的效果表现为果园-荷塘>蔬菜地-茭白田>果园-茭白田>桑园-水田>蔬菜地-水田。【结论】源汇型景观组合对污染物的削减主要通过减少排水与对污染物吸收、吸持来实现,是一种方便、低廉、高效的农田系统养分流失控制技术;并以"汇"为荷塘或茭白的组合模式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8.
在南四湖湖区浅水域、废弃池塘、塌陷地水域和入湖河口水域4个生态区种植菰茭草、芦苇、蒲草、湖菱、莲藕和芡实6种水生经济植物,分别测定了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经济植物均可显著降低水体中TN、TP、NH3-N和COD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同一生态区域条件下,菰茭草处理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大于湖菱处理。同一水生经济植物(菰茭草、湖菱)相比,随着生态区域污染物含量降低,其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则呈下降趋势,且菰茭草处理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湖菱处理。从对废弃池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看,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湖菱>芦苇>莲藕>蒲草>芡实,对TP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莲藕>芡实>蒲草>芦苇>湖菱,对NH3-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蒲草>芡实,对COD的去除率表现为蒲草>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芡实。菰茭草对这4种污染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净水效果最优,芦苇、莲藕、湖菱和蒲草次之,芡实最差。因此,菰茭草可作为南四湖流域及类似湖泊、水域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