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传贤  吴晓宏 《种子》1990,(4):45-47
汕优系统组合在我国杂稻生产中占很大比重,目前推广面积达一亿亩左右,占杂交稻面积的60%以上。宁波等地区珍汕97A 是主要的不育系,但它在成熟过程中遇雨而穗上发芽的现象十分显著。这些地区珍汕97A 一般年份芽谷率10%左右,轻年也有2~  相似文献   

2.
胡家书  杨德忠 《种子》1997,(4):58-59
对杂稻生产中亲本未经提纯,多代繁制引起不育系珍汕97A(以下简称“珍A”)性状变异的问题,采用制种田间调查,变异株典型抽样栽培试验,杂交一代正常、异常种室内比较鉴定,异常种大田质量跟踪等方法,结果珍A变异状况主要有:主穗早穗,较正常不育株早2~3天;植株高不一,整齐度差;株型松散,叶片宽披;育性变化,由全不育、高不育变为半不育、低不育。用于制种(珍A/明恢63)其杂交一代优势明显减退乃至完全丧失。此类种子用于生产,造成较大面积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3.
珍汕97A育性观察及其自交结实后代表现安徽省巢湖市种子公司朱同贵杂交稻不育系育性是选育新的不育系和“三系”亲本提纯选择不育系单株、决选株行的重要依据,是影响不育系原原种纯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不育系种子纯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不育系育性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陈建明  卢王印  程渭树 《种子》2005,24(2):71-72
本文简述了珍汕97 A自交结实和花粉组成情况.珍汕97 A套自交鉴定袋后虽然发现有自交结实现象,其花粉镜检结果表明,在花粉组成中典败花粉达不到100%,含有少量的园败花粉和染败花粉,但珍汕97 A后代的育性都是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珍汕97A的提纯复壮与除杂保纯贵州省遵义地区种子公司苟开礼从1990年开始,我公司科技人员就开始了珍汕97A的提纯复壮工作,经4年7代的艰苦努力,到1993年其纯度已达到了99.96%,并自提自繁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4年在三岔基地繁殖3...  相似文献   

6.
珍汕97A外覆盖物的保护性能与储藏效果有关。种子稃壳的结构,胚部附近外稃上的裂缝以及内外稃互相钩合不留缝隙的能力均与品种有关。珍汕97A裂壳率高达16%,裂壳的种子储藏时,易受环境条件特别是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湿度高,种子易吸湿,使水分升高加快种子的劣变。稃壳保护性差的种子还易遭受仓虫和微生物的侵害。  相似文献   

7.
珍汕97A“基本苗”,“十元素硼肥”制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胜东 《种子》1998,(4):57-58
本文研究了珍汕97A在不同“基本苗”、不同时期喷施十元素硼肥”下的产量反映.结果表明:在667m2基本苗14.17万~22.68万苗范围内,产量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加,各时期喷施“十元土硼肥”的产量显著和极显著优越对昭。16种处理中,以667m2“基本苗”2268万和始穗期喷施“十元素硼肥”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8.
“珍汕97A”是当前杂交水稻制种的主要不育系。它的全生育期较长,因此在春季繁种时,常因成熟过迟而影响连作晚稻的适时移栽,导致连晓产量下降:该品种在我地一般7月5日左右始穗开花,而七月上旬在我地因受梅雨影响,遇上连续阴雨和高温的机率很大(平均4年中有3年),因此严重影响异交结实率。1983年,我们在99.2亩“珍汕97A”春季繁种田,里进行了地膜覆盖育秧,以期达到春繁早熟、高产的目的。现将试验情况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籼型三系不育系69A(曾用名绣丰A)是用优Ⅰ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株与珍汕97A进行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和农艺性状稳定,达到了实用不育系的要求。选育过程69A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共利用了3个亲本:优IB和博B、珍汕97A。2000年利用优IB与博B杂交,经系统选育,在F5代挑选优良的早熟单株与珍汕97A进行回交转育。具体选育过程如下。2000年春季在南昌用采用温汤除雄法以优IB为母本  相似文献   

10.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田长恩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9,25(1):116-119
从幼穗发育的IV到VII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而在外施AVG的同时再施以乙烯利则AVG的恢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1.
以珍汕97B和9311为背景的导入系构建及其筛选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我国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稻亲本(珍汕97B和9311)为受体亲本,以从国际合作网络所征集的品种资源150多份为供体材料,进行了大规模杂交、3-4次回交,1~2次自交,培育珍汕97B和9311为背景的近等基因导入系近5000多份。通过对导入系材料进行品质、耐盐、耐旱、磷高效、氮高效利用等性状的筛选鉴定,获得了大量目标性状的导入系。通过对品质性状导入系的基因型分析,定位了影响粒型的15个染色体区段(或基因)。同时,构建了一套来源于粳稻日本晴的单片段导入系群体。创建的近等基因导入系(群体)为目标基因的发掘、新品种的培育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沈圣泉  夏英武 《种子》2000,(5):44-46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灿型材料(普通灿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灿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灿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灿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灿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3.
以珍汕97A(野败质)为母本,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热研1号为父本,采用成对连续回交,结合不育性的选择,育成了不育度高,不育性较为稳定,农艺性状一致,带有野败质的粳型广亲和不育系02428A和热研1号A.将它们与不同类型的籼型材料(普通籼型品种、恢复系、广亲和恢复系)的测配,可见02428A/籼配组F1平均表现穗大粒多而穗数较少;热研1号A/籼配组F1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进一步分析参试籼型父本对该两个广亲和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度,发现恢复系密阳46、IR26(强恢珍汕97A)对其仅表现部分恢复.要使该类配组方式籼粳杂种F1结实率正常,父本仍宜选用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汕优63及其亲本穗发芽若干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汕优63制、繁种田的穗发芽研究表明,除恢复系明恢63的穗发芽率低于5%外,其余包括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和杂交种汕优63的穗发芽均高于20%,后3个品种的穗发芽均随着籽粒的发育而逐渐提高。至始穗后24天出现一急剧上升时期,这种穗发芽的田间变化趋势与品种本身潜在发芽率的变化一致,杂交稻制繁种过程中的穗发芽主要与保持系的胎萌特性有关。GA可提高结实率50%,同时也促进了穗发芽(为对照2倍),在被调查品种中裂谷率与穗发芽的程度并非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稻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稻“三系”繁殖和制种过程中,经常不同程度地出现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有时则相当严重.例如四川省峨嵋县农科所于1981年对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进行自交试验,套袋100株200穗,实得96株152穗,其中结实株占37.5%,结实穗占28.9%,又如,据郭道强1986年9月调查,少数田块的当选晚2号A不育系中有31.5%  相似文献   

16.
以野败型细胞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的总DNA为模板,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到OPA12对珍汕97A能扩增出一条1600 bp的特异带.用OPA12扩增野败型细胞质的龙特浦A及其保持系龙特浦B、矮败型细胞质的协青早A及其保持系协青早B、恢复系明恢63、珍汕97A/明恢63的F1和F2个体的总DNA,不育系、F1和F2所有调查个体都有16  相似文献   

17.
29A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珍汕97B与V20B杂交再与珍汕97A回交转育而成的籼型三系野败型不育系,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是江苏省育成的第一个籼型三系不育系.用29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新组合29优559综合性状突出,亦于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陈斌 《种子科技》2009,27(8):35-36
D奇宝A系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育成的穗大、异交率高、丰产性好的三系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是利用复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97B、红突31B、D297B保持系聚合杂交形成育种用的基础群体,然后用来源于西非栽培稻Dis-siD52/37可恢性好的D汕A作母本进行转育而成的新不育系.  相似文献   

19.
早熟籼型不育系D 64 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 64 A是由保持系D 62 B的一个无色早熟突变株自交3代后获得的早熟株系用D 62 A回交育成的早熟不育系.该不育系播抽期比珍汕97 A早8~10 d,具有配合力高、可恢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颖花开花率85.1%,柱头外露率44.9%,开花率和柱头外露率均高于珍汕97 A.2003年8月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用 D 64 A已育成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368,配制的3个早熟高产组合正在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0.
籼型黑糯三系及其杂交组合的选育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汕97A为母本与“珍稀黑米”杂交,再以优质矮秆黑糯品种“黑糯83”为父本进行复交,并以其为轮回亲本,选株连续成对回交,经过14个世代的选择、鉴定,育成籼型黑糯不育系186A和保持系186B。同时,从黑糯品种“云香糯”与“明恢63”的杂交后代中,按系谱法选育与测交鉴定育成籼型黑糯恢复系161R。黑糯杂交组合186A/161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