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16444.35kg/hm2 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专用玉米是根据不同需要培育出的适合特殊用途的玉米品种,具有专用性、优质性、高效性等特点,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专用玉米品种类型目前,国内推广的专用玉米品种,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型,分别为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笋用玉米、饲用玉米和爆裂玉米。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米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前玉米锈病已上升为中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总结了玉米锈病的病害特征,以及该病在中国玉米产区的为害现状和病害流行因素,系统综述了中国玉米抗病机制及抗病品种改良研究;分析提出玉米锈病综合防控措施,指出种植抗性品种是玉米锈病防治的根本措施。最后,认为玉米锈病发生为害逐年严重,亟需选育抗锈病玉米尤其是鲜食玉米品种,为锈病防治及玉米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2)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3)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 《种子科技》2020,(3):83-83,8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且随着近年来农业的发展,玉米的种植推广越来越广泛,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玉米的种植行情也一路上升。就玉米种植而言,其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玉米的单位产量,提升玉米的质量。所以在玉米的种植过程当中,玉米种植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和玉米质量,才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通过分析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来帮助农民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相似文献   

6.
周鑫 《种子世界》2021,(11):0009-00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玉米是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农作物,因此,玉米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优化。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被广泛应用,对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收益都有着重要作用。玉米覆膜栽培技术使玉米种植方法更加专业,有效的保证了玉米种植的规范性,能够满足现代化玉米栽培的需求。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广泛应用,对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还能够促进我国总体玉米产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扩大玉米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玉米种植人员了解以及掌握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方法,有关部门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大玉米覆膜栽培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的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差异,推广合理的轮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连作玉米、连作大豆4种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中大豆籽粒产量较连作大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88%和17.55%,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玉米分别高1377元/hm^2和336元/hm^2,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大豆分别高2279元/hm^2和1237元/hm^2,玉米-高梁-大豆轮作年净收益比玉米-玉米-大豆轮作高1041元/hm^2。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自2003年批准种植转基因玉米以来,发展迅速,2011年种植转基因玉米68.5万 hm2,已占到玉米总面积的26.9%;而双抗转基因玉米占到转基因玉米的94%,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趋势。分析表明,菲律宾玉米总产的提高得益于单产的提升,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0.98;玉米单产的提高与转基因玉米的大力推广关系密切,单产与转基因玉米普及率的相关系数为0.86,说明转基因玉米的推广对菲律宾玉米单产的提高和总产的增加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玉米的研究概况,抗虫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基因工程在玉米雄性不育性中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用于玉米品质改良等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及转基因玉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玉米生产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43-247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