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同型巴蜗牛是常见的为害蔬菜的软体动物之一,为多食性害虫,可为害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以及棉、麻、禾谷类、桑、果树等多种作物。同型巴蜗牛幼贝食量小,初孵幼贝仅食叶肉,留下表皮,稍大后用齿舌刮食叶、茎,造成孔洞或缺刻,严重的将苗咬断,造成缺苗断垄。同型巴蜗牛在我国分布很广,但以南方及东南沿海潮湿地区发生较多,为害较为严重。一、形态特征成贝爬行时体长30~36毫米,头发达,位于体前端。头上有两对触角,眼在后触角的顶端。  相似文献   

2.
正三、夏秋播蔬菜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1.夏秋豇豆(1)红蜘蛛为害较重。基地的夏秋豇豆红蜘蛛为害株率为100%,叶片受害率几乎也是100%,应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办法可参考辣椒同类问题。(2)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夜蛾类为害(图13)。其中以甜菜夜蛾发生最重,该虫属高温性害虫,7~9月份均有为害,几乎所有蔬菜都有受害。解决办法:应对整个基地,包括土表、杂草、植株全面施药防治成虫、幼虫和卵  相似文献   

3.
<正>黄曲条跳甲,别名菜蚤子、地蹦子、土跳蚤、黄跳蚤、黄条跳甲等。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能为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翌春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取食,达20℃时食量大增。全年以春秋两季发生严重,秋季重于春季,湿度高的菜田发生重于湿度低的菜地。一、为害特点成虫和幼虫自春到秋都能为害,以苗期受害最重。成虫咬食叶片,使刚出土的幼苗,子叶被吃后成无数细密孔眼,呈百孔千  相似文献   

4.
<正>蛞蝓(Deroceras reticulatum),属蛞蝓科,又称鼻涕虫、无壳蜒蚰螺,可为害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和落葵、菠菜、生菜,以及棉、烟、杂草等,并对多种蔬菜苗期构成威胁。1.危害特点蛞蝓以齿舌刮食幼芽、嫩叶、嫩茎,幼苗受害可造成缺苗断垄,严重时成片被毁;成株期叶片出  相似文献   

5.
<正>炭疽病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等多种蔬菜,是白菜、红菜苔、芥菜、辣椒、甜椒、黄瓜、瓠瓜、苦瓜、菜豆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常见病害,多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初生黄褐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灰褐  相似文献   

6.
一、为害症状及特点 1.为害症状蛞蝓俗称鼻涕虫、无壳蜒蚰螺、牛鼻子虫、黏黏虫,种类有野蛞蝓、高突足裂蛞蝓、黄蛞蝓等,以野蛞蝓发生普遍和为害严重。主要寄主有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和落葵、菠菜、生菜及棉花、烟草、杂草等,常将蔬菜叶片取食成孔洞或缺刻,蔬菜整个生长期均可受害,尤以幼苗、嫩叶受害较重。蛞蝓分泌物污染果实,因其食量较大,1个晚上可将整株蔬菜小苗吃光,爬过时在植株叶片上留下光亮的透明黏液线条痕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棚室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油麦菜的种植面积也在加大,目前正是北方大棚油麦菜的生产季节。而霜霉病是保护地油麦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一般病株率30%~55%,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严重地块病株率达到80%~100%,多数叶片因病坏死,显著影响田间生产。发病症状此病从作物的幼苗到收获各阶段都可以发生,以成株期受害较重,主要为害叶片,由外叶向心叶蔓延。初始时在叶片产生淡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以后在叶背病斑上长  相似文献   

8.
正立秋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食叶性害虫进入高发季,特别是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食叶夜蛾等,经常暴发为害。1.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叶片,特别喜食叶片较厚的甘蓝、花椰菜等。每年的4-6月和9-10月是菜青虫最易发生的季节。该虫共5龄,初孵幼虫在寄主叶片背面取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的上表皮,长大后转至叶面蚕食成孔洞或缺刻,并能钻入菜心中为害。4~5龄幼虫进入暴食期,为害特别严重,耐药性也更强,因此3龄以前是防治菜青虫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介壳虫在观赏植物上常见,尤以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种类繁多,为害严重,多年生木本花卉受害重。北方地区以温室内发生较多。介壳虫的为害在于其固着于叶片、枝干及根部,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大量吸食汁液,使寄主丧失营养和水份,受害嫩芽、嫩枝生长不良以致枯萎。同时,受蚧类为害的植株,由于介壳虫分泌蜜露,易染煤污病,使叶片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影响观赏和植株生长,重者树势衰弱,最后枯死。  相似文献   

10.
炭疽病是重要的蔬菜病害之一,在多种蔬菜上都有发生,分布范围广,为害重,特别是黄瓜炭疽病、辣椒炭疽病、菜豆炭疽病等,成为当前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文介绍辣椒炭疽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为害辣椒果实和叶片,也侵染茎部。一般多在老叶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的病斑,其上轮生小黑点,病叶易脱落。生长后期主要为害果实,果实成熟时受害最  相似文献   

11.
<正>灰霉病是近几年来大棚番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花、果、叶、茎均可受害,尤以青果受害最重,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害症状幼苗受害,先在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病斑,腐烂后干枯,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发病重时扩展到幼茎上致幼苗猝倒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其次是叶片。果  相似文献   

12.
<正>蜗牛是软体动物,杂食性,对作物的危害很大。蜗牛寄主范围广、食性杂,主要为害叶菜类、茄瓜类、豆类、玉米、棉花幼苗、小麦等多种蔬菜,常取食蔬菜、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幼苗、叶片或其他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和孔洞,造成缺苗断垄。初孵幼螺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个体稍大后可用齿舌将幼叶舐成小孔或将细小叶柄吃断,同时分泌黏液污染蔬菜和  相似文献   

13.
<正>红蜘蛛,俗称"红蛐""蛐虱子"。属多食性害螨,以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为主要寄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1年发生18~20代,各代常重叠发生。4月中下旬开始为害大棚内的茄果类、瓜类蔬菜,初发生时有一个点片阶段,后向四周扩散。同一作物上,叶片越老受害越重,即先侵害老叶,再向上蔓延侵害新叶。成、若螨借助爬行或吐丝下垂扩散为害,高温低湿有利其发生。  相似文献   

14.
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蔬菜、花卉、双子叶植物,也为害柑橘、苹果、梨、桃、杏、枣等果树,以同型巴蜗牛、灰蜗牛为主,但常见的是同型巴蜗牛。  相似文献   

15.
正芋艿是沿江地区特色蔬菜,深受广大城乡居民消费者欢迎。而疫病是芋艿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芋艿的产量和品质。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球茎,叶片上初生的病斑为黄褐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圆形或规则形的大斑,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湿度大时,斑面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在坏死组织上分泌有黄色至淡褐色液滴,后期病斑多从中央腐败成裂孔,严重受害的叶片仅残留叶脉呈  相似文献   

16.
王迪轩 《科学种养》2010,(11):30-30
<正>青花菜霜霉病在大白菜、萝卜、油菜、甘蓝、青花菜等蔬菜上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一类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20%~40%,严重时发病率达90%以上,极大地影响了青花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该病从青  相似文献   

17.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为害严重时可导致小麦绝产绝收。目前虽仅知该虫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但其为害不可轻视。1.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隙,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和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  相似文献   

18.
蜗牛(Eulota)属腹足纲大蜗牛科,喜栖息于潮湿阴暗处。干燥或冬眠时,为防止壳内软体失水,便分泌粘质堵塞壳口。蜗牛是一种啃食多种花卉特别是菊花的害虫。经观察,蜗牛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点。①昼伏夜出,又有硬壳保护,平时喷施农药不能杀灭。②喜食地播多种草花幼苗,也危害朱顶红、晚香玉、文殊兰等球茎花卉,受害最严重的为露蕾盆菊的叶片。③嗅觉灵敏,能在漆黑的夜晚准确  相似文献   

19.
<正>白眉野草螟属鳞翅目草螟科野草螟属,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新害虫,严重时可致小麦绝产失收。目前仅知在山东、山西有分布。为害特点幼虫在小麦返青期开始为害,昼伏夜出,白天吐丝结网藏于根茎处或土缝间,夜晚出来取食,咬食小麦苗茎基部及叶片,形成孔洞,受害严重的麦苗被齐根咬断,造成麦茎折断或叶片圆缺,致使麦苗萎蔫枯死,发生严重地造成缺苗断垅现象。具有转株为害习性,顺垅为害,喜阴暗。高龄幼虫活泼,无假死现象,受惊后后退爬行。有夏滞育习性,滞育时间长。成虫趋光,卵单粒散产,有聚集趋势。其为害症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是一种发生普遍、症状显著、分布广泛的病害,为害所有种类,如禾谷类和禾草、蔬菜、观赏植物、杂草、灌木、果树及森林树木。本期将白粉病作为一大类观赏植物病害向读者介绍,使读者对其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白粉病发生后,植物的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都可受害。叶上初为褪绿斑(此过程有时不明显),继而可见白色菌丝层,菌丝层上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使叶片有点片状发生的白粉状斑块,生长季节,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