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潜在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对它们进行降解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纤维素较木质素易降解,但其被木质素包裹,故降解的关键问题就是木质素的降解。本文从木质素的生物可降解性出发,重点讨论真菌降解木质素酶系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降解秸秆木质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秸秆的年产量为 20亿吨~ 30亿吨 (Kossila,1984)。这些秸秆中 65%~ 80%的 DM含有能量,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可溶性蛋白质、糖等细胞内容物, 25%~ 35%的 DM不含能量,如木质素、单宁、灰分等。理论上,如果秸秆中的能量完全可以利用,那么 1kgDM就能产生 10MJ代谢能 (G.Hachowsky等, 1999)。然而由于秸秆的消化率只有 40%~ 50%,其中的能量只有 60%能被动物利用。这是因为木质素和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由于木质素的存在而阻碍了瘤胃微生物和酶对碳水化合物的降解。秸秆不仅消化率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为发酵菌种,研究混合发酵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及最优发酵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测定菌种比例(拟康宁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量、营养液添加量及发酵天数对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筛选出混合真菌发酵的最优条件,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评价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的影响,最后采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分别建立混合真菌发酵玉米秸秆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条件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混合真菌发酵玉米秸秆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菌种比例1.0∶4.1,接种量25.2%,营养液添加量72.2%,发酵天数11 d。在此条件下,玉米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6.80%和28.87%。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资源,其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够被草食动物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但由于木质素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紧密结合,镶嵌形成酯键,从而阻碍了瘤胃微生物及单胃动物对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利用,因此提高秸秆消化率的关键是对木质素的降解。如何利用微生物降解木质纤维素,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在瘤胃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1971年Kirk.T.K发现某些真菌有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尤其是白腐真菌能彻底降解天然植物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复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引起国际科学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5.
木质素酶及其高产菌株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lignin)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其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成为了影响植物纤维素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利用木质素酶降解木质纤维素材料中的木质素,使纤维素从未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包裹中释放出来,实现纤维素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木质素酶及其高产菌株的选育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木质素降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腐真菌在秸秆养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大量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可使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0%~60%,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达到20%~40%,干物质损失10%~40%。用白腐真菌发酵1个月后的切碎麦秸,不仅粗蛋白质含量有所提高,且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2~3倍。用白腐真菌发酵稻草,发酵后木质素含量降低13.7%~2  相似文献   

7.
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重要来源,但秸秆本身特有的细胞壁结构使其不能被反刍动物充分降解利用。主要原因是秸秆细胞壁中的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坚固的酯键紧密地镶嵌在一起,限制了消化酶对细胞壁及细胞内容物的消化作用。与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相比,利用微生物处理秸秆,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微生物处理中,尤以白腐真菌处理秸秆效果最佳,能真正降解细胞壁,切断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之间的酯键,释放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然后被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从而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腐真菌研究与秸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白腐真菌在秸秆养畜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利用白腐真菌和其它微生物进行混菌发酵,既可以降解秸秆中的木质素,又可以提高发酵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能提高秸秆饲草品质的微生物发酵菌剂,本研究在前期获得2株具有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的基础上,将两者混配成复合菌剂,考察复合菌剂对玉米秸秆的降解作用,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描电镜(SEM)及气质联用色谱(GC/MS)等技术对玉米秸秆的微观结构及降解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复合菌剂可以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在发酵24 d时,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8.4%,30.5%和41.4%。FTIR和1H-NMR谱图中能观察到木质纤维素分子结构中主要连接共价键,如木质素单体间的β-O-4和β-β键、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连接键以及碳水化合物中糖环内的价键等明显断裂,木质纤维素被部分降解;SEM扫描电镜图则显示发酵后秸秆的组织结构出现松散和破坏。发酵后秸秆中小分子物质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包含苯丙胺和苯丙酸等保留苯丙烷结构单元的木质素单体衍生物以及苄醇和苯甲酸酯类等木质素单体被进一步降解后的芳香族化合物。玉米秸秆中碳水化合物的GC/MS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剂可将玉米秸秆中的结构性多糖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降解成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及乳糖等还原性单糖。并利用这些还原性单糖生长代谢,进一步产生乙二醇、丙三醇及短链脂肪酸类等代谢产物。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菌剂可有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在玉米秸秆饲草化利用中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秸秆粉碎粒度对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饲料纤维分解酶活性及纤维降解的影响。采用侧耳菌处理3个粉碎粒度的玉米秸秆(粉碎机筛网孔径分别为1.5 cm、2.5 cm及3.5 cm),测定处理秸秆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酶活性、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结果表明,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发酵的中期升高,而后降低;纤维素酶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秸秆粉碎粒度越小,三种酶活性越高。三个组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在处理的20 d之前,3组纤维素降解率差异较大,到发酵的第35 d,前二组差异不显著,但3.5 cm组纤维素降解率显著低于前二组(P<0.05)。木质素降解率与纤维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降解率和各组之间的差异小于纤维素。秸秆粉碎粒度越小,侧耳菌处理玉米秸秆粗纤维分解酶活性和粗纤维降解率越高,但考虑粉碎秸秆的能耗和反刍动物采食和消化特性,选择2.5 cm筛孔作为粉碎玉米秸秆的适宜粉碎机筛孔。  相似文献   

11.
利用白腐真菌处理稻草秸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木质素的机理、白腐真菌在秸秆养畜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白腐真菌降解秸秆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白腐真菌处理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某些白腐真菌能选择性的降解秸秆木质素,提高秸秆瘤胃干物质降解率和改善和秸秸营养价值,因此,白腐真菌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白腐真菌降解秸秆木质素的机理、处理前后秸秆学成分和瘤胃干物质消失率的变化、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以及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玲  叶博  刘长江 《饲料工业》2006,27(8):25-28
白腐真菌是一种作用于木质类结构,专门用于降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等多糖类物质的真菌,在现代轻工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近年来关于白腐真菌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白腐真菌的发酵培养;②白腐真菌降解的机理;③白腐真菌酶的研究。1白腐真菌的作用木质素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是填充在细胞间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占细胞结构的15%~30%。秸秆中的非水溶性木质纤维素很难被酸和酶水解,主要是因为纤维素的结晶度、聚合度以及环绕着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缔合的木质素鞘所致。木质素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形式结合,将纤维素分子包埋…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不同地区取样点土壤成分条件下,木质素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并为筛选出降解农作物秸秆中木质素的优势菌奠定基础。通过对扬州、南京、临沂、潍坊和连云港地区5个取样点的土壤成分测定,并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RB亮蓝与PDA-Bavendamm平板显色反应鉴定不同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生长量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特性,依据各取样点菌株的生长特性最终选择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扬州取样点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密度[(5.67±0.58)105g-1]极显著高于另外4个取样点(P<0.01),所获得的木质素降解菌的产酶特性亦优于其他取样点。可知,5个取样点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与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呈强正相关(r=0.84,P<0.01)。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中扩增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和漆酶基因(lac),利用同源整合重组技术构建所得的工程菌。对前期构建的表达木质素降解酶工程菌ZHMX4和ZHQX1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木质素降解酶适宜反应条件、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拷贝数和工程菌降解天然木质素能力的测定及工程菌营养需要分析,了解2株工程菌特性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工程菌ZHMX4和ZHQX1产木质素降解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3.0和30℃、4.5;2株工程菌各2 m L(添加量为109cfu/g)混合对100 g玉米秸秆进行发酵时,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50.12%;根据Biolog YT微孔板试验结果,可优化2株工程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可促进工程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不同地区取样点土壤成分条件下,木质素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并为筛选出降解农作物秸秆中木质素的优势菌奠定基础.通过对扬州、南京、临沂、潍坊和连云港地区5个取样点的土壤成分测定,并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RB亮蓝与PDA-Bavendamm平板显色反应鉴定不同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生长量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特性,依据各取样点菌株的生长特性最终选择优势菌株.结果表明,扬州取样点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密度[(5.67±0.58) 105g-1]极显著高于另外4个取样点(P<0.01),所获得的木质素降解菌的产酶特性亦优于其他取样点.可知,5个取样点土壤中木质素降解菌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与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呈强正相关(r=0.84,P<0.01).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及相应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主导作用。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来降解染料[1-3]。目前,白腐菌被认为是最为理想的降解木质素的真菌。大量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可使秸秆中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秸秆是反刍动物粗饲料的主要来源,但是其自身细胞壁的特有结构阻碍了它的降解.主要原因就是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之间以牢固的酯键紧密相连,成为影响秸秆利用的主要抗营养因子.降解秸秆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但是,化学和物理法都有相应的缺点,与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秸秆相比,利用生物制剂破解秸秆的抗营养因子具有投资少,污染小等优点,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利用率低的问题,生物法具有很好的优势.因此,文章旨在对生物法对秸秆作用效果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最丰富可再生的纤维资源,它的降解在碳素循环及植物纤维素的有效利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界中,木质素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放线菌及相应微生物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着主导作用,降解木质素的真菌主要有3类:白腐菌、褐腐菌和软腐菌,其中白腐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分泌胞外氧化酶降解木质素时不产生色素,因此应用最广,研究也最深入。本文介绍了白腐真菌降解木质素的主要酶系及生理生化特性,并对白腐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机理及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禽量较高,适口性差,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饲养动物。而经过物理方法和生物学方法处理过的秸秆已在反刍动物饲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猪等单胃动物上的应用较少、其主要原因是消化率低。本研究利用酶及微生物为主的发酵剂(沈农牌秸秆发酵剂)处理玉米秸秆,测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