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威优晚3     
威优晚3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晚稻组合,其父本晚3是用强优恢复系明恢63作母本,26窄早作父本杂交,将(明恢63/26窄早)F1所收种子用60Co—γ射线(D=177R/min,D=2.2×104γad)辐射处理,通过多代定向选育,所获早熟突变株。V20A/晚3经几年的小区及多点试验,表现突出。1994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1.1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威优晚3株高94.8cm,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22~24万,穗长约23cm,每穗总粒数107.7粒.实…  相似文献   

2.
汕优晚3     
汕优晚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新组合。1994年元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恢复系晚3是用强优恢复系明恢63作母本,26窄早作父本进行杂交F1种子用60Co—γ射线(D=177R/min,D=2.2×104rad)辐射处理,通过多代定向选育,所获得的早熟突变体。1产量表现1990年韶关、桂林、赣州、华容、桃源、大庸永定区、湖南杂交水稻中心等地多点试验,汕优晚3平均亩产502.5kg,比对照威优64增产13%,比汕优桂33增产10.3%,均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比威优64长5.3天,比汕…  相似文献   

3.
14-3-3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多基因家族蛋白,在植物信号传导、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隐马尔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对野生花生(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ensis)基因组的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Ad14-3-3基因家族成员14个,Ai14-3-3基因家族成员13个。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主要分为ε类和非ε类,其中Ad14-3-3家族包含6个ε类和8个非ε类;Ai14-3-3家族包含了7个ε类和6个非ε类成员。进一步对该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基因定位、基因结构及上游调控序列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 Ad14-3-3和Ai14-3-3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相似,在1和6号染色体没有定位,在4和7号染色体上各有3个家族成员。花生中的14-3-3基因家族高度保守,ε类14-3-3蛋白主要包含6外显子,非ε类14-3-3蛋白主要包含3-4个外显子,ε类与非ε类14-3-3蛋白的保守基序存在显著区别。上游调控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花生14-3-3蛋白存在大量的激素及逆境胁迫应答元件,预示着该基因家族参与花生的生理及逆境胁迫反应。 (1.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0;2.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相似文献   

4.
K优3号     
K优3号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本所选育的K型新质源抗病不育系K19A与明恢63配组育成的迟熟杂交中稻新组合。具有抗病力强、米质优、产量高、再生力强等特点。1992年被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0年参加四川省稻瘟病常发区──黔江地区区试,平均亩产527.1kg,比对照增产2.7%;1991年推荐参加四川省区试,同时参加了内江、绵阳、宜宾和沪州等地区试,亩产510.75~531.9kg,比对照增产2.3%~5.7%.均名列首位;1992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56…  相似文献   

5.
慈抗杂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抗杂3号是浙江省慈溪市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中国农科院转Bt基因材料育成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是以常规品种慈965为母本,以含转Bt基因的WH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红铃虫、较抗棉铃虫和适应性较广的特点。1999-2000年通过浙江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通过浙江省和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4年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5年4月通过浙江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1999—2000年国家长江流域抗虫棉花区域试验中,子…  相似文献   

6.
金农3优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利用自选不育系金农3A与恢复系金恢3号配组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米质较优,中抗稻瘟病等特点。介绍了其在大田县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红优3号     
红优3号,即矮红9号A/IR661,是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选育配组而成。是一丰产、稳产、抗病、优质、制种简易的组合。 一、矮红 9号A选育及性状特征 1975年,该所以珍汕97A为母本,用常规稻矮红9号作父本,经杂交口交转育而成。在转育过程中,严格选株,多对成对回交,异地加代,至1977年B4F1代稳定,1978年开始与恢复系配组。不育系及保持系简称 “红A”和“红B”。 红A性状特征可概括为“株型紧、分蘖强、叶形好、弱感光、翘头穗、穗粒多、小粒型”。株高754米左右,指示性状无色,主茎总叶数为16张,穗总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1.5克左右,米质带粳偏…  相似文献   

8.
浙大3号简介     
浙大3号(原名Z9087)是复合杂交组合{中棉所10号×[(中8×争31)×(250×兰5)]F7}F6中,通过耐盐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而育成的丰产、稳产、优质、耐盐碱棉花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选育经过1980年,用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8号为母本,以纤维品质优良的争光长绒棉争光棉31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中8×争31);同时以中棉所3号的早熟丰产系250为母本与美国无色素腺体棉种质系兰布莱特GL-5(兰5)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50×兰5)。得到的F1杂种于1980年冬进行南繁加代。1981年以(中8×争31)F1做母本,(250×…  相似文献   

9.
徐优3—2     
徐优3—2系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1986年用中粳不育系徐80—7A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的宁恢3—2恢复系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组合。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1991~1992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5.0kg,比对照盐粳2号增产16.2%。1992年江苏省杂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2kg,较盐优57(CK1)增产4.7%,较汕优63(CK2)增产0.9%,较泗稻9号(CK3)增产15.4%。1991~1992年徐州市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  相似文献   

10.
红优3号     
红优3号,即矮红9号A/IR661,是江西省抚州地区农科所选育配组而成。是一丰产、稳产、抗病、优质、制种简易的组合。1矮红9号A选育及特征特性1975年,该所以珍汕97A为母本,用常规稻矮红9号作父本,经杂交回交转育而成。在转育过程中,严格选株,多对成对回交,异地加代,至1977年B4F1代稳定,1978年开始与恢复系配组。不育系及保持系简称红A与红B。红A性状特征可概括为株型紧,分蘖强、叶形好、弱感光、翘头穗、穗粒多、小粒型。株高75cm左右,指示性状无色,主茎总叶数为16张,穗总粒数120粒…  相似文献   

11.
开粳3号     
1988年以日本优质米品种秋光为母本,以沈抗1585为父本杂交后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水稻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恢复系晚3是利用明恢63作母本,26窄早作父本进行杂交,再将F1种子用60Co-λ射线处理,通过多代定向选育,所获早熟突变体与不育系配组、测交筛选,于1989年育成,1994年1月通过省级审定。在长沙地区种植,3月底播种,7月初始穗,主茎叶片数16叶左右,6月中旬播种,8月25日前后始穗,主茎叶片数历叶左右,大田种植作常规稻栽培一般亩产450kg左右,在我国南方稻区均可利用。在长沙地区春制,与珍汕97A制种,时差22~25天,叶差5~5.3叶,与V20A制种,时差30~35天,叶差7~7.3叶。…  相似文献   

13.
ELF3是生物节律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大豆是光周期敏感的短日作物,含有5个ELF3同源基因,其中GmELF3a/J是引起大豆绿色革命的明星基因,主要调控大豆童期的发育.为分析其他4个GmELF3同源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MEGA?X、Multalin SOPMA和ExPASy?Prot P...  相似文献   

14.
KHCO3和NaHSO3对大豆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晗  于洋  郝建军 《大豆科学》2008,27(3):546-550
大气中CO2浓度低是C3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阻碍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之一.针对目前还难以控制田间CO2浓度的问题,采用在大豆幼苗叶片上喷施碳酸氢钾(KHCO3)的方法,同时用亚硫酸氢钠(NaHSO3)适当的抑制大豆的光呼吸,来提高CO2浓度进而提高光合速率.目的是找到KHCO3和NaHSO3促进大豆幼苗光合速率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KHCO3中的HCO3-可以作为碳源补充空气中CO2的不足,1 500 mg·L-1KHCO3对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可持续7 d左右.650 mg·L-1NaHSO3也可显著的提高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其作用也可持续7 d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EGCG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材料,分别添加不同浓度EGCG(0μM、5μM、10μM、50μM、100μM),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EGCG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积累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浓度EGCG对PPARγ、FAS、PI3K、FOXO1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EGCG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阻碍脂质积累,并具有浓度效应,EGCG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EGCG能够直接抑制PPARγ和FAS的表达,同时抑制P-AKT、P-PI3K以及P-FOXO1的表达.表明EGCG通过介导PI3K/AKT-FOXO1级联信号通路,下调具有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功能的PPARγ和FAS的表达,从而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阻碍脂肪生成.  相似文献   

16.
早籼泉农3号     
早籼泉农3号陈秉发,陈建民(泉州市农科所,晋江362200)泉农3号是用IR36与78130杂交选育的迟熟早融新品种。1993、1994两年参加省早稻区试,产量均居迟熟组第一名,1995年列人全省生产示范品种。一、产量表现199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1996,(A00):66-67
  相似文献   

18.
六优3—2     
六优3—2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82年用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与恢复系宁恢3—2配组育成。其母本六千辛A是以BT型矮秆黄A为母本,中粳品系691/千重浪/Zenith(简称六千辛)为父本,回交转育成的中粳不育系,1981年定型,不育性稳定,可恢复性好。恢复系宁恢3—2为几内亚的模型陆稻粘利作母本,选用籼粳交后代偏粳型恢复系粳7623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中便恢复系。该组合1989年4月经江苏省第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年参加江苏省杂交粳稻(中熟组)区试,7个点平均…  相似文献   

19.
2017—2018年在大田县吴山镇阳春、东埔村的单季稻田种植杂交稻品种金农3优3号、开展施用"史丹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史丹利"有机肥可增加稻谷产量和经济效益。总结其栽培技术,为推广应用提供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等位变异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新疆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lu-A3、Glu-B3位点上的17个STS标记检测了185份新疆冬、春小麦品种Glu-A3和Glu-B3位点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新疆小麦品种以Glu-A3c、Glu-B3a和Glu-B3j亚基为主,其分布频率分别为64.86%、22.70%和17.84%。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在Glu-A3位点上均以Glu-A3c亚基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63.30%和67.11%;在Glu-B3位点上,新疆冬、春小麦品种分别以Glu-B3j和Glu-B3a为主,分布频率分别为22.02%和26.32%。新疆冬、春小麦农家品种亚基类型较少,冬小麦农家品种仅有5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i为主),春小麦农家品种有10种类型(以Glu-A3c和Glu-B3d为主)。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亚基类型丰富,冬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i为主,分布频率为12.84%和6.42%;春小麦引进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为主,分布频率为17.11%和6.58%。冬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j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45.87%和18.35%;春小麦自育品种以Glu-A3c和Glu-B3a亚基类型为主,分布频率为36.84%和18.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