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新鲜毛酸浆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研究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初始pH值和发酵温度对毛酸浆酒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并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最终获得具有毛酸浆独特风味的毛酸浆果酒。结果表明,毛酸浆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酵母接种量0.1%,初始pH值3.5,初始糖度18 Brix。  相似文献   

2.
菠萝渣汁发酵果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菠萝渣汁发酵果酒的工艺及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发酵温度、糖度、pH值、酵母接种量均为显著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发酵温度28℃,糖度22%,pH值为4.0,酵母接种量为5%。  相似文献   

3.
以香蕉菠萝复合果酒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香蕉菠萝果酒品质的酵母品种、原料配比、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以期得到果酒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香蕉菠萝复合果酒最佳酵母品种为葡萄酒酵母,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0%,原料配比2∶1,酵母接种量0.95%时,此条件下果酒感官评分值最高,酒精度、总酸、残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成熟度适当的优质青梅为原料,用白砂糖调整青梅汁糖度,在料液比为1∶2,培养时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青梅果酒发酵工艺优化,以酒精度、糖度和感官指标为考查参数,选出发酵能力强、酿造果酒品质良好的酵母为最优菌种。结果表明,以帝伯仕酵母D254为发酵菌种,接种量为1 g/L,当青梅酒初始糖度为25%,发酵温度为28℃时,发酵过程稳定,发酵15 d后,将原酒置于20℃后发酵30 d,即获得口感可口且具有青梅特有清香的青梅酒。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桑葚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桑葚酒发酵工艺,并对发酵后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葚汁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180 g/L,KD酵母接种量5%,SO2浓度40 mg/L,发酵温度2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桑葚酒酒精度为12.09%±0.16%,感官评分81.7±1.24分,发酵较彻底,所得桑葚酒色泽透明,无杂味,带有桑葚独特的滋味。GC-MS法共检测出相对质量分数大于1%的芳香物质11种。  相似文献   

6.
以西瓜和桑葚为主要原料,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西瓜桑葚复合果酒发酵工艺条件,以酒精度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西瓜桑葚复合果酒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6℃,SO2添加量57 mg/L,酵母接种量0.5%,初始糖度22%;在此条件下,酒精度达12.4%Vol。  相似文献   

7.
介绍沙枣果醋的酿制方法。研究以新疆大沙枣为原料,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生产沙枣果醋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为,酒精发酵的温度为30℃,糖度为16%,酒用酵母接种量为1%;醋酸发酵的温度为32℃,酒精度为7%,醋酸菌接种量为8%,pH值调至4.0。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发酵型茶酒的品质,以政和功夫红茶与砂糖橘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柑橘红茶酒生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柑橘汁与红茶汁质量比1∶15、初始糖度24%、初始pH值4.5、酵母接种量7%、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7 d的条件下制得的柑橘红茶酒酒体丰满,酒香、果香、茶香协调,感官评分达到90.12分,酒精度为10.9%vol,茶多酚含量为1 195 mg/kg。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苯乙醇、异戊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丁醇、乙酸乙酯、十二酸乙酯等。该研究为柑橘与红茶的深加工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丰富了柑橘深加工产品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枳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枳椇保健醋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与优化,考查了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因素对醋酸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枳椇保健醋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枳椇保健醋醋酸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枳椇果浆糖度调整至14%,初始pH值为4.0,接入0.12%酒用活化酵母,酒精发酵温度32℃,酒精发酵时间7 d,枳椇酒醪酒精度为6.2%;接入9%醋酸菌,醋酸发酵温度36℃,醋酸发酵时间10 d,酿制的枳椇醋具有食醋清香和枳椇果香,酸味柔和、风味独特、酸甜爽口。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成熟的芒果和红皮红肉火龙果为原料,研制新型复合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主要研究酵母接种量、SO2添加量、初始含糖量和发酵温度对复合果酒主发酵过程残糖量、酒精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得出芒果火龙果复合果酒较适宜发酵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0 g/L,SO2添加量80 mg/L,初始含糖量26%,发酵温度24℃。  相似文献   

11.
三个杏品种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三个杏新品种'金太阳'杏、'鲁杏1号'、'鲁杏2号'的光合生理特性及日变化过程.结果表明3 个杏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相似,均表现出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 1100 时,次峰出现在1500 时左右;'金太阳'杏、'鲁杏1号'、'鲁杏2号'的光补偿点分别是 41.67、38.24 和 44.4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是 1320、1380 和 1221μmol·m-2·s-1,3个杏品种的 CO2 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是 66.75、63.33和 62.93μmol·mol-1,1102、1310 和 1243μmol·mol-1.综合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等可以看出'鲁杏1号'和'金太阳'杏光合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12.
大范围晚霜冻受强冷气流降温和强烈辐射冷却等多因素影响,防控难度较大。在传统防霜技术的基础上,笔者发明了“精确测报霜冻温度(±0.1℃)变化 化学燃料块升温”综合防控霜冻技术,即采用实用新型专利(ZL2006 2 0128137.6)——“便携式自动防霜报警仪”进行田间霜冻温度变化监控并报警;并采用发明专利(ZL2013 1 0003313.8)——“锯末燃料块 型煤块”实施组合燃烧放热,以提高霜冻时杏园温度,从而有效防控杏树晚霜危害。试验结果表明:报警仪温度探头工作稳定,能够连续、精确测定杏园温度;组合燃料点燃后,能够释放大量烟雾,降低杏园能见度,显著提高杏园温度。每公顷240个燃料点能够提高杏园温度1.53~2.15℃,每公顷375个燃料点能够提高杏园温度3.10~4.40℃,显著降低杏花受冻率,具有明显的防霜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杏种质资源部分数量性状的分级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杏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指导作用,在测试指南研制过程中,通过调查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以及衍生性状果实纵径/横径、果实侧径/横径、叶片长度/宽度、叶片长/叶柄长的变异及分布情况,确定了这些性状的分级取值区间,探讨了分级标准。为进一步制定杏DUS测试指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赛买提杏为试验原料,选用0.9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onolide,EBR)对杏果实进行10 min的浸泡处理,将处理后的果实取出晾干后贮藏在温度为4℃、相对湿度(RH)90%~95%的冷库中,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定期测定相关指标,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对杏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可以延缓杏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叶绿素和抗坏血酸含量的下降,有效降低杏果实的自然发病率,并能有效延缓呼吸速率和失重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5.
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杏树小蠹虫的空间格局,给种群动态监测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对吐鲁番地区杏园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树段解剖,鉴定种类;选择4 个不同树龄杏园进行抽样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检测、回归分析及聚集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该地区杏树小蠹虫种类为多毛小蠹(Scolytus seulensis)、皱小蠹(S. rugulosus)、枝小蠹属(Ernoporus sp.)以及小蠹属(S. sp.)。其中多毛小蠹为优势种群,其次是皱小蠹,这2 种小蠹分布于主干、主枝、侧枝;枝小蠹属多见于较细侧枝和副侧枝;而小蠹属分布于主枝和侧枝。(2)5 种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证明,杏树小蠹虫成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种群,其聚集分布具密度依赖性,即聚集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3)当种群密度较小时,种群聚集是由自身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当种群密度较大时,环境才是造成种群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太阳能干燥设备处理对杏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库买提杏果实为试材,自然风干晾晒为对照,研究两种太阳能干燥设备加工杏干的品质效果。结果表明,当杏干基含水率达到20%时,GTG太阳能干燥设备用时5 d,5HT-2型太阳能干燥设备用时6 d,自然风干晾晒用时8 d;GTG太阳能干燥设备处理的杏干含水率为17.458%,含水量适中,口感更好,且易于储藏,制备的杏干优级品率达到83.30%,是自然风干晾晒优级品率的1.2倍。综合评价,GTG太阳能干燥设备处理杏果的制干效果最好,且节能、环保,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库车小白杏为试验材料,研究在(0±0.5)℃温度、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36 d的小白杏果实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渗透率、β-1,3-葡聚糖酶、脂氧合酶(LO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探讨冷藏处理对小白杏抗逆性的影响,以期为采后小白杏的贮藏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随着绿熟小白杏的后熟,果实细胞膜渗透率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β-1,3-葡聚糖酶、LOX和PAL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冷藏18~27 d时的果实成熟度转为完熟期,品质最佳;之后进入衰老期,其相关抗性指标迅速下降并有起伏的动态趋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10^-410^-5、10^-6mol/L浓度的精胺(Spm)处理赛买提杏,于(O±O.5)℃条件下贮藏30d,测定分析果实生理与品质的相关指标.探讨不同浓度精胺处理的转色期赛买提杏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三种浓度精胺处理赛买提杏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对照,其中以浓度为10^-4mol/L的精胺保鲜效果最好,可更好地延缓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下降,保持可滴定酸含量,降低腐烂率,有效提高采后赛买提杏的贮藏品质,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精油对杏果实防腐保鲜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4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条件下(10μL/L、15μL/L、20μL/L和25μL/L)对采后杏果实防腐保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油浓度为10μL/L时,防腐作用不明显;精油浓度为20~25μL/L时,出现药害,其中香根油表现最为突出,药害比率为13.0%。适宜杏果实保鲜的精油处理浓度应小于20μL/L。桂叶油、大蒜精油、肉桂油、丁蕾油和丁香叶油等5种精油在使用浓度为20μL/L时,对采后杏果实腐烂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好果率比对照提高60%。  相似文献   

20.
杏树新品种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田黄杏为半矮化杏树新品种,是设施栽培的理想品种。为了确定该新品种设施栽培适宜的环境条件。并探讨其相关的持续性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以4-5年龙田黄杏结果树为试材,进行了日光节能温室条件下花果发育的适宜温度、湿度指标以及连续结果修剪技术的试验研究。三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省中部气候条件下,龙田黄杏在萌芽期、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着色期,相对应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8.3,21.2,22.5,25.1℃和27.5℃,期间相对应的适宜环境湿度为80.4~51.7。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中庸枝连续缓放修剪技术处理后,温室杏树叶幕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增加,第二年成花率与坐果率提高,树体萌蘖枝条减少,加之有效枝留果技术的配合使用,实现了龙田黄杏的连续结果。因此,在上述建议的适宜温、湿度环境条件下,采用枝条缓放修剪与轻短截修剪处理,改善棚内光照,能够实现龙田黄杏连续结果与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