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为N0(对照)、N1、N2、N3,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 kg.hm-2.a-1。通过对凋落物的化学分析发现,4种微量元素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年平均含量大小表现为Fe>Mn>Zn>Cu。氮沉降处理,尤其是中低水平的氮沉降(N1、N2)明显增加了凋落叶中Mn、Fe元素的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Zn元素含量。各微量元素在1 a中出现2个养分归还高峰期,第1次峰值大都出现在4月份,但第2次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经N0、N1、N2、N3处理,Cu元素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69、8.99、9.79和8.77 g.hm-2;Mn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44.91、293.95、278.68和200.99 g.hm-2;Zn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0.08、42.92、44.73和38.63 g.hm-2;Fe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59.00、614.09、598.81和406.28 g.hm-2。相对于N0处理,N1、N2处理表现出提高凋落物Cu、Mn、Zn、Fe元素归还量的正作用,而N3处理表现为负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氮素含量及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处理,分别为N0(对照)、N1(60kg/hm2.aN)、N2(120kg/hm2.a N)、N3(240kg/hm2.a N),每处理重复3次。通过对凋落物进行为期2年的监测后发现,氮沉降使落叶中的氮含量显著增加;凋落物其它组分中的氮含量对氮沉降的响应不敏感,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N0)相比,N2和N3处理分别使凋落物氮归还量增加10.9%和32.6%,而N1处理对氮归还量的影响不显著。氮素归还量还表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动态,虽各处理之间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在2月份和5月份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峰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部分矿质元素均来自于凋落物归还给土壤的物质再循环,本研究对茂兰喀斯特原生林凋落物及矿质元素归还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年总凋落量为5248.6±838.5 kg.hm-2,叶凋落量占总凋落量的68.2%,总凋落量与叶凋落量的凋落节律均呈双峰型,花果等的月凋落量与月均温度及月降水量均呈极显著正关性。原生乔木林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Na 7种矿质元素的月含量呈不规则变化,含量大小为Ca﹥Mg﹥K﹥Mn﹥Fe﹥Zn﹥Na。叶凋落物中K、Ca、Mg、Fe、Mn、Zn等矿质元素的月归还量与叶凋落物量的月动态相关性极显著。叶凋落物中Ca、Mg、K、Mn、Fe、Zn、Na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9.03、13.03、10.01、0.82、0.77、0.14、0.07 kg.hm-2,7种矿质元素的年归还量大小与其年均含量大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北京密云麻栎人工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试验区12年生的麻栎人工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特征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2年生麻栎人工混交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55.71kg.hm-2;凋落物N、P、K的年归还总量为14.06kg.hm-2,其中N在凋落物归还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大,为9.06kg.hm-2,占元素总归还量的64.46%;其次是K,为4.33kg.hm-2,占30.76%;P所占的比例最低,为0.67kg.hm-2,占4.78%。凋落物现存量约为5.66t.hm-2,凋落物层的平均分解率为0.26t.hm-2;凋落物层N、P、K总贮量为50.72kg.hm-2。  相似文献   

5.
在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以及马尾松纯林的凋落物进行每月定期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25%~1.298%、0.024%~0.097%、0.037%~0.655%、1.277%~3.540%、0.235%~0.610%.枯叶中N、P、K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格局,但Ca和Mg的动态规律不明显.不同的群落类型,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大小均为:Ca>N>Mg>K>P,其大小范围依次为99.3~188.18kg·hm-2、20.62~67.46kg·hm-2、16.24~40.59kg·hm-2、3.9~13.08kg·hm-2、1.95~4.07kg·hm-2.上述5个混交林群落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kg·hm-2、213.77kg·hm-2、223.93kg·hm-2、289.90kg·hm-2、304.12kg·hm-2,而马尾松纯林为142.01kg·hm-2.所研究的5个混交林群落,其养分归还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峰型季节动态.各养分元素之间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第1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峰值则出现在8~9月份.  相似文献   

6.
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中龄和老龄杉木人工林在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方面的差异,对福建省南平市王台镇溪后村安曹下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了2 a的研究。结果表明,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年均凋落物量分别2 879.2、3 070.3kg.hm-2,凋落物各组分中落叶和落枝所占比重较大,16年生杉木人工林在杉木部分凋落量大于88年生,其它组分凋落量均小于88年生。2个林分凋落物养分含量各组分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N>K>P,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N、P、K年归还量分别为27.693、1.160、3.703 kg.hm-2和33.280、1.907、6.369 kg.hm-2。16年生和88年生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分别在2007年2月、11月,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5月表现出2个明显峰值,2个林分N、P、K归还量动态变化趋势大致与各自凋落物量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凋落物动态特征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方法】以梵净山冷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凋落物中N、P、K和Mg含量及其年归还量。【结果】冷杉林的年凋落量为5 625.8 kg/hm~2;冷杉林的凋落物主要以落叶、落果、落枝和其他碎屑为组成部分,其中以落叶含量最多,占总凋落量的48.37%,凋落量的月变化模式呈现出10—11月、4—5月达到两个峰值;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Mg;N、P、K、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38.83、4.28、14.59和0.09 kg/hm~2;梵净山冷杉凋落物4种组分的养分年归还量中,落叶的养分归还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成分,占总归还量的52.65%。【结论】冷杉凋落量和养分归还量中,梵净山冷杉落叶都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滨海沙地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揭示南亚热带滨海沙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方法】在广西防城港滨海沙地的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天然林、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中设置凋落物收集网和分解袋,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每月月底收取样品,对样品按叶、枝、花果和杂物进行分组,80 ℃烘干后测其质量及各组分C、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所测数据按需求经过整理计算后,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各养分含量及其月动态变化、各养分的年归还量特征和月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分各养分年归还量特征,最后对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的C、N、P、K、Ca、Mg含量,C/N、C/P、N/P以及C、N、P归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种林分类型年凋落物量表现为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次生林>红磷蒲桃天然林>马占相思人工林,凋落物中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Ca>N>K>Mg>P;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间除C、Mg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4种元素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2)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各养分含量的月动态变化曲线分别呈双峰型、三峰型和多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春季和秋冬季。3)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的养分年总归还量和各元素归还量分别与其年凋落物量及养分含量大小排序相同,高山榕/假苹婆凋落物C、N、P、K、Mg归还量均最大;马占相思凋落物C、P、Ca归还量显著(P<0.05)小于红鳞蒲桃和高山榕/假苹婆,凋落物N、K、Mg归还量在3种林分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凋落叶的养分归还量在凋落物组分中占绝对优势。4)3种林分类型凋落物N含量与C/N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含量与C/P、N/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器官在行使功能的过程中对N、P的依赖性较强,且对P元素敏感性更大;高山榕/假苹婆和红鳞蒲桃凋落物中P含量对C、N、P养分归还起促进作用。【结论】2种天然林的凋落物总量、养分含量和归还量均明显高于人工纯林,因此在滨海沙地的植被恢复中,根据乡土树种特性采用多树种营造近自然混交林更有利于植被和地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2)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23.80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64.86%、20.59%、5.20%和9.35%;(3)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51.30、84.48和66.82 kg.hm-2.年-1,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5.84%;(4)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循环系数为0.56,循环速率依次为Mg>Ca>N>K>P.  相似文献   

11.
黑木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人工林黑木相思9种营养元素(N、P、K、Ca、Mg、Fe、Mn、Zn和Cu)的质量分数、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木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树叶为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质量分数表现为N>Ca和K>Mg>P,微量元素Mn和Fe的质量分数较高,Cu最低。黑木相思人工林养分储存量为987.17 kg/hm2,其中乔木层(749.23 kg/hm2)占75.89%,林下植被层(170.86 kg/hm2)占17.31%,凋落物层(67.06 kg/hm2)占6.79%。黑木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99.05、105.41和93.64 kg/(hm2.a),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2.96%;循环系数为0.53,不同营养元素的周转期表现为P>K>Fe>N>Ca>Cu>Mg>Zn>Mn。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的养分动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 33年生的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的养分特征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各组分中N、P、K含量差异显著,其月动态也不同;福建柏人工林N、P、K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年归还量分别为 51. 275、2. 794、29. 416kg·hm-2;落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福建柏N和P年归还量明显比杉木林及其他针叶林大,这对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凋落物的N、P总归还量的月动态相似,均在 5和 12月份出现高峰, 12月份最高, 10月份最低;各组分养分归还量的月动态与总归还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5种营养元素(N、P、K、Ca、Mg)的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枫香人工林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元素含量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养分元素含量以N和Ca最高,P最低。林下植被层的养分含量比较高,其含量普遍高于乔木层各组分。土壤各层中养分元素含量均以K最高。枫香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贮量为99 963.181 kg.hm-2,其中乔木层5种元素养分总量为2 049.652 kg.hm-2,占总贮量的2.05%,林下植被与枯落物层二者的养分总量为288.74 kg.hm-2,占总贮量的0.28%。营养元素的年积累量为177.793 kg.hm-.2a-1,以Ca的积累量最大。枫香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335.975、254.590、81.386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750,利用系数为0.179,周转期为8.960 a,循环速率为P>N>K>Ca>Mg。  相似文献   

14.
广州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生物化学吸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计量、评估城市森林的生态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城市典型林带森林群落地上年增生物量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地上生物固碳量平均达39.6t.hm-2,年均生物量增加13.7t.hm-2、年净吸储CO223.5t.hm-2;群落地上生物吸储氮、硫的质量分别达到299.1、63.9kg.hm-2,高出3年生林分的11.8倍以上;换算成地上生物年均吸储NO2、SO2质量分别为162.3、20.3kg.hm-2,分别是3年生林分的5.3、5.5倍;群落对痕量元素Pb、Cd、Cu、Hg的吸储效应同样是6年生林分较高。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地上树干中有机C、Cu、Pb、Cd的储量分布占器官总储量的37.0%以上,C接近60%。同时,枝中C、Cu、Cd元素的质量储量较叶高,而群落的叶中N、S、Hg的质量储量显著高出树干、树枝,占地上器官总储量的44%以上,表明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叶体吸储这3种元素的单位含量较高,即这些元素向叶体的生理迁移积累速率较高。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吸储效应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可能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缓解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而构成的污染负荷,对于城市环境区域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5.
速生阶段西南桦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速生阶段(12年生)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的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不同器官养分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树叶、树枝、干皮、树根、干材;树叶和干材各元素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N、K、Ca、Mg、P;树枝、干皮和树根中则是K(或Ca)、N、Mg(或P)。2西南桦人工林养分总储量为1 172.85 kg·hm-2,其中乔木层养分储量占87.62%,灌草层和凋落物层养分储量分别占5.91%和6.47%。3西南桦人工林乔木层养分年净积累量为85.64 kg·(hm2·a)-1,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N、K、Ca、Mg、P;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养分元素8.40 kg,其中对N的需求量最大,P最小。  相似文献   

16.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田间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和种植密度处理对红小豆伤流量及成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对伤流量的影响,氮、磷起主要作用,互作均不显著;理想氮、磷和密度组合方案为N 20.60~25.80 kg.hm-2,P2O520.67~32.45kg.hm-2,密度21.04万~23.96万株.hm-2。适宜的氮、磷和密度能够提高植株伤流量。氮、磷和密度对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影响都呈正抛物线状,氮肥达到了显著水平;氮—密度互作达到显著水平;理想氮、磷、密度组合范围为N 24.97~30.85 kg.hm-2,P2O526.14~42.86 kg.hm-2,密度为19.63万~22.70万株.hm-2。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与红小豆氮素的吸收效率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滇中高原磨盘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N、P、K、Ca和Mg这5种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植物叶片营养元素 N、P、K、Ca、Mg质量分数分别为14.805~21.337、0.574~1.361、2.097~13.851、2.846~12.780、0.680~2.839 g· kg-1;不同植物种对营养元素具有选择吸收性,除树枝外,各器官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除Ca外,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在树叶中最高,树干中最低;Ca和Mg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中国亚热带森林平均水平,是影响磨盘山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群落营养元素总积累量为5125.185 kg· 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营养元素积累量所占比例依次为78.581%、4.461%、0.007%和16.951%,凋落物营养元素积累量明显高于林下植被层,林木归还给土壤的养分较为丰富,能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绝大部分树种属于P限制型植物,磨盘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生长总体上受P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