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膀胱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膀胱疾病进行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成像,对比分析膀胱内不同疾病的二维及三维超声成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三维超声成像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肿块与膀胱壁的关系。三维超声对膀胱疾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97.1%vs85.3%,P〈0.0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较二维超声成像能更清晰、直观地诊断和鉴别诊断膀胱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 Sono CT技术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 Sono CT技术和普通超声成像对 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ono CT在显示病灶边界、病灶基底部、检出小病灶等方面优于普通超声 (P<0 .0 1 )。结论 :Sono CT技术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定性诊断 ,可作为胆囊疾病检查筛选或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声对胃肠道急性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胃肠道急性穿孔患者同时行X线和超声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高频超声和X线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2.2%、8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检查发现有腹腔游离气体征象者32例,检出率为71.1%;X线检查发现有腹腔游离气体征象者36例,检出率为80.0%,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对腹腔包块、腹腔积液、小肠蠕动明显减少的检出率分别为17.8%、71.1%、44.4%,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0.01)。结论高频超声检测腹腔内游离气体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联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内膜早期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并行超声检查的2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四联超声(腹部二、三维,阴道二、三维,高精细血流成像,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定为恶性病变140例,均为子宫内膜癌;良性病变112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76例,子宫内膜息肉36例。四联超声诊断恶性病变124例,误诊8例,漏诊16例,诊断灵敏度为88.6%,特异性为92.9%,Youden指数为0.815。结论四联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早期病变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鉴别诊断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输尿管囊肿的二维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二维灰阶超声可直接显示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及其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喷尿的尿流束由囊肿向膀胱喷射和由输尿管向囊肿内喷射时的尿流束均能清楚显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诊断输尿管囊肿的准确率,可做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鼻咽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7.5MHz探头高频超声对51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探查。结果:高频超声对颈部转移肿大的淋巴结检出351例.共检查出622个转移肿大的淋巴结.直径≥5mm的检出率为93.7%(236/252).CT、MR检出率(CT96.6%、MR97.2%)略高于普通高频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可以检出径线≥5mm淋巴结。结论:7.5MHz探头高频超声对鼻咽癌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胆囊颈部小结石B超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医院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胆囊颈部小结石患者2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超声诊断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首次扫查确诊15例,确诊率60%;经2~3次检查确诊6例,确诊率24%;在6次检查后确诊1例,确诊率4%,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2%,漏诊率为18%,均通过手术证实。12例患者胆囊体积增大显著,伴有积液,13例患者胆囊壁显著增厚毛糙。7例患者在首次检查中发现强回声团,10例患者在后面检查中发现,5例患者给予有效处理后复查。结论:胆囊颈部小结石B超诊断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不同孕期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作用。方法:选择在医院进行孕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868例为研究对象,初步二维超声心脏检查后,对怀疑异常的孕妇进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胎儿畸形的诊断率。结果: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在妊娠周期为孕11~17~(+6)周、18~27~(+6)周、28~40~(+6)周的正确诊率为分别为92.59%、97.56%、94.12%,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的确诊率。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确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术前超声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我科诊治的9例先天性胆囊缺如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疾病的术前超声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结果:1例患者超声显像误诊为填满型胆囊结石,术中探查未见胆囊;7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胆囊缺如;1例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胆囊缺如并胆总管结石,术中证实为先天性胆囊缺如。结论:在胆囊模糊不清时,应考虑到胆囊先天性缺如的可能,可进行进一步检查,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在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echolecystectomy,LC)手术难度的价值。方法:根据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厚薄,胆周有无粘连及胆总管情况,将1480例超声诊断胆囊疾病的手术分为三级:Ⅰ级为适应症,Ⅱ级为相对适应症,Ⅲ级为禁忌症。结果:与手术对照,超声符合率为99.52%;共中转开腹21例,中转率1.42%,其中,Ⅰ级中转1例(1/980)、Ⅱ级4例(4/468)、Ⅲ级16例(16/32)。结论:超声为预测LC手术难度及病例选择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依据,对选择LC适应证及降低手术中转率和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BI-RADS分级,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对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成像对300例共35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利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4.6%(126/149),特异性为85.0%(176/207),准确性为85.1%(303/356);X线钼靶诊断乳腺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6.6%(129/149),特异性为84.1%(174/207),准确性为85.1%。(303/356);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K=0.9768(〉0.75),高度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钼靶检查应用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6例乳腺疾病患者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资料。结果156例患者乳腺超声检查肿块检出率为100%,病灶最小为0.42cm×0.35cm,最大为5.32cm×3.31cm。156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者108例,恶性者48例。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90.7%(98/108),恶性肿块诊断符合率为87.5%(42/48)。良、恶性肿块在肿块周围、内部的血流信号及钙化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其中2例进行了CT检查,4例进行了静脉肾盂造影,1例逆行膀胱造影。作者用双盲法分析儿童膀胱葡萄状肉瘤的影像诊断以及其鉴别诊断。结果:本组2例进行CT检查病例均见膀胱内多个小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病变位于膀胱颈部、膀胱侧壁和后尿道,1例膀胱壁增厚,前列腺明显增大。膀胱造影表现:3例见膀胱内多个小的充盈缺损,呈葡萄状,1例表现为2个较大的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最常发生于膀胱颈部、膀胱三角区,最后可蔓及整个膀胱,根据影像表现分为息肉型和实质型。其CT表现为:息肉型平扫见肿瘤呈息肉样突入膀胱,其CT值为软组织密度,膀胱注入造影剂后见大小不一的颗粒状充盈缺损。实质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并可见壁外的肿块影。膀胱葡萄状肉瘤的膀胱造影表现:息肉型表现为大小不等,边缘光滑锐利的葡萄簇样充盈缺损。实质型由于主要向腔外发展,故膀胱造影可无改变或表现为膀胱壁稍不光滑、僵硬,晚期可呈肿块状充盈缺损。膀胱葡萄状肉瘤主要应与膀胱阴性结石,膀胱内血凝块,膀胱乳头状瘤以及膀胱乳头状癌等相鉴别。结论:作者认为CT对于检查膀胱葡萄状肉瘤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4.
高频彩色多普勒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 ,在甲状腺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疾病患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年 7月至 1999年 7月 ,对 2 44例疑有甲状腺病变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中男 89例 ,女 15 5例 ,年龄17~ 6 1岁。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血生化及临床治疗证实 ,诊断符合率为 91%。1.2 方法仪器使用 ATL - 30 0 0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5 MHz。先用二维超声了解甲状腺及病灶大小及声像图改变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医生怀疑IUD位置异常的100例患者行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检查后即行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采用表面成像方法,系统观察IUD的位置、形态及与宫腔、肌壁的关系,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2例为节育器异位至腹腔,27例为断裂节育器或残留节育器残端嵌顿肌层,42例为节育器位置下移,部分伴有嵌顿,29例为节育器旋转、倒置位置异常.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9%,尤其对IUD在宫腔内旋转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2D-TVS,均能清晰显示IUD特征性三维图像改变.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直观清晰,立体感强,定位准确,对诊断IUD异常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声已逐渐成为诊断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特别是二维超声分辨率的改善和高频探头的使用更提升了超声的诊断价值。本文就高频灰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现状以及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引导介入及组织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四肢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1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病变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分析。结果软组织损伤51例,软组织肿物92例。92例四肢软组织肿物中76例良性肿物,16例恶性肿物。良性肿物中47例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四肢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GE-V730阴道探头对76例宫颈癌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CT扫描、膀胱镜和结肠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宫颈癌全部经病理证实。超声检出58例,检出率为76.3%。其中未检出18例宫颈癌中,有15例为早期浸润癌,另3例为浸润癌。超声检出癌组织未侵犯周围脏器43例,手术证实符合者42例(占97.7%);有癌组织侵犯周围脏器者15例,均经手术证实。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颈癌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能诊断宫颈癌的准确性高,并能观察侵犯周围脏器的范围及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早期浸润癌的诊断则需依赖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子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等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强  龚兰  李汉萍  曹乐  廖华为  夏晴  江云 《长江大学学报》2010,(1):223-224,I0004
目的:运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及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探讨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孕检的20~40周胎儿2862例,系统超声观测胎儿鼻唇情况,然后应用三维超声实时动态面部成像及TUI技术。结果:2862例胎儿中,诊断唇裂21例,其中唇裂伴腭裂6例,单纯唇裂15例,正中裂2例,双侧唇裂2例,左侧多于右侧,无单纯腭裂。结论:三维超声面部成像直观显示胎儿唇裂,TU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诊断胎儿腭裂,提高了胎儿畸形的产前诊断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小乳癌诊断的符合率。方法选取直径小于2.0 cm的乳腺结节女性患者90例,以检查时间为序,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二维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联合高精细血流成像及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结节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的性质特征进行分析判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比较2组检测方法对乳腺小结节性质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观察组45例,超声诊断良性者39例、恶性6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8%;对照组45例,超声诊断良性者37例、恶性8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7%。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癌,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