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肉嫩度决定因子及牛肉嫩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肉的嫩度是肉品品质的首要指标,肉嫩度(特别是牛肉嫩度)的改善,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肉品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肌肉的基本结构—肌原纤维和结缔组织入手,阐述了二者影响嫩度变化的理化机制,并介绍了目前在牛肉生产中所采用的嫩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肌肉的宰后嫩化机制一直是国内外肉品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认为肌肉宰后嫩度的改善主要归因于内源性水解酶作用所引起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有限降解。钙激活酶虽然是宰后嫩度改善的一个主要贡献者,但不是惟一的,而是多种内源酶类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综述了溶酶体组织蛋白酶、蛋白酶体、钙激活酶在宰后嫩化过程的作用;介绍了细胞凋亡的特点、通路及凋亡酶,并对细胞凋亡酶对宰后嫩度改善的潜在贡献进行了讨论;最后分析了细胞凋亡酶和钙激活酶在宰后成熟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及共同贡献于肌肉宰后嫩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嫩度是肉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改善肉品嫩度一直是肉品科学的研究重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肉品嫩化的研究情况,围绕超声波嫩化肉品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嫩化肉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探究肉品嫩化机理,进一步提高肉品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嫩度是决定肉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宰后肉的嫩度发生不连续变化,严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阐明宰后嫩化机理一直是肉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自“凋亡”的概念引入至宰后肌肉嫩化过程后一直广受关注,动物被屠宰放血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大量累积,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逐渐耗尽,必然导致细胞死亡。宰后肌细胞死亡和肌肉嫩化都是在一系列调控因子作用下激活肌肉内源酶,并由内源酶水解蛋白质破坏细胞结构,因此这两个生化过程被认为高度相关。本文综述了宰后肌细胞主要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分析了除凋亡外,宰后早期产生少量ROS时细胞会通过自噬启动自身防御系统,宰后后期ATP逐渐耗尽肌细胞可能从凋亡转变为坏死;明确了线粒体通路是宰后肌肉中细胞凋亡酶激活的关键路径,线粒体死亡因子释放是细胞内死亡级联反应的总开关,其开放状态直接决定着细胞以何种途径进行死亡,并进一步从线粒体膜通透化和内膜嵴重构两方面,讨论了宰后线粒体损伤诱导凋亡因子的释放机理;综述了线粒体损伤变化及其对嫩化过程的影响,并从线粒体通过参与能量代谢影响肌肉pH以及通过释放凋亡因子调控细胞凋亡酶活性两方面分析了其潜在机理;探讨了宰后肌肉线粒体与内质网间相互作用以影响Ca2+信号传导以及细胞凋亡过程,或与溶酶体相互作用,破坏溶酶体膜稳定性,使其释放组织蛋白酶以激活线粒体Bax和Bid而加速线粒体膜通透性;综述了细胞凋亡酶在宰后早期被激活,并参与部分肌原纤维蛋白的有限降解,但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ATP逐渐耗尽等因素导致细胞凋亡酶失活,因此细胞凋亡酶只参与宰后早期的嫩化过程。综述内容可为完善宰后肌肉嫩化过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猪肉嫩度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鲜肉和熟肉为研究对象,利用国产嫩度计和质构仪,测定24h、48h、72h三个时间点生鲜肉嫩度和72h熟肉嫩度,分析不同成熟时间点的生鲜肉嫩度关系,建立生鲜肉和熟肉之间的数学模型,表明宰后24h生鲜肉嫩度可以反映该猪肉的嫩度,同时24h生鲜肉的嫩度测定可以应用于连续化工业生产;对比国产嫩度计和国外质构仪,两者线性关系显著,具有一致性,同时国产嫩度计测定简单迅速,利于现场操作,质构仪测定参数较多,更利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超声波处理提高牛肉嫩度的最佳参数,应用25 kHz和40 kHz的双频超声波清洗器处理宰后6 h以内的牛肉背最长肌,分别处理3 min、5 min和8 min,并结合注射0.2 mol/L CaCl_2检测超声波在牛肉嫩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2种频率超声波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牛肉宰后7 d的嫩度,嫩化效果高于单纯CaCl_2注射。40 kHz的嫩化效果高于25 kHz,但低于超声波处理联合注射CaCl_2。本研究建立了超声波处理时间与肉品MFI(肌纤维片断化指数)的二次回归方程,25 kHz超声波处理5.4 min牛肉背最长肌MFI最高为51.8,40 kHz超声波处理6.2 min MFI最高为55.3。  相似文献   

7.
【目的】钙蛋白酶是宰后肌肉嫩化过程的主要贡献者,通过蛋白水解能力发挥其功能作用。钙蛋白酶,尤其是μ-钙蛋白酶(μ-calpain)的活性与宰后肌肉的嫩度密切相关。探究不同嫩度的羊肉中钙蛋白酶的差异,确定羊宰后肌肉中μ-钙蛋白酶的主要作用时间及其与嫩度的关系,为调控钙蛋白酶酶活进而调控嫩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乌珠穆沁大尾羊背最长肌为样品,通过测定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将样品进行高、低嫩度分组,分别测定嫩度差异样品在宰后成熟过程中p H、μ-钙蛋白酶大亚基存在状态,以及未自溶μ-/m-钙蛋白酶的含量随宰后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高、低嫩度组宰后p H的变化规律一致,宰后各时间点两组样品p H均差异不显著。μ-钙蛋白酶80 k Da大亚基在宰后逐渐降解,宰后30 min,高嫩度组μ-钙蛋白酶80 k Da大亚基含量显著高于低嫩度组;但高嫩度组μ-钙蛋白酶80 k Da大亚基在宰后48 h已基本完全降解,低嫩度组在宰后5 d才基本完全降解。未自溶μ-钙蛋白酶的含量逐渐下降,宰后30 min和2 h,高嫩度组未自溶μ-钙蛋白酶的含量显著高于低嫩度组,宰后12 h、5 d和7 d,低嫩度组未自溶μ-钙蛋白酶的含量显著高于高嫩度组。宰后6 h,高嫩度组μ-钙蛋白酶出现明显的自溶和降解现象。【结论】与低嫩度组相比,高嫩度组宰后μ-钙蛋白酶的初始含量较高,但高嫩度组μ-钙蛋白酶自溶、失活的速率快,自溶及激活程度显著大于低嫩度组。表明宰后μ-钙蛋白酶的自溶及激活状态直接影响肌肉的嫩度。宰后24 h,尤其是12 h内,μ-钙蛋白酶的变化状态对羊肉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肉品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肉品加工中的几个研究热点,阐述了肌肉内源蛋白酶、钙离子在肉类成熟嫩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嫩化技术;介绍了金华火腿风味形成机理及现代化工艺改造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冷却肉在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品质控制措施,并介绍了微生物预报技术在冷却肉中的应用;文中还提出了肌肉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概念,着重描述了热诱导凝胶的形成机制,并就肌肉类型、pH值、离子强度、离子类型、加热温度和多聚磷酸盐及其水解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肉的嫩化(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电刺激嫩化、酶法嫩化及酶激活剂嫩化改善肉品嫩度的机理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嫩度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牛肉的重要因素,嫩度好、品质高的牛肉也是生产者追求的目标。宰前补饲维生素D3能够提高血清和肌肉中钙离子浓度,激活肌肉中钙蛋白酶系统,促进关键肌原纤维蛋白降解,从而降低肌肉剪切力,提高肉质嫩度。从维生素D3的代谢及功能、牛肉嫩度改变的机制等方面着手,对宰前补饲维生素D3改善牛肉嫩度的研究进展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维生素D3改善牛肉品质和高档牛肉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钙蛋白酶系统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莫寒  鲜凌瑾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28-13631
钙蛋白酶系统主要由钙蛋白酶(calpainⅠ,CAPN1和calpainⅡ,CAPN2),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及骨骼肌特异性钙蛋白酶(muscle specific calpain,p94,CAPN3)组成。钙蛋白酶是细胞质中主要的蛋白水解酶,在肌原纤维蛋白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肌肉增长和宰后嫩度的变化与蛋白质水解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钙蛋白酶的活性会影响畜禽肌肉增长和肉的嫩度。对钙蛋白酶系统基因的结构、活性调节、作用机理及其对肉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讨论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保水性是肉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与其他肌肉品质指标如颜色、风味、嫩度等有密切联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动物种和品种、动物基因型等动物因素对肌肉保水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春笑  赖松家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46-6449
对钙蛋白酶Ⅰ(CAPN1)的结构、活性调节、同源性、作用机制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半胱胺对育肥山羊生长及肌肉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p94,又称calpain_3a是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的一种钙激活蛋白酶,与骨骼肌的生长和肉的嫩度有很强的相关性。生长抑素(SS)通过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而影响机体的生长性能,SS同时也能抑制钙蛋白酶的表达和活性。半胱胺(CS)能耗竭机体内的SS,因而可能影响肌肉的嫩度和骨骼肌钙蛋白酶的表达。【方法】为验证以上假说,本试验选取60头健康无病,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随机分成两组(组Ⅰ与组Ⅱ),组Ⅰ饲喂基础日粮,组Ⅱ饲喂添加900 mg•kg-1CS的基础日粮。60 d后宰杀采集血液、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分别测定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浓度、肌肉剪切力和肌肉p94 mRNA的表达。【结果】日粮添加半胱胺显著促进育肥山羊的生长(P <0.05),显著改善半腱肌的嫩度(P <0.05),提高半腱肌中p94 mRNA的表达(P <0.05),但对血清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的浓度以及背最长肌的嫩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 >0.05)。【结论】半胱胺明显提高山羊增重,并可能通过上调半腱肌p94 mRNA的表达而显著改善山羊半腱肌的嫩度。  相似文献   

15.
沈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6,(25):112-115
[目的]研究电刺激处理对宰后成熟过程中牛肉蛋白质的影响。[方法]利用牛背最长肌双向电泳凝胶体系研究电刺激后牛背最长肌中的差异蛋白质,分析宰后1和3 d时电刺激处理牛背最长肌中有显著降解的差异蛋白点。[结果]与未电刺激样品相比,在宰后1和3 d电刺激处理牛背最长肌中有12个蛋白点表达明显下调,分为9种蛋白质:肌间线蛋白、肌钙蛋白-T、肌球蛋白结合蛋白H;肌酸激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结论]电刺激后9种蛋白质通过4条途径影响电刺激后嫩度变化,包括糖酵解代谢途径、钙激活中性蛋白酶途径、溶酶体途径和氧化应激途径。电刺激通过通过4条途径影响嫩度的信号通路表明,牛肉嫩化与氧化、凋亡有密切联系;电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增殖,加速氧化和凋亡,加快嫩化。  相似文献   

16.
骨骼肌肌纤维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骼肌是动物躯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到产肉动物躯体的40%,肌纤维作为骨骼肌组织的主要成分,其类型的差异是影响产肉动物肌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与产肉动物肉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产肉动物屠宰之后肉品的质量。一般而言,动物骨骼肌肌纤维数目在胚胎发育期间基本上就已固定,出生之后,由于肌纤维的肥大,动物躯体肌肉块才表现出增大增粗。另外,动物肌肉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肌纤维组成类型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它们会随着骨骼肌对代谢与功能需求的改变而发生转变。骨骼肌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信号通路与因子的调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技术相继被应用于生物学现象的研究中,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很好的阐明了许多复杂生物学现象形成的分子机制。目前,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与骨骼肌形成发育相关的关键因子已被鉴定出来。然而,在早期研究中,人们对于骨骼肌肌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型的鉴定,以及不同肌纤维类型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对于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具体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骨骼肌肌纤维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特性,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品质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综述。本文首先对肌纤维的类型、特性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分别对慢型肌纤维与快型肌纤维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最后对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总之,本综述的撰写将有助于对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形成的遗传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肌纤维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将有助于揭示肌肉品质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育高品质新品种或新品系产肉动物提供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