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插片培养的方法培养金针菇单核菌丝体和双核菌丝体,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产生粉孢子的方式及粉孢子的形态。通过荧光染料和石碳酸-品红染色观察表明,单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都只含一个细胞核,双核菌丝产生的粉孢子也均为单核。本研究未观察到双核或多核的粉孢子。  相似文献   

2.
姬松茸菌丝及担孢子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姬松茸菌丝体和担孢子的核,用扫描电镜观察姬松茸担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体为多核,未见到锁状联合;姬松茸担孢子56.3%为双核,17.6%为单核;姬松茸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或3个担孢子。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粘帚霉生防剞剂,以粉红粘帚霉67—1为材料,对粉红粘帚霉67—1厚垣孢子的生长过程、孢子结构、贮存介质和制剂含水量以及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货架期比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粉红粘帚霉67—1在培养24h后产生厚垣孢子,厚垣抱子形成于茵丝顶端或中部,并可以脱落游离到培养基中。电镜下可以看到圆形或椭圆形厚垣孢子以及加厚的细胞壁。相同贮存条件下,厚垣孢子的货架期比分生孢子长。低温条件下,10%含水量的贮存介质更利于厚垣孢子的贮存。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浙江德清的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厚垣孢子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厚垣孢子,其形态与田间采集的样品相一致.分离到的菌株能够使感病水稻品种致病;该菌厚垣孢子在温度为10~35℃,pH值2~12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30℃,最适萌发pH值为6~8.通过检测25℃下不同培养时间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萌发结果,得知病菌的厚垣孢子大约在12 h后开始萌发,24 h后萌发率将达到50.稻曲球在不同存放条件下,稻曲病厚垣孢子的生活力不同,以土中的厚垣孢子萌发率下降最快,露天土表的次之.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染色法观察姬松茸菌丝体和担孢子的核,用扫描电镜观察姬松茸担孢子着生情况.结果表明:姬松茸菌丝体为多核,未见到锁状联合;姬松茸担孢子56.3%为双核,17.6%为单核;姬松茸每个担子上着生4个或3个担孢子.  相似文献   

6.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害疣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筛选可有效抑制其萌发的杀菌剂提供依据。【方法】在-80℃、-20℃、0℃、4℃、10℃、15℃、20℃和25℃处理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然后25℃培养,测定温度对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的影响;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碳源和氮源对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0℃、4℃处理12 h、24 h和48 h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休眠,促进萌发;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其萌发率分别为8.66%、9.79%和8.40%;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WA)、双孢蘑菇浸出液培养基(MuEA)、双孢蘑菇煎汁培养基(MuDA)、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V8培养基上的萌发率分别为0.00%、6.38%、8.43%、1.33%和6.23%,在MuDA培养基上萌发率最好,显著优于其他供试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有利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其萌发率分别为10.77%、9.96%和9.85%;在MuDA培养基中加入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后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12.32%、13.45%、13.74%和11.64%,显著优于不加氮源的萌发率。【结论】0℃、4℃处理12 h以上可破除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的休眠;适合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pH值为6、7和8;MuDA培养基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培养基;葡萄糖、蔗糖、D-乳糖、山梨糖和D-棉子糖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碳源;脯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鸟氨酸是适宜有害疣孢霉厚垣孢子萌发的氮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全花观察、体视镜下解剖、显微鉴别等方法对穿心莲花的形态及显微结构进行探究。结果发现,穿心莲的花序为总状花序,小花长度1.3~1.5 cm,全花附腺毛和微毛;花萼5片,披针形;唇形花冠,上唇瓣2瓣合生1浅裂,白色;下唇瓣3瓣合生2深裂,有深紫色斑纹;雄蕊2枚,花药连生,花丝有白色绒毛;雌蕊1枚,柱头伸至两花药之间,子房上位,2心皮,2室,中轴胎座;花粉粒长椭圆形或圆球形,表面具浅纹,有纵沟,3个萌发孔;穿心莲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和绒毡层组成;花粉小孢子有单核期、双核期与成熟期,单核期的小孢子又分为单核居中期与单核靠边期。上述鉴别特征可用于穿心莲的鉴别,也可为穿心莲繁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初步探清菌核韧伞单孢子单核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核韧伞的单孢子单核菌丝体进行固体与液体培养,观察菌丝体的菌落特征、生长速度及厚垣孢子特征等。结果表明:单孢子单核菌丝体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均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形态,并符合1∶1∶1∶1分离规律,其生长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显著高于双核菌丝的生长速度,比双核菌丝更易产生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10.
小孢子发育时期是影响矮牵牛花药培养出苗率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对矮牵牛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蕾和花药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牵牛小孢子发育要经过四分体时期、单核期中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明显.矮牵牛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的颜色密切相关.同一花蕾小孢子发育存在一定程度的渐续性即不同步性.根据花器官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所对应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诱导因素及其生物学特性。营养条件和生态因子试验表明,PD为绿粘帚霉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厚垣孢子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光照、振荡、pH 3、30℃,在此条件下可完全抑制其分生孢子的产生,并在1周内可产生厚垣孢子8.00×106个/mL;厚垣孢子萌发试验显示,25℃、pH为6~8为绿粘帚霉厚垣孢子的最佳萌发条件,48 h时可达90%以上的萌发率,在5℃下贮存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6,(3):694-699
Ustilaginoidea virens is the causal agent of a serious disease of rice.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rmination and the 3'-5'-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content from the dormant (black or green-black) and non-dormant(yel ow) chlamydospore in Ustiloginoidea virens,this study adopts ultrasonic-bath method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for extraction cAMP content of the different color chlamydospor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s for the freshly chlamydospores col ected from the false smut bal s during their germination, cAMP content of yel ow chlamydospore ap-peared a slight growth during 0-12 h, and showed a rapid declining as the germination time extended (12-48 h) . Above al , in yel ow chlamydospores,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content of cAMP presented a very notably negative correlation (|r|=0.861 9>r0.01=0.834), bu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rmination rate and content of cAMP was not obvious in black chlamydospores.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the content of cAMP presented a notably positive correlation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period (0, 2, 4, 6, 8, 10 months) of the two color chlamydospores (the yel ow of chlamydospore: |r| = 0.785 1 > r0.05 = 0.707; the black of chlamy-dospore: |r| = 0.957 9 > r0.05 = 0.707).  相似文献   

13.
人工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厚垣孢子产生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稻曲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营养条件(碳源和氮源)、不同pH值、不同温度和光照及不同代数的菌株在PSA上产孢能力的研究,初步明确,PSA是适宜的产孢培养基;2~3代菌株最易产孢;NH4CI和KNO3对厚垣孢子产生有一定的作用;适宜产孢的温度为15~25℃,但15℃和20℃培养时间较长;培养基适宜的pH值是5~7,以pH6为最佳;光照对厚垣孢子的产生数量及时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光暗交替是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体外发芽的影响,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及其他微孢子虫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K2CO3-KHCO3法诱导孢子体外发芽,在孢子发芽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5、15、25和35℃)在不同时期处理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观察不同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结果】在前期4个温度处理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率分别为3.88%、15.66%、31.91%和58.75%,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刺激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依次为53.33%、38.17%、25.07%和6.08%,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培育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分别是44.63%、41.29%、43.53%和48.82%,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过程中,前期低温和刺激期高温能抑制孢子发芽,而前期高温和刺激期低温能促进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15.
棘孢木霉产厚垣孢子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ZJSX5003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此菌株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为:高温黄豆饼粉-玉米粉培养液,甘油0.005mL/mL最佳条件为:接种量0.8×10^5个/mL,装瓶量50mL/250mL,转速150r/min,温度:30℃2d,20℃2d,28℃4d;初始pH3.0。此单因子优化的配方及发酵条件可使厚垣孢子的发酵产量达到5.82×10^7个/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体外发芽的影响,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及其他微孢子虫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K2CO3-KHCO3法诱导孢子体外发芽,在孢子发芽过程中利用不同温度(5、15、25和35℃)在不同时期处理家蚕微孢子虫孢子,观察不同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结果】在前期4个温度处理的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率分别为3.88%、15.66%、31.91%和58.75%,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刺激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依次为53.33%、38.17%、25.07%和6.08%,孢子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培育期4个温度处理的孢子发芽率分别是44.63%、41.29%、43.53%和48.82%,无显著差异。【结论】温度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体外发芽过程中,前期低温和刺激期高温能抑制孢子发芽,而前期高温和刺激期低温能促进孢子发芽。  相似文献   

17.
油菜根肿病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根肿病近年在四川省发生日趋严重。本文报道了油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显微形态结构,其在扫描电镜下休眠孢子近球形,孢壁不光滑,有乳状突起,直径为1.9~4.3μm(平均3.5μm);透射电镜下游动孢子近球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6~3.5μm(平均2.8μm),同侧着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观察了休眠孢子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休止孢、休止孢再萌发形成芽管的过程。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4℃,最适pH值是6.3,腐烂处理促进休眠孢子萌发,光抑制休眠孢子萌发,休眠孢子在过滤灭菌的根分泌物中萌发率最高为62.50%。  相似文献   

18.
环境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温度、湿度和紫外线照射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17~32℃范围内均能生长、萌发,23~29℃为最适温度范围。菌丝的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均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菌落的生长量和萌发率均达到峰值,分别为35.4mm(10d)和98.8%,相对湿度低于75%,白僵菌的生长和萌发均明显受到抑制。紫外线照射严重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9.
暗孢耳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兰州市刘家堡乡菜豆蚜尸上分离获得的暗孢耳霉(Conidiobolusobscurus)菌株,利用PDA和SEMA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对暗孢耳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暗孢耳霉菌菌落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0~30,暗孢耳霉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湿度为95%~100%、最适pH值范围为9~10。紫外线对暗孢耳霉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照射5min后萌发率降到63%,照射时间越长,萌发率越低。  相似文献   

20.
油菜根肿病菌的形态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油菜根肿病菌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菌的形态是否存在差异。研究油菜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油菜根肿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油菜根肿病菌的形态特征和休眠孢子至管腔的形态演变过程。采用地衣红染色,观测不同根分泌物和条件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休眠孢子近球形,有乳突,直径为1.9~4.3μm(平均3.5μm),大于甘蓝根肿菌休眠孢子(2.5μm);透射电镜下游动孢子近球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6~3.5μm(平均2.8μm),同侧生不等长尾鞭式双鞭毛。休眠孢子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休止孢、休止孢再生出侵入结构管腔。休眠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4℃,最适pH值是6.3,腐烂处理促进休眠孢子萌发,光抑制休眠孢子萌发,休眠孢子在过滤灭菌的根分泌物中萌发率最高为62.50%。致死温度为48℃。【结论】油菜根肿病菌与十字花科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大小有明显差异,观察到休眠孢子至管腔的过程。油菜根肿菌休眠孢子的萌发条件与该病发生条件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