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新鲜白菜花为试验原料,通过对其失重率、呼吸强度、VC、褐变度、还原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菜花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适合于苹果梨保鲜的先进贮藏技术,以苹果梨为试验材料,对F-MAP包装的苹果梨贮藏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梨果实在F-MAP贮藏过程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淀粉、酚类物质等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其含量均高于对照的纸箱包装和聚乙烯袋包装组,并在贮藏约4个月后差异呈显著性。F-MAP贮藏的苹果梨果实的PPO活性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PPO活性低于对照,POD活性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处理的F-MAP有利于苹果梨保鲜,而且效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贮藏过程中甘薯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深入研究不同贮藏时期甘薯品质和淀粉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淀粉型甘薯ZH1042、鲜食型甘薯ZZ1-358和对照品种心香在贮藏期间的营养品质与淀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甘薯的品质和淀粉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淀粉型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失水率和腐烂率最高,心香在整个贮藏期的腐烂率最低。3个甘薯品种(系)的总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差异显著。ZH1042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下降。ZZ1-358淀粉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却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心香的淀粉含量在贮藏100 d后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甘薯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70~100 d,不同类型甘薯材料提取的淀粉纯度最高,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热浆黏度在甘薯贮藏100 d时显著下降,甘薯中淀粉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贮藏会改变甘薯淀粉X射线的衍射强度但不改变其晶体结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30 d。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白菜花为试验原料,通过对其失重率、呼吸强度、VC、褐变度、还原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研究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菜花采后贮藏过程中,失重率、褐变度均呈上升趋势,呼吸强度和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鲜食核桃贮藏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鲜食核桃的贮藏保鲜提供依据。[方法]以西林2号核桃为试材,分析、比较鲜食核桃和干制核桃(对照)在0℃、0.03mm聚乙烯袋包装条件下贮藏时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在贮藏过程中,鲜食核桃的呼吸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远大于对照(P<0.01);SOD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MDA含量先增大而后较稳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下降,在贮藏至45 d时急剧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大;脂肪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缓;脂肪氧合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之后又有上升趋势。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鲜食核桃油脂酸值增大,过氧化值先增大后减小,碘价减小。[结论]从各生理生化指标来看,鲜食核桃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6.
以白玉龙火龙果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常温贮藏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活性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初期,火龙果的SOD、CAT活性先下降,POD活性缓慢上升,随后3者活性迅速升高,分别于贮藏第4天、第6天、第8天达到最大之后又下降.在火龙果贮藏过程中,O2-不断积累,于贮藏第4天达最大,MDA和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采后火龙果的中维生素C、总糖含量分别呈现下降、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伏令夏橙自然贮藏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分析了自然贮藏下的伏令夏橙(CitrussinensisOsbeck)果实的营养物质含量,果肉与果皮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伏令夏橙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酸含量显著下降;贮藏过程中果皮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果肉,两部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增加;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型,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贮藏的第28d;果皮和果肉的POD活性表现不同,果皮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果肉的POD活性呈显著下降趋势;果肉CAT活性整体水平较低,果皮CAT活性在贮藏后期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分别产自高山和平原的白萝卜雪单1号为材料,研究了白萝卜贮藏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低温贮藏期内,两种萝卜的POD活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和水分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山萝卜中的水分含量较平原萝卜高,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平原萝卜低.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贮藏期间主要加工品质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山区近几年马铃薯几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贮藏时期几个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干物质、淀粉含量在收获时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贮藏中期下降最多,贮藏末期有所回升。还原糖含量在收获时最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有上升趋势。淀粉磷酸化酶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活性呈增加趋势,贮藏60~90d时,呈下降趋势。蔗糖转化酶活性随贮藏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贮藏至60d时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至贮藏末期又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0.
任文彬  汪薇  陈海光  黄彩萍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05-106,121
研究了沙糖桔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时,沙糖桔于7 d后开始腐坏,失重明显,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则明显下降,贮藏时间较短;4℃冷藏时,沙糖桔在贮藏第10 d开始出现冷害,贮藏初期重量有所上升,第12 d后开始失重,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下降较为平稳,贮藏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由灵芝菌引起的茎基腐病是油棕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均有报道.给东南亚的油棕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综述了油棕茎基腐病的分布与危害、病害症状学、病原物与传播途径、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来源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晶体(Cry)蛋白.基于这个特性,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向工程菌中转入编码多种Cry毒素的基因来控制虫害.通过DNA重组技术,从BtHZM2菌株中克隆出了cry1Ea基因,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比对结果表明.cry1Ea8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cry1Ea的同源性为99.77%~99.91%.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99.74%.对cry1Ea8基因的分析还揭示出了cry1Ea8及其编码蛋白的一些生物和理化性质.结构域预测表明,Cry1Ea8由3个结构域组成,其中N-末端螺旋状结构域与膜插入与孔隙形成有关,而第二和第三个结构域与受体的结合有关.该研究为转基因抗虫植物和微生物杀虫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大黄田赖草,减少对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对赖草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损失及其控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赖草株高45~120cm,单生或丛生,具下伸土壤30~50 cm耕层间有横走根群,每平方米内,深50 cm耕层内赖草根茎总重量为1129.3 g,根茎总长度为2783.3 cm,根茎上的新芽589.7个,使土壤严重缺水,肥力下降;土壤水分在13.4%左右时,对出苗影响不大,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气温在-6~6℃,根茎萌发出土,高峰期为4月上旬,平均单株结种量为468.4粒;每平方米内有赖草120~160株时,大黄产量损失达15.8%~17.8%;田间每平方米内有赖草1株时,采用人工或机械深耕捡出地下根茎,减轻翌年危害来源.赖草密度较大时,采用10%草甘瞵铵盐水剂22.5~30.0 kg/hm2,将大黄苗用塑料薄膜遮盖,于赖草1~3叶期茎叶均匀喷施,防效达98%.田阍无赖草时,应重视田埂赖草的防治,有效切断田埂赖草根茎传播于田间,且不污染农田土壤环境,有利于中藏药大黄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笔者着重对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玉米转基因方法的相关研究及影响转基因效果的各种因素.着重阐述了农杆菌在玉米转基因方法中的作用和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别在棉田和茶园开展了添加不同浓度的竹醋液对5%氟铃尿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和10%吡虫啉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增效研究,结果表明:5%氟铃尿添加稀释400倍竹醋液防治斜纹夜蛾1~2龄幼虫,施药后7d增效作用显著,施用农药推荐剂量的一半可达到推荐剂量的防效。10%吡虫啉添加稀释400倍竹醋液防治茶园茶小绿叶蝉,施药后1d、3d和7d、11d增效作用均显著,施药后1d、3d施用农药推荐剂量的一半可达到推荐剂量的防效,但添加稀释600倍竹醋液,施药后1d增效作用显著,施药后3d、7d和11d增效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Xi-55处理稻曲病菌和水稻种子,测定对稻曲病菌的孢子萌发影响、抑菌率、致畸性以及对水稻的促生性作用。结果表明,Xi-55的发酵液对稻曲病菌平均抑制率为54.64%,对稻曲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平均抑制率为69.33%,对水稻促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利用引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175份六倍体小黑麦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方法对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HMW-GS类型丰富,在Glu-A1,Glu-B1和Glu-Rx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种、4种和7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Null 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9.14%,其次为1和2* 频率分别为30.29%和20.57%;在Glu-B1位点13+16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5.71 %;黑麦染色体编码的亚基主要是21*和22*。共检测到27种HMW-GS组合类型,其中(N,21*,13+16)、(N,21*,14+15,22*)、(1,21*,13+16,22*)、(N,21*,7+8)和(1,21*,13+16)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0.29%、9.14%、8.57%、6.29%和5.71%。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测定杰作、TF64和猫王等5个高羊茅品种的颜色、密度、盖度、越夏率几个指标,比较几个品种在南京地区的耐热性.结果表明,5个参试高羊茅品种经过南京地区夏季高温后,颜色、密度、盖度均显著降低,其中杰作的颜色、密度、盖度和越夏率最高,其次是TF64.说明杰作的耐热性最强,其次是TF64.  相似文献   

19.
利用滤纸吸附噬菌体 PCR法,从毛白杨花芽cDNA文库中分离克隆了PtPCP-like基因cDNA全长序列,测序表明克隆得到的该序列全长595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1个氨基酸;经BLAST分析发现,该基因包含与拟南芥花粉外被蛋白基因相似的序列,命名为PtPCP-like。采用RT PCR技术检测PtPCP-like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毛白杨的根和雄花芽中表达丰度最高,而在雌花芽部位表达丰度最低。并且构建35S∶∶PtPCP-like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tPCP-like基因导入烟草中,获得了一批阳性转化植株。采用qRT-PCR技术检测PtPCP-like基因在各个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转基因烟草中各个株系均比野生型表达量高,且不同株系间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明确现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效果.在大田中,以喷雾施药法对16种杀虫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药7d后,对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的是氟虫睛,达96.6%,最差的是啶虫眯,仅24.9%.16个杀虫剂中防治效果≥90%的有氟虫腈、吡虫啉、噻嗪酮及辛硫磷4种;防治效果达80%~90%的有仲丁威、毒死蜱和异丙威3种;防治效果为70%~80%的有5种,防治效果在60%~70%的及防治效果<60%的各有2种.因此,目前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为害的杀虫剂仍然是吡虫啉、噻嗪酮、仲丁威EC和异丙威.以及氟虫腈、毒死蜱及辛硫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