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土地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为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1990-2018年,区域以耕地、林地和...  相似文献   

2.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km×1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伊犁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根据伊宁市2009-201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以1 km×1 km的单元网格进行系统采样,借助GIS技术与半方差分析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风险及其社会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对2013年土地利用/覆盖现状存在的生态风险进行空间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2013年,伊宁市土地利用/覆盖存在风险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三者比例占全区总面积的83.14%;2)土地利用结构与数量变化复杂,耕地、园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是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形式,突出表现为耕地锐减与建设用地大幅扩展;3)土地利用程度指数逐年上升,不断推进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4)伊宁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分异显著,伴随建设用地扩展,高生态风险区由北向南逐渐转移,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活跃,区域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开展山区生态风险测度对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为研究范围,基于GIS和RS技术,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空间分析模型,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引入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土地利用变化综合生态风险度,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风险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期间:(1)研究区主要在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地类间剧烈转化,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2)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人口密度和粮食需求量增加,导致土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稳定性下降,土地生态风险发生率变大;(3)研究表明生态风险指数和土地利用的综合生态风险度结论一致,均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耕地垦殖指数增大,景观多样性和植被覆盖指数减小,研究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生态风险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强度模型、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1995、2000、2005、2010、2015年5个时段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宁夏红寺堡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红寺堡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2)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强度在1995—2000年上升,2000—2005年下降,2005—2010年持续上升,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和耕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说明随着移民迁入土地利用广度和深度增加,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整体空间分异性不断增加,局部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4)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波动,且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强度模型结果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平塘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参考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不同省份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表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制定了平塘县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并计算平塘县2000、2005、2013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敏感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平塘县生态服务总价值呈上升变化趋势,2000、2005、2013年生态服务总价值分别为560 688.39万、580 534.47万、593 036.20万元;从单项生态服务价值来看,2005~2013年平塘县生态系统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娱乐文化等领域的价值呈上升变化趋势,但其食物生产价值呈下降变化趋势;2000、2005、2013年平塘县ESV对VC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敏感性指数值介于0.003~0.517之间,说明ESV对VC不敏感,缺乏弹性,即结合平塘县区域特征修正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统是合理的,研究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遥感影像,分析了2000—2015年鄱阳湖流域的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借助地统计学、空间自相关、GIS技术等分析方法,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生态风险显现出逐步向高风险发展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南昌市、鄱阳湖附近,南部生态风险较低,形成"北高南低"的局面。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值-高值(H-H)聚集区集中分布于高风险区附近,低值-低值(L-L)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贵州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利用Markov和CLUE-S复合模型模拟出2020年土地利用状况,并以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景观结构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定量评估了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水平不断降低。研究区中东部和西部分别以等级较低的生态风险和等级较高的生态风险为主;2低生态风险、较低生态风险和中等生态风险之间转换是该区景观生态风险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生态改善区和生态恶化区分别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部,且都呈增长趋势;3地形起伏梯度上,各景观生态风险类型集中分布于3级以下,整体上呈现出1级>3级>2级>5级>4级的特点,且生态风险变化集中在1级、2级和3级。【结论】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趋于改善。自然条件优劣、人口压力以及退耕还林政策是影响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对原理、基本原则分析基础上,提出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它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理论,以GIS技术为支撑,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和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特征指标(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指数,廊道密度)。在基本原则指导下,以土地生态评价和功能分区为基础,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调整配置,并对典型景观单元进行土地利用模式设计,以形成高效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山海关区进行了案例实践。  相似文献   

10.
王鹏  王亚娟    刘小鹏    温胜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33(6):197-203
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对象,以1995、2000、2007年和2013年遥感数据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匀度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林地、草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未利用面积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成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沙坡头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159.326 8增加至212.094 4,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加深;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0,说明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从景观多样性来看,研究区景观格局结构趋于多样化;从景观均匀度来看,研究区景观均匀度指数整体水平不高,且研究期内呈下降变化趋势,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复杂化程度较低。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来看,沙坡头区气温和降水等自然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以及政策导向是沙坡头区土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飞跃  万哨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88-5790,5809
依据1999~2008年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对所选取的逆向指标运用倒数法进行正向化处理,采用指数法对所选指标进行标准化,以年为单位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相关数据FB;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实用性、动态性原则,建立了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评价模型计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安全指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4个参数;通过分析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上升趋势减缓,同时得出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水平较低,安全度值为0.645,仅仅处于弱度安全区域,需要加强监控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土地多功能利用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是其基础工作。进而提出一个新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结合熵权法、三角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估,以山东省淄博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指标建立土地利用多功能分类体系。结果表明,淄博市的3个功能指数在2000—2015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生态功能曲线的上升趋势慢于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曲线趋势,说明淄博市在土地利用中对于生态环境关注较少;2000—2015年淄博市土地利用功能从无序变化转化为有序变化,土地利用水平逐渐增高,土地利用冲突性变小;通过在时间角度耦合协调度的分析对比发现淄博市土地利用功能发展还处于磨合阶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须要协调改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土地利用整体上朝利用强度增大、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浙江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与土地利用生态位差值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相关度最高;(3)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控制非农用地的外延扩展,增加农地转用的生态补偿,减小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差值能有效抑制农地的快速减少,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数据统计、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国内与国际研究的异同,明确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未来研究方向,为今后土地生态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结果表明,国内研究虽已初具规模,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而国际研究日臻成熟。国内研究热点为"生态风险评价"、"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国际研究热点为"气候变化"、"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国内分为区域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集群,国外分为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评价集群;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具有相似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还显示,大量科技成果外流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利于国内研究的长期发展。国内外皆重视景观生态风险、重金属与多环芳烃相关研究。国内更注重土地利用变化对人地关系的影响,而国际侧重于风险源-风险受体方面的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5.
祁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14-10817,10836
根据1980、1995、200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动态度、斑块个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研究甘肃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情况;并根据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对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甘肃省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同时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响应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0年甘肃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耕地、建筑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均呈减少趋势;同期各生态系统类型服务价值均呈增长趋势,从总体变化特征看,基本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6.
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元阳县作为哈尼梯田核心区,其土地生态安全不仅关乎该地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还影响着梯田文化的传承。以元阳县土地为研究区,从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出发,选取与元阳县土地利用特点密切相关的18项指标,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元阳县2003—2013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偏低,评价等级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间波动,总体波动呈上升趋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均是导致元阳县土地生态处于较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趋势,土地生态安全达到较安全级以上。通过对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和预测,为元阳县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结合EES模型从环境、经济及社会3方面选取23个评价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对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安全等级从Ⅴ级提升到Ⅱ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指数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地垦殖率、工业"三废"等指标是影响环境指数的重要因素;经济指数持续上升,增幅最大;社会指数呈现小幅波动总体平稳上升趋势,科研、教育投入指标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法,对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地和林地的干扰度较高,建筑用地、园地和湿地的干扰度次之,未利用地的干扰度较小,干扰度指数仅为0.208 7~0.218 0,其中农地干扰度波动较小,其变化范围为0.375 8~0.379 6,建筑用地的干扰度指数波动较大,变化率为-14.10%。(2)20 a来,普者黑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景观损失度变化显著,其中农地和未利用地损失度较大,依次达到0.542 2和0.551 4,湿地、建筑用地和林地次之,园地损失度最小,损失度指数仅为0.119 7。(3)1990-2015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差异较大,1990-2005年较低生态风险所占比例最大,而2005-2015年期间生态风险主要表现为中生态风险等级,生态风险在缓慢增加;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分布与土地利用强度及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加强流域土地综合治理和人类活动调控,促进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作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会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下,江西省南昌市进入21世纪以来最初15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南昌市2000年、2009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图,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重心变化、景观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并定性分析1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大,土地利用程度加深,耕地构成比例由2000年的16.96%减少到2015年的1.46%,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由2000年的16.18%增加到2015年的52.54%;(2)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公共绿地面积增加;(3)各类用地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其中偏移最大的是耕地;(4)从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密度(PD)、凝聚度(COHESION)、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 MN)建立景观斑块类型水平指标,从景观蔓延度(CONTAG)、聚合度(AI)、加权平均形状(SHAPE AM)、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建立景观水平指标,15年间各类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人口、经济和政策是江西省南昌市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变化最直观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