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节水、省肥的双重功效,有很好地推广应用前景。本文作者着重介绍了冀西北地区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要点以及该技术优势,并指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马铃薯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冀西北丘陵地区因气候等多种因素导致玉米产量偏低,为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本文对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耦合技术于一体的简化集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冀农121、华农887、宽城22号品种产量较高,较常规种植模式下产量高出47.36%,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选择优良品种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应该从确定合理播种时期、确定合理种植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探讨高效创新简化耕作模式,可为实现冀西北地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增三改五提高"。"一增"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栽培密度一般为4000株/亩,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栽培密度可提高至5000株/亩以上,近几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栽培密度最高可达到6000株/亩。"两改"一改是栽培技术,采用覆膜栽培,二改是灌溉技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三改是施肥技术,将  相似文献   

4.
正冀西北山地丘陵区水资源缺乏,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多年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产量水平低,农民收入差。为提高粮食产量水平,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宣化县引进示范推广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节水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现简介如下:一、宣化县基本情况该县为山地丘陵区,无霜期120天左右,土质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适宜东北半干旱玉米产区。依据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利用膜下滴灌系统,进行科学补水、施肥,减少田间作业环节,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及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吸肥肥效的试验,初步明确了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探寻到了一些该地区实施膜下滴灌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为该地区旱作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种植玉米试验,研究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用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及水分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有相互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及水分生产效益,尤其是在遭遇严重干旱天气时,相互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玉米产量、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益均在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用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 560.5 kg/hm~2,35.55 kg/(mm·hm~2),46.35元/(mm·hm~2);N,P,K利用率在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共用时分别提高了53.04%,58.25%,44.79%。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养分资源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平均产量10 244kg/hm~2;N、P_2O_5、K_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9.0kg/hm~2、106.7kg/hm~2和56.2kg/hm~2,N∶P∶K=1∶0.51∶0.27;春玉米氮肥施用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施磷量偏高与施钾量偏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7.2%与52.8%,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总调查农户数量的11.3%;磷酸二铵基肥配合尿素追肥的传统施肥模式在冀西北坝下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春玉米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9.0kg/kg和96.0kg/kg。建议: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种植一方面应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充分挖掘产量潜力;另一方面应建立高产高效的施肥调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施肥现状,指导农户科学施肥,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和肥料养分资源投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平均产量10 244 kg/hm2;N、P2O5、K2O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9.0 kg/hm2、106.7 kg/hm2和56.2 kg/hm2,N∶P∶K=1∶0.51∶0.27;春玉米氮肥施用不足和过量问题同时存在,施磷量偏高与施钾量偏低的农户比例分别为47.2%与52.8%,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总调查农户数量的11.3%;磷酸二铵基肥配合尿素追肥的传统施肥模式在冀西北坝下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春玉米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49.0 kg/kg和96.0 kg/kg.建议:冀西北坝下地区春玉米种植一方面应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充分挖掘产量潜力;另一方面应建立高产高效的施肥调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栽培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省工等效应。为解决海南省在旱坡地难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的问题、开发海南省大面积旱坡地资源,特研究了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应用常规喷灌技术节水35.2%、增产26.7%、每667m~2节约用工量6d。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施肥装置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河子垦区主要团场膜下滴灌施肥肥料种类、装置与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膜下滴灌施肥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制约膜下滴灌施肥装置改进与升级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现有施肥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与方案,为研发膜下滴灌变量控制施肥装置,提高膜下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变量控制施肥、精量化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一项集节水、施肥、覆膜为一体的高效灌溉施肥技术。本文介绍了膜下滴灌施肥技术节水、节肥、高效、增温、保墒的作用机理,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基本系统组成、操作技术要领、优势及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最后展望了该项技术应用前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和应用该项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盐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有机肥与不同种类化肥配施对棉花干物质、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对照)、常规化肥、滴灌专用肥、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滴灌专用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产量较滴灌专用肥处理分别增加了5.0%、1.2%和6.3%;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7.7%。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p H较未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有所降低;在0~20 cm土层,距滴头0 cm土壤电导率低于距滴头30 cm,滴灌抑制了表层盐分上升。配施生物有机肥能有效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及产量,调节土壤p H,但是控制土壤盐分的效应不明显。从经济收益最大化来看,最佳施肥模式为常规化肥+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可为北疆棉花膜下水肥剂一体化优化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及玉米不同生育期中氮磷钾肥的分配比例对甜糯玉米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施肥在甜糯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不同滴灌施肥处理施肥量为常规施肥量(270kg/haN、135kg/haP2O5、270kg/haK2O)的50%~100%,其中氮、磷和钾肥的基肥∶苗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3∶1∶3∶3、6∶1∶2∶1和3∶3∶2∶2,测定各处理甜糯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以及籽粒可溶性糖、淀粉、粗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滴灌减量施肥(较常规施肥减量10%~50%)对甜糯玉米的穗长、株高没有明显影响,但玉米的穗粗和茎围增加,秃尖长度减少,植株根系、茎叶、籽粒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产量和肥料产出率分别提高了0.63%~1.40%、12.67%~102.01%。滴灌减量施肥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但对粗蛋白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40%的滴灌施肥量是甜糯玉米适宜的用量。【结论】甜糯玉米采用滴灌施肥方法,氮磷钾肥的用量可较常规施肥量减少30%~40%,既能获得好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河西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及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播种机。该机具由有机肥排肥装置、滴灌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排沙装置、膜上覆土装置和播种装置等6部分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正常工作时机具匹配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和覆沙装置的合理容积;确定穴播器和排肥器的外形尺寸;通过Adams分析软件验证了机具种肥同穴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55m/s时,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92.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97.8%。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覆沙、播种、覆土等工序,实现了旱区玉米的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的栽培且满足覆膜穴播机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西北旱地春玉米磷肥利用更高效的栽培措施,在覆膜与不覆膜2种栽培方式下分别设置条施聚磷酸铵(LAPP)、撒施过磷酸钙(BSSP)、条施过磷酸钙(LSSP)、对照(不施磷肥,CK)4种不同的施磷措施,研究不同措施对春玉米前期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春玉米生育前期,覆膜栽培措施相较于不覆膜处理提高了耕层土壤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旱区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对棉花生长季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碳平衡的影响,比较不同管理措施对棉田土壤碳汇强度的影响。【方法】设置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在棉花生育期每种灌溉方式设有机肥(OM)、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M)3种施肥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测定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通过计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碳汇强度。【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及施肥措施下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随气温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中旬达到峰值,10月中旬棉花收获后降至最低。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土壤碳排放量为滴灌>漫灌;相同灌溉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为NPK+OM>OM>CK>NPK。滴灌条件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为36.38%-58.74%,漫灌条件下为33.73%-52.03%;铃期根系呼吸贡献率最高,生育期平均为48.05%和44.31%。整个棉花生长季节,两种灌溉方式下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均为NPK+OM>NPK>OM>CK。不同管理措施下整个生育期农田土壤均表现为碳“汇”,其中,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汇强度为滴灌>漫灌,不同施肥措施为NPK+OM>NPK>OM>CK,灌溉与施肥互作条件下,滴灌方式下NPK+OM处理碳汇强度最强。【结论】在干旱区棉花生产中,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并实施秸秆还田等农田管理措施,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培肥地力,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能促进土壤固碳减排。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高寒区玉米生产特点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山西省春播早熟区玉米生产积温低、降雨量少、土壤贫瘠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来培肥地力,运用降解地膜减轻环境污染,应用膜下滴灌技术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此外,重点介绍了除草剂的使用以及玉米早、中、后三个主要生长发育时期的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隔行去雄增产技术的应用,使这一地区的玉米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针对赣南地区地形复杂、脐橙种植时水肥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试验区建立了一套水肥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候站、服务器、水肥机、变频器、水泵、控制箱、喷滴灌头等设备。该水肥系统通过ASE中央控制器控制喷头达到果树防霜冻的目的;利用控制箱和控制软件控制水肥机的电磁阀为果树滴灌施肥;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可远程控制果树滴灌和喷灌;气象站数据传输到本地服务器,为果树喷灌提供依据;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果园肥力快速评估得出土壤养分特征统计值,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形成土壤对氮、磷、钾养分需求图,从而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方案利用水肥系统具体施肥。2013、2014、2015年应用了水肥管理系统的脐橙较2012年未使用水肥管理系统的脐橙共计增加产值17.01万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