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格栅坝,以期达到阻止泥石流的流动或起到消能的作用。以往的实践证明,同规格格栅坝拦截泥石流效果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泥石流粒径、质量分数变化的特点,通过同规格及上部窄格模型坝拦截泥石流的模拟过流试验,分析7种格栅尺寸的坝型拦截泥石流的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同规格及上部窄格格栅坝均能有效地拦截泥石流的龙头;泥砂量减少率随着上部的Linin/d95值的增大而减小,当Lmin/d95<1.6时,减少率达到80%以上;且随着下部格栅间隔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应采用上部窄格的格栅坝型,下部格栅尺寸在考虑Lmin/d95的基础上,同时还应考虑Lmax/d95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梁式格栅坝拦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游勇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113-115
通过特殊泥石流试验装置 ,对泥石流梁式格栅坝拦砂性能进行研究 ,初步得到 :梁式格栅坝有全部闭塞、临时闭塞、半闭塞、未闭塞 4种闭塞类型。当梁间距 b与泥石流体中最大颗粒粒径 dm ax之比 b/ dmax≤ 1.0时 ,格栅坝基本闭塞 ;b/ dmax≥ 1.5时 ,格栅坝未闭塞 ;1.0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解决普通格栅泥石流拦挡坝容易被损毁的问题,提出带摩擦阻尼器的新型泥石流格栅拦挡坝,为摩擦阻尼器在新型泥石流格栅坝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钢球模拟泥石流中的大块石,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这种新型坝体进行泥石流大块石的冲击模拟。[结果]与普通泥石流拦挡坝相比,带摩擦阻尼器的新型泥石流拦挡坝在巨石冲击坝体时梁柱节点处的应力响应明显减小。[结论]新型泥石流格栅坝在位移、能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1 减缓、阻止泥石流泥石流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由于钢制三维格栅型防砂坝具备钢的弹性,可缓冲泥石流的冲击能量,从而能减缓、阻止泥石流的运动。2 具有调节泥砂机能第一阶段,减缓、阻止泥石流的运动,使泥砂堆积在坝前。第二阶段,将堆积在坝前的泥砂从格栅孔徐徐排出,恢复坝前拦蓄库容,为阻止下一次的泥石流的发生作存准备。即:阻止泥石流前锋由于巨砾的集中所具有的破坏力,保障了河川的有效机能,并能防止灾害。  相似文献   

5.
钢制格栅坝拦截泥石流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拦截泥石流,世界各地设计并实施了多种坝型。在日本,多采用透过型格栅坝来防治泥石流危害。2005年日本学者中村?等人开始研制混合类加前扶垛型钢制开放式格栅坝。其结构做了调整,在原独立单体的基础上,增设横栏、加密立柱,构成桁架式格栅坝,研究其对泥石流的拦截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格栅坝上游侧有巨砾石堆积,在格栅坝内部没有堵塞。如果横栏的间隔是d95×1.0以下,与开口间隔没有关系,堵塞率在95%以上。对于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如果横栏间隔在b2/d95=1.0,最下层横栏的间隔(b1/d95=1.0,1.25,1.5)没有关系。开口在b3/d95=1.5得到相同的泥石流拦截率。横栏间隔为b2/d95=1.0的格栅坝上层部分,没有堵塞,泥沙的拦截率急剧减少。辅助纵筋配置要求,可采用较细线材,纵筋的间隔必须紧密,才能对泥石流有拦截率。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设置格栅坝,辅助纵筋的间隔设置为b1/d80=0.5,1.0,对泥沙拦截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铁丝网坝是为防治泥石流而设计的渗透型水土保持设施。1975年在日本上上掘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作用是减少泥石流的流动。但1976年发生的石砾型泥石流,使原网坝中部的4条吊索断裂。分析存在的问题:吊索荷载过于集中,向吊索的下游方向移动不顺畅,造成吊索的磨损。2003年改良设计,重点加强了对荷载集中吊索的研究,充分考虑了吊索向下游方向位移,研究了除石以及复位作业的施工性。据2010年日本相关部门统计,按新方法设计的铁丝网坝,至此已捕捉数次泥石流。在性能方面主要体现在:1)通过减少河床作业保证施工安全;2)能充分考虑自然环境;3)能确实捕捉泥石流。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稀性、黏性及过渡性大流量泥石流的水石分离结构——鱼嘴式穹隆格栅坝,其为外形类似于鱼嘴状的流线型穹隆状格栅过滤筛,基本组成为格栅坝、鱼嘴及嘴前锚、坝后基础、坝下基础、驳岸等导流设施、护坦、泄流槽,格栅坝主体为纵横向劲性骨架,格栅上覆盖柔性网加密格栅网眼。就鱼嘴式穹隆格栅坝的空间形态、结构和设计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浙江省青田县某移民点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出发,对该区泥石流的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防治措施、工程布置的依据以及格栅坝、排导槽等工程措施的结构设计,为该区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类型有很多种,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配置模式也不尽相同,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坝型,因地制宜地配置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针对面板堆石坝和重力坝两种坝型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模式进行的研究和对比分析表明:面板堆石坝可形成坝下平台,可布设园林绿化措施形成大坝观景平台;重力坝绿化面积有限,应针对性地选用先进的高边坡绿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干旱风沙区修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可同时起到拦泥与蓄水的作用,并对改善风沙区生态环境、发展绿洲农业起到促进作用。用沟道内洪水冲积形成的砾砂混合料作为筑坝材料,既可以就地取材,又可以充分发挥土料透水性强的优势达到雨洪转化的目的。通过野外和室内试验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应用多种方法对宁夏同心县长沙河流域的上流水骨干工程的坝坡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风沙区砾砂混合料用于修建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能满足坝坡稳定和渗透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甘洛县泥石流类型主要属暴雨泥石流。按状态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按组成物质分为泥石流和泥流,按流体性质分为稀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和过渡性泥石流。防范措施有:1、修筑拦砂坝等,达到局部治理;2、回避泥石流;3、疏通沟道,加固工程,提高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在对透水型谷坊坝进行评价与修改和新设计时,必须把握泥沙移动形态。然而,其有效方法是用数学模拟。对泥石流的模拟试验,多数采用频分多路复用法(FDM);少数用数字地形模型(DEM)进行计算。但不同程度存在计算难度。2009年日本学者丹羽论等人依据浅水流方程在二维平面,用有限元素法对透水型谷坊坝进行了泥石流的模拟试验。以基准面和水面海拔之差作为连续式的未知量,对泥石流区域流动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此法适用在透水型谷坊坝周边泥石流泥沙堆积的模拟。能在定量上对透水型谷坊坝的进行评价与分析。今后,有待于提高在移动边界附近的计算精度的研究和输送泥沙质量浓度等评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正>1 前言以调查分离泥石流设施调节泥砂效果为目的,建设省九州地方建设局大隅工程事务所于1990年2月6日在樱岛/野尻川修筑宽20m,长30m的分离泥石流的设施,目前已拦挡多次泥石流,20t左右的巨石堆积在格栅上和设施两侧,格栅顶部略有些凹陷变形。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是当前世界性灾害。防治泥石流的坝型多种多样。2002年8月日本首次利用铁丝网拦截泥石流,2003~2004年曾经历3次泥石流的考验。日本学者守山浩史等人就铁丝网拦截泥石流的作用与效果作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针对铁丝网坝拦截泥石流后所表现出的弱点提出改进方案。其结论:当铁丝网坝处于未接受泥石流冲击的空负荷状态时,可以轻松地拦截泥石流,即使受点损伤,也影响不到网坝的防御机能。对处于具有张力条件下的铁丝网坝,再加上不能除掉的巨砾连续作用,当再次拦截泥石流时,将会对铁丝网坝造成损坏。当坝体拦截泥石流后,及时地清除所有淤积物和巨大砾石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为了安全地清除拦截的巨石,在铁丝网坝环形网的上部安装一个卸口接头是改进该项工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对治理工程进行效果评价是保障泥石流沟道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以陇南地区泥石流拦挡坝为例,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了影响泥石流拦挡坝运行效果的变量信息,采用AHP模糊综合法,构建了包含4个要素层、13个指标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量化分级,结果表明:陇南地区约94%的拦挡坝达到较优及以上级别,工程运行良好,应吸取成功经验;评价为较差及以下的拦挡坝约占6%,为带病运行或失效工程,需要重修或者加固,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汶川震区哈尔木沟堵河型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谢忠胜  石胜伟  佘涛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1):327-332,337
[目的]分析汶川震区哈尔木沟堵河型泥石流灾害特征,为堵河型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震后历次泥石流跟踪调查,分析哈尔木沟地质环境演变过程。利用雨洪法等计算了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并采用经验公式计算了不同频率的泥石流堵河可能性。[结果]哈尔木沟泥石流流体特性、交汇条件和主河水文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堵河,4个经验公式计算均显示,P=1%(100年一遇泥石流)以上规模的泥石流有严重堵河风险。对哈尔木沟治理工程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发现经过3个水文年共7次泥石流灾害的检验,治理工程防灾效果明显,但同时还存在拦挡工程平面布局不合理、坝肩渗流、溢流口淤积、排导槽冲刷损毁等问题,影响了防治工程的安全可靠度及防灾效果。[结论]针对哈尔木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应通过增设拦挡工程,修复加固排导槽等方法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7.
舟曲县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现场调查、勘测,从流域地质环境条件,该次泥石流形成及活动特征,固体松散物质储存及补给方式,沟道冲淤变化及县城防灾等分析入手,阐述了拦挡工程在三眼峪沟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的治理观点;对拦挡坝工程类型进行分析选择,提出了采用抗冲击力强的中、高拦挡坝治理该沟泥石流,以确保足够的拦砂库容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依据各沟段泥砂补给及泥石流活动特征,分析拦挡坝构筑物形式及其功能和作用,系统部署了沟道拦挡坝工程。  相似文献   

18.
水电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扰动地表和破坏植被,加剧工程区水土流失。多数水电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主要在主体工程设计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未能从全过程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四川省巴郎口水电站从水土保持角度优化和控制水电工程设计,实现全过程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在选址选线上应避开敏感区域,如水土保持实验示范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区、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大型滑坡体分布区、植被良好区等;以减少土石方量和工程占地为目标,对工程各项目进行优化设计;采取经济实用措施治理扰动面和弃渣堆放场,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和实地考察,证实了钢管透水型防沙坝具有拦截泥沙作用.同时,通过试验模型、实地调查也进行了缝隙坝对冲刷泥沙调节效果的研究.但混凝土缝隙坝对泥石流拦截作用尚未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缝隙坝发挥拦截泥沙作用主要取决于坝堤回水是否导致泥石流前端不能到达坝址处就停止,而在退水期,堆积在坝堤近旁的细粒泥沙流出后,总体上不能拦截泥石流等问题.这将是决定能否在有泥石流危险的溪流处设置缝隙坝的首要问题.因此,设想在泥石流危险河段中间、出口、泥石流冲积扇上端改变行洪坡度来观察缝隙坝对泥石流、泥沙流、冲刷流的泥沙拦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定西地区南部的泥石流,主要发育在漳县、岷县两县,该区几乎每年都发生泥石流阻塞境内甘川公路的现象,泥石流对两县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不良的地质现象,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固体物质,大比降的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流通条件,加上降雨等因素的作用,致使该区泥石流暴发频繁。据分析,日降雨量大于29mm且10分降雨量大于9mm,都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合理配置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抑制泥石流的发生。根治泥石流,建立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应从恢复植被目标出发,科学配置林草措施,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修建沟道拦蓄工程。目前,首先应做好预警工作,其次要制订防治规划,并逐步付诸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