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现有柞蚕场及停蚕后封育的柞树林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现有部分柞蚕场沙化严重,主要表现在植被群落组成单一,柞木灌丛稀疏,层次结构不明显,缺乏草本、灌木层植物,植被覆盖度低,沙石裸露,有机质含量很少。杂木林和封育蚕场枯枝落叶生物量比正在放蚕的柞蚕场提高85.0%、3.5%和182.4%;枯枝落叶的持水量提高118.0%、51.7%和90.5%;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及最大含水量均高于放蚕的柞蚕场;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土壤明显高于柞蚕场;柞蚕场封育后的林分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平均含量比正在放蚕的柞蚕场提高49.6%~116.5%,25.0%~100.0%,2.7%~38.4%,对柞蚕场生态效益、柞蚕生产过程以及柞蚕场遭到破坏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实现柞蚕场的可持续经营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退化柞蚕场栽植红松成为辽东山区一种被林农广泛接受的生态恢复模式;但是,目前对这种恢复模式的适用范围、具体技术和实施效果还不甚了解。通过对辽东山区典型退化柞蚕场营建的柞树-红松混交林林分生长规律、红松结实规律的调查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域退化柞蚕场营建柞树-红松混交林的生长情况,确定了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柞树-红松混交林的最适造林密度。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山区退化柞蚕场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2010—2015年的辽东地区柞蚕场的调查报告,整理出柞蚕场经营现存的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经营技术改造的策略,提出了柞蚕场更新改造、土壤培肥和植被恢复的技术方法,可为辽东地区柞蚕场经营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宁东部山区柞蚕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东山区柞蚕场的发展对策:完善柞蚕业的管理体制,控制放养规模,依靠科学技术改善柞蚕场的生态功能,推广林蚕兼作,改善蚕场景观和生态环境条件,综合规划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5.
最近30 a,辽东山区的柞蚕场资源明显出现衰退趋势,年均衰退率在0.89%,整个辽东山区的蚕场砂化和退化面积已占23.4%,达1.5×105hm2,水土流失逐年增加,局部地表已出现沟蚀现象。本文通过对现有柞蚕场资源调查,分析了柞蚕场砂化、退化的成因,并就柞蚕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提出了柞蚕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地区扎兰屯和阿荣旗两地柞蚕场和柞树天然林的林分因子、灌木层种类及生物量和地表植被组成,以研究柞蚕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柞蚕场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科学规范的柞蚕生产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合理的放养则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岫岩县现有柞蚕场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柞蚕场现状将其分为3类,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化蚕场提出了改造模式,以期为退化蚕场植被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丹东地区林业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即防护林比例过低,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成熟要比例偏低。提出了今后的调整意见:增加防护林和薪炭林的比例;压缩柞蚕场的面积,保护板栗资源,加强板栗低产林改造;通过栽针保阔、封山育林等方式,提高柞树用材林的产量和质量;更新造林树种选择;严格控制采伐量,提高成熟林比例。  相似文献   

9.
柞蚕场封山育林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柞蚕场、柞蚕场封山育林6a、9a的植被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蚕场封山育林可明显促进蒙古栎等乔木的生长和郁闭,但由于萌生,林木的水平分布多呈现聚集于母树的丛状分布;封育后由于林分郁闭,林内光照降低,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盖度有所减少;通过多样性指数测度,封育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柞蚕场;封育后由于森林凋落物的增加使枯落物存储量不断增加,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林地涵养水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放养柞蚕能否获得好的收成,稚蚕期的保苗工作很重要。但柞蚕放养通常是在有柞树林的山区或丘陵地带进行的,这些地区不但柞蚕敌害多,而且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也很频繁。由于稚蚕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较弱,发生在稚蚕期的敌害和一场突如其来的气象灾害往往会给保苗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有时甚至是只蚕不剩。为了提高保苗率,增加放养柞蚕的经济效益,蚕业科学和技术人员研究出多种稚蚕保护措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