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期仔貂的死亡大多发生在5~10日龄内,尤其是5日龄内最多,可占全年幼貂死亡数的70%~80%。仔貂死亡的原因很多,除母貂怀孕期营养不良产出弱仔发生死亡或母貂患病外,其余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养貂生产中应该认真分析死亡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仔貂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水貂患链球菌病少见报道。前不久。广东省某养殖场饲养的种貂突然发病.随时间的延长,发病死亡貂只增多,疫情持续1个多月,共发病200只.死亡175只,其中母貂死亡率达85%,而公貂死亡率只占3%;病貂主要限于成年母貂,尤其是妊娠母貂。而公貂发病较少,两者的发病死亡率差异较大。后送入我处诊治.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引进适应高寒牧区肃南县饲养环境的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边区莱斯特羊与当地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了明显的杂种优势和肉用特征。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美甘F1羔羊平均初生重比当地甘肃高山细毛羊提高28.2%,1月龄、3月龄、6月龄和8月龄体重分别提高31.6%、34.1%、24.2%和31.5%,初生至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33.2%;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3.7%,体长增加14.6%,胸围增加27.6%,管围增加13.2%;8月龄胴体重提高44.4%,净肉重提高53.4%。边甘F1羔羊平均初生重比当地甘肃高山细毛羊提高22.0%,1月龄、3月龄、6月龄和8月龄体重分别提高23.7%、20.0%、23.1%和25.4%;初生至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27.1%;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9.0%,体长增加17.5%,胸围增加30.7%,管围增加17.8%;8月龄胴体重提高34.8%,净肉重提高42.0%。  相似文献   

4.
以1日龄雏鸡500羽,随机平均分为5组。在自然感染鸡球虫病的条件下,采用常规管理,从7~55日龄,分别以0.25×10-6、0.5×10-6、1.0×10-6剂量的新球灵饮水和125×10-6复方氨丙啉拌料给药及空白对照,其成活率分别为:98%、100%、100%、95%、78%。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繁殖期母貂饲粮中锰的适宜量.试验选取150只平均体重为(1005±113)g的健康成年母貂,根据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每组设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各组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Ⅰ组)、15(Ⅱ组)、50(Ⅲ组)、100(Ⅳ组)和500mg/kg(V组)锰的试验饲粮.锰以有机螯合锰形式添加,基础饲粮中锰含量约为25mg/kg.试验时间为2011年1月26日至2011年6月23日.结果表明: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母貂血清雌二醇与孕酮含量、妊娠天数、受配率、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初生窝重、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1日龄和7日龄平均个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母貂产仔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貂断奶成活数、断奶成活率有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中添加有机螯合锰对配种跨度影响不大,但能够缩短平均初配持续天数,使配种更为集中.饲粮有机螯合锰添加水平对仔貂断奶窝重、15日龄和45日龄平均个体重及1~45日龄平均日增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仔貂断奶窝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先增后降,Ⅳ组、V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仔貂15日龄平均个体重随着锰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Ⅰ组、Ⅱ组与V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仔貂45日龄平均个体重和1~45日龄平均日增重均以Ⅱ组最小,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母貂繁殖性能及仔貂生长性能,建议繁殖期母貂基础饲粮锰含量在25mg/kg左右时,锰(有机螯合锰形式)的添加水平为100mg/kg,即饲粮中锰总含量在125mg/kg左右.  相似文献   

6.
平均15月龄的夏晋、西晋、利晋杂交1代和晋南阉牛各4头,按美国NRC肉牛营养标准配合日粮,经100天育肥后屠宰(约18月龄)测定其肉用性能。复晋、西晋、利晋和晋南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是904.5±9.12,838.5±6.2,824.3±3.29和618.7±16.6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消耗总可消化养分6.11,7.01,7.15和7.83千克;消耗粗蛋白质846.7,931.1,949.1和1047.9克;宰前活重分别为421.5±7.94,412,0±7.53,404.3±10.52和318.0±11.63千克;屠宰率平均分别为57.5.56.96,55.97和51.69%;肉骨比分别为4.65,4.35.5.12和4.1;体腔脂肪总重分别为15.85,11.15,11.70和17.35千克。结果表明,杂交牛肉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水貂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母貂有2-4个发情周期,但时间比较集中,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有差别,北方大约集中在3月上、中旬。时间性强,误时就空怀。繁殖技术要求复杂,难度较大。因此要严格掌握母貂发情期,适时搞好水貂配种工作,提高母貂繁殖率,做到抓准、抓紧。1 种用貂的选择 就毛绒品质而言,种用貂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复合氨基酸饲喂蛋鸡,是当前广开蛋白同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995年5月27日至8月28日在潮泉镇百福图综合养殖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鸡分组:选百福图综合养殖场自孵.196日龄罗曼商品代蛋鸡36O只,分为五组每组设两个重复,第1、2、3、4组为试验组,复合氨基酸添加量分别为O.7%、1.7%、2.7%、和3.7%一第5组为对照组。1.2试验用复合氨基酸是畜禽的毛蹄等角质蛋白水解而成,由肥城市龙山化工厂生产,含蛋白47.8%,含18种畜禽所需氨基酸464%。1.3口粮配…  相似文献   

9.
应用正向间接血凝实验,对福清市某规模化猪场猪免疫状况进行监测。检测经产母猪30头份,后备母猪30头份,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3%和66.6%。检测5、10、20、30、40、60、80、100各日龄段的小猪各18头份,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77.8%、88.9%、94.9%、66.7%、33.3%、16.6%。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母猪和60日龄以后的架子猪猪瘟抗体水平偏低,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虽然仔貂早期死亡的原因很多,有冻死、压死、饿死等,但是母貂日粮营养水平不足对仔貂成活率的影响较大。现将提高母貂日粮营养水平对仔貂成活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试验设计将妊娠水貂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中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呼和浩特市某养兔场1月龄~3月龄共500只兔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该场2006年3月~5月共发生兔球虫病196只,死亡180只,其发病率为39.2%,病死率为91.8%。发病率和病死率在1月龄兔分别为5%和10%,2月龄兔分别为90.0%和98.8%,3月龄兔分别为6%和16.7%;其中2月龄幼兔发痛和病死率最高。本次鉴定感染球虫总类共儿种,其中以兔松林艾美耳球虫(Eimeria.matsubayashii)、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和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arts)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感染率的24.5%、15%、14.5%和11.5%。  相似文献   

12.
按照莱芜猪及合成系世代制种目标制种繁育,后代生后7~10日龄断奶隔离,人工哺乳喂养,并对繁殖母猪和出生仔猪进行疫病预防和药物控制,达到种猪群的净化。试验期为2001年9—12月。种仔猪平均断奶日龄9.2d,至60日龄培育期试验结束:选择出的182头莱芜猪及合成系种仔猪9.14、20.35.60日龄平均体重分别为2.60kg、2.55kg.2.80kg、4.55kg.12.81kg;10~60日龄平均日增重为204g,料重比1.53:1;10~20日龄平均每头耗鲜牛奶3001.81mL;成活率97.30%,淘汰率5.61%,消化性腹泻发病率12.6%,气喘病、皮肤病等顽固性传染病控制率100%。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且长势良好。与常规饲养45日龄断奶的仔猪长势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在春季养貂除做好一般饲养管理外,应把好提高怀胎率、仔貂成活率及防疫治病关。 (一)把好提高母貂受胎率关 配种要适时。因发情期与光照有关,室外要比室内饲养的发情早,3月5~12日这一阶段,母貂即陆续发情,如光照每天约11小时,发情周期为7~9天,持续期为3天,这时对所有发情  相似文献   

14.
1选择标准 水貂是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鼠类、鱼、鸟、蛙、蛇、蝼蛄、麝鼠及昆虫等。饲养种貂要选择头、眼灵活,好动戏耍,四肢无残疾的。公貂体重达2千克以上,不超过2.5千克,母貂体重1.0千克以上,不超过2千克;公貂鼻尖至尾根45厘米以上,母貂38厘米以上,公、母毛色要一致,绒毛要厚,真毛要长。母貂要母性强且温顺,健康无疫病,吃料、饮水正常,无患病史,无食毛斑迹,无咬尾病理表现。母貂产仔数在5-7只以上,公貂配种能力再20次以上。头体比例正常,有咬尾、食毛症的不可选为种用。立夏后(5月6-8日)后出生的水貂不可留作种用。  相似文献   

15.
本次试验就雏鸡首免日龄进行探讨,选用三组雏鸡分别在1日龄、7日龄、14日龄进行首免试验。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检测雏鸡母源抗体及免疫抗体效价(各组雏鸡母源抗体效价log^2的反对数值(本文以下相同)平均为22.33、21.33、20.67;各组雏鸡免疫后13天抗体效价平均分别为211.33、20.33、29.67),并结合免疫保护攻毒试验(保护率分别为1日龄;100%;7日龄:90%;14日龄:90%),得出:本次试验雏鸡在母源抗体效严为22.33的1日龄进行首免最合适。  相似文献   

16.
动物医院门诊病鸡球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送检扬州大学动物医院50只鸡的球虫感染情况调查显示,15日龄以内鸡的球虫感染率为20%,15—50日龄鸡为96.5%,50日龄以上鸡为100%,总感染率为90%。共检出7种球虫,即柔嫩艾美耳76%、堆型艾美耳56%、巨型艾美耳22%、早熟艾美耳16%、和缓艾美耳10%、毒害艾美耳4%和布氏艾美耳2%。柔嫩和堆型为优势种。球虫多为混合感染的占71.1%,2种球虫混合感染最多占44.4%。传染性法氏囊病例鸡中,严重感染球虫的最多为43.1%。  相似文献   

17.
(一)绒山羊选购的技术要点1.年龄。绒山羊公母羊一般5月龄性成熟,18月龄开始配种,3-5岁是繁殖的最佳时期,7-8岁繁殖力渐渐衰退,10-15岁终止发情。根据绒山羊这一繁殖规律,最好选购2-4岁的母羊为种羊,占羊群的55%-60%。鉴别绒山羊年龄的方法很多,但都比较麻烦、费力,  相似文献   

18.
放牧前后肉用羊体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00日龄、1岁以及5岁年龄段的杂种肉用羊为实验用羊,采用冷式提取脂肪技术以及气相色谱(GC)技术测定了肉用羊不同阶段体脂脂肪酸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前与放牧后羊体脂脂肪酸表现出显著的变化。在肌肉中,放牧前羔羊、放牧1岁羊及5岁成年羊之间在单链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分别为45.22%、27.46%和24.83%。羔羊和1岁羊及成年羊在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分别为8.45%、5.78%和5.1%(P<0.05),奇数碳脂肪酸在5岁成年羊肉中为最高,达到6.09%,其次是1岁羊,为5.74%,羔羊最低,仅为2.89%,三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肌肉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羔羊为最低,其含量为0.14%,其次是1岁羊,为0.34%,5岁成年羊的含量最高,达于0.41%。皮下脂肪酸在年龄组之间也表现出变化,三个年龄组之间比较,单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以羔羊为最高46.35%,其次为1岁羊31.55%,最低是5岁成年羊28.45%,三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岁羊最高为5.69%,羔羊次之5.47%,5岁成年羊最低4.86%,羔羊和1岁羊该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5岁成年羊(P<0.0),但是,羔羊和1岁羊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年龄组皮下脂肪中奇数碳肪酸的含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其含量分别为5.46%、5.84%和5.99%。羔羊皮下脂肪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为0.1%,显著低于5岁成年羊(0.2%)。1岁羊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居中为0.14%,与其他两个年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断奶日龄与季节对仔猪生产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水龙  金俊峰 《养猪》1997,(1):17-18
杜×长上组合,35日龄断奶397窝,28日龄断奶129窝,结果至60日龄的仔猪个体重分别为18.23千克和15.66千克,日增重分别为278克和236克,分别提高16.4%和17.9%(P<0.01)。但仔猪断奶时的哺育率和60日龄时的育成率,不同断奶日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夏、秋、冬季仔猪育成率分别为93.6%、92.7%、79.1%,冬季明显低于其他季节(P<0.05)。  相似文献   

20.
引进无角陶塞特、波德代、萨福克与张掖市本地饲养的蒙古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一代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与蒙古羊比较,陶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4.6%,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2.5%、16.1%和13.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2.0%;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4.3%,体长增加17.1%,胸围增加27.19/6,管围增加16.6%;6月龄胴体重提高29.92%,净肉重提高37.82%。波蒙杂交F1羔羊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2.2%,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3.0%、23.3%和15.3%,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4.5%;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19.7%,体长增加19.7%,胸围增加30.9%,管围增加17.0%;6月龄胴体重提高33.88%,净肉重提高43.17%。萨蒙杂交F1公母平均初生重比蒙古羊提高21.3%,1月龄、3月龄和6月龄体重分别提高16.7%、15.2%和11.6%,初生至6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0.4%;6月龄平均体高增加47.8%,体长增加33.5%,胸围增加49.0%,管围增加26.8%;6月龄胴体重提高31.04%,净肉重提高42.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