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余红1号系杂交育成,母本为余金6号,父本红410。1978年晚季杂交,于1982年晚季(F_8)在长沙获得优良定型株系,1984年定名为余红1号,1989年通过认定。 1983至1984年在湖南农学院实验农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余红1号亩产分别为529.1公斤和512.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分别增产27.26%和34.87%,达极显著水平。1985年进行多点试验, 5个点平均亩产417.5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增产19.1%,  相似文献   

2.
“84177”(洞庭晚籼/云南大粒//洞庭晚籼/IR152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于1983年育成的晚籼糯新品系。1981年品系鉴定亩产476.6公斤,比对照“余赤231-8增产2%。1986年参加省优质米区域试验,18个试点平均亩产404.5公斤,居参试晚糯品种的首位。 “84177”米粒呈长椭园形,乳白色无心腹白,糯性好,食味佳,适合于食品加工。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糯米。其米质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农早9号(原代号CQ081)是我所用(红410/湘东)F_1×(红410/罗青向4)F_1杂交选育成早籼中熟新品种。1987年所内品比试验,亩产与“119”相当,熟期比“119”早熟1天左右。1988年续试,亩产428.89公斤,比“119”增产16.97%,同1年参加南平地区早籼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370.0公斤,比对照种“119”增产6.0%,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日产量第一位;宁波市农科所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亩产455.0公斤,居16个参试品种首位,比浙江省当家品种“二九丰”增产26.67%,比“119”增产17.42%。1989年分别参加省、地二级区试:地区区试据12个试点统计,平均亩产387.33  相似文献   

4.
“119”是我所用红410与湘矮早9号杂交选育成的中熟早籼新品种。1983、1984年参加建阳地区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1.4公斤与398.2公斤,比对照种“7944”增产0.1%和19.7%;1984、1985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402.0公斤与412.0公斤,比对照种红410增产8.6%与5.6%;1986年参加南方稻区区试,平均亩产437.3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5.88%,达显著标准;同年作为阳地区中熟组区试对照种,亩产429.7公斤,日产量3.64公斤,均居参试品种首位。“119”中抗稻瘟病和纹枯病,中感紫杆病,但抗性比目前生产上仍在种植的中熟品种(如红系品种)强。全生育期118天左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适应广大农村肥料水平不断提高,耐肥抗倒的晚稻新品种,湖南农学院作物育种教研室在1977年用“余金6号”作母本,“红410”作父本杂交,于1982年选育出了定型新品系“余红1号”。通过1983年品种比较试验,折合亩产1058斤,比对照“余赤231—8”  相似文献   

6.
湘春豆10号     
湘春豆10号是湖南省作物所以六月白为母本,四月白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春大豆中早熟品种。1982—1983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44.3公斤,比矮脚早和湘豆5号分别增产8.86%和7.88%。1985—1987年参加南方九省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0.6公斤,比矮脚早增产16.58%。湘春豆10号抗病、抗倒伏、耐旱、  相似文献   

7.
台杂2号     
“台杂2号”(台二A×T806)是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杂交新组合。其不育系台二A(原名76-27A)是典型矮秆晚粳型不有系,具有矮子占矮源。T806属大穗中粳型,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均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产量表现:1983年试种,亩产491公斤,比对照“秀水48”增产47.3%。1984、1985年参加台州地区区试比对照:“秀水48”增产2.1%和18.7%,均名列第一。1985、1986两年参加南方稻区双季稻区试,平均亩产为418.5公斤和468.3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i16. 33 %和8。 66 %,名列第一和第三。1985、19肠年参加浙江省粳杂品比及区试,亩产分别…  相似文献   

8.
晋花1号花生     
这个新品种是山西省农科院经作所于1981年从引进的品种及其资源中选出单株,是“花29”的变异单株。1985—1987三年在28个点上参加全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4.9公斤,平均比对照“花37”亩产259.2公斤增产9.9%,居三年25个品种之首位。1986—1987两年在6处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69.4公斤,比对照增产19.6%。这个新品种粗蛋白含量25.06%,  相似文献   

9.
试验于1979年在长沙地区进行。供试品种余赤231—8,6月25日播种,7月28日移栽,9月15日抽穗。从抽穗后第25天开始,每五天收割一期,共收7期。小区面积0.01亩,重复4次。试验结果,在当年晚稻成熟时期的气候条件下,余赤231—8的最适收割期在抽穗后  相似文献   

10.
早熟早籼“558012”陈向阳(晋江市农技站)“558012”是福建省稻麦所选育的常规良种。1991年,参加泉州市早稻品种区试,折亩产462.5公斤,比对照种“11g”亩增86.4公斤,增产25.2%。1992年晋江市扩大种植2000亩,平均亩产43...  相似文献   

11.
“601”是三明市农科所以78130与CQ064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三明市农科所在本所沙壤田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同年在我县南口乡摘穗倒种,19、89年该乡井龙村试种1.6亩,亩产干谷455公斤;黄潭乡农技站试种1.18亩,平均亩产466公斤,比78130亩增产57公斤,增产12.33%,亩日产量比78130高0.51公斤。我县良种场区试结果折亩产419.17公斤,比对照79106亩增19.17公斤,达极显著水平。三明市联合区试8个点产量  相似文献   

12.
泉麦900于1979年用25万伦琴60Cor辐射依尼亚66/晋麦33//3晋麦2148///5晋麦2148F_0代种子选育而成的。一、产量:86~87年参加华南三省(区)区试,泉州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23.5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199.0公斤增产12.3%;莆田市农科所点,平均亩产231.6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18.5公斤增产6%。同年南安县用七个品种设三个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亩产236.8公斤,比对照种晋麦2148亩产204.2公斤增产16.0%;并于南安县的丰洲、洪濑、官桥等乡镇示范近300亩,平均亩产226。O公斤,高达291.0公斤,比晋麦2148及福凡16分别增产18.4%及  相似文献   

13.
珍汕97A/97107—125简称“汕优125”,其恢复系是湖南省郴州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用窄叶青 8号与 IR30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后,经1983—1984年两年多点试验鉴定,表现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是目前表现好的早熟组合之一。 “汕优125”1983年参加郴州地区农科所新组合鉴定,平均亩产477.5公斤,居23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广陆矮4号每亩增产61.1公斤,增产14.6%;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115公斤,日产量4.25公斤,7个试点中,有6个点比对照湘矮早9号增产,幅度为2.2—14.3%,1984年参加湖南省杂交…  相似文献   

14.
<正> 品种来源湖北省宜昌地区兴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北斗星”作母本和“康革1号”作父本,1975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621—12。1985~1987年参加由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王持的湖北省马铃薯新品种区试,表现增产、抗病、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1986年省区试亩产1965.90公斤,较对照品种米拉增产17.69%;1987年亩产1524.85公斤,较对照增产12.89%,在两年21点次试验中均达到极显标准。198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榛子乡生产示范40亩,平均亩产2256.5  相似文献   

15.
“闽科早22号”是以“四丰×竹科2号”作母本和“78130”杂交而育成的早中熟早稻新品种,1989年全省示范3~4万亩。1990年全省示范10万亩,现将示范结果汇总如下: 产量表现“闽科早22号”1989年参加福建省水稻中熟组预试,平均亩产410.2公斤,比对照种“119”增11.6%,达极显著,产量名列第一;199年继续参加中熟组省区试,16个区试点平均亩产391.8公斤,产量也位居首  相似文献   

16.
汕优桂44     
汕优桂44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1984年用珍汕97A和新选育的恢复系84—4(即桂44)配组而成,属感光型杂交晚稻组合。1988年经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一、试验试种情况 1984年参加水稻所杂交晚稻型新组合产量比较试验,平均亩产452.5公斤,比汕优30选亩增63.5公斤,增产16.3%。1985~1987年参加广西杂交晚稻区试,三年22个区试点平均亩产均比对照种增产,名列第一。1985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450.5公斤,比对照汕优6号增产5.21%;1986年桂南8个试点平均亩产383.4公斤,比对照汕优30选增产7.12%;1987年桂南7个试点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汕优3…  相似文献   

17.
“芭红18”(原名“558018”)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以NT02为母本与芭芒稻/科红-3∥红云33为父本杂交而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1989年引进三明市试种,1991年全市已扩大种植7200亩。一、产量表现“芭红18”于1990年、1991年参加三明市早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7.3公斤和476.79公斤,名列迟熟组第二和第一,比对照种“79106”分别增产7.13%和6.16%,  相似文献   

18.
威20A/82—1(简称“威优821”)的恢复系,是湖南省安仁县农科所从1979年开始,用巾丰28/测64选育9代而成。1982年配组,表现优势明显。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早稻区域试验,8个点平均亩产484.15公斤。全生育期112—119天。单产略低于威优64,全生育期要短6—8天。1985年参加湖南省杂交早籼新组合联合鉴定, 6个点平均亩产465.55公斤,比对照湘矮早九号增产7.31%,达显著水平。单产在12个新组合中列第3名,日产4.035公斤。全生育期115.4天,比湘九早熟0.2天。1986年参加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18个点平均亩产471公斤。其中表现好的有零陵地区农科所和衡阳市…  相似文献   

19.
浙皮2号(83—12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3年育成。1990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优良大麦品种。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亩产240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1986、1987年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折亩产217.2、237.3公斤,比早熟3号分别增产5.6%、5.93%。其中1987年省区试浙北片(包括杭加湖宁绍地区)10个点试验,折亩产282.46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9.87%,达显  相似文献   

20.
宁早517系我所意珍与红410杂交后代,再与IR50杂交育成的早籼迟熟新品种。经本所85~86两年品比,产量居冠,分别比78130增产5.27%和4.77%。经宁德地区86~87两年区试,亩产为442.1和429.5公斤,均居第一名,分别比78130增产2.73%和12.7%;经过87~88两年省区试,87年比对照种77—175增产7.2%,早熟2.7天,居第三名,认为丰产性与稳产性较好。88年待汇总。 86年漳平县区试结果,亩产486.91公斤,居第一名,比对照种79106增产9.24%;87年再引种扩大示范,经地、县评选列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