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薄荷酒’桧柏(Juniperus chinensis‘Mint Julep’)为柏科桧柏属常绿针叶灌木,树皮灰褐色,粗糙,呈片状剥落。树高1.2~2.5m,冠幅1~2.5m,基部多分枝,顶端向外侧弯曲,树冠自然形成圆盘状,优美大方。  相似文献   

2.
‘斑叶’欧洲夹竹桃(Nerium oleander‘Variegata’)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阔叶大灌木,株高2~3m,最高可达5m。单叶3~4枚轮生,下部叶对生,窄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叶革质、全缘,羽状脉,中脉笔直清晰,侧脉细,密生而平行。叶绿色,带不规则乳黄色边缘,部分新叶全乳黄色或黄绿色。花粉红色,鲜艳芬芳,排成顶生伞房花序式的聚伞花序。  相似文献   

3.
‘金宝石’钝齿冬青(Ilex crenata‘Golden Gem’),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阔叶灌木,多分枝,高0.5~1.1m。顶芽小,芽鳞3枚,单叶、互生,叶小而密生,椭圆形至倒长卵形,厚革质,有光泽,先端圆钝或锐尖,基部楔形或钝,1年抽生2次新梢,新梢和新叶金黄色,后渐为黄绿色。雄花3~7  相似文献   

4.
‘银’焰火棘(Pyracantha atalantioides)又名全缘火棘、江火棘,蔷薇科火棘属,常绿阔叶丛生灌木或小乔木。高6m,主枝直立,侧枝平展,有枝剌,枝叶茂密,幼枝和嫩叶被银白色柔毛,故取名‘银焰’火棘。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长椭圆形,叶面光亮,叶背面微被白粉,中脉凸起。花白色,着生叶腋,布满枝条,复伞房花序,花序直径3~4cm,花梗与萼片被黄褐色柔毛,花期4~5月。梨果,果形小,近球形,橙红色,径约5mm,果期9~11月,挂果时间长达3个月。‘  相似文献   

5.
蓝色‘波尔瓦’花柏又名‘波尔瓦’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Boulevard’),为柏科扁柏属常绿针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1.5~3.7m,最高可达6m,冠幅0.6~1.8m,树皮红色到棕褐色,成薄片状剥落。树冠扩展呈尖塔形,枝叶紧凑、树形端正、树姿优美,小枝先端鳞叶密覆小枝,蓝绿色带银色光泽,冬季转为紫色、青铜色。雄球花极小,茶色,球果圆形,绿色、棕褐色,成熟时为黑褐色。蓝色‘波尔瓦’喜凉爽湿润但忌积水,要求种植土壤排水良好,在全光照或半遮阴条件下均易生长,应避  相似文献   

6.
<正>‘银森’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Jack frost’)为木犀科女贞属常绿丛状灌木,又名‘银霜’,是日本大叶女贞的一个栽培品种。树高可达2~3m,枝干青色,有白色斑点。单叶对生,叶片卵形,先端尖,叶革质,具蜡质,叶片边缘银白色,质厚光亮。4~5月,当年生枝先端发出圆锥花序,花朵白色,花冠筒状漏斗形,呈4深裂。核果,椭圆形,成熟时果实呈黑紫色。‘银森’女贞喜光,耐旱性强,侧根发达,萌芽力强,在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中均可正常生长。‘银森’女贞分布于日本关东以西,本州、四国、九州以及中国台湾。2001年由浙江森禾种  相似文献   

7.
‘阳光’狭冠冬青(Ile×attenuata‘Sunny Foster’),为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小乔木,高3.9~4.6m,最高达9.1m,冠幅2~4m,冠幅最大达5.5m;整体株形狭窄,呈金字塔形;树皮棕红色到灰色,呈杂色斑驳,平滑,顶芽小,芽鳞3枚。单叶互生,革质,叶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披针形,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质引发对粳稻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抗寒能力的影响,采用沙作为引发剂,以南方粳稻品种‘南农粳3786’和北方粳稻品种‘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2℃萌发环境和14℃幼苗生长环境模拟冷胁迫,研究沙引发种子与未引发种子冷胁迫后幼苗抗寒性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冷胁迫后粳稻幼苗中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了发芽率和成苗率,减少幼苗根系电解质的外渗,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提高了SOD、POD的酶活性。沙引发能够提高粳稻种子生长早期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砧木对‘长富2号’幼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基砧、中间砧对‘长富2号’幼树生长、结果习性的影响,确定晋中地区适宜的砧穗组合,对Y系、SH系、‘M26’矮化中间砧幼树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基砧对树体生长量、早花习性的影响较小,矮化中间砧对‘长富2号’矮化、早果、提高果实品质的效果明显,不同矮化中间砧致矮、早花效果依次为‘Y-2’‘Y-1’‘SH1’‘M26’‘Y-3’,其中,‘Y-1’、‘Y-2’矮化中间砧早果性状明显,且能够有效解决‘长富2号’的大小年现象,‘M26’在晋中地区春季易发生抽条现象,建议在晋中地区栽植‘长富2号’时以‘Y-1’、‘Y-2’和‘SH1’中间砧苗木为主。此外,生产中‘Y-2’、‘Y-1’中间砧苗木可采用高密度[株行距(1~1.5)m×(3.5~4)m]栽植,‘SH1’、‘M26’可适当增大株距,采用(1.5~2)m×(3.5~4)m株行距栽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在丽江高海拔区域生态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越橘优良品种,于2010—2013年在云南省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进行了12个越橘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灿烂’、‘蓝丰’、‘布里吉塔’、‘北陆’4个品种适合在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栽培,其中‘灿烂’可作为加工品种,‘蓝丰’和‘北陆’可作为鲜食品种,‘布里吉塔’既可鲜食又可用于加工,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包查德女伯爵’(‘Comtesse de Bouchaud’) 法国品种.由F.Morel培育。生长快速、丰花。适合在露台和阳台上作大型盆栽栽培。晚花大花型.花色为玫瑰粉色.花瓣为单瓣.花径10~15cm.花期6~9月.株高3~4m。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引进及选育出的12个杧果新品种进行综合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在云南推广种植的优良杧果品种。笔者以‘三年杧’为砧木,分别嫁接‘云热-5006杧’、‘云热-5007杧’、‘贵妃杧’、‘凯特杧’、‘金煌杧’、‘圣心杧’、‘台农1号杧’、‘帕拉英达杧’、‘四季杧’、‘南逗迈4号杧’、‘圣德隆杧’、‘三年杧’12个杧果品种,从物候期、果实品质、果实耐贮性、产量、市场潜力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杧果品种果实成熟期均晚于对照‘三年杧’,耐贮性优于‘三年杧’;11个品种产量均高于‘三年杧’;除‘云热-5006杧’外,其余参试杧果品种市场价格均高于对照。以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耐贮性、平均单株产量和平均单价进行综合评分,综合性状排名由高到低为:‘南逗迈4号杧’>‘金煌杧’>‘四季杧’>‘帕拉英达杧’>‘贵妃杧’>‘凯特杧’>‘圣德隆杧’>‘台农一号杧’>‘圣心杧’>‘云热-5006杧’>‘云热-5007杧’>‘三年杧’。供试品种嫁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云南省推广种植,其中‘南逗迈4号杧’、‘金煌杧’、‘圣德隆杧’、‘台农一号杧’、‘帕拉英达杧’、‘贵妃杧’适宜云南省海拔1200 m以下的无霜地区种植;‘云热-5006杧’、‘云热-5007杧’、‘三年杧’、‘四季杧’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 m以下热区种植;‘凯特杧’、‘圣心杧’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1600 m以下热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京白梨’品质退化的问题,以北京地区‘京白梨’结果树为试材,比较不同秋子梨授粉品种、坐果序位和立地条件(丘陵和平地果园)对‘京白梨’果形和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子母梨’、‘山梨’、‘鸭广梨’、‘金香水’和‘寒红’分别给‘京白梨’授粉,‘山梨’、‘寒红’授粉效果最佳,获得的‘京白梨’果重分别为113.60、110.80 g,果形指数均为0.82;3~5序位坐果率高、果重大,优于1~2序位和6~9序位坐果;山地丘陵果园‘京白梨’果重100.77 g、果形指数0.82,而平地果园果重125.08 g、果形指数0.87,果形指数受立地条件影响。综上所述,为保证‘京白梨’果形的典型性,可配置‘山梨’和‘寒红’为授粉品种,疏果保留3~5序位,并在冷凉山区环境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芋球茎贮藏物质积累与食味品质的关系,本研究以靖江‘香沙芋’和泰兴‘香荷芋’为实验材料,运用树脂半薄切片、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比较了两芋品种球茎中淀粉和挥发性成分等物质的积累情况,并进行食味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香荷芋’含水量较高,而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香荷芋’的淀粉平均粒径明显小于‘香沙芋’,前者淀粉粒度分布峰值为1~2μm,后者为2~3μm。‘香荷芋’中主要检测到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比例高达48.82%,‘香沙芋’中检测到28种,但大部分属于无色无味的物质。食味品质分析发现‘香荷芋’气味得分较高,但粘度、硬度、外观、口感得分都较低。综上所述‘,香荷芋’挥发性香味物质含量多,使得其气味评分高;‘香沙芋’含水量低、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径大使得其硬度、口感和和综合得分高。该结果说明芋球茎含水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挥发性成分含量等指标都影响食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火云’刺柏(Juniperus occidentalis ‘Rheingold’)是北美西部圆柏的栽培品种‘雷宁古德’,为柏科刺柏属常绿针叶灌木,树皮棕褐色,长条状剥落,株高1~1.8m,冠幅0.9~1.2m,树冠圆锥形至椭圆形,小枝密集、近圆柱状、暗绿色,冬芽显著。叶全为刺形,3叶轮生,基部有关节、不下延,宽披针形,先端渐尖,冬季棕红色、美观大方,春夏秋生长季节黄绿色至深绿色、嫩叶光亮显目,针叶浓密坚挺。雌雄同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具雄蕊5对。雌  相似文献   

16.
10个甘蔗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0个甘蔗品种的核型分析,研究其染色体组成系统演化和血缘构成的基本特征,为甘蔗育种选配亲本提供细胞学依据。以10个甘蔗品种的根尖为材料,采用改良的酶解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再利用Ikaros软件进行核型分析。‘粤糖86-368’的核型公式为2n=111=2M+103m+4sm+2T,‘桂糖11’的核型公式为2n=106=96m+10sm,这2个品种的核型分类均属于1B型;‘新台糖10’的核型公式为2n=108=98m+10sm,‘新台糖16’的核型公式为2n=111=4M+101m+6sm,‘新台糖20’的核型公式为2n=110=98m+10sm+2st,‘新台糖22’的核型公式为2n=110=2M+96m+12sm,‘粤糖93-159’的核型公式为2n=108=2M+88m+18sm,‘闽糖69-421’的核型公式为2n=109=95m+14sm,‘云蔗89-151’的核型公式为2n=111=91m+20sm这7个品种的核型分类均属于2B型;‘云蔗99-91’的核型公式为2n=108=84m+22sm+2st,核型分类属于2C型。研究结果说明,‘粤糖86-368’、‘桂糖11’这2个品种的进化程度都还比较原始;‘云蔗99-91’、‘云蔗89-151’进化程度最高;其余6个品种进化程度中等。  相似文献   

17.
<正>‘泰森’荚蒾原名‘地中海’荚蒾、‘泰尼斯’荚蒾、‘棉毛’荚蒾,为忍冬科荚蒾属,是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出来的一个栽培变种‘。泰森’荚蒾为常绿灌木,树高1m左右,冠幅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Y-1’矮砧‘富士’最佳栽植密度模式,以4年生‘Y-1’矮砧嫁接‘富士’为试材,通过3种栽植密度(0.8 m×4 m、1 m×4 m、1.2 m×4 m)处理,探讨其对树体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0.8 m×4 m与1.2 m×4 m的树体高度、干径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栽植密度下树体冠径、新梢生长量、枝类构成差异不明显;栽植密度1 m×4 m的日平均光合速率高于其余2种栽植密度;冠下和株间的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随栽植密度的减少而增大,叶面积指数随栽植密度的减少而减小,栽植密度1.2 m×4 m的光合间接辐射、光合直接辐射最大,叶面积指数最小;栽植密度1 m×4 m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硬度、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植密度,果实品质最佳。综合考虑树体生长势、光能利用率、果实品质等因素,1 m×4 m为‘Y-1’矮砧‘富士’的适宜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存在传统"贴茬"的播种习惯和缺乏专用大豆播种机械的困难,所造成的产量低、田间管理难等问题,探讨了黄淮海地区大豆最佳种植方式。在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试验地,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对4个品种‘周豆21’、‘周豆22’、‘周豆23’、‘中黄13’在同一密度、5种行距配置方式(ABCDE)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数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周豆21’、‘周豆22’和‘周豆23’均在C处理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172.40、3823.65、4088.25 kg/hm2;对于4个品种,ABCD各处理与E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C与E两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4个品种在宽行0.4 m、窄行0.2 m种植方式(C处理)时分枝荚数、总荚数、百粒重各项指标为最优。因此,‘周豆21’、‘周豆22’、‘周豆23’3个品种在密度为18.75万株/hm2下,宽行0.4 m、窄行0.2 m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群体优势,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超级稻与普通杂交稻、常规稻不同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其差异。江西省农业气象试验站于2008—2009年对‘金优458’、‘金优463’、‘两优287’、‘株两优211’和‘禾盛10’等早稻品种,以及‘淦鑫688’、‘岳优712’、‘两优培九’、‘欣荣优254’和‘赣晚籼37’等晚稻品种,在水稻生长的各生育期,利用LI-6400光合仪对试验水稻进行了叶片光合观测,并分别对光合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早稻的光补偿点为25.7~35.7μmol/(m2·s),晚稻的光补偿点为29.5~35.3μmol/(m2·s);早稻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401~0.0481,晚稻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87~0.0503;早稻的暗呼吸速率为1.0879~1.7975μmol/(m2·s),晚稻的暗呼吸速率为1.2778~1.6051μmol/(m2·s);早稻的CO2补偿点为66.6~75.4μmol/(m2·s),晚稻的CO2补偿点为75.6~87.6μmol/(m2·s);早稻的表观羧化效率为0.0594~0.1089,晚稻的表观羧化效率为0.0547~0.0764。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同期栽培的不同试验水稻品种,叶片的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CO2补偿点和表观羧化效率等光合参数值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