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具有其它虾类不可比拟的优良属性,该品种耐高温,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盐度适应范围广,适合在低盐度,甚至全淡水的环境中养殖。作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大力推广养殖白对虾的参与实施者,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对虾、车虾、白对虾育苗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谈谈我们的浅见。1 优质的亲虾、幼体是育苗成功的根本 众所周知,一个品种养殖的好坏,种是关键。南美白对虾经过十几年的累代养殖、育苗,海捕原种亲虾补充不足,人工培育亲虾存在近亲交配,从而繁殖力、抗逆性等性状出现退化的势态。近几年南方各省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讲述了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北方各省、市人工育苗技术和养殖商品虾的发展变化,尤其对育苗用水的消毒处理,饵料系列的构成管理和投饵量的控制,幼体发育生长,各期的变态特点和在自然海域中分布繁殖特点,人工育苗种苗育成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项论述,并对育苗和养殖成虾过程中发生的不良现象、各种疾病进行了防治探讨。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之一。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养成试验成功,随后陆续完成了南美白对虾育苗和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并在我国南方进行规模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到2006年我国南北方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自1988年引进我国以来,人工繁育和种苗批量生产相继获得成功。1998年起在我国南方各省进行规模养殖,不久上海地区也开始试养,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是因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本而传播到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1999年该病在台湾地区大面积暴发,使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遭到严重挫折。2000年以来,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沿海海水养殖密集区均有发生,并逐步蔓延。今年7月以来,上海市崇明县养殖南美白对虾部分区域也相继暴发桃拉病毒…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 1、发展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1987年开始引进该品种,并逐渐取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养殖首先从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开始,随后发展到我国北方和内陆地区。至2008年,我国已有24个省市养殖南美白对虾。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1987年从美洲引入我国大陆,1987~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的全人工育苗养成试验成功.为进一步大规模育苗及养成生产奠定了理论和使用基础。1995-1998年,我国少数地区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试养.养殖技术日趋成熟。近3年南方三省区(广东、广西、福建),每667m^2取得了单茬精养产量500kg,精养1t,工厂化养殖3t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正>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盐范围广(可以在淡水中生长)等特点,近几年南美白对虾的人工养殖,特别是淡水和半咸水池塘养殖,在国内得以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南美白对虾的苗种生产也蓬勃兴起。笔者进行了多年南美白对虾育苗生产,现将2012年育苗生产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重点介绍营口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的关键环节-南美白对虾无公害育苗技术,从幼体的来源、幼体的培育、饵料投喂技术到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技术作了详尽论述,并提出为避免发生南美白对虾品质退化问题,应加快培育和引进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省份之一,但自1993年以来流行的对虾病毒病曾使一度兴旺的海水对虾养殖步入低谷。后江苏地区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主要是与中国对虾混养,但并不是很成功。1999年江苏省开始第二轮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1000亩左右,主要为海水养殖。2001年江苏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迅速发展,总养殖面积在3.5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海三市,南通、盐城、连云港的养殖面积分别为14000亩、8000亩、5000亩,内陆的苏州市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面积为3500亩,其余9个市平均为500亩。海水…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虽已引进我国多年,但其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尚不够完善,养殖工作者凭借多年的各种对虾苗种生产经验,虽也培育出了南美白对虾商品苗种,然而对其中的许多技术关键问题还未搞清楚,致使苗种的质量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了养殖生产。我们知道,南美白对虾与其它种类虾相比,无论在生态环境适应上、生理机能需求上、以及生殖方式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采取的育苗技术手段也不尽相同。笔者自2000年10期在本刊发表了《南美白对虾大面积养殖可行性分析》一文后,曾不断接到读者及养殖专业户来电来信,咨询南美白对虾养殖及防病等技…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内陆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虾苗主要来源于南方沿海一带,苗种质量良莠不齐,且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成活率得不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淡水养殖区域开展南美白对虾育苗。我们于2016年在上海市开展了海水晶和盐卤两种方法配制人工海水培育南美白对虾对虾幼体试验,以期为在淡水养殖区域开展南美白对虾育苗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育苗池育苗池(长5米×宽5米×高1.3米)6口,分别标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笔者从事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工作,对SPF(无特定病毒)种苗生产和健康种苗培育技术进行探索,从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来看,SPF种苗具备生长优势,但抗逆性不足,仅适应封闭式池塘养殖,而在一般的池塘中养殖则死亡率比普通的南美白对虾种苗高,所以,筛选本土的优质亲虾来繁育健康的南美白对虾种苗,在现有的养殖条件下更具有推广价值.对于南美白对虾健康种苗生产技术,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要素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笔者从事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工作,对SPF(无特定病毒)种苗生产和健康种苗培育技术进行探索,从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来看,SPF种苗具备生长优势,但抗逆性不足,仅适应封闭式池塘养殖,而在一般的池塘中养殖则死亡率比普通的南美白对虾种苗高,所以,筛选本土的优质亲虾来繁育健康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淡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明 《内陆水产》2001,26(6):20-21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肢虾、白对虾,隶属于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对虾属(Penaeus),原产于太平洋海岸至西海岸墨西哥湾中部,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质虾种之一。该虾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饵料要求低、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上的紧俏对虾品种。我国于1988年从美国引进,1994年人工育苗试验成功,近年来逐步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发展海水养殖。笔者2000年在德清绿源公司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在2 270米2池塘中,放养虾苗10.1万尾,经120天…  相似文献   

15.
对虾     
《海洋与渔业》2008,(8):31-31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在海水养殖条件下病害较多,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品种多、剂量大,导致药物残存量较高。而在淡水条件下养殖该品种,能使引起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的病毒及引起其它疾病的细菌几乎不能存活,因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最近几年,我省普遍养殖南美白对虾,亩产量徘徊在100-150kg左右,经济效益较低。笔者在海南多年从事各种对虾的人工工厂化育苗以及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虾苗的淡化和高位池塘精养对虾工作,并对我省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进行了三年调查研究,认为造成低产低效的最主要原因是虾苗淡化方法简单粗糙,淡化成活率极低,甚至入池后1个月内存活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17.
[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暴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率先分别从美国和厄瓜多尔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全人工繁殖和虾苗培育的研究,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省、市从美洲国家引进南美白对虾,来进行人工育苗和大面积高产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8.
了望塔     
●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在青岛喜获成功 为了增强养殖对虾的抗病抗灾能力,大幅度提高对虾养殖的总体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青岛市引进和培育对虾养殖新品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3年底,城阳区上马镇对虾养殖场引进了3厘米的南美白对虾苗3300尾,经过两年越冬培育,养成亲虾1500尾,成活率达45.4%。从今年5月初开始,他们利用800尾亲虾生产出仔虾30多万尾,长势良好,大的已达3厘米,小的也达1厘米,其余700尾新虾也正在育苗生产中。南美白对虾是国外优良品种,繁殖期长,全年皆可进行育苗生产:对  相似文献   

19.
一、桃拉病毒病的发生及流行 桃拉病毒病(TSV)是南美白对虾特有 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系随着我国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而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及台湾地区,该病始于1999年在我国台湾大规模爆发,导致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刚刚起步发展就遭到严重的挫折,至今仍无法恢复。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大陆南方各省规模养殖南美白对虾,自去年下半年起,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2001年南方各省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该病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引种并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养殖,到目前为止已成为我国虾蟹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伴随着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工厂化养殖、大棚养殖、循环水设备养殖等高效养殖.但是病害的发生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中以病毒病最为严重,主要是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病.本文将对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