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杂木麻黄对青枯病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麻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是木麻黄的一种严重病害,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1964年我们在广东省阳江县海陵岛首先发现。此后二十多年间,沿海防护林带的木麻黄频受其害,严重病区有电白县的博贺林带和南海林带,惠来县的绿洲林场,海南岛的新海林场和湛江市的南三岛林场。这是木麻  相似文献   

2.
板栗病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在我国分布很广,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病害问题也相当严重,我们从1964年开始进行板栗病害的调查研究,1980年以来又相继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约25个点进行病情调查,采集标本、镜检以及病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等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1964年在泸县玉蝉试验站,引进16个油桐品种,1969年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1970年定植杂种苗,1973年试花结果。经连续5年观察记载、评比、鉴定,从1969年第一批杂交的111个组合607株杂种 F_1中初步选出了两个杂种优势株如下。一、玉蝉47——(南百_1×广对_(10))47号F_1)母本;南百_1(广西南丹百年桐1号树)  相似文献   

4.
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属热带松类,原产地为中美州大陆和加勒比海岛屿。1964年我国引进加勒比松种子,在广东和广西南部播种后,表现出优良的速生高产和适生性,10龄人工林的平均高达10.07米、胸径15.43厘米、亩蓄积量11.3198立方米,超过当地同龄乡土种马尾松的三倍以上,而且干形通直,对马尾松毛虫的抗性强,受松梢螟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八角尺蠖(Dilophodes elegans sinica Prout)是广西八角产区的历史性大害虫.在六万林场上万亩八角成林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从1964年至今,八角尺蠖多次成灾,单株虫口数最高达二千头以上,造成八角严重减产。1984年此虫再次大发生。由于此虫对八角林的危害甚大,为了进行防治,对其发生量进行准确预测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对此虫雌蛾的携卵量进行  相似文献   

6.
凤江绿野是南宁十大景观中最年轻的景观。它是在1964年才开始建设的“良凤江植物园”的基础上于1992年9月建成、广西最早的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7.
岷江柏木(Capressus Chengiana S·Y·Hu)属柏科、柏木亚科,柏木属,1964年由美籍华人胡秀英从干香柏(C·duslouxiana)中分出而建立的新种,发表在台湾省《Tai-wania》10:57 1964.  相似文献   

8.
INTRODUCTIONShinozakifirstproposedthepipemodeltheoryin1964(Shinozaki,1964a,1964b).Inthistheory,thewholexylemsoftheplantisassumedasauniformpipe.Hebelievedthatperunitareaofleavesdependedonperunitofareaofthepipetogrowth.Thistheoryisagreedbyresearcherswhofoundthatthesectionareaofthexylemisdirectproportiontotheareaoftheleavesintheendofthexylem.Laterthistheorywasfoundverypracticalinestimatingtheleavesarea,understandingthegrowthandthedistributionofmaterialandenergyintrees(Shinozakig,Yoda,Hozum…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抗青枯病植株小枝水培繁殖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木麻黄青枯病是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的一种严重病害。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1964年我们在广东省阳江县海陵岛首次发现。此后二十多年间,沿海防护林带频受其害,严重的病区有电白县的博贺林带和南海林带、惠来的绿洲林场,海南岛的新海林场和湛江市的南三岛林场。这是林业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一个病害问题。抗病育种是解决青枯病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6])。从严重发病区选出抗病性较强的植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5月的周末,广西大学越南留学生小阮骑车到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仰躺在故国树种灰木莲林子里。他说,自己仿佛回到了家乡。100多亩灰木莲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越友谊林"。上个世纪60年代,越南主席胡志明赠送周恩来总理一批灰木莲种子。1964年,灰木莲栽植在南宁市邕武路小高峰段两侧。2002年,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  相似文献   

11.
浙江的黄脊竹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竹子的重要害虫,主要发生地区为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及广东、广西北部,至今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未有该虫发生、危害情况的报道。江苏省江宁县东坑林场的一个林区,1000余亩毛竹林1958年被黄脊竹蝗严重危害,用烟剂防治后于10月上旬调查,林中成虫活跃,预料次年可能再次为害,但第二年虫口密度很低,以后再未见过该虫危害。浙江省安吉县双一大队的前山山口有数株孤立小毛竹,1960—1964年每年可以采到数头黄脊竹蝗标本,  相似文献   

12.
杂交鹅掌楸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杂交鹅掌楸的饱满冬眠顶芽接种培养在 1/ 2MS(铵态氮与硝态氮的质量浓度比为 1∶1)培养基上 14d后 ,继以改良Risser和White( 1964)培养基上培养 7d ,两种培养基均含有IAA 2 0mg/L。初始阶段的继代培养以在改良Risser和White( 1964) (Ca2 质量浓度减半 )培养基上 VB51mg/L Biotin 0 0 1mg/L IAA 2 0mg/L ZT 3 0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广西地跨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为了研究广西地区部分特有植物的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以广西或含广西区域内地方名称为植物命名的特色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查、资料查证并经咨询专家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以广西地名命名的特色植物538种,包括种498个、亚种2个、变种38个,主要隶属于86科227属,表现出极大的物种丰富度。(2)以广西地名命名的植物以草本植物居多,达277种(51.49%);其次为灌木107种(19.89%),乔木和藤本则分别为78种(14.50%)和37种(6.88%)。(3)数量最多一类为“拉丁名和中文名中同时含有广西地名”403种(74.91%),其次为“仅在中文名中含有广西地名”113种(21.00%),最少的一种为“仅在拉丁名中含有广西地名”22种(4.09%)。(4)所有以广西地名命名植物中地名来源隶属于13个地级市。(5)这些植物的生存现状分为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和数据缺失7类。(6)这些植物可从观赏、药用、食用、生态修复、经济林等8个方向进行开发利用。研究结果为广西乡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4.
总结1964年以来广西博白林场营建湿地松母树林获得的主要技术成果。阐述了湿地松母树林的营建技术、管理措施和球果的采收、种实的调制等方法,认为母树林结实量与气候、林地的开阔程度、林分的疏密度和不同的施肥措施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华南、西南部分省(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所)首届联谊会,于1991年12月24-26日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召开。参加联谊会的有四川、贵州、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六个省(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所)的所长和有关人员共27人。广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覃卓凡副秘书长,广西林业厅刘万福厅长、林业厅科教处黄宗全处长和广西区科委科管处苏湘群处长应邀到会,并作了讲  相似文献   

16.
2012年、2020年,在广西涠洲岛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广西含羞草科(Mimosaceae)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属——合欢草属(Desmanthus Willd.),以及新记录入侵种合欢草(D.virgatus)。该种已在广西涠洲岛广泛分布,并造成较大危害,其入侵等级应定为3级(局部入侵种)。  相似文献   

17.
在考察广西大明山保护区现状基础上,运用SWORT方法,分析广西大明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俗称飞龙[飞龙系达斡尔语“斐耶楞古”之音转(张孟闻,1964)],是我国著名狩猎珍禽。因其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  相似文献   

19.
油桐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枯萎病是油桐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油桐栽培面积日益扩大,该病亦随之迅速蔓延严重为害,以致大树连片死亡,为当前生产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国内最早1940年陆大京报道在广西首先发现该病,1962年冯学渊等在浙江省调查,油桐被害率达60%;1963年本所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在广西柳州、桂林两专区调查,发病率最高达73.5—90%以上。在湖南、四川、贵州等省也有发现,但均限于调查、观察,而病原尚未肯定,病状、发病条件等也未见详细报道。1964年在浙江省进行病情调查井在常山林场设点进行症状  相似文献   

20.
广西石山的现状与石漠的成因、后果广西石山面积7.88万平方公里,超出浙江全省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的3/4,也超出台湾(3.58万平方公里)和海南(3.4万平方公里)两省的总和。据2004年广西遥感中心的数据,石山中有2.78万平方公里已岩石裸露,出现石漠化现象,其中轻度8203平方公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