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扁豆淀粉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扁豆淀粉颗粒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豆淀粉颗粒多为蚕豆形,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粒径为8~22μm,平均为15μm。大颗粒淀粉的轮纹和偏光十字十分明显,十字多为"X"形。与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绿豆淀粉相比,扁豆淀粉糊透明度高,具有较差的冻融稳定性,易凝沉。扁豆淀粉的起糊温度较低,糊的热稳定性好,但易老化。添加食盐、碱面和明矾,提高了扁豆淀粉的起糊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减弱老化程度。食盐对糊化特性的影响较小,碱面和明矾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赵文亚 《农业机械》2011,(26):85-87
本文对荸荠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为22.15%,透明度、膨胀度、溶解度、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均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淀粉。  相似文献   

3.
海藻糖在抗淀粉老化中的特殊作用在食品加工业里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本文对海藻糖对即食米粥的回生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分别添加碳酸氢钠、海藻糖和蔗糖后经测定数据表明,添加海藻糖后即食米粥能够有效抑制米粥的回生;不同海藻糖浓度对即食米粥的淀粉老化研究证明,当海藻糖的浓度为7%时,即食米粥的淀粉回生抑制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3种淀粉黏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淀粉样品配制成浓度为8%的淀粉乳,然后测定各淀粉糊的黏度曲线,并计算出冷稳定性、热稳定性、老化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糊化温度高于红薯及马铃薯淀粉,但玉米淀粉糊随着温度的降低极易老化。这3种淀粉相比较,马铃薯淀粉糊化温度低,容易糊化,黏度上升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峰值黏度最大,具有明显的黏度优势,但马铃薯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较差。红薯淀粉在很多性质上与马铃薯淀粉相似。  相似文献   

5.
以山黧豆淀粉为材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铜离子催化氧化法湿法制备氧化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最终产品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黧豆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依次为双氧水用量、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双氧水用量25mL/10g、温度55℃、pH值7和时间4h;与原淀粉特性相比,氧化淀粉颗粒受到了明显的损伤,但结晶结构尚未完全破坏,氧化淀粉颗粒溶解度随温度明显增加并且均高于原淀粉,但膨胀势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且总体都低于原淀粉,同时淀粉糊透明度远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6.
酶—湿热处理对锥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研究酶用量与脱支时间对复合变性锥栗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的晶型均为A型,且预期血糖指数(p GI值)大多低于55%,属于低p GI值食品。由体外消化动力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等实验分析得出,酶-湿热处理锥栗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子链平均聚合度(DP值)、相对结晶度和熔融焓等随酶用量和脱支时间的变化表现为3个阶段,尤其在第2阶段,即当酶用量在50~60 U/g且反应时间在12~16 h范围内时,因分子链DP值适合重新聚合形成稳定的结晶结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结晶度和熔融焓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向磷酸酯红薯淀粉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添加量的低聚糖,测定淀粉粘度与碘蓝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种类、不同量的低聚糖对磷酸酯红薯淀粉的粘度与碘蓝值有较大影响。当低聚果糖添加量为0.3 g/2 g淀粉时,淀粉的稳定性最好,不易老化;随着低聚糖添加量的增加,淀粉碘蓝值降低,当麦芽糖添加量为0.5 g/2 g淀粉时淀粉碘蓝值最小。  相似文献   

8.
焙烤食品中的脂质包括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油脂及单甘酯、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DATEM)、硬脂酰乳酸酯钠(SSL)、卵磷脂、蔗糖酯(SE)等脂质乳化剂。这些脂质与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可以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提高面团的机械加工性能,赋予制品良好的风味与口感,延缓制品老化,延长货架期等。本文简要介绍了焙烤食品中脂质对焙烤食品品质的影响及近年来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马铃薯淀粉游离率为目标,从对经试验入手,试验了破碎颗粒的几何形状、破碎机理及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方法及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淀粉游离率的主要因素是线速度、生产率和加水量,其中线速度最为显著;选择剪切破碎方法和薄片体几何形状是提高淀粉游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挤压式薯类磨碎分离机主要性能参数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挤压式薯类加工机械主要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加工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与计算,在建立排渣方程、流量方程、压缩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滚筒螺旋的数学模型。同时在薯类加工回收淀粉方面,首次提出了淀粉提取特性曲线这一新概念。曲线指出,不同加工机具,加工不同淀粉含量薯块和使用不同供水量时,其淀粉回收性能有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盐酸催化干法合成硬脂酸淀粉酯.考察了均质温度、均质速率和体系pH值对硬脂酸淀粉酯乳化性的影响,以及温度和剪切速率对其粘度的影响.并对产品的颜色、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代度为0.013 8的硬脂酸淀粉酯的乳化性优于阿拉伯胶,乳化性受pH值影响的变化趋势与阿拉伯胶大致相同,其色差值与阿拉伯胶相当.随着产品取代度的提高,产品颜色变黄,透明度增加,凝沉程度减弱,冻融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技术的淀粉回生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食品在加工、运输及储藏过程中会逐渐出现回生,其回生程度是影响淀粉食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利用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检测淀粉回生度。首先采集了储存不同时间淀粉的近红外和中红外光谱,分别利用近红外、中红外以及两者融合的光谱数据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iPLS、biPLS、siPLS))建立淀粉回生度检测模型。结果显示,近红外和中红外融合光谱技术的biPLS检测模型最佳,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 5和0.931 3。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无损检测玉米淀粉回生度,保障了富含淀粉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田间试验、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现代控制理论中“黑箱”理论的思想,作者提出波涌灌入渗的结构模型。进而提出定量描述波涌灌土壤性能变化的指标表面密实层的饱和导水率ks和糙率n值。利用成层土壤入渗理论推导出求解表面密实层饱和导水率ks的公式,设计出定量测定有关参数的试验方法,并用入渗仪定量测出有关参数的量值。同时研究了表面密实层饱和导水率ks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供水中断时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表面密实层饱和导水率ks的求解模型,并且用试验方法定量测出表面密实层的糙度n值,n值约为0.025。为波涌灌效果的描述及波涌灌系统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电特性与生理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室温(20℃)贮藏下"秦美"猕猴桃电参数与生理参数的相关性,探讨用电特性无损检测生理特性的可行性,用SPSS软件对果实复阻抗等6个电参数和果实硬度等12个生理参数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复阻抗和电容在特征频率下能量化的生理参数多,其中复阻抗能量化硬度等8个生理参数,电容能量化7个生理参数,而电感不能量化任何一个生理参数。阻抗相角量化可滴定酸含量、相对电导率、淀粉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的可靠性高。除了淀粉酶活性、PE活性、PG活性、Cx活性之外,其余生理参数都可在特征频率下用敏感电参数来量化。  相似文献   

15.
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品质与玻璃化转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函数拟合、近红外检测及发芽率测定,研究稻谷热风、微波干燥的去水性能及其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与出芽品质;结合TG/DSC测试,探讨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玻璃化转变对其干燥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数函数拟合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去水性能的准确度高;经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过程差异不显著;但热风干燥稻谷初期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鲜稻谷发芽率显著低于其经热风、微波干燥后的发芽率,三者分别为0.65±0.19、0.93±0.03、0.77±0.02。随含水率降低,经热风、微波干燥稻谷的热重损失与热流则呈不同趋势变化,二者中点温度均减小,综合影响干谷品质。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为了准确地确定大豆分离蛋白适宜的凝胶条件,研究并设计了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稳定性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对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和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事例和模糊ARTMAP神经网络的混合推理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推理的准确度和效率。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向小麦粉中添加马铃薯淀粉、绿豆淀粉和玉米淀粉,研究淀粉种类及添加比例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马铃薯淀粉和绿豆淀粉,面团吸水率随添加量增大呈下降趋势,添加玉米淀粉则吸水率呈上升趋势;面团拉伸能量随淀粉添加量增大而减弱,延伸度先增大后减小。综合来看,添加淀粉使得面团面筋网络结构不同程度弱化,小麦粉中淀粉添加量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原薯在传统制浆方式中存在的块茎破裂面积大、淀粉及其营养物质游离率高和薯类风味物质流失的缺陷,对原薯制浆的机理进行研究,优化设计了具有二次剪切、有序破碎功能的原薯制浆机,并进行相关性能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剪切破碎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淀粉游离率;二次剪切的切割刀头转速越高,浆料粒度减小;出料筛网孔径尺寸对浆料的粒度和淀粉游离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A syst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crop rot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op rotations are allocations by growers of crop types to specific fields through time. This paper aims at presenting (i) a systematic and rigorous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 of crops rotations; and (ii) a concise mathematical framework to model crop rotations, which is useable on landscape scale modelling of agronomical practices. Rotations can be defined as temporal arrangements of crops and can be classified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nal variability and cyclical pattern. Crop sequences in a rotation can be quantified as a transition matrix, with the Markovian property that the allocation in a given year depends on the crop allocated in the previous year. Such transition matrices can represent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us facilitate modelling uncertainty in rotations, and forecasting of the long-term proportions of each crop in a rotation, such as changes in climate or economics. The matrices also permit modelling transitions between rotations due to external variables. Computer software was developed that incorporates these techniques and was used to simulate landscape scale agronomic processes over decadal periods.  相似文献   

20.
邱硕  肖志刚 《农业工程》2016,6(5):65-69
围绕以物性设计主导淀粉再造体食品品质国际研究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以粳米淀粉为结构再组装对象,双螺杆挤压机为反应器,大豆L-α-磷脂酰胆碱(L-α-PC)为质构调节剂,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响应面模型,以L-α-PC质量分数、物料含水率、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为输入变量,以重组米的崩解值为响应变量,建立的挤压数学模型可应用于重组米的生产,为重组米工业化生产的质构调控提供参考,从而制得能够满足特殊人群使用需求的挤压重组米。得出的重组米崩解值较佳时各变量分别为:L-α-PC质量分数0.47%、物料含水率31.5%、机筒温度76.8 ℃、螺杆转速163.9 r/min,崩解值为1 235c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