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秸秆激荡滑切与撕裂两级切割粉碎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稻区秸秆还田作业中存在的粉碎效果差、秸秆腐解速率慢的问题,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秸秆翻埋还田秸秆粉碎状态,为5~10cm撕裂状态。结合预达到粉碎后秸秆形态及现有机具使用情况,设计了具有激荡滑切和撕裂两个阶段并与联合收获机装配的秸秆粉碎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对粉碎过程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单因素试验表明:秸秆含水率从69.77%减少到29.34%时,秸秆因受干物质含量和弯曲强度改变影响,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分别下降6.44、9.55个百分点,抛撒幅宽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随收获速度增加有较大幅度降低,抛撒幅宽减少0.22m;粉碎刀轴转速从2100r/min提高至2850r/min时,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都有显著提高,抛撒幅宽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两级定刀直线间隔变大,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有小幅度增加,抛撒幅宽减小0.11m。正交试验表明: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受收获速度和粉碎刀轴转速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收获速度和粉碎刀轴转速对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和破碎率影响更显著(P<0.05);粉碎刀轴转速和两级定刀直线间隔对抛撒幅宽影响较显著(P<0.05)。设计的装置对东北稻区秸秆还田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可调节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后的秸秆抛撒均匀度差和幅宽不可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式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该机主要由曲面机壳、粉碎装置、抛撒装置和传动装置等组成,可以实现玉米、小麦秸秆的粉碎和粉碎后秸秆的抛撒还田。曲面机壳包括对数螺旋线型前壳体、左侧板、右侧板和后挡板等。Fluent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曲面机壳相比传统折线型机壳有利于提高秸秆在机壳内的流动性。粉碎装置包括粉碎刀轴、组合甩刀、定刀等,其中粉碎刀轴两端装有扇形叶片,提高了曲面机壳内流体流动速度和曲面机壳入口处秸秆喂入性能。在曲面机壳出口处增加了装有导向叶片的导流板,并设计了一种同步调节所有导向叶片的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实现了粉碎后秸秆抛撒幅宽、均匀度的可调节。田间试验表明,在拖拉机前进速度为1.8 m/s,秸秆平均含水率为78.4%,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速为540 r/min的未收获玉米地里,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达90.01%,平均抛撒幅宽达2 223.3 mm,平均留茬高度为62.0 mm,抛撒不均匀度为22.95%,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秸秆还田的作业程序(1)小麦秸秆还田作业程序:机收小麦机械粉碎秸秆用免耕播种机播玉米,或补施氮磷肥后用深耕犁深耕翻埋整地后播其他作物,也可放水泡田后栽插水稻。(2)水稻秸秆还田作业程序:机收水稻机械粉碎秸秆抛撒于田中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播小麦等作物,或放水泡田后补施氮磷肥用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种植双季稻或多季稻。(3)玉米秸秆还田作业程序:人工收获玉米果穗机械粉碎秸秆,或用机械联合收获并粉碎秸秆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播其他作物。(4)玉米根茬还田作业程…  相似文献   

4.
新机具集锦     
一、4种新颖的灭茬机具1.1L—120型根茬深埋犁由河南省濮阳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制生产。它是在利用现有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再完成灭玉米根茬、深埋粉碎的玉米秸秆、耕翻土壤。该犁为主、辅犁结构,辅犁用来灭玉米根茬,并将根茬和秸秆翻到犁沟内,主犁完成耕翻土壤作业。该犁可将根茬、秸秆严密地覆盖在耕层下面,不会影响以后的整地和播种作业。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动力 8.8~13.2kW 小四轮拖拉机耕  宽 20cm耕  深 20~26cm (沙壤、两合土)生产效率 0.1~0.2hm2…  相似文献   

5.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是评价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研究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现行秸秆抛撒不均匀度测试方法存在的缺陷,明确秸秆抛撒不均匀度的定义,提出新的测试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新的测试方法在测区选择上更加合理,排除了作物秸秆分布和长势等因素的影响,能够科学地评价秸秆抛撒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棉花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棉花秸秆回收还田技术与装备的特点,综合考虑新疆棉花种植模式以及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要求,研制出了基于新型自适应摆动尾轮与螺旋排列刀轴刀片结构的4JH-220型秸秆粉碎还田机,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的机械化作业。试验结果表明:装备结构合理、工作平稳、性能可靠。经检测,茎秆粉碎长度合格率达97.3%,留茬高度仅为71mm,抛撒不均匀度为15.6%,工作幅宽为2.2 m,生产率达到0.7 hm2/h,相关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覆盖还田的使用范围广泛,重点在风蚀、水蚀较为严重,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北方地区。按照秸秆覆盖形式,分为碎秸秆覆盖还田、整秸秆覆盖还田和根茬覆盖还田三种。1碎秸秆覆盖还田1.1技术流程1.2注意事项一是秸秆粉碎采用秸秆还田机或领联合收割机安装的秸秆切碎抛撒器来完成作业。由于秸秆粉碎后地面有秸秆覆盖,普通播种机容易堵塞,因此必须采用专门的免耕播种机进行  相似文献   

8.
3种秸秆还田机系列(1)4Q系列锤爪型秸秆切碎还田机。该系列机是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见图1),它与功率为18.4kW~73.4kW拖拉机配套,全悬挂作业,可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玉米、高粱、棉花和麦类秸秆粉碎铺撒。其中4Q—15B型增强型秸秆切碎机采用了高密度锤爪排列,粉碎效果更好,作业效率更高。该系列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名列榜首,是秸秆还田的理想机具。主要技术数据见表1。(2)4QR系列秸秆切碎还田机。该系列机是一种既适于切碎麦稻类软质秸秆又适于切碎玉米等硬质秸秆的秸秆还田机…  相似文献   

9.
由河南省濮阳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制生产。其主要功能是用现有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但不用灭根茬),然后用该犁完成灭玉米根茬、深埋粉碎的玉米秸秆与草肥、耕翻土壤等多项作业。 该犁为主、辅犁结构,辅犁用来灭玉米根茬、深埋秸秆和根茬,主犁完成耕翻土壤作业。使用该犁耕地,能将根茬、碎玉米秸秆和草肥严密地覆盖在耕层下面,提高了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作业效率,也不影响以后的整地和播种作业。主要技术参数:配套动力:8.8~13.2kW(小四轮拖拉机)耕宽: 20cm耕深: 20~ 26cm(沙土、两合土…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11.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配套稻麦秸秆抛撒还田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工作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索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势在必行。在秸秆机械化还田过程中,秸秆粉碎抛撒对随后进行的旋耕灭茬作业产生影响,是重要技术环节。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切草机粉碎处理后的稻麦秸秆抛撒过程进行研究,设计正反双螺旋铰龙抛撒机构,分析秸秆抛撒运动过程,找出影响抛撒均匀度的因素,并对正反双螺旋铰龙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秸朴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在油菜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试验中,提出当前农村急需的油菜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的研发任务。农机子课题组针对现有联合收割机上安装的主流秸秆粉碎装置作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外挂为内置,脱粒滚筒与油菜秸秆粉碎装置同轴异速,碎秸秆抛撒宽度可控及装置必须安全可靠的设计思路。试验表明内置式油菜秸秆粉碎及抛撒装置不占空间,可有效降低动能损耗排出的短秸秆由于被可控制抛撒宽度的导向板的阻挡减小了抛撒速度,并顺着导向板均匀地撒在田间,能按需要控制抛撒宽度,秸秆粉碎的安全性、效率和效果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该装置对水稻、小麦等其他作物秸秆粉碎抛撒作业时均能达到预期的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稻茬麦机播设备费工费时、效率低下的问题,对稻茬麦覆秸还田播种机均匀抛撒机构的作业机理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抛撒作业的原理分析、作业过程的受力分析。在EDEM中构建了粉碎后水稻秸秆的模型,对其抛撒过程的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运动特性研究、运动速度变化和轨迹分析。在仿真分析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开展响应面分析,以抛撒作业幅宽合格率Y1、抛撒不均匀度Y2作为稻茬麦覆秸还田播种机抛撒叶轮机构作业的评价指标,以抛撒叶轮杆齿形打散叶片数、抛撒叶轮倾斜角、抛撒叶轮回转轴转速作为试验因素,对机具均匀抛撒叶轮机构进行优化试验。软件优化的最佳机具参数为:抛撒叶轮杆齿形打散叶片数为4排、抛撒叶轮倾斜角为向上倾斜15°、抛撒叶轮回转轴转速为1 195 r/min,此时抛撒作业幅宽合格率和抛撒不均匀度的优化值分别为80.79%和9.24%,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调整到最佳参数时,抛撒作业幅宽合格率和抛撒不均匀度的实际作业平均值分别为80.84%和9.32%,满足作业要求,误差小、符合预期结果,说明仿真试验结果可靠且机具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5.
1秸秆还田机类型秸秆还田机是在旋耕机基础上根据生产需要而开发的一种适用于秸秆还田的田间作业机具。按工作原理和结构可分为秸秆粉碎还田机、双轴秸秆还田机、反转秸秆还田机和水田秸秆还田机。(1)秸秆粉碎还田机(见图1)。采用皮带侧边传动,通过刀轴的高速旋转带动刀轴上的动刀与罩壳上定刀的相互作用实现秸秆的粉碎和抛撒。动刀主要有锤爪、弯刀和直刀三种型式。锤爪式动刀体积大,排列简单,需锤爪数量少,但寿命长,作业粉碎效果好,粉碎后的秸秆以丝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东北一熟区、水旱轮作稻区、双季稻区三大稻区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配套机具的研究进展,从水稻收获、耕整地两个作业环节指出各区域实施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待解决问题。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配套机具已经基本满足农艺要求;东北一熟区的秸秆直接还田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秸秆韧性强、秸秆量大,造成秸秆粉碎抛撒不均匀问题,导致后期整地困难及春季泡田搅浆后秸秆漂浮严重问题,仍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南方双季稻及西南稻区由于地势限制导致的机收水平低问题,也同样限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技术配套机具发展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研究解决稻田秸秆还田关键机具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还田机或者带有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用机械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具体分为秸秆还田机粉碎还田作业和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收获还田作业。  相似文献   

18.
1.配套一般情况下,机具幅宽大于150cm的秸秆粉碎还田机需配套大、中型拖拉机;小型秸秆粉碎还田机以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由于拖拉机本身的结构尺寸不同,其悬挂系统和动力输出轴也有差异。如上海—50型拖拉机的万向节方轴长度为250mm;铁牛—55型拖拉机的为320mm,配套时应予注意。2.安装调试(1)横向水平调节。将机组置于水平面上,通过调整左、右吊杆长度,使机具横向水平。(2)纵向水平调节。调节中央拉杆长度,使机具纵向水平。(3)刀齿与地面的间隙调节。调整地轮,使还田机刀齿端与地面相距1cm~2…  相似文献   

19.
洪沛 《现代农机》2012,(6):28-30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指以机械作业的方式,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均匀抛撒于田间,随即深耕翻埋,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也越来越高,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不仅  相似文献   

20.
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了2BMQ-180/3型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提出了在破茬开沟器前安装驱动立轴旋转式秸秆粉碎装置,将秸秆和杂草粉碎并抛撒在地表的防堵措施,并进行了田间播种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通过性良好;种、肥覆土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3.7%、20.8%,粉碎秸秆长度小于10 cm的达到90%以上,出苗率超过90%,提高了播种质量;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和免耕播种的联合作业方式,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北方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