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水仙素诱导中间锦鸡儿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浸泡种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秋水仙素对其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浸泡种子,以0.3%秋水仙素浸泡48 h为最佳,诱变率为53.3%;种子经萌发12 h后再处理,以0.15%秋水仙素浸泡36 h诱变率最高,为73.3%。对变异株根尖进行染色体计数后发现,二倍体对照2n = 2x = 16,变异株2n = 3x = 24为三倍体,变异株2n = 4x = 32为四倍体,同时也发现存在嵌合体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抗性强、果实品质优良的多倍体品种,以‘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抽滤灭菌的低、中、高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分别浸泡3、4、5、6 h,培养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的存活率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其中,以浓度为150mg/L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5 h和6 h时,其愈伤组织存活率分别降低到22%和18%。以100 mg/L秋水仙素处理5h,变异率为23.68%,获得1株四倍体,其余均为嵌合体。验证试验进一步表明,100 mg/L秋水仙素处理‘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5 h变异率达到23.97%,并得到47株变异植株,其中6株为四倍体植株。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片明显变大,叶面厚,但叶片形状明显畸形,与二倍体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秋水仙素离体诱导大花蕙兰多倍体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大花蕙兰“红宝石”原球茎为材料,比较了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培法在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诱导大花蕙兰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处理还是将秋水仙素加入培养基中混培处理,均可诱导大花蕙兰多倍体的产生。但以后者混培法效果较好,在秋水仙素浓度为3%,处理15 d的条件下,诱导率最高达30%。对变异株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染色体为2n=4x=80,为四倍体;而二倍体对照染色体为2n=2x=40。  相似文献   

4.
以夏天无块茎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0%、0.05%、0.10%、0.20%)添加2%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浸泡24、48、72h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染色体加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20%秋水仙素处理24h较优,成活率为31.4%,加倍率为50.0%,其次为0.10%秋水仙素处理24、48h和0.20%秋水仙素处理48h。其中,未加倍的植株染色体数为2n=28,加倍后的植株为2n=56。  相似文献   

5.
在组织培养条件下,把带有绿色芽点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愈伤组织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的方法,或经0.1%、0.2%、0.3%秋水仙素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培养,均可诱发黄芩多倍体的产生,前者以20 mg/L的秋水仙素浓度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20%,而后者以0.2%秋水仙素溶液浸泡12 h效果较好,诱导率可达43.3%.  相似文献   

6.
春石斛的多倍体诱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诱导杂种春石斛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 0.06%秋水仙素处理12 h的诱变效果最佳, 诱变率达69.1%。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稳定的多倍体变异株。变异株与正常株形态差异明显, 气孔数及大小之间差异显著。二倍体对照2n = 2x = 38, 变异株2n = 4x = 76 (四倍体) , 同时也发现存在嵌合体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秋水仙素棉球处理法和琼脂处理法对灌木铁线莲进行诱变处理,以探究秋水仙素诱导灌木铁线莲多倍体的最佳条件和鉴定方法,成功获得了同源四倍体新种质(2n=4x=32)。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灌木铁线莲的秋水仙素诱变处理,棉球处理法要优于琼脂处理法。棉球处理法以0.2%~0.3%浓度的秋水仙素下处理48~72 h的诱变效果较好,琼脂处理法在0.2%浓度下处理96 h的变异率最高,为20%。琼脂处理可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增强诱变效果。秋水仙素处理过的植株生长发育较为缓慢、株高降低,叶面积、叶片气孔变大。在对嵌合体不同倍性细胞含量的分析中,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气孔鉴定法进行创新,获得的嵌合率与流式细胞仪的鉴定结果呈极强相关性,推测此方式在多倍体鉴定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苹果叶片离体培养中秋水仙素加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开泉  张文胜 《果树科学》1999,16(2):104-109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苹果的栽培品种嘎拉试管苗的离体叶片,发现以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d效果最佳,诱变频率达56.1%。诱变后获得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发生了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多倍化诱导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拟原球茎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研究不同浓度及时间条件下,秋水仙素对铁皮石斛多倍化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48h,诱导效果最佳,成活率达78%,变异率为32%;处理后的铁皮石斛在形态、气孔直径、染色体数目上都有变化,呈多倍体表型特征,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多为2n=68~76条,而对照2n=38~40条。  相似文献   

10.
以南方主栽品种"井岗701"二倍体芦笋的露白种子和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及浸泡时的转速对芦笋四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并对四倍体和二倍体芦笋的部分抗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0.2%的秋水仙素浸泡露白种子6h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0%,但浸泡时的不同转速对四倍体诱导影响差异不显著;而用0.3%的秋水仙素连续滴苗4d,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8%;浸泡露白种子法比滴苗法诱导效果好;四倍体植株较二倍体更加粗壮,在抗热性和抗旱性方面也明显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1.
以毛酸浆露白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渍法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了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渍时间对后代表型变异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合毛酸浆的多倍体诱导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毛酸浆下胚轴膨大率升高,但过长的处理时间(36 h)会造成下胚轴膨大率下降。变异株气孔变大、密度变小,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为正常株2n=2x=24条,变异株2n=4x=48条。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浓度敏感程度不同,"铁把青"对秋水仙素较敏感,最适宜处理组合为100 mg·L-1秋水仙素处理12 h,30 d表型变异率可达8.67%;"大黄菇娘果"和"粒粒甜小菇娘"最适宜处理组合为200 mg·L-1秋水仙素处理12 h,30 d表型变异率分别为6.33%和6.67%。流式细胞仪鉴定发现很多表型变异株是混倍体,流式细胞仪可以在早期对变异株的倍性进行准确鉴定,还可以减少混倍体对育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秋水仙素诱导郁金香有性多倍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不同浓度(0.005%、0.01%和0.02%)的秋水仙素对郁金香6个品种(纯金,法国之光,王朝,比万昝特,利奥维茨,紫旗)的花器官进行处理,观察其形态及花粉粒大小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处理浓度.研究表明:郁金香对秋水仙素十分敏感,用0.01%的秋水仙素处理纯金,死亡率为100%.秋水仙素处理后花梗缩短变粗,其中法国之光的花梗长度明显缩短,为15.5 cm,缩短了41.3%.对法国之光、比万昝特和利奥维茨三个品种而言,有效诱变浓度在0.01%~0.02%之间,其中用0.01%秋水仙素诱导比万昝特,变异率高达83.3%.太高的浓度导致郁金香死亡而太低的浓度则不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13.
以大蒜品种六瓣红鳞茎片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用秋水仙素作为诱变剂对大蒜愈伤组织进行多倍体诱导,并比较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大蒜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愈伤组织四倍体诱导率随秋水仙素处理浓度递增而升高,随处理时间递增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染色体畸变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及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200%,处理时间为18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36.36%,可以作为最适诱导体系。经秋水仙素诱导后的愈伤组织成功再生出试管苗并获得试管鳞茎。  相似文献   

14.
核桃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岭’核桃种子、1a生‘绿岭’核桃实生苗的新梢、5a生采穗圃的‘绿岭’核桃新梢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和不同时间的处理对核桃进行多倍体诱导,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幼苗茎尖浸润法、新梢掐茎尖浸润法、种仁浸泡法、胚浸泡法、刺激隐芽法、刺激腋芽法处理后变异率均为0%,幼苗掐茎尖浸润法处理后,1.0%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8d的30株幼苗中有4株变异,变异率为13.3%。对叶片明显变大、变厚,叶色变深,叶片变皱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表明,1株是四倍体,3株是混倍体。  相似文献   

15.
以象鼻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浸泡法,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蝴蝶兰种子染色体加倍的影响,以期获得诱导多倍体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浸泡法诱导种子染色体加倍时,种子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再采用0.20%秋水仙素处理1d的处理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6.41%,高于1.96%的自然萌发率,四倍体、嵌合体诱导率分别达到了27.75%、34.84%;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形态与气孔特征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态特征表现为,植株粗壮、根系发达且粗壮、植株生长较快等;气孔特征表现为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气孔增大,长宽分别增长25.19%和26.19%。该研究得到了秋水仙素浸泡象鼻兰种子诱导染色体加倍的适宜条件且提高了象鼻兰种子的萌发率,获得了四倍体植株和嵌合体植株,为把象鼻兰优异基因高效导入栽培品种奠定了基础,为蝴蝶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条件下,用不同浓度(0,0.005%,0.2%,0.4%,0.8%)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露地黄瓜品种CU901干种子和萌动种子,观察秋水仙素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以0.8%的秋水仙素液浸泡CU901萌动种子4h的诱变效果最好,染色体加倍率可达到7.27%。与原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的萌芽率降低,侧枝数减少,节间变短、变细,叶柄变短、变细,叶片变厚且颜色明显加深,叶面积增大,花器变大,果形指数减小,且秋水仙素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四倍体花粉粒的大小不一,多数畸形,可染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苹果的栽培品种嘎拉试管苗的离体叶片,发现以0.5%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d效果最佳,诱变频率达56.1%。诱变后获得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株比较,变异株茎矮、粗壮、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浓绿;叶背面的气孔体积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茸毛数量增加;染色体数目加倍,2n=4x=68(对照2n=2x=34),细胞核核仁数目增加。梢端组织学切片证明,变异株中同质突变体的频率达73%。  相似文献   

18.
《果树学报》1999,16(2):1
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苹果的栽培品种嘎拉试管苗的离体叶片,发现以0.5 %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4 d效果最佳,诱变频率达56.1 %。诱变后获得的四倍体植株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异。与对照株比较,变异株茎矮、粗壮、节间短、叶片厚、叶色浓绿;叶背面的气孔体积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减少、茸毛数量增加;染色体数目加倍,2n=4x=68(对照2n=2x=34),细胞核核仁数目增加。梢端组织学切片证明,变异株中同质突变体的频率达73 %。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3个西瓜品系幼苗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应,通过形态观察、染色体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3个西瓜品系均得到了四倍体,0.3%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3%秋水仙素处理黄小玉母本的变异率最高,达15.1%。四倍体表现出叶片长、宽、厚均增大,花瓣大小和果皮厚度均较二倍体明显增加。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44,二倍体对照为2n=2x=2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诱导不仅产生四倍体,还有嵌合体。  相似文献   

20.
彩色马蹄莲多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导彩色马蹄莲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经形态学和气孔观察,0.05%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的诱变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52%。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技术对变异株进行稳定,获得了稳定的多倍体。对变异株进行细胞学研究后发现,二倍体对照2n=2X=32,变异株2n=4X=64,为四倍体,另外还发现六倍体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