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上探讨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了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表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具有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84科734属1628种,起源古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生态系统的垂直地带性和自然植被的次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环保总局正式颁布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生物物种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除了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种质资源”则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相似文献   

3.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指出用种群生态学理论对植物种群分化和适应的进化过程进行研究,探讨种群的遗传结构、变化、演化规律以及自然种群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揭示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分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丰富的生物资源它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又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组成。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主要了解的是植物资源的多样性,重点是具有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的粮食、蔬菜、中药材等植物。在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中对我们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主要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因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石竹属花卉植物花色艳丽,有较高观赏价值,且具有较强耐逆性,是极为宝贵的基因资源。为从分子水平探究石竹属花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构建了44份石竹属花卉种质的指纹图谱。经遗传多样性分析,44份石竹属花卉被划分为五大类群,与物种分类结果一致;种内分类结果也与花色、株型等指标分类结果相符。物种差异是石竹属植物类群划分的主要因素,种内划分则以花色、株型等指标为主。通过SRAP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区分石竹属花卉种质,为石竹属花卉种质资源鉴定与保护、育种应用和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活的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指与食物及农业生产相关的所有生物的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①高等植物:农作物,作为食物而管理的野生植物(经济野生植物),庭院树木,草场或牧场物种.  相似文献   

7.
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对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并提出了影响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结果表明,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205科1029属2821种,影响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破坏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变异与作物遗传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天然群体中存在大量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是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物种赖以生存和进化的原料.此外,不同植物种间乃至属间的天然远缘杂交是经常发生的事件,也是新种形成的重要方式,而远缘杂交为高度分歧的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提供了机会,因此也是产生新的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天然群体中还存在一类不基于DNA序列差异的变异,被称为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variation).植物发生远缘杂交以及此后的多倍体化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表观遗传变异,其遗传行为不能用经典遗传规律解释.表观遗传变异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研究较深入的表观遗传变异主要是编码基因和转座子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改变,但可以推测与之相关的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目前对此类表观遗传变异的分子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但不难想像可能与各类non-coding RNA有关.这些表观遗传变异的后果是基因表达的大规模改变并由此产生新表型.作物远缘杂交育种实践表明,这些不能用经典遗传学理论解释的变异中蕴含许多在育种上有重要价值的变异并可能与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对它们的产生机理和遗传规律的深入解析将有助于其在作物改良中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遗传资源利用的制度选择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遗传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现状 植物遗传资源是指来自植物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遗传材料,它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价值。从生物分类层次来看,它主要包括物种和物种以下的各分类单位,如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品系、类型等。从生物组织层次来看,它主要包括组织、细胞、染色体、基因和DNA片段等。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是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贾桂康  薛跃规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58-3061
从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面对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并提出了影响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结果表明,龙滩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有维管植物205科、1 029属、2 821种;影响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破坏及外来物种的入侵。  相似文献   

11.
<正>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研究植物大小与数量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时发现,使植物的种子大小与数量均得到提高是可能的,这为提高作物产量,促进粮食安全打开了新的途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生物燃料生产对土地资源的竞争,意味着在同样面积的农田上获得更高的产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如油菜和小麦这样的作物是收  相似文献   

12.
草本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生长迅速、管理简单,是一类用途广泛的植物造景材料.由于城市逐渐发展,园林植物造景逐步完善,科学合理地应用草本花卉也逐渐对园林景观有了重大的意义.笔者从草本花卉种类品种选择、野生花卉研究、应用与配植方式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草本花卉在园林应用中的系统研究,丰富园林景观,提高植物造景的物种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毒群体遗传学的2个中心任务是定量描述病毒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及阐明该变异的机制.植物病毒自然种群遗传结构通常包括1-2种优势的序列变异类型和一些低频率的序列变异类型,即具有准种遗传结构特征.植物病毒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病害暴发以及流行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植物病毒种群遗传结构中还存在超群种群类型.一些生物学特性可能取决于准种内的不同变种间的相互作用.如决定适应能力、寄主范围及致病性变异等.植物寄主—昆虫介体—病毒三者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是植物病毒种群遗传结构保存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描述植物病毒种群遗传结构特征为构建更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植物叶色变异是自然界中较常见的现象。植物主要靠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叶片颜色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造成减产。另一方面,不同的叶片颜色变异是园艺植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能显著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研究叶片颜色变异的机理一直是植物发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影响植物叶片颜色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叶绿素代谢、类胡萝卜素代谢、花青素代谢和环境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叶片颜色变化的分子机理,并总结了叶色突变体在作物以及观赏植物中的应用,为植物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概述了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涵义和近些年我国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并就人类活动对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加以讨论,指出应采用不同方式尽可能多地、有效地保护每个物种的遗传变异.建议加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研究,加强野生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和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进化是物种变异与适应的辩证发展过程。研究生物进化思想的辩证发展,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工作,将起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自然变异是经常发生的,只有变异物种才能进化,杂交稻当然也存在变异这一自然规律。人们常利用变异进行选育种,但用杂交稻自然变异株作为选育种材料,笔者未见有资料报道。本文简述利用杂交稻自然变异株作为选育种材料,在采用常规育种方法的选育过程,其各种特征表现及育成品种产量状况。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分带技术及其在植物物种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上植物分类学(广义的)正朝着系统植物学和进化植物学两个方向纵深发展.植物物种生物学(Plant biosystematics)是进化植物学中研究物种分化、形成、变异及进化机制的分支学科.该学科始于本世纪20年代初期瑞典的Turesson根据广泛的移栽实验所做的遗传生态学研究.染色体技术及染色体形态学资料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物种生物学的发展,如种内细胞型的发现促使了物种模式概念的消亡和居群(Population)概念的诞生,特别是染色体分带技术应用于该学科的研究,则突破了染色体形态证据的局限性,从染色体结构的“解剖”水平上进一步阐明了种及种下变异、物种分化和形成的遗传机理,在近二十多年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菌遗传与分化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典遗传标记中的形态特征、有性亲和性和无性亲和性、毒性、抗药性及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等均为表型特征,容易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在研究植物和病原菌群体遗传与变异关系时往往产生误差.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在蛋白质和DNA水平上的生物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目前己广泛应用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来分析植物病原菌遗传与变异特性及其亲缘关系,并进行相关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20.
变异是物种多样性的必要条件,可以使生物更容易适应外部环境,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除生物自身的变异外,人为也可以引发诱变,常见方式包括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物理诱变是利用微波、射线等使种子发生变异的诱变方式,而化学诱变则是利用化学药物。由于化学诱变稳定性高且成本较低,因此本文针对化学诱变及其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目的是利用化学诱变促使园艺植物种子能够变异出更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