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露地袋栽香菇,脱袋转包后即进入出菇期管理。本文分秋冬菇和春菇管理两个阶段进行介绍。 (一)秋冬菇管理从11~1月间长出的菇称为秋冬菇。秋季和冬季因菌筒营养丰富,早中熟品种一般脱袋后8~10天即可出菇(边转色边出菇),俗称“开袋菇”。  相似文献   

2.
袋栽香菇,一般在秋季进行,近几年我省又推广春栽(即反季节栽培),提高了菇棚利用率和延长了供菇时间,但有的菇农对春菇生长习性还不熟悉,导致减产少收。现将反季节栽培香菇成功的要诀介绍如下: (一)适当安排种菌时间 春栽香菇季节性很强,若菌筒制作排场过早,菌筒遇低温难以转色,表面会形成偏厚的“人造树皮”;若菌筒制作太迟,气温升高,接近或超过出菇的上界温度,菌筒转色深褐,会匆匆出菇  相似文献   

3.
目前,气温逐渐回升,正值春菇生长旺季,由于香菇菌筒经秋、冬两季出菇后,失水较多且菌膜增厚,喷水难以吸收。第一批春菇采收后,菌筒须补水。去年我县部份菇农采用新法浸水催蕾技术措施,取得了增产20%的显著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浸水最好选择在寒流来临之前或冷尾暖头的天气进行,每次浸水不得超过三小时。对于蔗渣、野草类培养料,浸水时间还应短些,以免造成菌丝失活,菌筒松散、腐烂,影响后期出菇。  相似文献   

4.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5.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时值春夏之交,常遇持续高温天气,菇房温度超过香菇生长的最适温度,原基难以分化成菇蕾,影响产量.为此,笔者于近年来对出菇后期的茁袋进行浸液、拉大温差等方面的探讨,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为出过五批菇的黑荆树木屑香菇菌筒,原培养基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糖、石膏粉各1%,每个菌筒干料重为500克,试验前菌筒用清水去霉后刺洞备用.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代料栽培,很多新手一般都担心菌筒不出菇或出菇太少。但香菇出菇太多、太密,会导致养分过度分散、菇长不大,畸形菇多,同样会影响香菇的产量与品质,从而降低袋栽香菇的种植效益。那么,遇到袋栽香菇出菇过多该咋办呢?1对已出的香菇,要及时采收干制由于此类香菇鲜销市场价格较低,最好剪去菇脚后进烘干房内一次性烘干,制成干菇销售。2待一轮香菇采收结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是保持恒温  相似文献   

7.
枝木菌种在袋栽香菇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邬金飞 《食用菌》2007,29(1):53-53
浙江省袋栽香菇菇期在10月初至次年6月份,接种必须在8月中旬进行。而此时气温高,杂菌容易污染,菌筒的成品率普遍只有50%~60%,有的甚至全部报废,损失惨重。为了减少污染,现在有部分菇农安排在1~3月低温制筒,夏季养菌。但养菌期气候炎热,菌筒内的湿度又高,造成大量烂筒,产量很低。为了袋栽香菇获得高产,笔者对试验用短枝条菌种,接种香菇栽培袋。经过连续两年的实践,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接种污染问题,菌筒成品率达到98%,生物效率达150%。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的香菇栽培,笔者认为提高袋栽香菇的产量,只要把好菌筒制作、转色和春菇出菇管理三个关,生物转化率可达120%。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一)适当推迟制菌筒时间 通常我省做菌筒的时间是安排在8月初进行,应推迟到8月底至9月初,因为8月初是全年气温最高时期,易造成杂菌污染,尤其是链孢霉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袋栽香菇出菇后期,菌筒逐渐变干,当菌筒含水量下降至一定值时,则无法出菇。此时,用淋水、浸水已不能满足出菇对水分的要求,必须采用菌筒打洞浸水法,才能使其充分吸水。本试验主要是探索菌筒含水量与出菇量之间关系,找出浸水的最佳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吴少风 《食用菌》2002,24(2):28-28
地栽香菇由于使用品种的不同、出菇季节的差异、栽培工艺的独特 ,使得出菇管理技术与其它香菇栽培模式有较大的差异。现就近年闽北地栽香菇出菇阶段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及出菇阶段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供菇农朋友参考。1 出菇管理的基本方法 菌筒覆土转色后 ,用扫把将表面泥土来回扫几遍 ,尽量使覆土渗入菌筒之间的缝隙中 ,随后往畦面淋水 ,洗净表面浮土 ,让菌筒表面约 2 / 3的部位裸露。并往畦沟灌水 ,水位以浸到菌筒 1~ 2 cm为好 ,并维持 12~ 2 4小时 ,将水位降低至距菌筒 1~ 2 cm。在这同时往畦面泼水 ,晴天每天 5~ 8次 ,雨天 3~ 5…  相似文献   

11.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正是香菇出菇的高峰期,北方地区春菇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70%,因此必须不失时机地抓好袋栽香菇春季管理。春季气候多变,如果管理不当,香菇产量和品质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北方地区春季香菇必须精心管理,做到"六要六防"。1喷水看天防霉菌北方地区春季气温由低到高,气候较干燥,喷水至关重要。初春气温较低,以喷40℃以上的温水为好,喷水时间以上午11:00至下午5:00为宜,一般每天喷水2~3次,具体视气温高低确定喷水次  相似文献   

13.
袋栽香菇在脱袋排场后常会发生白蚁危害,特别是土质疏松的红壤菇床更易发生。若不采取措施,会导致大批菌筒蛀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药剂防治,除增加成本和产生药害外,且由于香菇出菇期长,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多年的香菇袋栽中,摸索出一种简易的防白蚁技术,具体做法:将单面接种的香菇菌袋,脱袋时沿接种口纵向剖开,剥离后剪去两头扎口,即成  相似文献   

14.
袋栽香菇生产中,因条件、设备不同及技术水平高低,培制香菇菌袋的成功率相差甚大,如何提高培制菌袋的成功率?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988年,我们与新风司茅坪香菇厂合作,培制香菇菌袋3.6万袋,脱袋出菇3.57万袋,成功率达96%以上.现将培制菌袋技术简述如下:(一)备料:(1)杂木屑要过孔径约2毫米的筛,以免刺破薄膜袋.(2)麸皮要干燥、无霉变和结块.(3)薄膜筒要与装袋出料口相适应,用出料口径9厘米的装袋机,薄膜筒规格应为15×55厘米.(4)常压灭菌  相似文献   

15.
春季气温由低到高,菌丝体活动逐渐旺盛,是袋栽香菇长菇高峰季节,占总产量的60%~70%,在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补充水分和养分。由于长菇两季,菌棒含水量及培养基养分大量下降,pH值也随着变化,菌膜逐渐增厚,喷水也不易吸收,因此,就必须抓好菌棒浸水。一般采用常压浸水,即每批菇采完后,结合清理菇场,处理杂菌,加大通风量,让菌筒干燥5  相似文献   

16.
菌筒出菇期出现烂蕾烂筒有法治一、袋栽香菇出菇期筒霉烂变黑,手压患处黑水渗出,继而是变成烂泥状,这种烂筒多因菇棚潮湿,菇床通风不良,绿霉为害使培养基受到严重破坏而霉烂。处理办法:把受害的菌筒单独集中排入于一个菇床上,揭膜通风2~3小时,让菌筒稍干些,然...  相似文献   

17.
袋栽金针菇采收两潮菇后,由于失水严重,第三、四潮菇产量很低,难以充分利用菌筒的养分,作者根据平菇覆土栽培经验,室内采收两潮菇后,移至室外进行覆土出菇,生物学效率高达130%以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露地袋栽香菇,在转色出菇期间,经常会碰到因菌筒的腐烂而影响香菇优质高产。现将菌筒腐烂的症状、成因及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症状及原因(一)菌筒松散解体。菌筒松而无弹性,手触摸即散于畦面,培养料无异味,多发生在菌简开袋转色时或已出了1~2批菇后。主要原因是:在菌简发菌过程中,培养室通气不良严重缺氧;菌丝生长后期产生大量菌温,加上气温高,没有及时进行翻堆散热,由于温度超过33℃以上而使部份菌丝死亡;当气温下降后虽有部分菌丝能恢复生长,但菌筒已变得松软无弹性,重者脱袋即解体,轻者转色后菌皮薄,出了1~2批菇后(?)如通风不良(?)喷水过多也会松散(?)  相似文献   

19.
木屑代料栽香菇,随着出菇次数的增多,为了补足菌料水份的散失量,通常是采取将菌筒浸水24小时以上,这非但难以达到补水效果,且常常会导致菌筒松软破损,甚至使菌蕾水肿而死亡。为此,我们于1986年3月出菇期,采用刀切菌筒浸水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袋栽平菇较为普及,成功的把握性也大,但生物学效率一般仅在80%左右.袋栽产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袋中央严重失水所致.因为平时喷水都只能喷在袋两头表层料面,袋中央长期得不到水分补充,这样势必造成后期出菇困难,影响产量.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补水器对中央部位进行补液,保证了中央部位的湿度,同时也给菌丝补充了营养,从而达到出菇快、多出菇、菇质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