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选择适当的原沥青,对其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测试其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分析沥青的老化趋势。通过加入不同剂量的再生剂,分析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影响,确定再生剂的用量。最后确定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剂用量。  相似文献   

2.
景冬冬  姜利 《森林工程》2007,23(4):43-44,46
介绍了沥青再生机理和再生剂的种类与技术要求.进行沥青模拟老化试验,在老化沥青中加入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再生剂进行还原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比较几种再生剂的还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发一种新型复合生物油再生剂,并探究其对长期老化沥青化学成分的再生作用,采用蓖麻油植物沥青(COA)与环氧大豆油(ESO)按照不同复配比例制备了复合生物油再生剂,确定了复合生物油中蓖麻油植物沥青与环氧大豆油的最优复配比例;基于红外光谱变化研究了蓖麻油植物沥青与环氧大豆油的原位动态化学反应机制,以及沥青再生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按照蓖麻油植物沥青和环氧大豆油质量比1∶3复配制得的复合生物油再生剂可以有效地将长期老化沥青的基本性能恢复至老化前水平。蓖麻油植物沥青和环氧大豆油发生了开环缩合反应,生成含脂肪族的聚合物,该反应在老化沥青再生过程中仍然可以持续地进行,并继续影响再生沥青的基本性能。在蓖麻油植物沥青和环氧大豆油的共同作用下,再生沥青中的亚砜基和羰基官能团含量减少。该研究提供了一种长期老化沥青的复合生物油再生剂,并揭示了其对长期老化沥青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再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省沥青路面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其中沥青路面冷再生和热再生设备已经陆续在我省登场,为了能使这一新技术在我省顺利开展,确保养护经费的投资得到最大回报,笔者对近几年国内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对沥青路面热再生利用的项目评价,从而根据不同的路面病害选择不同的再生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冷补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迟银波 《森林工程》2007,23(3):55-57
针对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修补主要使用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受气候影响的问题,进行冻土地区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非标准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分析,从而寻找出影响马歇尔试验值的因素和适合于评定沥青冷补材料的室内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于鹏  高力武 《森林工程》1999,15(2):51-52
本文谈了两类沥青路面裂缝维修方法。常用维修方法有:灌油维修法;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沥青混合料罩面法。现场再生维修法有:裂缝处的再生;大面积裂缝油面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以层板胶合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人工加速老化方法(ASTM D1037、BS EN1087—1、CAN/CSA—0188、ASTM D3434)对层板胶合木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层板胶合木构件在4种不同人工加速老化方法的作用下,通过对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剪切强度及木破率等实验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试材的胶合剪切强度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性能的变化程度,建议作为判定层板胶合木构件耐老化性能的重要指标;经分析认为达到相同老化效果BS EN1087—1法更节约时间,是研究层板胶合木耐老化性能较优的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路面压实作为沥青公路路面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关系到沥青路面的质量,因此需要采用振荡压实技术来提高沥青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文章通过分析振荡压实沥青路面混合料接缝碾压技术,探讨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振荡压实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张建  肖生苓  韩雅荣 《森林工程》2012,28(2):30-32,37
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轨枕材料,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老化因子及方法的探讨对该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的组分和制备工艺流程,结合光照、温度、湿度和氧化等诸多老化因子对材料老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比常用的老化试验方法,寻求具有针对性的木质剩余物轨枕复合材料老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大力推广新型环保节能技术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拓展旧路改造或升级的技术新途径,探讨了低碳环保型沥青路面的新要求,沥青路面再生的途径和方法,并结合衡大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等公路对实际养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再生沥青路面的环保效益和低碳环保对策,从而为我国沥青路面养护提供了较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季冻区SMA改性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岩  康峰  王莉 《森林工程》2010,26(3):41-43
通过对寒冷地区(如哈同、哈双、哈绥和哈尔滨环城)高速公路SMA改性沥青路面表面状况调查,发现省内该调查路段的SMA路面破损状况的PCI指数超标路段较多,而且裂缝和坑槽也不同程度出现,裂缝开裂间距大小不一,挖方到填方路段间距由小到大,绝大多数路段的车辙和平整度等技术指标衰减较快。通过室外车辙、平整度检测与室内马歇尔试验及抽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辙、平整度和坑槽是改性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形式,据此分析研究得出SMA路面早期破损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向差分灰色模型,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灰色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结合该模型对某高速公路使用性能的指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与路面实际检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模型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和该指标的发展,讨论双向差分灰色模型在路面使用性能预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栗丽 《林业科技情报》2013,45(3):92-93,95
微表处技术以其较好的密封性、抗滑性、耐磨性,及防止公路沥青路面的老化与松散,有效地延长公路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沥青路面养护和处治技术中微表处技术的材料性能和油石比的确定,并对旧沥青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冠烽  牟大庆  程捷  黄彪 《林业科学》2008,44(2):150-154
对活性炭的再生方法进行介绍,详细阐述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传统的热再生法、生物再生法、电化学再生法、超临界流体再生法、超声波再生法、微波辐射再生法和TiO2光催化再生法等方法.文章指出各种再生方法存在的优缺点,特别指出,微波辐射再生法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省时的再生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另一方面,文章对各种再生方法的机制也进行较详细地阐述,同时还介绍活性炭再生的评价方法:穿透曲线法、吸附等温线法、再吸附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对车辙形成机理及其预估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对不同级配下沥青混合料进行系统的车辙试验,全程采集车辙形成过程中的变形数据,对数据分别采用双对数曲线、半对数曲线和直线3种函数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车辙形成具有一致的规律性,其不同时刻下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基本上一致,变形稳定后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也一致.预估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采用3种统计分析方法对车辙形成规律进行分析,精度均较高,其中直线预估方法拟合精度最高,计算简便、直观,便于工程采用.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桥梁沥青铺装层的病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泥混凝土桥梁沥青铺装层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其工作环境严酷,受力条件复杂,常出现车辙、裂缝、推移、坑槽等病害。本文从气候、交通和建造3个方面探讨水泥混凝土桥梁沥青铺装层病害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桥面铺装质量和预防桥面铺装病害提供一定的参考。从分析结果来看,解决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病害的首要是加强结构设计的研究,明确桥面铺装层各结构层计算模型、力学特性及相关参数,为桥面铺装的设计提供指导;其次加强对各铺装层材料的材料性能指标和测试技术的研究,选用适应桥面破坏机理的材料;再次,提高施工质量使设计意图得到完全实施;同时,做好气候条件的调查,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针入度与PG分级的沥青胶结料技术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强  张海涛 《森林工程》2012,(5):72-75,91
沥青胶结料是沥青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的常规方法是针入度方法,美国的战略研究计划(SHRP)开发了一个新的评价沥青胶结料性能的方法,即Superpave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PG方法,针入度规范的主要技术指标就是沥青的三大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而沥青胶结PG方法主要指标是高温车辙因子、中温疲劳因子、低温蠕变劲度及最大拉应变等,基于两套规范的差别,从理论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对两套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其表面的异同,另一方面从每个主要指标进行着手,对比分析其理论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高速公路路面各单项使用性能指标的统计,分析了路面使用性能及特点。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综合评价模型影响因素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