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兆宜  冯淑慧 《新农业》2014,(14):36-36
<正>粘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和短时间内暴发成灾的毁灭性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粘虫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心叶或叶鞘为害,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当食料缺乏时幼虫成群迁移为害,老熟后则停止取食。义县的粘虫主害代为二代,偶尔三代粘虫也较重发生,如2012年8月三代粘虫大面积发生,危害较重。总结近年粘虫的发生规律,结合测报资料、气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粘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虫害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的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植物茎叶组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其天敌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1发生条件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玉米粘虫灾害在降水过程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气  相似文献   

4.
玉米粘虫是玉米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为害程度相当大。一年一般可发生三代,常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为主。均以幼虫破坏性取食玉米叶片,发生严重时,短时间内吃光所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阐述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三代粘虫,农民俗称夜盗虫,也叫行军虫,它主要危害粮食作物和牧草,具有迁飞性、群集性、爆发性和杂食性的特点。粘虫成虫在迁飞过程中会集中产卵,会在部分地块大量落卵,加重发生程度,特别是长势好的谷子地和草荒的玉米地。若不及时防治,农作物就会在一夜之间被吃光,当食料缺乏时,三代粘虫会成群地向其他田块迁移,从而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发生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6.
玉米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并且具有爆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其发生情况受气候影响很大。是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虫害之一,体长17~20mm,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2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至绝收。1a可发生3代,以第2代危害为主。据双城各乡镇测报点监测,今年2代粘虫在双城市持续危害时间较长,40d左右,导致双城市玉米地块基本都有粘虫危害。虽然进行了防治,但是由于受气候和玉米生育期以及施药机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6月下旬~7月上旬田间危害的粘虫幼虫大部分都已入土化蛹。从监测情况来看,7月10日开始,各测报点杨枝把陆续诱到羽化出来的成虫,雌蛾抱卵情况很不整齐,但是鉴于粘虫的隐蔽性和爆发性等特点,结合7月下旬的气象条件,预计双城市3代粘虫个别田块仍有发生危害的可能,尤其注意二代粘虫危害较重的地块及附近地块。  相似文献   

7.
粘虫是一种全国大区迁飞性的突发性重大害虫,我省虫源主要来自江淮麦区。由于6月下旬二代粘虫在我省发生范围较广,田间残虫数量较大,同时部分二代成虫受天气条件影响未能及时回迁南方,以致滞留我省产卵将孵化出三代幼虫进行危害。且三代粘虫又有集中、隐蔽、暴发、成群迁移危害的特点,主要取食玉米、小麦、谷子、高粱、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如防治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作物严重损失,甚至大面积绝产。且近期气温升高,降雨较多,田间湿度较大,利于粘虫发育为害。为及时有效控制三代粘虫的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必须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夜盗虫、行军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喜食禾谷类作物,尤其喜食玉米。在我国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近年来随着我县玉米种植面积的加大,粘虫在玉米田危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2011年二代玉米粘虫在我县大发生,虫田率90%以上,发生严重田块整块田玉米苗齐地面被吃光,造成毁种重种,近几年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气候的原因2015、2016年三代玉米粘虫在我县发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0.
暴发性害虫玉米劳氏粘虫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氏粘虫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过去在遂平县属于次要害虫。从1999年大发生以来,对玉米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玉米主要害虫之一。据田间调查,害虫第1、2代幼虫取食叶片,受害严重的地块,叶片被食成缺刻,重者仅留叶脉;第3、4代幼虫取食雌穗花丝和子粒,花丝被咬至苞叶齐,全田几乎不见花丝,导致部分子粒不育,钻入雌穗的幼虫取食子粒,并排粪其中,污  相似文献   

11.
粘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俗称剃技虫、行军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有三个种,普通粘虫、劳氏粘虫和白脉粘虫。我乡以普通粘虫危害为主,其次是劳氏粘虫。幼虫取食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的幼嫩茎叶、穗,轻者吃成缺刻,重则吃光叶片,幼茎,穗,直接影响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一般减产产5%-20%,严重时则造成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2.
<正>粘虫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我市一年发生两代,由于其食性杂,危害作物普遍,已成为我市主要害虫之一。2012年8月14日统计,全国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辽宁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00万亩,凌海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2万亩,虫口密度超过大发生指标,危害程度近十年最重。1、粘虫的发生规律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又称东方粘虫、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五彩虫、麦蚕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在我国除新  相似文献   

13.
粘虫是世界性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危害的牧草有黑麦草、苏丹草、鸭茅、狗尾草及麦类、玉米、水稻等作物。幼虫危害严重时会将叶片吃光,使植物形成光杆,因此又叫剃枝虫。由于粘虫特有的隐蔽性和暴食性,一般在凌晨0-4时取食最盛,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最易发生粘虫暴食牧草,给很多牧区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对粘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指导广大牧草种植区养殖户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粘虫是大理州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上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随着气候、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布局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变化,粘虫在大理州发生危害呈现出新的特点:粘虫可以在大理州越冬;危害大理州粮食作物的主要是二代粘虫;粘虫发生区域从中低海拔地区逐步扩展到中高海拔地区,发生范围扩大,且有加重发生趋势;粘虫危害玉米的面积和程度均呈上升趋势,高密度集中危害情况突出。通过今年的越冬调查,清楚地表明粘虫可以在本地越冬,这对指导本地的粘虫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粘虫学名Mythimna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五色虫、虸蚄等,分别极广,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他各省都有分布。粘虫食性很杂,主要为害玉米、水稻、麦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禾本科牧草。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为害。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玉米穗亦能被咬断。1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粘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农作物的最主要害虫。在全国分布极广,黑龙江省是严重发生区之一。粘虫危害作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是禾谷农作物,如小麦、谷子、糜子、玉米、高粱、水稻等,在大发生时也危害亚麻,甜菜,番茄,豆类等作物。  相似文献   

17.
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夜盗虫、五线虫、五彩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特性的杂食性、暴食性害虫。可危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作物,也可危害豆类、花生、蔬菜等。粘虫在夏邑县一年发生4代,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的是1~3代。  相似文献   

18.
劳氏粘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劳氏粘虫在漯河市 1年发生 3~ 4代 ,主要危害玉米 ,取食叶片、花丝和籽粒 ,其幼虫寄生天敌的种类主要是姬蜂和绒茧蜂 ,影响劳氏粘虫发生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9.
粘虫是危害葫芦岛市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每年因粘虫危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率在15%左右。葫芦岛地区同省内各地相比较粘虫虫源相同、发生世代相同,不同的是葫芦岛地区二、三代粘虫均为主要危害世代,而沈阳地区则以二代粘虫为主、三代偶有发生,朝阳地区主要是以三代粘虫为主、二代基本不危害。通过研究表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葫芦岛市的气候条件及作物构成共同影响的结果,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粘虫也叫行军虫、夜盗虫。是一种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该虫具有暴发危害和迁移为害的特点,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水稻、小麦、谷子等作物叶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虫口密度大,防治不及时,可造成作物严重损失,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