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是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湿地作为独特的造景资源,由于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形象建设尤显重要.以东洞庭湖湿地为例,通过分析东洞庭湖湿地人一地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以及东洞庭湖湿地人一人感知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东洞庭湖湿地旅游形象的传播途径,包括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形象口号;强化光环区,突破阴影区;借助媒体广告,协调内外传播;精选旅游线路,浓缩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
在对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的基础上,从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区位、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产品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总体定位,提出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形象定位。并以湿地公园内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和湿地文化为依托策划"水域观光湖滨休闲游"、"湿地科考候鸟观赏游"、"渔事农耕生态体验游"、"湿地探索体验游"等四大生态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2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湿地日.也是春节长假后上班的第二天。省林业厅赵清云副厅长率保护处一行6人赴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考察,先后实地考察了位于岳阳市、益阳市及常德市的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及西洞庭湖3块国际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4.
编读信息     
大事记(8月1日-31日)5-12日,中外专家一行5人来湘对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GEF4目进行了初步评价,考察了西洞庭湖(常德)、南洞庭湖(益阳)和东洞庭湖(岳阳)。7日,庞道沐副省长在厅总工程师李定一陪同下列长沙县春华乡调查了解丘岗山地开发等情况。11-13日,全省山区综合开发示范暨高效林业试点工作会议在自浦县召开。省长杨正午,省委常委、副省长周伯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海藩、副省长庞道沐出席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11-24日、中芬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议在回顾评…  相似文献   

5.
为宣传与实践第14届世界湿地日主题"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自2009年12月1日启动至2010年1月下旬,由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策划协调,并联合本地区54支中小学环保NGO的10万名志愿者,在沿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君山区、岳阳县、岳阳楼区及市直等4个县(区),分别主办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增多,捕食鱼类的湿地候鸟数量上升;过长的日照时数和过高的气温,影响到植被生长,使取食苔草的湿地候鸟和取食种子的湿地候鸟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探讨了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品牌的定位与开发,从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规划、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湿地变化一直是湿地生态研究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1989—2016年间6期的TM/ETM数据,结合气象、水位数据对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时空变化及关联分析,以期从长时间序列上揭示东洞庭植被覆盖变化的机理,为湿地植被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上,东洞庭湖的整体植被覆盖度存在降低的趋势,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等级围绕着水体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梯度差异。2)1989—2016年间,东洞庭湖的植被覆盖情况以退化为主,退化面积达到75.59%,且以轻度退化为主要类型;整体来说,研究区南边比北边退化程度高。3)研究区低、高植被覆盖区受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与东洞庭湖特有的水文变化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东洞庭湖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陆地卫星T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rdas8.7软件,以监督分类、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东洞庭湖湿地各种类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分布信息.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1987-2004年湖区各种覆被类型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7-2004年东洞庭湖湿地在人工和自然状态下的植被演替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下湖面不断萎缩,引起区域性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洞庭湖湿地景观特征的研究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林业分类经营图为基本资料 ,引用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 ,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景观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提出了南洞庭湖湿地退化及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指标 ,以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洞庭湖湿地的景观类型。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结合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来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评价分析洞庭湖湿地在1987至2013年间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健康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在2003年以前处于下降趋势,此后湿地健康状况逐步回升;而外界压力对湿地健康状态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2.
12月2日,岳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腹地——君山区君山小学举办了湿地保护法制宣传培训班。来自东洞庭湖周边县区各中小学、社区村组、乡镇林业站等负责人,以及市区学校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上,由君山小学倡导,经君山区教育局批准,在该区61所中小学的团队组织中,分别成立“湿地卫士”绿色组织,带领全区26000多名同学牵手各自家长,以保护东洞庭湖湿地为目标,开展“护鸟、护鱼、护水、护(动植)物”等湿地“四  相似文献   

13.
由全球环境基金赠款资助的“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启动,这是我国首次争取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开展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项目将对黑龙江兴凯湖和三江平原、江苏盐城、四川、甘肃若尔盖、湖南东洞庭湖等几个具有全球生物  相似文献   

14.
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湿地,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由3个国际重要湿地组成的湖泊。文章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的形成原因及演替规律,研究了其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评价了动物栖息地、植物基因库、生态改善、湿地生产、科教基地、旅游度假等湿地功能,指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湖泊面积缩小、湿地功能衰退、动物种群衰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加剧,提出扩大湖泊面积、重视湿地资源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湿地生态农业、加快湿地污染治理的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泉州湾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泉州湾湿地是我国东南沿海典型湿地类型之一,其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人类长期活动形成独特的湿地旅游资源,湿地多样性明显,但也伴随人为强度干预导致的景观脆弱性。为此,本文提出泉州湾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思路:①进行泉州湾湿地资源的本底调查,申报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制定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服务网络体系;③政府决策与社区参与相结合;④加强湿地旅游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总之,泉州湾湿地旅游开发必须定位在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改变以往只重视其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社会、文化功能的倾向,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明月湖湿地公园昆虫标本馆建设的意义、构想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对于开发湿地旅游、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湖南省政协牵头组织“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省林业厅承担了“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用材林、防护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两个子专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基本弄清了三峡工程与洞庭湖湿地、水生生物、珍稀候鸟越冬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用材林、防护林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关性。这些成果,为洞庭湖区明天的科学营林打下了基础。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洞庭湖湿地资源、水生生物、珍稀候鸟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弊大于利  有…  相似文献   

18.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为获取公众对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结构特征,优化公园形象感知和服务体验,文章以滇池湖滨6个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社交媒体网站游客点评文本为数据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获取公众对滇池湖滨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并利用IPA手段构建公众形象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公众对湿地公园的综合形象感知包含自然资源与环境、人文资源与环境、活动体验、设施服务四个方面,6个湿地公园的感知形象具有一定差异性,但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2)公众形象感知要素的表现性得分整体较高说明大部分公众游玩体验较好,景区维护和湿地水质评价相对较低仍需改进。(3)重要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要性最高的是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而人文属性如背景文化等感知较弱。据此为提升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7大湿地之一,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许多鸟类生活的“天堂”。5月中旬,记者随三湘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来到这里,保护区的负责人却重点向记者介绍了“天堂”背后隐藏的危机。据介绍,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万公顷,有鸟类234种,其中列入国际“红皮书”指定保护的有39种。据统计,每年在东洞庭湖栖息的鸟类数量在300万只左右,而来此越冬的侯鸟则每年多达30万只。美国、日本、芬兰等外国专家到东洞庭湖考察后,都惊叹这里是“人与鸟和谐的天堂”。然而,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  相似文献   

20.
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在东洞庭湖湖滨带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的水平分异为君山旅游区〉漉湖芦苇区〉采桑湖湿地区〉岳阳市区〉麻塘居民区〉团州农场区〉城陵矾港口区;土壤有机质的垂直分异为除城陵矶港口和岳阳市区外,其余功能区的有机质含量都是从上到下递减,希望为治理东洞庭湖环境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