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参、西洋参病害分为地上部病害和地下部病害。无论地上部或地下部都存在着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病菌侵染造成的 ,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当或自然灾害的损伤造成的。人参地上部侵染性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疫病、炭疽病、褐斑病、猝倒病等 ;人参地上部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日灼病、冻害卷叶、风害叶片皱缩等 ;人参地下部侵染性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锈腐病、立枯病、根腐病、细菌性烂根等 ;人参地下部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缓阳冻害、烧须、红皮病等。人参害虫约有 6 0种 ,有害动物类有 5种 ,它们分别隶属九个目 ,二十六个…  相似文献   

2.
<正>人参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与瘁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是人参苗期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人参的茎基部,而且症状相似,单凭感观不易区分,由于两种病害侵染的病原菌不同,常给防治带来一定困难。现将两种病害的区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区别1.1病原菌及侵染循环人参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是由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侵染人参植株造成的。主要有两种病菌:立  相似文献   

3.
人参系五加科多年生草木植物,人参的胎胞,也叫越冬芽,生于根茎顶端,呈乳白色。整个芽胞由大、中、小三枚半透明椭园形的鳞片抱合而生,是翌年地上部分茎、叶、花序的雏体,出苗时,整个地上部分一次性出土,没有分蘖或再生能力。如果人参根在膨大前,即7- 8月份前受病害侵染、倒伏、死亡,那么人参一年中不仅没有增产,反而由于春天人参长茎、叶、花蕾,消耗根中的养分,造成减产,给人参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有的病害还会传染到参根,造成参根腐烂,所以说,防治人参地上部病害,保住人参地上部是人参生产的关键环节。 近几年来,防治人参地上部病害的农药主要是代森铵、代森锌、代森锰锌等,由于应用的时间较长,人参早已产生了抗药性。参户普遍认为,用代森铵时用药量提高到以前药量的3- 6倍,地上部病害还是彻底防治不住。为此,生产上急需一种代替代森铵,又能防治人参地上部病害的新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4.
人参、西洋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西洋参的病害共有30余种,从发病部位可分为地上部病害、表土中病害和地下部病害。地上部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斑点病、褐斑病、茎斑病)、疫病、灰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表土中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茎腐病等;地下部病害主要有锈腐病、根腐病(细菌侵染)、菌核病、疫病  相似文献   

5.
人参、西洋参病害共有30余种,从发病部位可分为地上部病害、表土中病害和地下部病害。地上部病害主要有黑斑病(斑点病、褐斑病、茎斑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表土中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茎腐病等。地下部病害主要有锈腐病、根腐病(细菌侵染)、菌核病、疫病、红皮病等。各种病害大多是真菌侵染,而且各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橡胶树叶片中胶孢炭疽菌的染色方法,通过显微观察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橡胶树叶片中的侵染结构,为橡胶树炭疽病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在脱色剂(0.1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氯仿=5∶1)处理12 h,1%刚果红染色剂抽滤染色3 h的条件下,能清晰观察到胶孢炭疽菌在橡胶树叶片上的发育进程和侵染结构。结果表明,在28 ℃、100%相对湿度培养条件下,接种橡胶树淡绿期叶片2~6 h为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12 h后分生孢子萌发率大于85%;8~12 h为附着胞形成高峰期,接种12 h约75%的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少数附着胞中央部位开始形成侵染钉;24 h为侵染钉形成高峰期,同时分生孢子萌发形成多个芽管;36 h时附着胞顶端再次萌发产生次级附着胞,从而进一步侵染周围细胞,叶片出现零星病斑;48 h时芽管不断分支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叶片出现大量典型的炭疽病病斑;72 h后菌丝在叶片表面纵横扩展,随机分支,逐步形成网状分布。随着菌丝的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侵染部位组织出现褐色坏死病斑。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着色效果好,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橡胶树叶片中胶孢炭疽菌的染色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胶孢炭疽菌的侵染结构。  相似文献   

7.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我国东北“三宝”之首.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各地人参生产场不仅有一整套人参生产技术,此外对人参病害及防治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我国东北地区侵染性人参病害约有10余种,在人参的真菌病害中,疫病、锈腐病、黑斑病、菌核病都很重要.疫病每年5、6月就可发生,被害人参植株折倒死亡,严重时,即使4—5年的人参也不例外,还可引起烂根;普遍发生的锈腐病,轻时病组织可用刀挖掉,重时整支参腐烂;黑斑病可导致人参早期落叶,菌核病在旱春出苗前后发病严重,有时可使整帘参烂光.  相似文献   

8.
人参红皮病近年来日趋加重,是近期困扰人参主产区的严重病害,重病区高达80%以上,给人参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 人参红皮病属多发性、常发性疑难病害。我所从1990年开始对该病进行系统研究,找出了红皮病是由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发生条件与易染病的参根,致病微生物和适宜的土壤温湿度三者缺一不  相似文献   

9.
人参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人参病虫害的种类,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保证人参优质高产。人参病虫害是影响人参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人参产区发生的侵染性病害有20余种,非侵染性病害有10余种,还有多种虫害。各地经常发生的,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约10余种,分为5类。  相似文献   

10.
由柱孢属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侵染引起的人参锈腐病(Ginseng rust rot)是人参主要土传病害之一,国内外人参产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与品质。为系统了解该病害,本文从人参锈腐病的病原、发病特点、检测方法、对人参品质影响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参红皮病诸多发病机理研究的总结,将其发病机理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个途径。其中非侵染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参中金属离子含量高和人参应激自我保护反应两种类型。侵染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侵染、 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侵染以及其它微生物侵染三种类型。本文对其发病机理的探索及研究进行了归纳,有助于对人参红皮病研究的认识,对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棉花苗期发生的病害约有十余种,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重要的一类是引起烂种、烂芽、茎基腐和根腐.常见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其次为猝倒病、枯腐病等.主要发生在子叶期至二叶真叶期.由于根茎过于幼嫩,抗病能力弱,易遭受病菌侵染而腐烂;另一类以为害子叶、真叶及茎部为主的茎枯病、疫病、黑斑病、轮纹病及苗期枯萎病等.对生产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前一类.  相似文献   

13.
这种病是全国各参区常发生的病害.从幼苗到成株均能感病,从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整个生育期中均能发生.锈腐病是人参生产中发病重又难以防治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和质量.锈腐病菌主要侵染土表以下茎部、根茎、  相似文献   

14.
邢光耀 《江西棉花》2008,30(1):63-63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较多,已发现有20余种,常导致烂种、烂芽、烂根、叶枯,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不能一播全苗,甚至要翻种,影响早发。苗病按照其发病部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病,主要包括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常造成烂种、烂芽、根茎腐烂,造成整株、成片死苗;另一类是叶病类,主要包括黑斑病、角斑病等,危害叶片,使叶片枯焦,影响幼苗早发。由于棉苗病害种类多,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对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棉种处理与及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棉种处理1·1精选棉种及晒种播种前必须精选高质量棉种,经硫酸脱绒,以消…  相似文献   

15.
危害人参的昆虫主要是地下害虫,而且多是幼虫,有蝼蛄、金针虫、蛴螬和地老虎。也有少部分地上害虫,如草地螟、八字地老虎。地下害虫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参根受害后呈孔洞或缺刻状,并且易引起病害、降低人参产量和质量。1 人参的虫害种类1.1 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类幼虫的总称,又名针丝虫、钢丝虫、姜虫子、金耙齿、黄蚰蜒等,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其种类很多,在北方地区危害人参的主要为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以细胸金针虫危害甚重。啮食人参种子、主根、芦头和茎基部。 土壤解冻后,金针虫开始活动,危害人参。在低洼和沾土地危害严重。越冬幼虫在4-5月上旬移动到表土层,此时人参的芦头组织柔嫩,容易咬食,因此也是金针虫最甚的时期。随着植株生长,危害逐渐减轻。金针虫将茎或根部咬成缺口,或钻孔进入内部。受害参株由于水分、养分输送受影响,呈现出黄萎状态。有的参株因茎部被咬断而死亡,参根也易因伤口感染或其他病害而腐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向日葵锈菌的致病机制,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个芽管,遇到合适结构的气孔后,在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从气孔侵入,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病菌菌丝多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细胞器解体,细胞崩解。  相似文献   

17.
串珠镰孢菌(F. moniliforme)既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长期以来,对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各自的病原学和发生规律均有一定研究,但对两种病害串珠镰孢菌的侵染循环关系,缺乏深入研究,给两种病害的协调防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两种病害串珠镰孢菌的侵染循环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两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是一种由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ahashi侵染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在中国广泛发生。被稻曲病侵染后,水稻产量与品质会受到严重影响。研究稻曲病菌侵染水稻的过程及其致病机制,将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及其相关基因以及稻曲病菌与水稻分子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B t棉的大面积推广,覆膜面积迅速扩大,播种期提前,临清市近几年棉苗病害表现发生偏重,影响了棉花壮苗早发、产量及品质的提高。1苗病类型及症状临清市棉田发生的苗病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3种类型。立枯病可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幼茎基部产生褐斑,后扩大凹陷、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的四周,病部缢缩,棉苗枯死;子叶开始时产生不规则斑点,后破裂成穿孔。炭疽病可造成烂芽;茎基部产生红色纵裂条痕,然后扩大为棱形病斑,重者幼苗枯死,子叶病斑多呈半圆形,边缘红褐色。红腐病也可造成烂芽;出土棉苗根部受害,先从根尖变黄,逐渐扩至全根,…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甜叶菊斑枯病感病生理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斑枯病菌发生侵染时,在侵染点周围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强;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病斑出现时脯氨酸含量大量积累,其后又有所下降;随病害的加重,丙二醛的含量呈直线上升;叶绿素的含量随病害的加重而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