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双河口面板堆石坝完建期(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应力变形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芭蕉河面板堆石坝完建期(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应力变形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有限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芙蓉江鱼塘面板堆石坝的竣工期、蓄水期和校核洪水期三种工况下的应力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应力变形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双河口面板堆石坝完建期(竣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时期坝体及面板的应力变形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坝应力变形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主要发生在坝体填筑和水库蓄水过程中,面板浇筑完成后,水库蓄水引起的坝体变形直接关乎面板的受力变形状态。为避免或降低蓄水对面板造成不利影响,开展水库初期集中蓄水对坝体变形的影响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根据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实测资料,对初期集中蓄水引起的坝体变形增量进行分析,讨论了变形增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坝体变形受蓄水影响程度沿顺河向逐渐减弱,且坝体越高处该减弱程度越低,约1/2坝高以上部位的变形整体易受集中蓄水影响;坝体水平位移与沉降受初期集中蓄水影响的分布特征相似,但沉降变形所受影响更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初步划分了初期集中蓄水影响区,能为开展坝体分区优化和变形控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礼智 《湖南农机》2009,36(1):87-89,96
小河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总库容7562万m^3,总装机25.0MW,为Ⅲ等中型工程。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6m,为3级建筑物。自2005年7月开始坝肩开挖,2006年8月成功下闸蓄水至今,砼面板堆石坝运行正常,说明设计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是防渗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蓄水,在水压力作用下,面板的拉应力经常超过抗拉强度,产生破坏,影响防渗效果.首先研究了面板堆石坝在国内的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面板拉应力出险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板堆石坝的三维数值模型,设计了竣工期、蓄水期和不同面板形式等计算工况.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其应力应变情况,研究发现:拱形面板的抗压强度提高,拉应力减小,受力状态相对于直线型面板改善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宣恩县桐子营水电站为例,采用级配分析、渗透性分析等方法对面板堆石坝垫层料、过渡层料、主堆石料和排水体料的试坑检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桐子营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坝料选择、填筑工艺对水库蓄水安全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渗漏随着水库蓄水增加而加剧甚至有产生渗透变形的可能;在后期蓄水过程中应加强大坝安全监测和巡视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以确保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坝体沉降变形分解的统一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的实测值分解为荷载作用变形与蠕变作用变形。运用MATLAB语言提供的神经网络功能函数,建立面板堆石坝反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邓肯E-B模型的材料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简单、有效、可靠,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反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坝体沉降变形分解的统一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的实测值分解为荷载作用变形与蠕变作用变形。运用MATLAB语言提供的神经网络功能函数,建立面板堆石坝反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邓肯E-B模型的材料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可靠,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1.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利用观测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确定安全监控指标,对于工程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叙述了混合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弹塑性理论,采用平面有限元计算模拟了蓄水过程,分析研究了飞来峡大坝18#坝段坝顶水平位移在各种可能水位组合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坝顶水平位移与上下游水位的确定性关系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建立了该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的混合模型。经检验,模型质量较好。利用混合模型拟定了安全监控指标,并据此反演了该坝段混凝土弹性模量。所建立的安全监控指标和反演的坝体弹性模量可为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建筑物两端需要专门的边墙结构,随着坝高不断加高,以前的水工建筑物教材给出的经验公式已不能满足高坝且高速水流的边墙设计。为此从水流冲击波的生成机理出发,研究水流侧边水流流态,重点对水流负冲击波中的连续波和不连续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不同边墙转角时的水力特性公式,进而得到更适合水流流态的边墙设计型式。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坝系具有拦截泥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淤地造田、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淤地坝系规划阶段水文计算的主要任务是计算设计暴雨量、设计洪水量和输沙量等重要特征参数。以某小流域坝系为例,对缺乏水文泥沙资料情况下,坝系规划中所依据的重要水文特征参数的确定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小流域淤地坝系的合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敬博  张文强  刘辉 《农业工程》2021,11(10):86-90
为了研究农田输水隧洞复合衬砌结构中初次支护与二次衬砌联合承载时的荷载分担问题,以云南临沧市某无压输水隧洞复合衬砌结构设计为例,按照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以7∶3的荷载分担比例进行复合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探讨在复合衬砌结构设计中采用7∶3的初次衬砌与二次衬砌承担比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对圆拱直墙型无压水工隧洞复合衬砌结构中二次衬砌结构内力进行分析,以期对同类型的输水隧洞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水力劈裂判断准则,构造心墙水力劈裂功能函数;然后根据坝体材料物理参数的概率分布类型,采用几何法计算心墙水力劈裂可靠指标,得出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概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初期,心墙上游面中部发生水力劈裂的概率较顶部和底部大;随着心墙材料的泊松比、密度变异性的增加,心墙发生劈裂破坏的概率也相应增加;弹性模量对心墙水力劈裂影响程度较小;降低蓄水速度可以降低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水力劈裂判断准则,构造心墙水力劈裂功能函数;然后根据坝体材料物理参数的概率分布类型,采用几何法计算心墙水力劈裂可靠指标,得出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概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初期,心墙上游面中部发生水力劈裂的概率较顶部和底部大;随着心墙材料的泊松比、密度变异性的增加,心墙发生劈裂破坏的概率也相应增加;弹性模量对心墙水力劈裂影响程度较小;降低蓄水速度可以降低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验研究对土石坝坝体溢洪道采用曲线型堰的泄槽水面线起算水深进行了观测,发现圆弧曲线堰及翼型堰的起算水深均小于0.7倍临界水深hk。 利用已有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泄槽设置掺气挑坎后对水面线产生的扰动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掺气挑坎对水流的扰动和挑流作用 ,使得泄槽内的水深增大;掺气挑坎对水面线的影响程度与流速、掺气挑坎的体型等因素有关;当泄槽内设置多道掺气槽时,上一级掺气挑坎的体型对下一级掺气挑坎处的水深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隔河岩大坝的水温和气温等监测资料,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大坝运行期的月平均、日平均变化温度场,阐述了温度荷载对大坝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大坝在温度场影响下的位移、应力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荷载对大坝运行有较大影响,在冬季持续低温时应避免大坝在低水位下运行,夏季持续高温时则应避免在高水位下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非稳定渗流对坝体非饱和土体水力梯度的动态变化影响,考虑土体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关系,建立了非饱和土体的渗流运动微分方程.采用SEEP/W软件对均质土坝在水位降落和上升等工况下的瞬时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坝体上游侧、下游侧等不同深度的水力梯度变化值,以探寻坝体不同部位水力梯度在整个渗流历时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发生渗透破坏的主要时间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游侧坝体底部水力梯度会在骤降历时的60%~70%时间段内出现高出稳定渗流期36.4倍的峰值,是最易引发渗流破坏的时间段;坝体上游侧水位变动区土体的水力梯度在上升历时的25%~50%时间段内增加较慢,在50%时间段后迅速增加,增加幅度达30~50倍,水位上升历时的50%时间段之后是其发生水力渗透破坏的主要时间段;水位升降对坝体下游侧土体水力梯度的影响甚微.计算结果可为大坝的调洪运行管理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认识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是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控制面源污染的重要基础.以容重为1.35和1.55 g/cm3的均质土及其组成的上松下紧层状土壤结构为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恒定水头水分入渗试验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土层结构的水分入渗过程及水分再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松下紧的层状土壤积水入渗速率过程可明显分为上层入渗阶段和下层入渗阶段; 与均质土相比,层状土轻微降低了上层的入渗速率和提高了下层初始速率,但对下层的稳定入渗率影响不大.层状土壤可显著提高上层土壤含水量,且水分再分配过程在界面处发生了突变.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层状土壤入渗水分再分布,直接组合均质的土壤水力参数模拟效果较差,需要对进气吸力进行参数优化.研究成果可为红壤地区土壤水分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