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东方田鼠是洞庭湖区的重要农业害鼠,2007年东方田鼠再次大暴发.并具有发生量特别大、迁移时间推迟、危害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其大暴发主要与越冬基数大,枯水期延长,暖冬天气和三月降雨适中等因素有关.其综合治理对策足加大鼠情监测力度,切断东方田鼠迁移通道,阻止东方田鼠转移迁入,对迁入垸内农田的东方田鼠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捕杀与化学毒饵诱杀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全面控制东方田鼠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路甬祥院长充分肯定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对洞庭湖鼠害作出的提前预报,提出恢复重建洞庭湖区和谐生态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鼠害防治专家组,通过长期监测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成功预测了今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暴发,为有效控制洞庭湖区鼠患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领导参阅材料》第56期《亚热带生态所专家对洞庭湖鼠害态势分析和治理建议》上作出了"亚热带所对洞庭湖鼠害作出的提前预报,体现了我院科学家科学关注生态和前瞻性,值得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23-27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洞庭湖湿地站组织召开的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暴发规律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东  相似文献   

4.
几种田鼠交配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鼠属啮齿动物的酱行为格局多变,其多样性的起源和功能与种群的社会组织和婚配制度有关。1998年6月-8月。在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实验室对东方田鼠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田鼠的交配模式属于#11模式,即无限制、抽动、多次插入和多次射精,但有时射精前无多次插入;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食物对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的影响,笔者对洞庭湖幼年东方田鼠取食苔草进行研究,为了解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提供基础,为东方田鼠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使用洞庭湖东方田鼠在洲滩环境的主要食物——苔草(Carex brevicuspis),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20~30 日龄不同性别东方田鼠进行饲喂。结果表明:喂食1 周苔草后,雌性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雄性幼鼠体重略有增加,不显著(P>0.05);雌性幼鼠单位取食量和单位排泄量均稍高于雄性幼鼠,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认为,在生长发育阶段,雌性幼鼠比雄性幼鼠对环境及食物的要求更高,单一食物会造成幼年雌鼠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6.
采用4亚种分类系统(东北亚种Microtusfortispelliceus、指名亚种M.f.fortis、长江亚种M.f.calamorum和福建亚种M.f.fujiandensis),对中国东方田鼠(M.fortis)生物生态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①中国东方田鼠的分类地位有争议,乌苏里江亚种(M.f.pelliceus)是否属于东方田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迄今为止,对长江亚种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它亚种的研究甚少。②从南部到北部都有东方田鼠分布,多栖息在低海拔地区,偏爱湿地生境。③该鼠主要以草本植物的绿色部分为食,为农林害鼠,化学防治东方田鼠采用敌鼠钠盐和复方灭鼠剂88-1对人畜比较安全,汛期还可结合物理方法对迁入洞庭湖稻田区的东方田鼠进行灭杀。④从南到北胎仔数、怀孕率有增加的趋势,繁殖期逐渐缩短。⑤沼泽扩展导致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增加,而湖面围垦致使其数量下降。⑥该鼠昼夜均活动,但季节间存在差异,有季节性迁移行为,雌雄鼠均具有杀幼行为。  相似文献   

7.
四类东方田鼠的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了湖南、宁夏、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以及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4类东方田鼠的基因组DNA。结果发现:4类东方田鼠类群内个体间的相似性都较高,湖南、宁夏、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以及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的类群内平均带纹相似系数(ABS)分别为0.9287±0.0436、0.9223±0.0533、0.9515±0.0289、0.8900±0.0328;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3类鼠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都达0.9以上,遗传距离都小于0.1,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3类鼠的相似性较低,遗传相似系数在0.6762~0.7203之间,遗传距离在0.3281~0.3913之间;UPMGA聚类分析图显示湖南、宁夏和黑龙江大体型东方田鼠聚为一类,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单独为一类;引物S2022可以作为区分黑龙江小体型东方田鼠与其他3类东方田鼠的标记引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植物灭鼠剂对东方田鼠毒杀的效果,在洞庭湖区捕捉东方田鼠,采用强制饲喂法对不同性别东方田鼠进行0.025%植物灭鼠剂(植物槲皮素+雷公藤甲素等)的毒性试验,观测分析东方田鼠取食和死亡情况,并比较灭鼠剂在东方田鼠性别间的毒性差异。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摄入量随天数增加有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东方田鼠取食植物灭鼠剂后,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4~7 d。因此,0.025%植物灭鼠剂可有效防治洞庭湖区的东方田鼠鼠害,且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无抗性。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思维处理当今社会遇到的各类问题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鼠类是地球上种类与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种类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有效控制害鼠种群数量是很有必要的。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维,分析影响洞庭湖区主要害鼠群落结构及其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探讨有效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害鼠受本身生物学特性以及所处环境自然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动态和年度动态;同时,当地的洪涝灾害、人工灭鼠、农房结构变化、农业生产活动、重大社会生态工程等的影响在一定时期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导致鼠类群落演替发生较大变化关键因素。近期而言,退田还湖和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洲滩的鼠类群落均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农田的一些种类大量侵入洲滩生境。因此害鼠的成灾原因上有社会的、经济的、自然的因素。据此,在鼠害大面积暴发的情况下提出的"全栖息地毒鼠技术",以及源于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生态学特性和暴发成灾机理的"阻断迁移通路"防治方法,均是适合于洞庭湖区域当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鼠害治理实用技术,比单纯化学灭鼠方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明显地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阴观察法及阴道涂片法,观察到东方田鼠的发情周期为7d左右;PMSG—HCG的剂量及间隔时间对东方田鼠的超数排卵无显著影响;采用PMSG5~25U注射后即合笼,可使东方田鼠达到或接近正常排卵;东方田鼠的胚胎体外用HTF溶液培养,能正常发育至二细胞胚胎或囊胚期胚胎,比例分别为73%、30%、60%、83%和100%。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2004-2005年对洞庭湖湿地实地考察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状况,目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洪涝灾害频繁;血吸虫病盛行;湿地功能退化等方面。最后,针对洞庭湖湿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保护湿地资源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欧阳红  杜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4-1028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水深的洞庭湖区芦苇对湖泊中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芦苇在降低湖水磷含量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生长旺季,浅水区和深水区的芦苇根区总磷最高去除率分别为55%和25%以上,表层去除率分别为35% 和20%;在枯萎期,根区的总磷去除率也能分别达到30%和20%以上,表层仍能保持15%。结果表明,通过适时收割 芦苇,可有效降低湖水中总磷含量。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问题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域面积、水文环境、水环境质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当前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开展绿化工程、加强蓄洪能力建设、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等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伟国  彭佳栋  沈军  李赛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09-1313,1334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湿地资源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已成为了实现资源保护最重要的途径。西洞庭湖湿地属内陆湖泊芦苇沼泽型湿地,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和开发价值。该文分析了西洞庭湖湿地的概况,从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两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态旅游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东洞庭湖区湿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洞庭湖野生湿地具有不同观赏特性植物的资源及利用现状作出了分析,认为洞庭湖湿地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应用于园林的种类只有少量的几种。并根据湿地植物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议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