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省云台山地区7种不同野生中草药植物烟台百里香(T.quinquecostatus Celak.)、掌叶半夏(P.pedatisecta Schott.)、何首乌(P.multiflorum Thunb.)、海洲香薷(E.splendens Nakai ex F.)、野葛[P.lobata (Willd) Ohwi]、紫金牛(A.japonica Bl.)和菝葜(S.sieboldii Miq.)根区土壤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真菌16属126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种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真菌种群多样性丰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 是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中的优势种群,镰孢菌属(Fusarium)、交链孢属(Alternaria)、腐霉属(Pythium)、毛霉属(Mucor)真菌分布丰度也较高.结果也表明根区土壤真菌群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草药植物的影响,大部分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的真菌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低于裸地非根区土壤,而丰富度指数却高于裸地非根区土壤.不同野生中草药植物根区土壤真菌区系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紫金牛根区土壤中真菌种类最多,达到14属,而野葛根区土壤中真菌种类最少,只有8属.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稀释法对14种药用植物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进行分析,初步明确了药用植物土壤中常见真菌类群和不同药用植物之间真菌种类和数量差异.14种药用植物中土壤真菌数量最高为五味子,数量最低为威灵仙.从14种药用植物土壤中共分离到真菌菌株180株,分属于30个属,大多数为有丝分裂真菌,镰孢菌属(Fusarium),木霉菌(Trichoderma)和青霉菌(Penicillium)出现频率较高,在14种药用植物土壤中均可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梵净山4种林型的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和形态鉴定法,调查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林、山茶(Camellia japonica)林和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林根围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种类。结果表明:梵净山4种林型根围土壤中AM真菌种类丰富,已确定10属20种,球囊霉属(Glomus)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优势属,沙荒球囊霉(Glomus deserticola)和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为共有种。土壤AM真菌多样性与林型密切相关,不同林型根际土壤AM真菌的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都不同。4种林型AM真菌多样性表现为以下趋势: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越小,真菌孢子密度就越大,优势种的优势度就越高(例如毛竹林);AM真菌的种类越多,真菌孢子密度就越小,优势种的优势度就越低(例如山茶林)。  相似文献   

4.
采用形态学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的方法,对松嫩盐碱草地紫花地丁根围土壤中AM真菌进行调查.形态学共鉴定出11属30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种类最多,共9种.以科学性为前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紫花地丁根围AM真菌种类,通过高通量测序共得到7属103种虚拟种(Virtual taxa,VT):球囊霉属共82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共10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共5种,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共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双型囊霉属(Ambispora)各1种.进一步得到了球囊霉属为松嫩盐碱草地紫花地丁根围土壤AM真菌优势属,Glomus sp.VTX00222为优势种.通过形态学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弥补单种方法的局限性,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深圳和香港工程土壤的真菌种类进行检测。[方法]以深圳和香港两地不同深度(0.5、10.0、20.0和30.0 m)的工程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扩增并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共分离得到934个菌株,分别属于79个属132种。深圳土壤有14个属19种;香港土壤有73个属122种。66个属113种只在香港有分布;7个属10种只在深圳有分布。深港两地均有分布的有7个属9种。[结论]深港两地工程土壤真菌种类有一定差异性;香港工程土壤真菌种类较多,其中还包括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土壤入境前必须进行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6.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1年5月-9月,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与红松人工林等林型内设立临时标准地,采用“之”字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植物残渣法,选用PDA、孟加拉红和查氏3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进行真菌的分离和培养。记录不同真菌的菌落数(稀释平板法),通过观测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颜色,以及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鉴定出了32个属的土壤真菌,其中中国新纪录属3个,即链二孢属(Bispora)、拟毛孢属(Chaetopsina)、田字孢属(Dictyoarthrinium)。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区系与森林类型、土壤剖面层次密切相关,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及轮枝孢属(Verticillium)为小兴安岭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种群,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明显多于其它3种林型,下层土壤(AB、B、C层)真菌种类和数量明显少于A0和A1层。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地区所采集的827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3属15种捕食线虫真菌,包括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小掘氏孢属(Drechslerella)和小隔指孢属(Dactylellina)。其中优势种为: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13.18%);指状小掘氏孢Dr.dactyloides(4.35%)和椭圆小隔指孢Da.ellipsosporum(3.26%)。对盐碱地中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发现,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在农田土壤中由于人为干扰的原因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也很少。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AM)真菌是重要的种质资源.作者对青岛小麦种植区小麦根区土壤中AM真菌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旨在初步了解该地区小麦产区AM真菌资源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山东省小麦主产区AM真菌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奠定基础.自青岛城阳区和胶州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济麦22)根围样品,共分离鉴定AM真菌4属17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4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球囊霉属(Glomus)11种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其中,Acaulospra bireticulata、Acaulospra denticulate、Glomus geosporum、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Gigaspora margarita是青岛小麦产区土壤中AM真菌的优势种.该区小麦根系AM侵染率在13%~30%之间, 2月份侵染率最高,4~5月份则最低;AM真菌孢子数量4月份最多.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山东青岛地区小麦根区土壤中AM真菌发育与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山东麦区麦根区土壤中AM真菌分布规律,筛选促进小麦生长的AM真菌提供了条件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海拔条件下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驱动真菌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选取3个不同海拔高度ZL(800 m)、ZS(1000 m)、ZH(1200 m)的烤烟成熟期根际土壤,采用18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土壤真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海拔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中低海拔土壤真菌α多样性显著低...  相似文献   

11.
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根围AM真菌侵染特性及种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根围AM真菌类型,丰富该地AM真菌资源多样性,以及为更高效地修复盐碱农业用地提供新的途径及想法,利用形态学鉴定的研究方法,对松嫩盐碱草地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根围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侵染特性及其种类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pH不同的土壤生态环境下,蒲公英根系均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并形成典型的重楼型(Paris-type,P型)菌根结构,且侵染率均达到100%。2)对利用湿筛法提取出的蒲公英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进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属21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0种,为本区域蒲公英根围AM真菌优势属,摩西球囊霉占比最多,为本区域蒲公英根围优势AM真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5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和平囊霉属(Pacispora)、原囊霉属(Archaeospor)、巨孢囊霉属(Gigaspora)各1种。3)由于此次试验中侵染率极高,说明轻度碱性的土壤情况可能有利于AM真菌与宿主植物亲和以及AM真菌的生长,并且该样地处于适宜菌丝生长的pH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天然胡杨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新疆天然胡杨林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情况,该文研究了幼龄林、中壮林、过熟林、衰亡林4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内的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的数量和类群组成.结果表明:4种林地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壤层的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以31~40 cm范围内为最少.细菌在不同胡杨林的各个土层中均有分布,数量明显高于放线菌和真菌,而在部分林地内的土层中,没有分离到放线菌和真菌.在林地内共分离出土壤真菌11属,其中,曲霉属为4个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土壤中的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松嫩盐碱草地中鹅绒委陵菜根际的AM真菌类型及其侵染特性,更好地实现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鹅绒委陵菜根系及根际AM真菌种类进行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pH环境下,鹅绒委陵菜全部与AM真菌形成共生体系,其菌根结构为疆南星型(Arum-type);鉴定出8属38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20种,是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根际优势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1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近明囊霉属(Claroideoglomus)、根生囊霉属(Rhizophagus)和隔球囊霉属(Septoglomus)各1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为鹅绒委陵菜根际优势菌种,其重要值为60.38%。由此可见,松嫩盐碱草地鹅绒委陵菜能与AM真菌很好地共生,且根际AM真菌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不同的季节对庐山林区的真菌进行了点与面的调查。共报道了庐山的外生菌根真菌14属31种,对它们发生时期、菌的生长习性和分布进行详细的报道。尤其它们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息息相关,这为进一步对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中与这些菌类有关的物质转化和能量循环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给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本文对安徽、江西、云南、西藏4个省区35份土样分别利用稀释平板法进行了真菌种类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土壤中真菌数量均很丰富,共得到2683个真菌菌落。其中,青霉属真菌的比例最高,为59.6%;曲霉属真菌次之,为23.41%;而顶头孢属、拟青霉属、粘帚霉属、圆孢霉属等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此外,安徽省区土壤中的真菌种类最丰富,其余3省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从3种基质分离的木霉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福建省的食用菌、植物线虫虫体和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125个木霉(Trichoderma)菌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培养性状,鉴定出5种木霉,分别是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oningii)、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植物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种为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食用菌上的优势种为康氏木霉和拟康氏木霉;植物线虫虫体上的优势种为绿色木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34.5×104个/g(鲜土),其中细菌最多,125.0×104个/g(鲜土),放线菌次之,92.4×103个/g(鲜土),真菌最少,30.5×102个/g(鲜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10年限日光温室最多,173.3×104个/g(鲜土),粮田次之,139.6×104个/g(鲜土),露地菜田最少,107.7×104个/g(鲜土)。从2月到4月,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真菌的属级鉴定表明,粮田中真菌种类最多,且从2月到4月迅速增加,日光温室中真菌种类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从206份带岭的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捕食线虫真菌2属5种,分别为:叶状枝节丛孢(Arthrobotrycladodes)、泡环单顶孢(Monacrosporium aphrobrochum)、弯孢节丛孢(Arthrobotry musiformis)、环捕节丛孢(Arthrobotry brochopaga)、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 oligospora)。其中,叶状枝节丛孢、泡环单顶孢、弯孢节丛孢、环捕节丛孢为黑龙江省新纪录种。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大青山顶土壤中捕食线虫真菌的检出率最小,仅为该地区分布的10%。凉水地区18~29林班、14、16林班及9林班50%左右的土样中均有捕食线虫真菌出现,8林班的捕食线虫真菌物种比较丰富,但捕食线虫真菌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且产孢量最少。  相似文献   

19.
新疆干旱区土壤放线菌拮抗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和阿克苏两地区土壤中的放线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两地区3种类型的土壤中均有拮抗放线菌存在,占全部供试放线菌的20.4%;和田地区的拮抗放线菌出现的比例高于阿克苏地区;林地土壤中拮抗放线菌株数占相应来源放线菌总数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耕作土壤,荒漠土壤中拮抗放线菌比例最低.菌株GTW-03抗植物病原真菌范围较广,抑制效果好,具有开发天然农用杀菌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野生植物VA菌根真菌及其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伊犁地区8种野生植物的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种野生植物根围土壤中均有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分布,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丽孢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eleg ans G erdem ann&T rappe)、蜜色无梗囊霉(A cau losp ora m ellea Spa in&Schenck)、苏格兰球囊霉(G lom us ca le-d on ium N ico lson&G erdem ann)、缩球囊霉(G lom us constrictum T rappe)、地球囊霉(G lom us g eosp orum N ico lson&G erdem ann)、台湾球囊霉(G lom us f orm osanum W u&Chen)和白色球囊霉(G lom us a lbidum W a lker&R hodes)7种VA菌根真菌,其中缩球囊霉和地球囊霉的出现频率较高,为优势菌种;同一菌种在不同宿主上的种群频度存在差异,表现出较强的VA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选择性;在不同地区的同种宿主上,土壤中孢子数量与平均侵染率亦存在差异,并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表现出VA菌根真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