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山育林是利用天然更新成林的一种简易绿化造林方法。除林木生长较慢,单产较低于人工林外,它具有可以加速绿化,用工少,成本低,不受种源限制,易做到适地适树,林分结构好,生态效益高等许多优点。封育起来的林分多为多树种混交复层林,对保护珍稀物种,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都很有利。因此,可以说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加速绿化祖国的一项战略措施。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传统方法,发展历史悠久,曾被日本人誉为“中国式造林法”。我国自然条件较好,但森林资源贫乏,兼之经济实力不强,自建国以来,党和政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造林绿化的群众运动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有计划的大力开展封山育林。把那些疏林地、残林地,砍采迹地,过火林地,通过封山,保护好散生的大小林木和有萌芽能力的采根,并加以补植使其成林。用封山育林的办法恢复森林,省工、省投资,是多快好省绿化荒山的有效手段。国外称我国的封山育林谓“中国造林法”。但不同于新造林地的封山护林,这一点必须明确。我省山区群众素有封山育林的习惯,建国以来全省有数百万亩森林就是靠封山育成  相似文献   

3.
我县多低山丘陵。建国初期仅有残林5.5万亩。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采取了造林与封山育林并举的营林措施,使林业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有林地达3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4%,提高到现在的16.7%。 回顾以往林业发展过程,深刻认识到,封山育林是加速绿化荒山,抢救阔叶树资源的重要途径,值得总结和推广。 我县封山育林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的。当时采取“公私山林一律保护”,村、乡、区均建立护林组织,制订护林公约,开展群众性的“清明封山,霜降开山”的封山育林工作,封育面积一度达到10万亩左右。到现在经封山培育成林的仍有4.5万多亩。这说明封山育林还是成功的。 一、封山育林迅速恢复了以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是林业生产上一个名词术语。长期以来,对封山育林的概念,按照理论的解释和人们对这个名词的应用和理解,均有不同的见解,内容也不统一。一说:封山育林是通过人为的保护,利用天然的力量来恢复荒山森林的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利用天然有利条件和林木自生能力,加以人工促进措施培育森林的一种办法;一说:封山育林是使荒山自然成林和保持水土的有效方法;一说: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补助措施,也是防止乱砍滥伐的有力措施。有的对水土流失的山地封山恢复植被,再进行人工造林也称之为封山育林。有的把人工营造的幼林列为封山育林对象。总之,众说粉纭,莫衷一是。仔细思考,过去对封山育林这个名词的解释,各有特点,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甚至有不确切、不相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以及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培育森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和人工造林一样,在延续和发展森林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市一些长年坚持封山育林的乡村实践证明,其独特的优越性有: 一、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人工造林需要采种、育苗、炼山、整地、植树等,至少每亩造林地要花工30—40个。造林后还要定期抚育,勤加管理,方能成林成材。而封山育林,只要具备母树或萌芽蔸等基本条件,确定好了护林人员,严格管理培育制度就行了。一个护林员,多的可  相似文献   

6.
封山育林是充分利用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迅速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我省国营林业局、场在人工造林的同时,积极开展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资源,取得明显效果。截止1982年底,累计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95.7万亩,接近于累计造林保存面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有三大好处。第一,能较快地恢复森林。黄龙山林业局历年封山育林170万亩,  相似文献   

7.
封山育林是增加森林植被的重要营林措施。通过封山育林,不仅可以改善现有林分状况,而且可以在人工造林困难的立地上培育森林,恢复植被。介绍了封山育林的规划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8.
封山育林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能力,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恢复和保护森林和灌草植被。封山育林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效果好的森林资源培育方式。与人工造林相比,封山育林恢复的森林植被生态功能和效益更好,更能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呼  相似文献   

9.
封山育林是加快国土绿化 ,培育森林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 ,封山育林不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且能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植被类型 ,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封山育林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复杂的生态工程 ,是通过封山达到育林的目的。封山是对人而言 ,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就某一具体封育地块而言 ,关键是人对其干预方向和程度。潍坊市封山育林涉及青州、临朐、诸城、安丘、昌乐五个县市 ,在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工作中各地结合实际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象青州市、诸城市、临朐县的庙子、…  相似文献   

10.
欲使我省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在预定时间内逐步绿化起来,除采用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等方法外,封山育林也不可忽视。封山育林是我省绿化荒山,恢复森林,投资少,见效快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具体做法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划定区域,施行禁封,从而减少人畜干扰破坏,充分利用林地优越自然条件,依靠树种天然更新的能力,达到恢复森林的目的。采取封山育林的方法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较之人工造林及飞机播种造林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是搞好经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森林植被是生态环境建设主体,而封山育林是恢复和建设植被最快、最省钱、省工的办法,由封山育林而形成的森林结构最好,森林生态功能最大,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 中央提出西部生态建设的32字措施中,首先是“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把封山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以管护为主,积极造林,封山育林,综合培育森林,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  相似文献   

13.
位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全市国土面积1925.7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091万亩。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林业放到重要位置来抓,通过采取荒山造林、封山育林、迹地更新造林等措施,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与管理,全市森林面积蓄积璺和覆盖率得到了较大增长,到2003年,全市森林面积已达到102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21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3.44%。  相似文献   

14.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和覆盖度,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东莞市封山育林基础条件,提出了封山育林技术方案及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桂东县把封山育林作为加速全面绿化,发展高效林业,致富于民的一件大事来抓。从1985年至1998年全县共封山100万亩,今年底新增封山22.3万亩。被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列为封山育林试点县。据调查,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封山前的55.5%上升到67.3%,森林蓄积量由130万立方米增加到320万立方米。同时,经济效益可观。按过去全县每年人工造林5万亩进度推算,100万亩的封山育林需要20年才能完成;按人工造林每亩用工10个计算,可节省劳动力600多万个;按一般人工造林每亩补助15元计算,需要资金1500万元,而这些年用于封山育林的投资只有301万元…  相似文献   

16.
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的一种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演替规律,借助自然力,配合人工营林措施,达到恢复森林目的的一种造林方式。在《1989年——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十二年规划造林总面积5716.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957.9万公顷,飞播造林616.0万公顷,封山育林1142.6万公顷,年均造林面积476.4万公顷”。封山育林的面积占19.99%,可  相似文献   

17.
封山育林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山育林是扩大森林资源 ,恢复生态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 封山育林的概念及其意义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自然繁殖能力和森林演替的动态变化规律 ,通过人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封禁手段 ,使疏林、灌丛、残林迹地 ,以及荒山荒地等恢复和发展为森林、灌丛或草本植被的育林方法。封山育林是我国劳动人民培育森林的一种传统方法 ,全国各地普遍应用。吉林省 1990~ 2 0 0 0年 ,10年累计封山育林 4 1.2万hm2 是同期人工造林面积的 73 %。辽宁省提出生态建设三步走目标 :1999年至 2 0 0 0年 ,每年人工林完成合格面积 147万hm2 ,封山育林 13 .3…  相似文献   

18.
封山育林是造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实现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力争十五年基本绿化广西的决定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广西1989—2000年造林绿化规划》中,确定采用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方式造林7991万亩,其中要用封山育林方式完成2252万亩,占总造林面积的28.2%。解放后,全区封山育林累计面积4634万亩,培育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用材和林  相似文献   

19.
奈曼旗在发展林业生产上,坚持造林、育林、护林三结合的原则,在沙多、山多,依靠人力近期难以绿化的地区,采取了封山育林措施。据统计,全旗通过封育成林的共有80.4万亩,其中乔木6.4万亩,灌木74万亩,占现有林总面积的35%。他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一、加强领导,放宽政策,建立专管机构。旗政府和各乡、村普遍建立封山育林育草领导小组,把封山育林育草当做治沙治山的重要措施来抓。在落实封山育林育草任务时,将大部分荒山、荒沙、荒沟承包给个人,认真贯彻“谁封山,谁受益”的政策。对于距村屯较远的高山、大沙,由乡政府统一组织护林人员,成立了有972人组成的封山护林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封山后的收益则归派出护林人  相似文献   

20.
封山育林,是利用树木的天然下种和萌芽萌蘖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疏林、散生母树、老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灌木林,以及有恢复植被可能的荒山荒地等,通过禁封和培育,逐渐繁衍成为森林、灌木林和草地植被的一种造林育林方法。它是加速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植被覆盖面积的重要手段之一。封山育林,较人工造林有以下优点:一是不须整地、打塘、播种,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特别是云南。水热条件好,一般封育3~5年,或8~10年,便可恢复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