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应用RAPD标记分析黑麦属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黑麦属(Secale L)7个种共12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被测材料间RAPD标记多态性较高。40个随机引物中,有25个引物(占62.5%)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25个引物共扩增出167条带,其中89条带(占53.2%)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0条多态性带,平均3.6条。RAPD标记遗传距离(GD)变异范围为0.1382-0.4512,平均值为0.2712。聚类分析表明,在GD值0.3850水平上,12份材料可聚3类,S.africamum和S.silvestre与其它材料间的遗传分化较大,分别单独聚为一类,其余10份材料则聚为一类。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黑麦属物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2.
利用RAPD标记对8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UBC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其中3个引物提供的RAPD标记可将8个自交系逐一加以鉴别。12个引物对8个自交系共扩增出41条带,其中39条(占95.1%J)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7条带,平均为3.4条带,不同自交系之间的RAPD遗传距离在0.13-0.85之间,平均为0.42。按UPGMA方法可将8个自交系聚为2大类、4个亚类。  相似文献   

3.
龙胆种质资源RAPD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RAPD标记对60份龙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为龙胆种质资源评价与资源库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RAPD对龙胆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在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NTSYS-pc软件系统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条引物共得到147条扩增条带,其中96.6%的片断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6.6个DNA片断。各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2353.-0.8214,平均值为0.5992。聚类分析表明:利用RAPD标记将60份供试材料全部分开,根据GS平均值将所有材料分为12类,其中有6份材料分别单独聚为1类,有34份材料聚为1类,其余20份材料分别聚为5类。结论所有材料间的Gs值都小于0.83,相似度较低,60份种质问的遗传差异较大,个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RAPD遗传相似系数划分的类群同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组DNA的RAPD、ISSR与SRAP等3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0个苋菜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RAPD引物共产生多态性条带25条,多态率为52.1%;6个ISSR引物共产生28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条,多态率为53.6%;10个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144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83条,多态性比率为57.6%,说明品种间的多态性不高.综合3种标记10个品种,获得各自特异的DNA指纹数据.基于3种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材料可以分为4大类,与叶片形状、颜色等性状相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之间园艺学性状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远近.  相似文献   

5.
以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的10个品种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再用Popgene32软件和SPSS13.0软件分析扩增结果,研究10个玉米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所选20个引物可扩增出214条RAPD条带;(2)所选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比率为86.4%,RAPD分子标记扩增10个玉米品种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316 ̄0.654之间;(3)用RAPD-PCR扩增条带的分析结果建立了遗传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分子树状图、可将10个玉米品种分为3个类群;(4)RAPD分子标记适合于构建玉米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毛桃 2 0个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利用筛选出的14个 10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81条带 ,其中 14 3条具有自身特征性标记 ,利用这些DNA片段 ,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并建立树状图。在遗传距离 0 .70 2以上 ,将供试的 2 0个桃品种分为 5类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桃种质的保存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杂草稻生态型及其与栽培稻杂交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研究.所分析的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了9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6条,多态性比例为38.71%.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可以区别东北地区杂草稻、栽培稻及其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9.
苜蓿基因组DNA的RAPD指纹图谱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RAPD-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的多态性位点的RAPD引物。利用RAPD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的引物扩增条带清晰,具有5~10个多态性位点。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便捷地检测扩增的DNA多态性。从大量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RAPD引物,确定了180多个多态性位点。对几个抗寒苜蓿进行了RAPD分析,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DNA指纹图谱,用于苜蓿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技术,对10个棉花品种基因组进行DNA片断扩增,以研究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8个引物能得到多态性条带。8个引物共扩增出96条带,其中3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34.4%。RAPD分析结果表明,用G06、G08、G11、G12、G17 5种引物可完全将这10个棉花品种区分开。此外,通过扩增BT基因发现,在非抗虫棉亚洲棉中也有BT基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用RT-PCR技术从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幼叶中克隆地黄基因RghBNG,使用Pst I和HindⅢ分别酶切地黄基因RghBNG和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02-GFP,经过重组,构建其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菌株GV3101,获得其工程菌;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基因转入地黄幼叶细胞,再生转化地黄植株。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qRT-PCR检测,获得过表达基因RghBNG地黄植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地黄基因RghBNG功能和地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怀地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激素、温度、品种及光照对怀地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4-D、6 - BA、KT和品种对怀地黄愈伤组织诱导均有一定影响,各因素的组合以2,4-D 2.0mg/L+6 - BA0.5rmg/L+KT 2.0mg/L+串地龙为最佳,诱导率达到47%;4℃低温预处理3d,诱导效果最佳,诱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开发利用地黄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鲜地黄叶片为试材,将其热烫、打浆、过滤、真空浓缩干燥后,分别用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提取浓缩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并用化学预示法和薄层层析法对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5种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其最适用量为0.14%。0.14%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略低于0.02%的茶多酚,但高于0.02%的BHT和维生素C。化学预示和薄层色谱分析显示,地黄叶片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为黄酮、萜类、有机酸和酚类化合物。[结论]确定了地黄叶片有机活性物质的组合及最佳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14.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怀地黄连作障碍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表明,所研制的ZZMZ土壤修复菌剂能够在怀地黄根际土壤定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解怀地黄连作后产生的化感物质.培养28 d后,怀地黄种植土壤样品(干土)中的3种酚酸物质--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及阿魏酸总量降解率达50.9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怀地黄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方法]以4种不同基因型怀地黄为材料,研究了其在7种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及其分化效果。[结果]7种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均能使4个不同基因型怀地黄产生愈伤组织,且愈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但不同基因型怀地黄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及其分化存在差异,其中武陟6号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效果较好。[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怀地黄的组织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怀地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以怀地黄茎尖部分为外植体,在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NAA、IAA、2,4-D、6-BA,配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对怀地黄的茎尖进行分化与诱导、继代与增殖及生根培养试验,并对试管苗进行炼苗移栽。获得了怀地黄茎尖培养脱毒与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生长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主栽小麦品种RAPD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标记,对四川近50 年来年推广面积6-67 万hm2(100万亩)以上的40 个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5 个随机引物中,有32个引物( 占58-2% ) 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32 个引物共扩增出185 条带,其中93 条带( 占50% )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 ~11 条多态性带,平均2-9 条。40 个品种RAPD 标记遗传距离(GD) 变异为0-019 ~0-475 ,平均GD 值为0-221。聚类分析表明,在GD 值0-23 水平上,40 个品种可聚为5 类。一些随机引物对有些品种能进行特异性扩增。引物OPN14 对小麦1BS 扩增能产生特异性DNA 片段,能完全鉴定出40 个供试品种中的9 个1BL/1RS小麦- 黑麦易位系品种。据此认为,RAPD标记可以作为小麦品种鉴定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8.
薹菜种质资源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9份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tai-tsai Hort) 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薹菜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优化的RAPD和ISSR标记体系,对采自山东、江苏和北京的29份薹菜品种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并采用类平均法对29份薹菜品种的RAPD和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273条RAPD引物中筛选的33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了336条清晰的谱带,其中293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0.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87.2%。利用RAPD标记构建了29份薹菜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为0.63~0.79。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的4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了522条清晰的谱带,其中414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2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79.3%;利用ISSR标记构建了29份薹菜资源的聚类树状图,距离系数为0.70~0.86。【结论】基于RAPD和ISSR标记构建的29份薹菜品种的聚类树状图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趋势一致,1、20、21号薹菜与其他品种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9.
17个番木瓜品种(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RAPD技术,从214个引物中筛选出能稳定扩增的16个引物,对17个番木瓜品种(系)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120条谱带,7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占64.17%.根据RAPD扩增结果,采用非加权成对平均数算法(UPGMA)对17个番木瓜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距离在0.06-0.23之间,在0.17水平上可以分为4类.  相似文献   

20.
A total of 69 random primers were screened by usi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to analyze the genetic bands of 32 Kentucky bluegrass cultivars. A total of 197 bands were amplifie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